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和规律是各门功课重要的内容,同样更是物理学的重中之重,只有了解了基本概念,掌握好基本规律,才能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要真正掌握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应该从它的引入背景、定义、重点字词、适用的范围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否则学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片面的知识、就更谈不上去应用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情景,营造概念氛围,是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
创设概念教学的情境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物理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缺乏理性认识的中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如果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去创设恰当的“境”,激发学生的“情”,不仅能帮助学生的认识比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爱好,由兴趣爱好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新奇、积极的心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快就能灵活掌握物理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加速度概念的教学是一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创设这样的情景:磁悬浮列车以432km/h高速匀速运行了8s时间,蜗牛在10s内速度从0加速到0.1cm/s,让学生体验速度大与速度变化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接着给出下列案例:普通轿车0→100km/h用时20s;旅客列车0→100km/h用时500s,让学生建立起速度变化相等时变化有快慢的初步概念?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比较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我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物理过程、重现问题涉及的情境而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带入加速度”物理情境,引导深化学生的思维,再经过进一步的反复、强化后,使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包含着大量的具体事例。在物理教学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具体事例越多越好,为了帮助学生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我们教师必须精选典型事例,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这些概念引入过程的考查比定义本身的考查更多,要求也更高。另外,在记住和理解了物理概念后,我们也要对每一个概念所用单位的读法、写法、符号、物理含义、大小换算等进行全面的了解。
二、讨论和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一般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因而形成的概念很可能是错误的或不确切的。例如仅凭推车车动、停推车止的直觉就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且这种“先入为主”的错误概念往往是根深所以。只有理解的知识才能牢固掌握它,理解的知识,例如一直到学 习“左手定则”时,还误将大姆指表示的力的方向为导体运动的方向。为了使学生的感性认识真正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使学生参与科学抽象的过程,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区别和辨别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试作概括,并由他们自己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且能使他们学到研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得到了发展。
只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够正确掌握概念和规律。怎样才能顺利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呢?
(一)讨论物理概念和规律。实验表明只有理解的知识才能牢固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后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正确理解。
(二)运用概念和规律。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这一方面,一方面要用典型的例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讨论。深化活学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 处理 理解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对口连。在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在向学生介绍有关材料后,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抽象,而由自己包办代替,甚至简单地“搬出”结论,并要学生“记住”。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或者感性的东西和理性的东西在他们的头脑中,还处于“分离”状态,认识并没有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三、加強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强化练习
学习概念的目的在于应用。所以,在此环节,我从多角度提供概念的变式,让学生判断,或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阶梯式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深化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提高了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物理概念运用自如念,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采取对比练习的方法,明确其区别与联系,以加深理解。在物理学中有些物理概念看起来很相似,但其意义却大不相同,一般来说,把握不同概念质的规定性,就能得到它们之间的区别,而量的规定性往往反映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因概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适用于该概念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实质,为灵活运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是简单地将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概念、掌握概念,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景,营造概念氛围,是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
创设概念教学的情境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物理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缺乏理性认识的中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如果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去创设恰当的“境”,激发学生的“情”,不仅能帮助学生的认识比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爱好,由兴趣爱好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新奇、积极的心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快就能灵活掌握物理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加速度概念的教学是一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创设这样的情景:磁悬浮列车以432km/h高速匀速运行了8s时间,蜗牛在10s内速度从0加速到0.1cm/s,让学生体验速度大与速度变化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接着给出下列案例:普通轿车0→100km/h用时20s;旅客列车0→100km/h用时500s,让学生建立起速度变化相等时变化有快慢的初步概念?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比较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我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物理过程、重现问题涉及的情境而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带入加速度”物理情境,引导深化学生的思维,再经过进一步的反复、强化后,使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包含着大量的具体事例。在物理教学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具体事例越多越好,为了帮助学生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我们教师必须精选典型事例,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这些概念引入过程的考查比定义本身的考查更多,要求也更高。另外,在记住和理解了物理概念后,我们也要对每一个概念所用单位的读法、写法、符号、物理含义、大小换算等进行全面的了解。
二、讨论和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一般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因而形成的概念很可能是错误的或不确切的。例如仅凭推车车动、停推车止的直觉就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且这种“先入为主”的错误概念往往是根深所以。只有理解的知识才能牢固掌握它,理解的知识,例如一直到学 习“左手定则”时,还误将大姆指表示的力的方向为导体运动的方向。为了使学生的感性认识真正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使学生参与科学抽象的过程,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区别和辨别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试作概括,并由他们自己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且能使他们学到研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得到了发展。
只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够正确掌握概念和规律。怎样才能顺利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呢?
(一)讨论物理概念和规律。实验表明只有理解的知识才能牢固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后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正确理解。
(二)运用概念和规律。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这一方面,一方面要用典型的例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讨论。深化活学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 处理 理解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对口连。在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在向学生介绍有关材料后,不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抽象,而由自己包办代替,甚至简单地“搬出”结论,并要学生“记住”。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或者感性的东西和理性的东西在他们的头脑中,还处于“分离”状态,认识并没有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三、加強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强化练习
学习概念的目的在于应用。所以,在此环节,我从多角度提供概念的变式,让学生判断,或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阶梯式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深化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提高了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物理概念运用自如念,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采取对比练习的方法,明确其区别与联系,以加深理解。在物理学中有些物理概念看起来很相似,但其意义却大不相同,一般来说,把握不同概念质的规定性,就能得到它们之间的区别,而量的规定性往往反映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因概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适用于该概念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实质,为灵活运用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是简单地将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概念、掌握概念,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