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来源 :创新与创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pe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1999—2020年10月的CNKI数据库中的2204篇论文为数据源,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文献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聚类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21个高频关键词、64个关键词聚类和21个突现词。研究发现,虽然国内已经形成了若干核心作者群、核心研究机构以及核心发文期刊,但彼此间合作相对松散,主题较为广泛。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热点主要表现为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等,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可能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研究热点。
其他文献
农业学习是推动乡村振兴、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美国是现代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农业学习与农业发展之间具有良好的互动机制,值得我国借鉴参考。美国农业学习以教育、科研和推广“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为基础,着重为青年、农民、女性和军人四个群体提供学习机会,学习组织形式包括团体式、班级式和个体式,保障机制主要涉及政策和资金。当前,我国应联合涉农机构成立学习合作社,推动特色农业发展;扶持退役军人返乡从农,助力乡村振兴;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创新“互联网+”农业学习模式。
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的组成部分,但接受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部分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继续义务化表现为法规将其设定为从业人员应当履行的义务,规定履行方式及不履行的后果。从规范审查的角度来看,在宪法层面公民的受教育义务不包括受继续教育的义务,在法律层面继续教育义务化缺乏依据,在部门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层面受继续教育的义务层层加码,违反了法律保留原则。从合理审查的角度来看,知识更新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继续教育义务化立法目的正当性不足。继续教育义务化的方式虽有助于行政目的达成但适当性较弱,并且非最小侵害手段,损益失衡,
现代信息技术和老年教育的深度融合,引发了势不可挡的老年数字化学习浪潮。在促进教育城乡公平、扩大老年教育供给的同时,老年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逐渐暴露出“平台融通无效、课程建设同质化、应用推广不足”等弊端。在正视数字化时代老龄群体的学习和生存能力的基础上,强化信息技术的人文关怀,构建“线下+线上”智慧化的老年学习教育场景,培育“档案+资质+信用”老年学分应用市场,逐步完善老年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进而实现老年教育的精准化服务。
德国现代学徒制度具有“双元”性特征,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借鉴的典型范例。德国“双元”性内涵极其丰富,主要包括七大方面:一是保护主体之“双元”;二是劳动待遇之“双元”;三是代表组织之“双元”;四是内外导师之“双元”,五是评估考核之“双元”;六是学业就业之“双元”;七是制度类型之“双元”。我国现代学徒制度和实习制度之构建都可以参鉴德国的经验,为我国学徒制度和实习制度之整合与“入法”提供路径选择。
教育部对办好开放大学提出指导意见,新型高校、服务全民学习、质量第一、宽进严出成为开放大学建设的关键词。但开放大学将如何实现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特别是如何通过审核战略实施进程来判断战略可行性、是否达成预期目标,对调整开放大学战略制定尤为重要。以战略地图构建的开放大学战略规划框架为基础,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国内政策文本,利用平衡积分卡工具,从社会影响、相关利益者、组织运营关键举措、多渠道筹措可
把关理论自1947年概念化至今的七十余年,先后经历了大众传媒初期把关理论的起笔奠基、大众传媒中后期把关理论的承上启下、互联网时代把关理论的转向困境、全媒体时代把关理
在编辑思维影响下对报纸媒体与广电平台之间的实质性融合方法进行研究,具体的实质性融合方法如下:建立报纸媒体与广电平台的统一监管体系;进行广电平台经营策略方面的转型,填
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具有多维度的价值内核,具体归结为加快构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以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加强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从客观归因、主体功能选择和执行者的实践层面考量,需要分别遵循理论逻辑、组群逻辑、行动逻辑。深入分析当前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建设标准缺失、目标引领笼统、建设方案杂糅、发展离散度大等方面。建议通过明确专业群建设原则和主线、构建关键指标体系、实施动态化管理等措施,寻求破解路径。
针对机会是被发现还是被创造的问题,从机会共创的视角解构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进而挖掘机会共创过程中社会资本要素与内部能力要素交互作用于机会识别的机制。通过对以往创业者社会资本、创业者能力及机会识别等相关文献的回顾与分析,构建创业者社会资本、创业者能力与机会识别的理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研究命题。研究结果对于促进机会共创视角下创业机会识别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创业自我效能感作为创业者对于自己是否能够完成创业任务的信念,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以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上海地区的1 086位大学生为样本,通过SPSS及AMOS软件,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及中介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创业环境、创业教育、创业特质以及创业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对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均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分别在创业环境、创业教育、创业特质与创业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高校开展创业类课程、政府出台相关创业政策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