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了牛蒡的植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介绍了牛蒡栽培技术,以期为牛蒡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牛蒡;丰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061-01
牛蒡(Arctium lappa L.)别名大力子、恶实、蝙蝠刺、东洋参等,为菊科牛蒡属二、三年生草本植物,以肥大的肉质根供食用,其嫩叶和叶柄也可以食用。原产亚洲,中国的东北到西南均有野生种分布。
1植物学性状
根肉质,圆柱形,长60~70cm,长根可达90~100cm,横径1.5~4.0cm,表皮粗糙,暗黑色,肉质灰白色,稍粗硬,易空心。基生叶丛生,茎生叶互生,叶柄长70cm左右,叶片心脏形或宽卵形,叶缘波状或有细齿,叶长40~50cm,宽35~40cm,叶面淡绿色、光滑,背面密生白绒毛。种子椭圆形,长6~7mm,直径2mm,灰褐色,具纵棱,有细小黑斑,千粒重13~18g。
2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牛蒡喜温暖气候条件,既耐热又较耐寒。种子发芽适温20~25℃,植株生长的适温20~25℃,地上部分耐寒力弱,遇3℃低温枯死,直根耐寒性强,可耐-20℃的低温,冬季地上枯死以直根越冬,翌春萌芽生长。
(2)光照。牛蒡为长日照植物,要求有较强的光照条件。
(3)水分。牛蒡是需水较多的植物。从种子萌芽到幼苗生长,适宜稍高的土壤湿度;生长中后期也要求较湿润的土壤条件,但田间不能积水,夏季若积水12h,直根将发生腐烂。
(4)土壤和养分。作蔬菜栽培时,选择土层深厚、疏松的沙土或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6.5~7.5为宜。
3栽培技术
3.1品种选择
栽培时选用进口或本地3年采种法生产的柳川理想和东北理想优质种子。此类种子生产的肉质根长达75cm以上,横径3cm左右,根端丰园、颜色纯正,表皮裂纹少,商品外观美,肉质柔软,香味浓,深受消费者欢迎。
3.2栽培季节
牛蒡春、秋2季均可播种,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中旬,8~10月收获;秋播10月上中旬,翌年5月中旬以后收获。一般产量30.0~37.5t/hm2。
3.3土壤选择
应选择3km内无污染源、远离主交通1km、灌溉水质优良、地势高亢、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层深1.2m以上的沙土或壤土地块。
3.4施肥、开沟
基肥施腐熟土杂肥37.5~45.0t/hm2、尿素187.5~225.0 kg/hm2、过磷酸钙225kg/hm2、硫酸钙180kg/hm2。肥料使用方法是在按行距80cm放线的位置上条施。
施好肥后,用牛蒡专用开沟机沿放好线的位置开沟,沟宽20~25cm、深120cm左右,使沟内土壤疏松细碎,保持上下土层不动,形成垄底宽35~40cm,垄高15~20cm,顶高20cm的自然垄。开沟完成的同时,挖好内三沟。内三沟要求毛沟50m一道,横向腰沟25m一道,丰产沟50m一道。
3.5播种
选择具有该品种形态特征、千粒重15~18g、发芽率90%以上的优良种子。播前选择睛朗天气晒种1~2d,而后浸种催芽。先用30℃温水浸种15~20h,然后捞出,用干净湿纱布包好,放在20~25℃环境中催芽。每天用25℃左右温水喷淋1~2次,80%种子露白即可播种。用种量3kg/hm2左右。可采取单垄、单行种植。播种方式有2种:一是条播,即在垄面中旬开浅沟,沟深2~3cm,墒情差时可带水播种,等水下渗后,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然后覆土,稍加镇压,拍平垄面,上覆地膜。另一种是点播,即在垄面中间播种,穴距6~8cm,穴深2~3cm,墒情不足可带水播种,使水下渗后每穴播种2粒,上覆土,稍压拍平覆膜。
3.6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牛蒡播后5~7d即可出苗,出苗后应破膜,并用细土压膜口周围。条播田块出苗后15d间苗定苗,株距6~8cm;点播田块出苗后15d左右定苗,同时清理杂草。秋播牛蒡于10月底到11月初用小弓棚,棚宽40cm、棚高30~40cm,以利保温安全越冬。春播田块在播后即可扣好小弓棚,棚宽40cm、棚高30~40cm。
(2)中后期管理。根据苗情长势,秋播牛蒡于翌年4月初在大行内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25kg/hm2,并视墒情浇跑马水;春播牛蒡于定苗后10~15d追肥浇水,促苗早发棵,快长根。在主根膨大期穴施尿素4~5kg,并在收获前20~30d,视长势、长相,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400倍液1~2次。秋播牛蒡在翌年3月中下旬至4月初结合追肥进行人工除草;春播牛蒡结合定苗人工除草。在雨季到来之前,要及时清理沟系,保证腰沟、丰产沟、田头沟配套,三沟相通,达到雨停田间无积水标准。
(3)病虫害防治。牛蒡主要病虫害有黑斑病、线虫病、白粉病、地下害虫、红蜘蛛、蚜虫、斑潜蝇、象甲等,在防治上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具体方法:一是农业防治。采用与其他作物3年以上轮作,清理沟系,严防田间积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二是合理用药。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苦参碱素等,使用的化学农药应按照规定选用毒性小、残留期短、残留量少、日本肯定列表上标准高的品种(见表1),并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3.7采收
当根茎长70cm以上、根茎粗1.5~3.0cm,即秋播牛蒡播后240~260d,春播牛蒡播后170~190d为采收适期。采收时先割除地上茎叶,留10~15cm的叶柄,然后沿牛蒡的一侧挖20~30cm深,使牛蒡根茎上端露出,然后用手握住根茎向上均匀用力拔出。防止折断和损伤,去掉泥土,将叶基部保留1.5~2.0cm切齐,按加工厂要求分级,每捆2.5~3.0kg,及时上市销售,以便加工或分层冷藏。
关键词牛蒡;丰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061-01
牛蒡(Arctium lappa L.)别名大力子、恶实、蝙蝠刺、东洋参等,为菊科牛蒡属二、三年生草本植物,以肥大的肉质根供食用,其嫩叶和叶柄也可以食用。原产亚洲,中国的东北到西南均有野生种分布。
1植物学性状
根肉质,圆柱形,长60~70cm,长根可达90~100cm,横径1.5~4.0cm,表皮粗糙,暗黑色,肉质灰白色,稍粗硬,易空心。基生叶丛生,茎生叶互生,叶柄长70cm左右,叶片心脏形或宽卵形,叶缘波状或有细齿,叶长40~50cm,宽35~40cm,叶面淡绿色、光滑,背面密生白绒毛。种子椭圆形,长6~7mm,直径2mm,灰褐色,具纵棱,有细小黑斑,千粒重13~18g。
2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牛蒡喜温暖气候条件,既耐热又较耐寒。种子发芽适温20~25℃,植株生长的适温20~25℃,地上部分耐寒力弱,遇3℃低温枯死,直根耐寒性强,可耐-20℃的低温,冬季地上枯死以直根越冬,翌春萌芽生长。
(2)光照。牛蒡为长日照植物,要求有较强的光照条件。
(3)水分。牛蒡是需水较多的植物。从种子萌芽到幼苗生长,适宜稍高的土壤湿度;生长中后期也要求较湿润的土壤条件,但田间不能积水,夏季若积水12h,直根将发生腐烂。
(4)土壤和养分。作蔬菜栽培时,选择土层深厚、疏松的沙土或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6.5~7.5为宜。
3栽培技术
3.1品种选择
栽培时选用进口或本地3年采种法生产的柳川理想和东北理想优质种子。此类种子生产的肉质根长达75cm以上,横径3cm左右,根端丰园、颜色纯正,表皮裂纹少,商品外观美,肉质柔软,香味浓,深受消费者欢迎。
3.2栽培季节
牛蒡春、秋2季均可播种,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中旬,8~10月收获;秋播10月上中旬,翌年5月中旬以后收获。一般产量30.0~37.5t/hm2。
3.3土壤选择
应选择3km内无污染源、远离主交通1km、灌溉水质优良、地势高亢、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层深1.2m以上的沙土或壤土地块。
3.4施肥、开沟
基肥施腐熟土杂肥37.5~45.0t/hm2、尿素187.5~225.0 kg/hm2、过磷酸钙225kg/hm2、硫酸钙180kg/hm2。肥料使用方法是在按行距80cm放线的位置上条施。
施好肥后,用牛蒡专用开沟机沿放好线的位置开沟,沟宽20~25cm、深120cm左右,使沟内土壤疏松细碎,保持上下土层不动,形成垄底宽35~40cm,垄高15~20cm,顶高20cm的自然垄。开沟完成的同时,挖好内三沟。内三沟要求毛沟50m一道,横向腰沟25m一道,丰产沟50m一道。
3.5播种
选择具有该品种形态特征、千粒重15~18g、发芽率90%以上的优良种子。播前选择睛朗天气晒种1~2d,而后浸种催芽。先用30℃温水浸种15~20h,然后捞出,用干净湿纱布包好,放在20~25℃环境中催芽。每天用25℃左右温水喷淋1~2次,80%种子露白即可播种。用种量3kg/hm2左右。可采取单垄、单行种植。播种方式有2种:一是条播,即在垄面中旬开浅沟,沟深2~3cm,墒情差时可带水播种,等水下渗后,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然后覆土,稍加镇压,拍平垄面,上覆地膜。另一种是点播,即在垄面中间播种,穴距6~8cm,穴深2~3cm,墒情不足可带水播种,使水下渗后每穴播种2粒,上覆土,稍压拍平覆膜。
3.6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牛蒡播后5~7d即可出苗,出苗后应破膜,并用细土压膜口周围。条播田块出苗后15d间苗定苗,株距6~8cm;点播田块出苗后15d左右定苗,同时清理杂草。秋播牛蒡于10月底到11月初用小弓棚,棚宽40cm、棚高30~40cm,以利保温安全越冬。春播田块在播后即可扣好小弓棚,棚宽40cm、棚高30~40cm。
(2)中后期管理。根据苗情长势,秋播牛蒡于翌年4月初在大行内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25kg/hm2,并视墒情浇跑马水;春播牛蒡于定苗后10~15d追肥浇水,促苗早发棵,快长根。在主根膨大期穴施尿素4~5kg,并在收获前20~30d,视长势、长相,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400倍液1~2次。秋播牛蒡在翌年3月中下旬至4月初结合追肥进行人工除草;春播牛蒡结合定苗人工除草。在雨季到来之前,要及时清理沟系,保证腰沟、丰产沟、田头沟配套,三沟相通,达到雨停田间无积水标准。
(3)病虫害防治。牛蒡主要病虫害有黑斑病、线虫病、白粉病、地下害虫、红蜘蛛、蚜虫、斑潜蝇、象甲等,在防治上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具体方法:一是农业防治。采用与其他作物3年以上轮作,清理沟系,严防田间积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二是合理用药。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苦参碱素等,使用的化学农药应按照规定选用毒性小、残留期短、残留量少、日本肯定列表上标准高的品种(见表1),并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3.7采收
当根茎长70cm以上、根茎粗1.5~3.0cm,即秋播牛蒡播后240~260d,春播牛蒡播后170~190d为采收适期。采收时先割除地上茎叶,留10~15cm的叶柄,然后沿牛蒡的一侧挖20~30cm深,使牛蒡根茎上端露出,然后用手握住根茎向上均匀用力拔出。防止折断和损伤,去掉泥土,将叶基部保留1.5~2.0cm切齐,按加工厂要求分级,每捆2.5~3.0kg,及时上市销售,以便加工或分层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