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教学是以鲜活的生命个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学习的。利用鲜活的生物资源,以实验探究为基础,能够强化学生的实验意识和探究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生物教学“鲜活”起来。
关键词:生物教学; 鲜活; 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13-001
在初中阶段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有很多,唯有生物这门学科是以鲜活的生命个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学习的。在日常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知识、不同的实验,选择不同的鲜活的生物资源进行探究,能使学生对生物现象获得鲜明生动的印象,产生深刻的感性认识,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就初中生物教学中以鲜活的生物为对象进行实验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谈几点实践体会:
一、让生物教学“鲜活”起来
初中生物教学以观察和实验探究为基础,能够使学生对生物现象获得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生物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但有很多教师用视频或动画代替了实验探究,有的甚至口述。这样,课堂就失去了“鲜活”,在强调新课程理念的今天,用趣味直观的实验探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各种能力。例如:在学习昆虫时,以蝗虫为例分析了昆虫的主要特征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前捕捉的一些鲜活的小虫,结合昆虫的主要特征,分析是否是昆虫。这些现象清楚、效果明显的趣味实验有鲜活的教学情境,常使学生积极思考,悟性顿起,达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和谐的统一,进而优化教学。
二、让学生多动手,突出“导”与“学”的统一
把传统的讲述课堂变成鲜活的實验课堂,把传统的多看多听变成鲜活的多动手多探究。传统的演示实验,往往是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十分被动,对于演示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以及现象不做深刻理解,懒于动脑,机械地思考。初中生物新课程的要求改变了这一现象,而能让学生更多地动手操作实验,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实验时教师在旁指导点拨,台下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此教师应该经常创造条件把有些演示实验改为鲜活的学生实验。如“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这个实验,原本是教师课前准备、课堂演示的,现改为学生课前准备、课堂探究:学生两人一组,取A、B两个塑料袋,在A袋内装入新鲜菠菜或豆芽等,B袋内不放任何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将两只袋子都放到黑暗处,并思考为什么?1天后取出;课堂上,指导学生把A、B两袋内的气体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两个锥形瓶中,学生就能观察到A袋内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B袋内则不能。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这样把验证性实验改为鲜活的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学生边学边实验,主动地去探究,让学生“做中学”,进而得出结论。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有效地培养了探究实验的能力。
三、由浅入深,体现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一些难点,可通过由浅入深具有启发性的随堂实验来使那些较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例如,讲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时,有“浓度”这一概念,由于浓度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七年级学生难以理解,为使学生更好的感知和理解,化难为易,可以采用如下两个由浅入深的实验:首先,用两个小烧杯加入等量清水,1号加1小勺盐,2号加2小勺盐,制成盐水后学生就会很容易明白:1号盐水浓度小,2号盐水浓度大,从而对浓度这一抽象概念有了具体的认识;然后,再进行植物吸收水分的实验:用新鲜的大小粗细相等的萝卜条,分别放入盛有浓盐水和等量清水的烧杯里,一段时间后,取出萝卜条,对比它们的硬度和长度后,学生就容易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这些实验一步步把教学内容引向深入,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
四、突破重难点,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很多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通常都反复讲解,反复练习巩固。但效果不佳。针对一些抽象复杂的重难点,要有计划地精选和设计有代表性、典型性、鲜活性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如:“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探究,是抽象的、复杂的、且有一定难度的重点实验。首先,引导学生准备:取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然后将这盆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然后,指导学生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的绿色退去;接着,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观察现象。这时,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为什么要进行遮光处理?为什么要隔水加热?为什么要滴加碘液?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如果只是从理论到理论抽象地分析和论述,学生难于真正理解,为了较好地解决学生学习中上述难题,由学生动手实验,动思结合,真正理解结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五、利用鲜活的生物资源,开拓学习空间
在生物学习中,学生有时需要进行课外探究,那么鲜活的生物资源就是最好的探究对象。通过具体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索科学,课余增加了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如:“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这一探究实验,通过“自主设计→探究实施→表达交流”等,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本次活动中,教师成为幕后者,成为学生活动的咨询者,但又是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者。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渐渐摸索出科学实验的方法、技能和手段。学生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体,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
综上所述,让生物教学鲜活起来,实践新的教学理念,能够强化学生的实验意识和探究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中引导学生去实验、去分析、去探索、去体会。鲜活的生物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生物教学; 鲜活; 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13-001
在初中阶段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有很多,唯有生物这门学科是以鲜活的生命个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学习的。在日常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知识、不同的实验,选择不同的鲜活的生物资源进行探究,能使学生对生物现象获得鲜明生动的印象,产生深刻的感性认识,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就初中生物教学中以鲜活的生物为对象进行实验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谈几点实践体会:
一、让生物教学“鲜活”起来
初中生物教学以观察和实验探究为基础,能够使学生对生物现象获得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生物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但有很多教师用视频或动画代替了实验探究,有的甚至口述。这样,课堂就失去了“鲜活”,在强调新课程理念的今天,用趣味直观的实验探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各种能力。例如:在学习昆虫时,以蝗虫为例分析了昆虫的主要特征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前捕捉的一些鲜活的小虫,结合昆虫的主要特征,分析是否是昆虫。这些现象清楚、效果明显的趣味实验有鲜活的教学情境,常使学生积极思考,悟性顿起,达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和谐的统一,进而优化教学。
二、让学生多动手,突出“导”与“学”的统一
把传统的讲述课堂变成鲜活的實验课堂,把传统的多看多听变成鲜活的多动手多探究。传统的演示实验,往往是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十分被动,对于演示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以及现象不做深刻理解,懒于动脑,机械地思考。初中生物新课程的要求改变了这一现象,而能让学生更多地动手操作实验,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实验时教师在旁指导点拨,台下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此教师应该经常创造条件把有些演示实验改为鲜活的学生实验。如“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这个实验,原本是教师课前准备、课堂演示的,现改为学生课前准备、课堂探究:学生两人一组,取A、B两个塑料袋,在A袋内装入新鲜菠菜或豆芽等,B袋内不放任何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将两只袋子都放到黑暗处,并思考为什么?1天后取出;课堂上,指导学生把A、B两袋内的气体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两个锥形瓶中,学生就能观察到A袋内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B袋内则不能。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这样把验证性实验改为鲜活的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学生边学边实验,主动地去探究,让学生“做中学”,进而得出结论。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有效地培养了探究实验的能力。
三、由浅入深,体现具体和抽象的统一
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一些难点,可通过由浅入深具有启发性的随堂实验来使那些较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例如,讲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时,有“浓度”这一概念,由于浓度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七年级学生难以理解,为使学生更好的感知和理解,化难为易,可以采用如下两个由浅入深的实验:首先,用两个小烧杯加入等量清水,1号加1小勺盐,2号加2小勺盐,制成盐水后学生就会很容易明白:1号盐水浓度小,2号盐水浓度大,从而对浓度这一抽象概念有了具体的认识;然后,再进行植物吸收水分的实验:用新鲜的大小粗细相等的萝卜条,分别放入盛有浓盐水和等量清水的烧杯里,一段时间后,取出萝卜条,对比它们的硬度和长度后,学生就容易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这些实验一步步把教学内容引向深入,由具体到抽象,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
四、突破重难点,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很多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通常都反复讲解,反复练习巩固。但效果不佳。针对一些抽象复杂的重难点,要有计划地精选和设计有代表性、典型性、鲜活性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如:“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探究,是抽象的、复杂的、且有一定难度的重点实验。首先,引导学生准备:取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然后将这盆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然后,指导学生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的绿色退去;接着,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观察现象。这时,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为什么要进行遮光处理?为什么要隔水加热?为什么要滴加碘液?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如果只是从理论到理论抽象地分析和论述,学生难于真正理解,为了较好地解决学生学习中上述难题,由学生动手实验,动思结合,真正理解结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五、利用鲜活的生物资源,开拓学习空间
在生物学习中,学生有时需要进行课外探究,那么鲜活的生物资源就是最好的探究对象。通过具体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索科学,课余增加了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如:“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这一探究实验,通过“自主设计→探究实施→表达交流”等,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本次活动中,教师成为幕后者,成为学生活动的咨询者,但又是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者。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渐渐摸索出科学实验的方法、技能和手段。学生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体,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
综上所述,让生物教学鲜活起来,实践新的教学理念,能够强化学生的实验意识和探究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中引导学生去实验、去分析、去探索、去体会。鲜活的生物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