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存在两种误区:一是过于强调班主任角色的复杂性,这不利于找准实施教育的出发点;一是偏于班主任角色的抽象化,这不利于找准实施教育的落脚点。其实,没有必要强加给班主任诸多“理论”角色,从教育的实施者着眼,围绕教育本质,贴近教育实际,我们可以发现,班主任的角色就是一位“普通人”。
校园茶座:“有限”的教育者与“无限”的交流者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管理一线的主角。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距离最近,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从学生群体的需要来看,接受教育是学生群体的内在要求,这种教育可以是知识、可以是道德、可以是情趣、可以是价值观等。教育者的角色是班主任角色的基石,但是,这一角色无须层层上升到无所不能的地步。教育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定内容,班主任也只是承担其中的属于其职责范畴的一部分。如果把对学生的教育任务全盘交给班主任,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误导,教育本身的复杂性与多重性需要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协同完成,托付给个人实际上是某些教育者或教育管理者不愿意承担责任的羁縻策略。教育的现代化以及社会化趋势,必然需要每一位教育者承担自己的分内责任。班主任教育者角色的“有限”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工作的无助,也不能成为班主任工作失误的理由。这就需要班主任善于转变自身角色,从三尺讲台上“有限”的教育者转变为校园茶座边“无限”的交流者。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交流者,都是“普通人”的角色,两种角色没有截然的对立性,可以说都是班主任的“本色”扮演。课后的交谈或比课堂的教育更具人情味,在师生轻松的交流中,原本棘手的问题可以化解。面对面,坐下来,坦诚交流,使说教味浓重的言语一下子变得充满情意,浓浓真情可以融化学生心中的“冰块”,让学生内心感到温暖。这种交流不需要预设教育目的,更不能仅仅是为了教育学生而进行的临时性谈话。交流的目的性太强,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度就会降低,势必影响到交流者角色的实施效果,结果将出现类似于银幕中的“穿帮”镜头。有切身体会的班主任,可能更倾向于扮演交流者的角色,而不愿做纯粹的教育者。
生活舞台:可信任的“同辈”与受敬重的长辈
回到生活中,班主任的角色又开始了变化。角色本身依据不同的场景而设置,班主任在生活中可以扮演学生信任的“同龄人”。任何人都有做学生的经历,因此班主任扮演这个角色驾轻就熟。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有多种渠道,但效果最好的莫过于亲自获取。成为学生信任的“同辈”,用他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探讨他们喜欢的话题,真正融入学生群体中去,自然可以获取最真实的信息。这里要注意,班主任的角色是学生的“同辈”,而不是去做“间谍”。“同辈”意味着学生可以从班主任身上发现跟自己一样的东西,这是学生喜欢看到的;而“间谍”意味着对学生的监视与玩弄,这是学生反感甚至愤怒的。
生活中,班主任仅仅扮演“同辈”却远远不够。同辈毕竟层次太低,不足以提升自身素质。因此,班主任还需扮演学生需要的富有生活经验的长辈。长辈可以告诉他们人生的道理、社会的多彩、生活的品味;可以破解他们的难题、他们的困惑、他们的猜想;可以凭借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辨,使他们心灵激荡而折服;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温雅的言辞,使他们思维聚焦而欣悦。生活中,学生离不开长辈的教导。
成长驿站:亲近的伴侣与守望的导师
学生是一个成长的群体,这是班主任最不能忽视的一点。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扮演学生的“伴侣”。作为亲密伴侣,与学生一起享受欢乐,一起分担忧愁,一起共度艰难,一起庆贺成功,让他们轻松地成长,这是班主任的责任。成长道路上,充满了不可预知的“荆棘”,需要守望学生成长的导师指引学生如何巧妙地避开“荆棘”,减少受伤害的程度,这是班主任的又一责任。
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成长中的伴侣和导师的角色,与校园和生活中的角色是不同的。教育者与交流者以及“同辈”和长辈,都是外显而平实的角色,外显在于不加修饰,平实在于生活味十足。伴侣和导师的角色就略显不同,主要在于伴侣是成长过程中的陪衬,似乎是孩提时的“布娃娃”,而导师担负着重要使命,他要让学生真正地成长起来。面对挫折,伴侣悉心安慰,而导师需要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找准方向:面对成绩,伴侣与其分享,而导师需要告诫原则,切勿丧失自我。成长是学生主体的本质需要,他们需要亲身经历,才有成长的意义与价值。所以,伴侣与导师的角色扮演具有隐蔽性,需要做些修饰,担当配角。如果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事前把所有方面都周到安排,或用校纪班规加以约束,学生在规范当中是否能够真正成长起来?教育现代化绝对不是盲目地规范,恰恰是实现科学地“自为”。
梦想剧场:热心的观众与独到的导演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学生也开始有意识打造自己的梦想剧场,让他们的“节目”更精彩。目标与抱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没有新鲜感的话题。他们之所以不愿意谈论,是因为这一话题就是要他们“负重”。他们在梦想剧场“表演”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做一位热心观众而不是一位老练评委。观众是在欣赏,是在鼓励,是在喝彩,班主任的这一角色扮演,就是要给学生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但观众不是看客,学生的“表演”还需要班主任的“导演”。梦想要实现,需要为之付出。班主任的观众角色是看懂学生,之后应该为成就学生的梦想尽绵薄之力。班主任导演角色的成功与否最为关键,一个独到的导演才能打造出一部有影响、有市场的“大片”,学生才能真正成功。
结语:班主任角色的人性化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发展,从这一角度来看,教育的现代化实质是教育的人性化。班主任角色回归到教育者与交流者、同辈与长辈、伴侣与导师、观众与导演,实际上都是回归到人性化的路径。这种教育的人性化趋势是班主任角色定位的根本依据,班主任的“普通人”角色基于此。
校园茶座:“有限”的教育者与“无限”的交流者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管理一线的主角。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距离最近,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从学生群体的需要来看,接受教育是学生群体的内在要求,这种教育可以是知识、可以是道德、可以是情趣、可以是价值观等。教育者的角色是班主任角色的基石,但是,这一角色无须层层上升到无所不能的地步。教育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定内容,班主任也只是承担其中的属于其职责范畴的一部分。如果把对学生的教育任务全盘交给班主任,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误导,教育本身的复杂性与多重性需要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协同完成,托付给个人实际上是某些教育者或教育管理者不愿意承担责任的羁縻策略。教育的现代化以及社会化趋势,必然需要每一位教育者承担自己的分内责任。班主任教育者角色的“有限”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工作的无助,也不能成为班主任工作失误的理由。这就需要班主任善于转变自身角色,从三尺讲台上“有限”的教育者转变为校园茶座边“无限”的交流者。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交流者,都是“普通人”的角色,两种角色没有截然的对立性,可以说都是班主任的“本色”扮演。课后的交谈或比课堂的教育更具人情味,在师生轻松的交流中,原本棘手的问题可以化解。面对面,坐下来,坦诚交流,使说教味浓重的言语一下子变得充满情意,浓浓真情可以融化学生心中的“冰块”,让学生内心感到温暖。这种交流不需要预设教育目的,更不能仅仅是为了教育学生而进行的临时性谈话。交流的目的性太强,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度就会降低,势必影响到交流者角色的实施效果,结果将出现类似于银幕中的“穿帮”镜头。有切身体会的班主任,可能更倾向于扮演交流者的角色,而不愿做纯粹的教育者。
生活舞台:可信任的“同辈”与受敬重的长辈
回到生活中,班主任的角色又开始了变化。角色本身依据不同的场景而设置,班主任在生活中可以扮演学生信任的“同龄人”。任何人都有做学生的经历,因此班主任扮演这个角色驾轻就熟。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有多种渠道,但效果最好的莫过于亲自获取。成为学生信任的“同辈”,用他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探讨他们喜欢的话题,真正融入学生群体中去,自然可以获取最真实的信息。这里要注意,班主任的角色是学生的“同辈”,而不是去做“间谍”。“同辈”意味着学生可以从班主任身上发现跟自己一样的东西,这是学生喜欢看到的;而“间谍”意味着对学生的监视与玩弄,这是学生反感甚至愤怒的。
生活中,班主任仅仅扮演“同辈”却远远不够。同辈毕竟层次太低,不足以提升自身素质。因此,班主任还需扮演学生需要的富有生活经验的长辈。长辈可以告诉他们人生的道理、社会的多彩、生活的品味;可以破解他们的难题、他们的困惑、他们的猜想;可以凭借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辨,使他们心灵激荡而折服;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温雅的言辞,使他们思维聚焦而欣悦。生活中,学生离不开长辈的教导。
成长驿站:亲近的伴侣与守望的导师
学生是一个成长的群体,这是班主任最不能忽视的一点。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扮演学生的“伴侣”。作为亲密伴侣,与学生一起享受欢乐,一起分担忧愁,一起共度艰难,一起庆贺成功,让他们轻松地成长,这是班主任的责任。成长道路上,充满了不可预知的“荆棘”,需要守望学生成长的导师指引学生如何巧妙地避开“荆棘”,减少受伤害的程度,这是班主任的又一责任。
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成长中的伴侣和导师的角色,与校园和生活中的角色是不同的。教育者与交流者以及“同辈”和长辈,都是外显而平实的角色,外显在于不加修饰,平实在于生活味十足。伴侣和导师的角色就略显不同,主要在于伴侣是成长过程中的陪衬,似乎是孩提时的“布娃娃”,而导师担负着重要使命,他要让学生真正地成长起来。面对挫折,伴侣悉心安慰,而导师需要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找准方向:面对成绩,伴侣与其分享,而导师需要告诫原则,切勿丧失自我。成长是学生主体的本质需要,他们需要亲身经历,才有成长的意义与价值。所以,伴侣与导师的角色扮演具有隐蔽性,需要做些修饰,担当配角。如果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事前把所有方面都周到安排,或用校纪班规加以约束,学生在规范当中是否能够真正成长起来?教育现代化绝对不是盲目地规范,恰恰是实现科学地“自为”。
梦想剧场:热心的观众与独到的导演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学生也开始有意识打造自己的梦想剧场,让他们的“节目”更精彩。目标与抱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没有新鲜感的话题。他们之所以不愿意谈论,是因为这一话题就是要他们“负重”。他们在梦想剧场“表演”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做一位热心观众而不是一位老练评委。观众是在欣赏,是在鼓励,是在喝彩,班主任的这一角色扮演,就是要给学生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但观众不是看客,学生的“表演”还需要班主任的“导演”。梦想要实现,需要为之付出。班主任的观众角色是看懂学生,之后应该为成就学生的梦想尽绵薄之力。班主任导演角色的成功与否最为关键,一个独到的导演才能打造出一部有影响、有市场的“大片”,学生才能真正成功。
结语:班主任角色的人性化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发展,从这一角度来看,教育的现代化实质是教育的人性化。班主任角色回归到教育者与交流者、同辈与长辈、伴侣与导师、观众与导演,实际上都是回归到人性化的路径。这种教育的人性化趋势是班主任角色定位的根本依据,班主任的“普通人”角色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