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技巧,那么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一切有效手段,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兴趣 气氛 顺口溜
进入初三,同学们又要学习一门新的功课——化学。同学们要想在短时间内学好化学,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重视对探究能力的培养,学校的实验课要好好利用。让学生课内课外都可以随时地、反复地亲自动手做实验。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过程。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个性、体力,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那么,如何上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呢?如何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提高课堂教育效率呢?本人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看法。
1.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自觉地学习;而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随着知识的深入,他们又会渐渐感到概念繁杂,难理解,渐渐失去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惯于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因此,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起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教材模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教本”变成“学本”变简单传播为互动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到教师讲授离不开他们,他们才是课堂主人。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去探求知识,使学生从被动让老师提问,到主动带问题找老师,进而,逐一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非弄懂不可。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流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有人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学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想学。
3.充分发挥实验的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如:
3.1 取一支试管加入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加入几滴无色的酚酞试剂,当学生看到红色液体时候,我再向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溶液,试管中的液体又变回原来的无色。
3.2 取一支试管加入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有蓝色絮状物质出现。
当学生还沉浸在惊奇声中我趁机提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通过对这些现象和问题的讨论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对他们展示了化学的博大精深,化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会加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那么,他们学习化学的动力就永远存在。
例如在进行中考复习利用这样的装置来收集气体的时候,我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利用这个装置并且是用排水法(即集气瓶中先装满水)来收集氧气应该是哪一端进气呢,是“长进短出”还是“短进长出”呢?这个时候可以开始试验了,最好先选择“长进短出”进行试验,随着装置中氧气的产生学生们就会发现这种接法不能收集到氧气,当同学们否定了的方法后,再做一个“短进长出”的实验,大家发现可以收集到了氧气,通过两个实验的对比使同学们知道这个题目的答案,但不能停留在结果出来了这个水平上,而是要求同学们达到会做类似的题目,也就是要求他们懂得其中的原因;接下来带领大家一起来分析现象不同的原因,其實就是利用气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一些,气体进入集气瓶后它会向上“跑”,所以氧气从长管进入后由从短管跑出来,也就是说气体没有停留在集气瓶中,结论就是收集不到气体,而反过来恰好要得。当大家弄懂了原因之后,马上来个“依葫芦画瓢”,“如果同样利用这样的装置,但是集气瓶中只有空气,我们要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该用哪种方法呢?同学们马上利用二氧化碳和空气的密度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结论:“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它们会向下“跑”,它们会在下方聚集,应该是“长进短出””。通过一个很简单的实验,大家对这个实验所体现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了,在以后的习题中永远不会错,在中考中类似的题目会很多。
4.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感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科学,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来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5.教学中善于运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在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通氢——加热——撤灯——停氢来表示,或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来记忆实验操作顺序。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含义及为什么。
如化合价: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铜、钡、锌、铁,铝三价氯负一,氧、硫负二要记清。但是,光是死背硬记是不行的,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应用,在用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更牢、才能灵活运用。
如:对于物质的溶解性规律可以编成顺口溜:"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无影踪,不容硫酸铅和钡,卤物不溶银亚汞。"这样,学生就掌握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便于他们理解记忆。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的课堂,教师也不能是纯粹的教书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会学生怎样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的能力,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事半功倍,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兴趣 气氛 顺口溜
进入初三,同学们又要学习一门新的功课——化学。同学们要想在短时间内学好化学,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重视对探究能力的培养,学校的实验课要好好利用。让学生课内课外都可以随时地、反复地亲自动手做实验。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过程。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个性、体力,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那么,如何上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呢?如何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提高课堂教育效率呢?本人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看法。
1.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自觉地学习;而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随着知识的深入,他们又会渐渐感到概念繁杂,难理解,渐渐失去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惯于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因此,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起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教材模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教本”变成“学本”变简单传播为互动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到教师讲授离不开他们,他们才是课堂主人。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去探求知识,使学生从被动让老师提问,到主动带问题找老师,进而,逐一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非弄懂不可。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流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有人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学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想学。
3.充分发挥实验的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如:
3.1 取一支试管加入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加入几滴无色的酚酞试剂,当学生看到红色液体时候,我再向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溶液,试管中的液体又变回原来的无色。
3.2 取一支试管加入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有蓝色絮状物质出现。
当学生还沉浸在惊奇声中我趁机提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通过对这些现象和问题的讨论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对他们展示了化学的博大精深,化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会加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那么,他们学习化学的动力就永远存在。
例如在进行中考复习利用这样的装置来收集气体的时候,我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利用这个装置并且是用排水法(即集气瓶中先装满水)来收集氧气应该是哪一端进气呢,是“长进短出”还是“短进长出”呢?这个时候可以开始试验了,最好先选择“长进短出”进行试验,随着装置中氧气的产生学生们就会发现这种接法不能收集到氧气,当同学们否定了的方法后,再做一个“短进长出”的实验,大家发现可以收集到了氧气,通过两个实验的对比使同学们知道这个题目的答案,但不能停留在结果出来了这个水平上,而是要求同学们达到会做类似的题目,也就是要求他们懂得其中的原因;接下来带领大家一起来分析现象不同的原因,其實就是利用气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一些,气体进入集气瓶后它会向上“跑”,所以氧气从长管进入后由从短管跑出来,也就是说气体没有停留在集气瓶中,结论就是收集不到气体,而反过来恰好要得。当大家弄懂了原因之后,马上来个“依葫芦画瓢”,“如果同样利用这样的装置,但是集气瓶中只有空气,我们要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该用哪种方法呢?同学们马上利用二氧化碳和空气的密度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结论:“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它们会向下“跑”,它们会在下方聚集,应该是“长进短出””。通过一个很简单的实验,大家对这个实验所体现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了,在以后的习题中永远不会错,在中考中类似的题目会很多。
4.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感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科学,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来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5.教学中善于运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在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通氢——加热——撤灯——停氢来表示,或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来记忆实验操作顺序。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含义及为什么。
如化合价: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铜、钡、锌、铁,铝三价氯负一,氧、硫负二要记清。但是,光是死背硬记是不行的,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应用,在用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更牢、才能灵活运用。
如:对于物质的溶解性规律可以编成顺口溜:"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无影踪,不容硫酸铅和钡,卤物不溶银亚汞。"这样,学生就掌握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便于他们理解记忆。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的课堂,教师也不能是纯粹的教书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会学生怎样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的能力,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事半功倍,真正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