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育内向孩子?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ai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宝活泼开朗、落落大方,是每个父母的愿望,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令父母满意。他可能一看见陌生人靠近,就害怕得躲到你的身后;一让他站在众人面前说话,他就扭捏起来;每次小朋友抢他的玩具,他除了哭还是哭……很多父母都对孩子的胆怯、害羞、被人欺负而不反抗等表现,忧心忡忡。那么,胆小害羞、不爱交际真的是内向孩子所具有的特质吗?内向是一种心理倾向,还是一种性格缺陷?家有内向的孩子,父母又该如何赋予他成长的力量呢?
  我家的孩子太内向
  场景一:欢欢3岁10个月,平时和家里人游戏、互动,比如投球、躲猫猫,都玩得很好,但是对外人,包括已经认识的小朋友,他从来不会主动去跟人家玩。有时他会在旁边看别人玩,但是当小朋友过来找他玩时,他就会躲开。一天,一个小男孩看他抱着球,就过来想摸摸,谁知刚一靠近,他就哭了。爸爸妈妈带他去游戏中心,别的小朋友看到大型玩具都会扑过去,玩啊,爬啊,可他好像无所谓。如果是小组比赛,比如两个小孩一组,把球从妈妈这儿运到爸爸那儿,看谁运得多,其他孩子可兴奋了,不管是否遵守规则,至少愿意参与。但是他从来都拒绝参与集体活动,只要有别的家长和小朋友在,他就会离开。
  场景二:小磊5岁半,胆小、敏感,害怕被批评。对任何事情,他都不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当小朋友抢他东西时,他如果介意,会什么也不说马上抢回来。如果有很多小朋友一起抢他的东西,他会哭,急了会打人,但他从来不会说:“这是我的,你们干吗要抢啊?”平时去小朋友家玩,他也从不主动问好;有小朋友来家里做客,走的时候,他也不会主动说“再见”。除了爸爸妈妈,他跟老师和其他大人说话,声音都特别小。幼儿园开展讲故事活动,他也不参加。
  场景三:姣姣7岁9个月,上小学后,性格内向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学校朋友少,特别在意同学和老师对她的看法,很不自信,不会主动跟别人交往,也不是很善于表达。但是她很爱看书,有时妈妈看她总坐在屋里看书,就走过去把她的书扔掉,说:“别在家坐着,去找同学玩吧。”可她不愿意。因为性格内向,她总显得没有精神,缺乏活力,什么事都憋在心里,行动也比别人慢半拍。
  内向是心理倾向,非性格缺陷
  一提到性格内向,很多人马上会和胆小、自卑、羞怯等联系起来,并且认为内向是性格缺陷。其实,内向和外向是心理活动的不同倾向。内向性格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比较关注内心,表现为喜欢安静、不爱社交、不喜欢刺激和冒险;外向性格的人则相反,在成长过程中比较关注外部世界,表现为喜欢并擅长社交、兴趣广泛、渴望刺激和冒险。
  从性格角度讲,内向和外向并无优劣之分,它们各有优势和不足。内向性格的人沉稳踏实、做事专一、爱思考、愿意自我反省,但存在不爱交际、墨守成规的弱点;而外向性格的人爱好交际、兴趣广泛,但也有轻率、做事没恒心、不善自省的弱点。但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对内向性格有偏见和歧视,甚至认为内向是一种性格缺陷呢?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内向性格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1:内向性格的人不善交际,孤僻
  的确,很多内向性格的人不善交际、为人孤僻,但这不是内向性格者的必然个性特征。其实,很多内向性格的人只是喜静、不爱交际,并非不善交际。相反,有些性格内向的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掌握了高超的交际艺术,能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交际的能力。周恩来总理就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但他在国内外的交际舞台上挥洒自如的形象,令世人折服。
  误区2:内向性格的人胆小、自卑
  生活中,胆小、自卑也常被归为内向者的性格品质,其实这是一种偏见。自卑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个体在幼年时期面对陌生复杂的外界环境和强大的成人力量时,都会感到自卑。但在成长过程中,内向性格的人通过专注于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自我成长,而外向性格的人则通过获得外界环境的认同获得自信。因此,内心丰富的内向性格者不会自卑,甚至有大智大勇。而真正自卑的人是那些没有获得丰富内心和自我发展的内向性格者,以及长期得不到外界认可的外向性格者。
  误区3:内向性格不利于个人走向成功
  在许多人眼里,外向性格的人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因为他们活泼、爱交际、人缘好;而内向性格的人因为不善交际、不易被人接纳,因此会阻碍他们成功。其实,内向的人如果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更有可能走向成功。因为成就事业,不仅需要人际的协作,还需要专业的头脑、周密的计划、坚持不懈的努力。内向性格的人沉稳踏实、做事专一、爱思考、注重细节等这些优点使他们在专业领域中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即便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沉稳的性格、积极的倾听、经过深思熟虑的表达,也会获得大家的信任,成为带领团队前进的核心力量。
  内向者依然能够披荆斩棘
  一个人可以内向,但不可以自卑。拥有内向性格的孩子,依然拥有披荆斩棘的力量。家长们,不要觉得孩子内向不好,内向孩子体内其实存在很多惊人的潜力,固有的生理构造使他们拥有以下优势。 优势一:丰富的内心生活
  他们渴望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想弄明白人的行为动机是什么。他们是观察者,善于留心他人举动。由于内心的思想和感受是他们反应的基准,所以他们不大容易受到同伴压力的影响。做决定时,他们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为基础,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优势二:懂得停下来品味生活
  他们咀嚼生活的点滴,品味被许多人忽视的细节。吸引他们的东西不必耀眼,不必花哨。他们一般不必离家就能感到充实和快乐。
  优势三:热爱学习
  他们热爱学习,丰富的信息是内向孩子的大脑所必需的精神營养。内向的孩子不断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和自己的经历相比对,这种内心对话一直在持续进行。他们需要大量的信息输入来满足好奇心。
  优势四:善于创造性思维
  他们是富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只要给予充分的信息处理时间,他们就能对比分析,预测事物发生的模式,然后把这些模式放到自己主观思想和主观印象的背景中加以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他们的想法新颖独特,不受惯有思维定式的束缚。   优势五:擅长艺术创作
  他们因为不拘一格的思维和内在品质,而具有强大的创造力。许多内向的人是作家、舞者、演员和音乐家,或者以其他途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他们能捕捉周遭世界的片断,并在内心世界里将这些片断重组为崭新的或具有革新意义的作品。
  优势六:情商高
  他们对自身情绪有所感知,通常善于体会他人的感受,并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他们倾向于较早地形成道德及伦理意识,具有超出年龄的聪慧。
  优势七:天生精通谈话艺术
  他们通常在学校或聚会上羞怯不语,却可能是暗藏的谈话艺术大师。他们善于倾听,值得信赖,坦率而可靠;他们提问,但不插嘴;他们给予有见解的评论;他们能保守秘密;他们对朋友说过的话很上心;他们善于领会他人的暗示。
  内向的人通常与家人相处融洽。青春期或成年以后,他们能成为家里的中心人物。他们所具有的镇静能量有舒缓作用,能帮助焦虑的人平静心绪。他们擅长一对一的人际关系,通常会选择需要这一优势的职业。
  优势八:乐于独处
  他们乐于独处,无须外部活动便有事可忙,有充实感。他们具有聚精会神的能力,甚至心無旁骛到不觉世事的程度。
  优势九:拥有谦虚的态度
  不同于外向者渴望出风头,他们不向往聚光灯,不在意自己身处观众席。他们内敛自持,不喜欢受太多的刺激和关注。
  优势十:健康的习惯
  他们更为律己,应对疾病的能力优于外向的人。此外,他们还规避有风险的行为,而风险行为正是造成年轻人意外伤害和意外死亡的罪魁祸首。
  别对内向孩子做十件事
  有些父母认为培养内向孩子太费劲,事实上,如果你明白了基本规则,培养他们并不比别人更困难。以下十条,是千万不要对内向孩子做的事。掌握了这十条,挖掘内向孩子的潜力必将事半功倍。
  1.故意让他难堪
  有些人喜欢逗孩子,他们这么做仅仅出于好玩、有趣。不幸的是,内向孩子完全无法理解,甚至可能在心里默默记恨你。
  2.强迫他和别人讨论
  你想让孩子多参加社交,多和人说话,然而强迫不会有任何效果。内向的孩子,只有在感到舒服时才会打开话匣子。如果被逼得太紧,不仅有反作用,还会让他完全放弃。
  3.组织交友互动
  你在游乐场看到另一个安静的孩子,认为这是帮孩子交朋友的好机会。你把那个孩子叫来,把自己的孩子介绍给他,并为自己的孩子做开场白。帮孩子建立社交没错,但一定要把握好分寸,知道何时停止,然后让他们自然发展,否则他们还是会聊不下去的。
  4.在他人面前取笑孩子
  对内向者来说,最糟糕的事情就是被当众取笑。内向者的自我意识强,又害羞,你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却会让他异常难堪。
  5.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
  在别人面前训斥孩子,会让他有想钻地缝的感觉,他也无从吸取任何教训。如果你想纠正他的某些不良行为,等人散了再跟他说吧。
  6.要求他在别人面前表演
  内向性格的人不喜欢站在舞台中央,不希望成为全场的焦点。所以,尽量别让他为别人表演。可能你觉得,这非常有趣,但是孩子不这样想。
  7.在孩子并不想要的时候为他说话
  有人问了你孩子一个问题,你马上抢答了。不要这样,要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自己为自己说话。
  8.给他安排过紧的日程
  内向孩子无法接受过于紧张的行程安排,他需要更多安静的时间,太多的刺激让他无法忍受,他需要回家休息,补充能量。
  9.贬低孩子的“安静”
  生活中,很多父母经常这样做,“别傻待着,出去玩!”“找朋友聊天去!”这样做,对内向的孩子不但没有任何帮助,还会让孩子更加退缩。
  10.因为孩子没和熟人打招呼,就说他“没礼貌”
  内向的孩子可能很难主动和人打招呼。看到熟人,他直接忽视掉,这不是他粗鲁或没礼貌。因为对内向者来说,向别人示好、打招呼是困难的事。不要批评孩子,而应该告诉他,碰到熟人,点个头,微笑一下,会显得更有礼貌。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问:春节期间,孩子不用去幼儿园,便在平板电脑上大看特看动画片。因为过年我们应酬多,就没管孩子。没想到,孩子晚上噩梦连连,吓得不敢单独睡觉,跑到我们卧室。随后几天我发现,孩子做噩梦原来是因为他白天看了过多的充满暴力、血腥的动画片。颇具迷惑性的是,这些动画大多配以欢快音乐和儿童笑声,上传者把视频标签定位为“卡通”“教育”等,与正常动画视频混杂在儿童频道中。除非家长一陪到底,否则粗看之下无法发现异样,防
问:我和孩子一起去听过一个家庭教育讲座。讲座中,几位老师都说“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孩子听了这话像拿到了尚方宝剑,我一批评他不好好学习,他就拿这句话怼我。对此我很困惑,这句话真的有道理吗?我还该不该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呢?  明磊  答:成长比成绩重要,这句话貌似很有道理,可放在现实生活中却不适宜,充其量只是个文字游戏。大家都知道,成绩好就是考试分数高,可成长是什么?有标准吗?就像素质教育喊了多年,但是
关于发物的传言,我们听过不少,其中有不少都是錯误的。  ①宝宝生病,不能吃鸡蛋。  错误。只要宝宝吃过鸡蛋,对鸡蛋没有过敏反应,就完全可以吃。  ②咳嗽不能吃甜食或含糖的东西,以免喉咙生痰。  错误。各种止咳糖浆、蜂蜜水,都是甜的,而且蜂蜜水对夜咳尤其有效,不但可以减少刺激性咳嗽的频率和程度,还利于夜间安稳入睡。  ③宝宝得了湿疹,一定要忌口。  错误。湿疹是皮肤过敏,不是食物过敏。与其限制孩子饮
俄 罗斯心理学家和儿科医生指出,粉刷房间时,不同颜色会对儿童日后的健康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1.金色、象牙色 能营造出快乐的氛围,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培养7岁左右孩子的毅力。  2.粉红色 象征着爱情和亲情,有益睡眠,非常适合新生儿。  3.绿色 会刺激神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儿童产生学习新事物的欲望,抚慰心灵,增强信心,还可以平复脉搏和呼吸。是小学生以及好动的学龄前儿童的最佳选择。  4
李松把同学打得浑身是血!大家都很惊讶,因为李松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个老实得有点木讷的人  李松闯大祸了,把一个同学打得浑身是血!大家都很惊讶,因为李松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个老实得甚至有点木讷的人,谁也没想到,他居然会干出这样的事!  李松为什么把同学打得浑身是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天午饭后,李松和几个同学闲聊,被同宿舍的一个同学取笑。李松经常被人取笑,因此刚开始他装作没听见,可这个同学没完没了
日前,比利時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缺少绿色植物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智商测试得分相对较低。  比利时哈塞尔特大学环境科学中心研究员比恩斯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对东佛兰德省600名10~15岁儿童的智力发展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卫星图像数据,查看这些儿童居住区的植被覆盖情况。受试儿童平均智商105。智商得分低于80的儿童中,4%生活在绿植较少的环境中。对比结果显示,与生活环境中绿植覆盖率高的儿童相比,这些儿
有些家长见孩子手脱皮,觉得是缺少维生素所致,于是赶紧让孩子补充维生素。其实,手脱皮可以由很多原因造成,只有找到具體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盲目让孩子服用维生素,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因为服用过量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一般来说,手脱皮由以下三种原因造成:  1. 手癣  如果一只手先脱皮,随后演变成两只手都脱皮,手掌见红斑,并伴有明显瘙痒,这种情况多为手癣。手癣具有一定的传
去美国高中做交换生,主要是与美国学生一起上当地高中,学习相应课程,学习周期比较短,一般是一年或半年,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同时还能锻炼自理能力,费用比直接去美国读高中便宜不少。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送孩子去美国高中做交换生。那么,申请做美国高中交换生,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关键点?本文为您深度解读。  一、什么是交换生  交换生(exchange student),又称学校间学生
【关颖简介】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预防青少年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曾荣获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园丁奖、中国青少年研究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家庭教育百名公益人物等荣誉称号。
不用努力,吃了“聪明药”就能一夜变学霸?真有这么好的事吗?专家提醒:至少目前,世界上并没有聪明药,而滥用“聪明药”,则会造成可怕的后果。  “聪明药”正在被滥用  10年前,受国外影响,浙江一带有家长给孩子服用利他林以提高学习成绩,引起了人们关注。当时有医学专家对盛传的所谓“聪明药”进行了解读,指出“聪明药”并不能让孩子真正变聪明,反而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成瘾。  现今,“聪明药”再次被爆出在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