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是学校建设的设计师,是学校工作的指挥员,是师生学习的楷模,是学校的核心与灵魂,是学校管理的实施者。
校长必须懂教育、会管理,用科学的理论来管理好一所学校。但是,做到了这一点也只能成为管理型校长,这还不够。要成为有抱负、有建树的校长,必须是领导型的校长。校长必须成为学校的领导者。
作为管理型的校长和作为领导型的校长是截然不同的。管理型的校长,重在把错综复杂的事务秩序化,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使学校全部工作持续、稳定地运转,实现教育目标,督促人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领导型校长,坚持以人为本,重在指引方向,以目标的吸引力,激励师生自觉前行,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情感的亲合力,塑造良好的干群队伍,形成合力,使每位教师思想解放,教学开放,激情奔放,产生强大的内驱力,领导型校长是学校领导层的核心主角。领导型校长会适时恰当地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打造自己的品牌,确定自己的特色,给予人一种工作的动力,使师生从工作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这也是最基本的人性要求。
前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将军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他将一根绳子放在会议桌上,然后开始从绳子的一端往前推动,结果当然是徒劳无功。艾森豪威尔对与会的将军们说,领导工作也是这样,“驱使”将徒劳无功,但是要是“吸引”的话,真是要怎样就可以怎样。说完他将那根绳子拉来拉去,结果当然是随心所欲。“绳子”的启示,形象地说明了“引导”与“管理”的不同含义,也充分说明了领导型校长与管理型校长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常常见到这样一些校长,他们身先士卒,吃苦在前,到校早、离校迟,在繁重的行政事务之外,还兼课;他们对学校的各项工作事无巨细,在学校建立了一套严格、细致的管理制度,职责到位,赏罚分明……但是,他们往往发现,身先士卒未能带动教职工自觉跟上,事必躬亲却使自己感到分身乏术;再严格的制度总让人有空子可钻,过于细致的管理制度令老师厌烦,管理者的严肃面孔容易引起教师反感,心中的既定目标总是难以实现,办学水平仍在原地徘徊。
应该说,这些校长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都有良好的管理者的素质。但他们只是学校的管理者,而不是学校的领导者、开拓者。
领导型的校长应该是这样的,他们不满足于已有的工作经验,不断接受新观念、新思想,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他们勤于思考,明于方向,善于决策;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工、学生倾心谈话,真诚交流,及时采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善如流;他们处事民主、待人随和、不滥用职权,把教师的冷暖放在心上,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言传身教,却能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他们目光远大,善于及时捕捉信息,把握机遇,调整战略,大胆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样的校长抓大事、有远见、重创新、讲民主,是名副其实的领导型校长。面对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全面展开的新课程教育,面对富有文化素养的教师,我们需要这样的领导型校长。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校长“对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要实现对学校教育思想上的领导,要求校长要有自己的战略定位能力,有设计未来和安排未来的能力,有将多年办学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要成为领导型的校长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第一,领导型校长必须通晓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教育规律,有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自信心,熟稔学校管理制度,对管理方式驾轻就熟,是一名成功的管理者。
第二,领导型校长必须是勤奋好学、知识渊博、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善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依靠知识的力量去影响和激发教职工勤奋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三,领导型的校长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不受现行教育体制的束缚,敢于挣脱“应试教育”的枷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知识经济的灵魂也在于创新,社会进步的本质更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意识,就不能带领学校不断取得进步。无论在规划学校的发展方向,制定阶段性奋斗目标,形成本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课程改革方面,校长都要大胆创新。
第四,领导型的校长必须善于沟通,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这种沟通不仅限于校内教师、学生及家长,还必须加强与校外社会的联系。一方面是向社会宣传学校,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是了解社会对学校的需要,赢得社会对学校的支持。
第五,领导型的校长必须善于营造民主氛围。首先要学会淡化个人,注重下级发展,学会推功揽过;其次是淡化制度,注重文化环境;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寓有形与无形之中,发扬团队精神,注重群体效能;四是谋近虑远,注重长远建设,敢于承担风险;五是关心体贴,注重心理投入,情感投入,以道德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理智的力量,人格的魅力去激发和引领教职工共同实现办学目标。
时代呼唤领导型的校长,实施新课程亟需领导型的校长。领导型校长的产生,依赖于自身的追求和实践中的探索,它需要每位校长首先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富于远见、勇于实践,开拓进取。只有这样,才能早日步入领导型校长的行列。
校长必须懂教育、会管理,用科学的理论来管理好一所学校。但是,做到了这一点也只能成为管理型校长,这还不够。要成为有抱负、有建树的校长,必须是领导型的校长。校长必须成为学校的领导者。
作为管理型的校长和作为领导型的校长是截然不同的。管理型的校长,重在把错综复杂的事务秩序化,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使学校全部工作持续、稳定地运转,实现教育目标,督促人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领导型校长,坚持以人为本,重在指引方向,以目标的吸引力,激励师生自觉前行,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情感的亲合力,塑造良好的干群队伍,形成合力,使每位教师思想解放,教学开放,激情奔放,产生强大的内驱力,领导型校长是学校领导层的核心主角。领导型校长会适时恰当地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打造自己的品牌,确定自己的特色,给予人一种工作的动力,使师生从工作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这也是最基本的人性要求。
前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将军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他将一根绳子放在会议桌上,然后开始从绳子的一端往前推动,结果当然是徒劳无功。艾森豪威尔对与会的将军们说,领导工作也是这样,“驱使”将徒劳无功,但是要是“吸引”的话,真是要怎样就可以怎样。说完他将那根绳子拉来拉去,结果当然是随心所欲。“绳子”的启示,形象地说明了“引导”与“管理”的不同含义,也充分说明了领导型校长与管理型校长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常常见到这样一些校长,他们身先士卒,吃苦在前,到校早、离校迟,在繁重的行政事务之外,还兼课;他们对学校的各项工作事无巨细,在学校建立了一套严格、细致的管理制度,职责到位,赏罚分明……但是,他们往往发现,身先士卒未能带动教职工自觉跟上,事必躬亲却使自己感到分身乏术;再严格的制度总让人有空子可钻,过于细致的管理制度令老师厌烦,管理者的严肃面孔容易引起教师反感,心中的既定目标总是难以实现,办学水平仍在原地徘徊。
应该说,这些校长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都有良好的管理者的素质。但他们只是学校的管理者,而不是学校的领导者、开拓者。
领导型的校长应该是这样的,他们不满足于已有的工作经验,不断接受新观念、新思想,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他们勤于思考,明于方向,善于决策;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工、学生倾心谈话,真诚交流,及时采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善如流;他们处事民主、待人随和、不滥用职权,把教师的冷暖放在心上,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言传身教,却能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他们目光远大,善于及时捕捉信息,把握机遇,调整战略,大胆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样的校长抓大事、有远见、重创新、讲民主,是名副其实的领导型校长。面对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全面展开的新课程教育,面对富有文化素养的教师,我们需要这样的领导型校长。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校长“对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要实现对学校教育思想上的领导,要求校长要有自己的战略定位能力,有设计未来和安排未来的能力,有将多年办学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要成为领导型的校长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第一,领导型校长必须通晓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教育规律,有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自信心,熟稔学校管理制度,对管理方式驾轻就熟,是一名成功的管理者。
第二,领导型校长必须是勤奋好学、知识渊博、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善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依靠知识的力量去影响和激发教职工勤奋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三,领导型的校长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不受现行教育体制的束缚,敢于挣脱“应试教育”的枷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知识经济的灵魂也在于创新,社会进步的本质更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意识,就不能带领学校不断取得进步。无论在规划学校的发展方向,制定阶段性奋斗目标,形成本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课程改革方面,校长都要大胆创新。
第四,领导型的校长必须善于沟通,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这种沟通不仅限于校内教师、学生及家长,还必须加强与校外社会的联系。一方面是向社会宣传学校,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是了解社会对学校的需要,赢得社会对学校的支持。
第五,领导型的校长必须善于营造民主氛围。首先要学会淡化个人,注重下级发展,学会推功揽过;其次是淡化制度,注重文化环境;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寓有形与无形之中,发扬团队精神,注重群体效能;四是谋近虑远,注重长远建设,敢于承担风险;五是关心体贴,注重心理投入,情感投入,以道德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理智的力量,人格的魅力去激发和引领教职工共同实现办学目标。
时代呼唤领导型的校长,实施新课程亟需领导型的校长。领导型校长的产生,依赖于自身的追求和实践中的探索,它需要每位校长首先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富于远见、勇于实践,开拓进取。只有这样,才能早日步入领导型校长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