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的朝天宫是搞收藏的人知道的去处,也是南京市博物馆的所在地。6年前也就是2000年9月21日,我去南京参加中国社会学年会,住在金陵饭店,有幸和中国社会学的元老,中国社会科学院张仙桥教授同住一室,并得到了张老在社会学课题研究方面的热情指点(去年春节前,复旦大学陈天仁教授去京,还带回了张老代为问好的口信,我感到十分亲切)。会隙,我也到朝天宫去过一次。当时在朝天宫的店铺和地摊里,还可以看到一些好东西,价格也不算贵。我记得当时花了800元,买了几件老瓷器,回饭店后,怕张老看不上眼,也就未拿出来让张老过目。现在再看看,当时也应该还是能够拿得出手的。
今年国庆假日,我应亲戚邀请,到南京参加小辈的婚礼。晚上的婚宴,白天无事,亲戚家忙着准备婚礼,我也帮不上忙,就想起到朝天宫的博物馆看看,消磨一些时间。说来也很有趣,当时路经博物馆外的地摊,见有一只典型的南朝的青瓷莲花瓣纹笔掭,引起了我的注意,向卖主问价,800元。我没有还价,反问卖主:“你知道这是派什么用场的吗?”他说:“不知道,但肯定是老东西。”我说:“你不知道是什么,就开价800元?”围观的人也表示不可理解,这一激,搞得卖主很尴尬,问我:“你看多少钱可拿?”我说:“80元差不多。”卖主口气很坚决:“不可能!”看来互相之间,价格相差太大,当场也无法成交。实际上,在地摊上买古玩有一个“小窍门”,如果你断定很少有人看得懂的东西,又嫌开价太高,可以不要急于买,等到收摊前,价格一般会下来。你仔细想想,即使再有钱的人,也不可能去花800元钱,买一个自己也看不懂的东西。这一经验不是我的,是一些搞收藏的朋友传授给我的。当然,我也屡试不爽,所以也不着急,想等看完博物馆后再侃。
平时与同事闲聊如何搞好收藏,我比较坚持,初涉收藏的人,一定要“懂鉴定”。不懂得鉴定,千万不要去搞收藏,否则会很容易使人民币“打水漂”。同样,卖主也一定要“懂鉴定”,否则容易被别人“捡漏”。“打水漂”和“捡漏”,本质上是鉴定技术的角力。如果卖主知道卖掉的笔掭是距今1500年前的文房用具,还是有文物价值的“老东西”,就是在地摊上的成交价,至少也应该是四位数,这也算是我比卖主在鉴定上略胜一筹,捡了一个小漏。目前在收藏市场上,使人民币“打水漂”的人太多,写出来供他们乐乐。
现将南朝时期的笔掭展示给读者,供欣赏。
编辑:曹参
金声玉色 久而弥彰
顾全民
几个收藏界的同好,搞了一个沙龙式的收藏俱乐部,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今天,适逢休息,大家聚在一起,喝茶聊天,交流收藏心得,互相欣赏各自带来的藏品,不失为一种在和谐社会中自得其乐的情趣。
今天,林先生拿来的藏品很有特色,一只高26厘米,口径11.5厘米的天青釉贯耳尊。当它放在桌子上时,那滋润的釉色和一等一流的品相,让人一见倾心。天青釉作为一种单色釉,一般均在色彩上下功夫,以提高和增加瓷器的品位和品相。然而,这只尊的外表与众不同,除了它纯正的天青釉发色外。还在尊的外部用简洁的线条传神地塑造了人的面容。
俱乐部内的资深鉴赏、评论家柳老师在细细品尝了这只相当完美的尊后说:“这只尊出自清晚期光绪年间,但它的风格却是仿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你们看,上面的夔龙和暗刻回纹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风格。更令人称奇的是,这只尊的外部画面极其抽象,有四川广汉三星堆遗风。古人丰富的想象力把粗犷的线条抽象化了,但留给我们的想象余地却大大增加了。”说到这里,柳老师话锋一转:“所以,它是雨过天青开尊口,让我辈收藏爱好者领悟到一种‘金声玉色,久而弥彰’的自然美感,进而燃起一种企盼与古人穿越时空进行心灵交流的欲望。”一番幽默风趣的话,说得大家都笑了,也活跃了现场的气氛。
天青釉之名出自五代后周柴世宗批语:“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窑工们根据柴世宗的要求,把瓷器烧成了“雨后青天”的颜色,因而天青釉成为柴窑的釉色。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柴窑窑址。不过,从传世作品看,宋代汝窑制品即是天青釉,钧窑产品中也有一类天青釉,天青釉的基本色调是淡蓝而带灰色。可以这样说:“对青色的倾慕,以及对青瓷的赞美,一直是华夏传承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初唐时,青瓷已经成为瓷业的主体之一,当时的南方有越、瓯、婺、岳、洪州等著名青瓷窑系,而地处江浙的越窑更被称为青瓷之首。即便是阅尽人间珍宝,艺术眼界极高的清乾隆皇帝,面对越窑青瓷之美,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李唐越器人间无”的感叹。
所以,我们今天欣赏天青釉瓷之美,除了它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外,给人更多的还是其本身具有的朴拙的自然本色,因为它不仅有愉情悦性的作用,还有养眼的功能。难怪鉴赏会结束后,老林喜孜孜地抱着“雨过天青”回家了。一
编辑:刘超
四读进士匾
钟经纬
记得一年之前在本市西郊一家古典家具店看到一块匾额,当即令我眼睛一亮一一“经进士”,这难道是我家祖上之物(母亲姓经,很小的一个姓氏,凡姓经者与我家祖上或多或少有些关系)?当时走马观花之后便匆匆离开了。此为“一读进士匾”。
数日后,心血来潮,忽觉应将此匾加入我的藏品之列,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藏品,旋即致电家具店详洽。老板告诉我这是一块从徽州地区搜集来乾隆年间的匾额,从他传给我的实物照片可以看出,此匾确为泥灰漆的老物,且品相尚可。此为“二读进士匾”。
然而,不菲的价格却让我望而却步,一时打消了购藏的念头。一年多过去了,期间对匾额有了一些认识:乾隆以前的匾额经过文革的浩劫目前存世比较少,尤其是泥灰漆的文人匾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也就 是说“经进士”匾即使没有家庭的纪念价值,同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遂再次电洽家具店老板。此匾尚在,顿觉确与此匾有缘,应该购藏,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老板象征性地去掉零头成交。数日后即将此匾载回家中悬于客厅。
“三读进士匾”,是为“亲密接触”:仔细端详方知,此匾为灰泥金木匾,杉木制,木板之间衬有麻布,匾长180厘米,宽75厘米,匾心为朱红色泥灰漆面,外框黑色,烫金色小花若干。由于曾被用来做门板,边框稍有缺损,但无损整体效果。通读全文为:“钦命江南江宁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魏定国为‘经进士’贡士焦文烜立,乾隆八年岁次癸亥冬月吉旦”,起首落款均为楷书,“经进士”三字为行书,遒劲有力。此匾为清乾隆八年(1743年)时任江南布政使的魏定国为贡士焦文烜题写,同时也确认此“经”非姓氏之“经”,而有它意(自然也与我家搭不上半点干系了)。魏定国(1678-1755),字步千,号慎斋,广昌县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此人秉性正直、为官清正、爱民如子,曾在河北、浙江、河南、陕西、山东、安徽等处任职,后官至刑部右侍郎、礼部侍郎。那么,焦文烜又是何方神圣,能让当朝高官为之题匾?既然是贡士,为什么又被称为“经进士”呢?限于缺乏可靠文献资料,尚无法获知更多信息,据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常识,清代贡士由会试产生,比由殿试产生的进士低一级;清代有将贡士称为“明经进士”的说法,故笔者推测“经进士”当为“明经进士”的简略说法。至此,匾额内容已得到基本的释读。
韩林儿又称小明王,国号宋,年号龙凤,曾以河南开封为都,前后只存在11年,今存韩林儿宋政权官印有十余种,均为龙凤年号。根据文物出版社曹锦炎先生著《古代玺印》中记载:目前共有五方“管军万户府印”,它们分别出土于:
1960年山东莒县。印面7.7厘米,龙凤六年三月日,侧刻“生字八十二号”:
1967年山东枣庄张庄。印面6.2厘米,龙凤五年二月日,侧刻“端字十七号”;
l972年湖北襄樊庞公。印面7.8厘米,龙凤二年正月日,侧刻“往字九十一号”;
l975年江苏丹阳全州。印面7.8厘米,龙凤二年十二月日,侧刻“民字四十六号”;
1984年安徽嘉山管店。印面无记录,龙凤四年二月日,侧刻“谈字十二号”。
当然相同印文不同年号的官印在博物馆及民间传世均有收藏,但从以上记载的五方印中了解到,其印面最小6.2厘米,最大7.8厘米,而我收藏的这方印面为8厘米,实为少见及珍贵。另据《元史·百官士》记载:“上万户府管军七千以上,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正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从三品,虎符;中万户府管军五千之上,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从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正四品,金牌;下万户府管军三千以上,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从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从四品,金牌”。从以上元史记载可知,同为“管军万户府印”,印的大小与管军多少,官位高低有关。当然,到底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喜得民国瓷文具
张海国
数年前笔者在泰康路古玩市场浏览时,偶然发现3件署名陆云山(1901—1974)用新彩工艺绘制的《清白传家》文具;一件印盒、一件水洗、一件笔掭。画面上绘着白菜、冬瓜和红萝卜。白菜和冬瓜既青又白,那几只可爱的红萝卜也是雪白的心。文具的造型纤巧、瓷质洁白滋润、构图简洁、色泽明快,落款:陆云山。
新彩是由国外传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釉上彩瓷饰。旧称洋彩,建国后改称新彩,在江西景德镇,瓷业工人又称其为“新花”。其手工绘画的特点不像古彩、粉彩一般用先勾线后填色的绘法,而是用笔取色料后在瓷面上直接作画。表现技法和风格与水彩画相近,发色稳定,呈色光亮。望着这3件制作精美的小器物,我怦然心动。于是,与店主一番讨价还价后,终以1千元成交。回到家后,我又细细揣摩着这3件小东西,越看越觉得不但画得好,而且从“清白传家”这4个字中,看到了瓷都前辈艺人高风亮节的胸怀。
陆云山是我景德镇好友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如的父亲,江西丰城人氏。他年幼时随兄陆隐山至天津裕丰瓷行当学徒。先后在唐山、上海、九江等地绘瓷,1937年定居景德镇。他擅长花鸟,尤长于画松鹤、松鹰和梅桩。作品风格老辣,色泽清丽质朴。为丰富表现力,陆云山还创造了粉彩和新彩相结合的技法,又创圆笔与扁笔及指画技法相结合的工艺,赋予陶瓷釉上彩绘装饰新的艺术生命力。
陆如告诉我,这3件作品是陆云山在民国时期画的。由于当时家庭生活困难,画好一件作品就急于要出售来养家糊口。所以,陆如至今亦仅有2件遗留下来的陆云山作品。民国时,景德镇有著名的“珠山八友”,而陆云山是当时闻名的“小八友”之一。陆如兄的儿子陆涛系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副教授,听说我有3件他祖父的作品,就兴冲冲地来找我,他告诉我祖父陆云山的作品,目前他一件都没有。我心里想,倘若我用这3件小品和他换一件陆如的作品,他一定十分高兴,而今陆如一件高30cm的瓷瓶在人民币2万元左右。
如此看来,我的3件文具就益发显得珍贵了。
小资料:
莲花纹饰:笔掭是用毛笔书写时理笔的专门用器。此笔掭上刻划的莲花纹是当时越窑受佛教艺术影响而出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文饰,突出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和佛教清心寡欲,超凡脱俗思想。南朝越窑瓷器上大量刻划有莲瓣纹,也反映了当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佛教盛行的情景。
编辑:刘超
今年国庆假日,我应亲戚邀请,到南京参加小辈的婚礼。晚上的婚宴,白天无事,亲戚家忙着准备婚礼,我也帮不上忙,就想起到朝天宫的博物馆看看,消磨一些时间。说来也很有趣,当时路经博物馆外的地摊,见有一只典型的南朝的青瓷莲花瓣纹笔掭,引起了我的注意,向卖主问价,800元。我没有还价,反问卖主:“你知道这是派什么用场的吗?”他说:“不知道,但肯定是老东西。”我说:“你不知道是什么,就开价800元?”围观的人也表示不可理解,这一激,搞得卖主很尴尬,问我:“你看多少钱可拿?”我说:“80元差不多。”卖主口气很坚决:“不可能!”看来互相之间,价格相差太大,当场也无法成交。实际上,在地摊上买古玩有一个“小窍门”,如果你断定很少有人看得懂的东西,又嫌开价太高,可以不要急于买,等到收摊前,价格一般会下来。你仔细想想,即使再有钱的人,也不可能去花800元钱,买一个自己也看不懂的东西。这一经验不是我的,是一些搞收藏的朋友传授给我的。当然,我也屡试不爽,所以也不着急,想等看完博物馆后再侃。
平时与同事闲聊如何搞好收藏,我比较坚持,初涉收藏的人,一定要“懂鉴定”。不懂得鉴定,千万不要去搞收藏,否则会很容易使人民币“打水漂”。同样,卖主也一定要“懂鉴定”,否则容易被别人“捡漏”。“打水漂”和“捡漏”,本质上是鉴定技术的角力。如果卖主知道卖掉的笔掭是距今1500年前的文房用具,还是有文物价值的“老东西”,就是在地摊上的成交价,至少也应该是四位数,这也算是我比卖主在鉴定上略胜一筹,捡了一个小漏。目前在收藏市场上,使人民币“打水漂”的人太多,写出来供他们乐乐。
现将南朝时期的笔掭展示给读者,供欣赏。
编辑:曹参
金声玉色 久而弥彰
顾全民
几个收藏界的同好,搞了一个沙龙式的收藏俱乐部,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今天,适逢休息,大家聚在一起,喝茶聊天,交流收藏心得,互相欣赏各自带来的藏品,不失为一种在和谐社会中自得其乐的情趣。
今天,林先生拿来的藏品很有特色,一只高26厘米,口径11.5厘米的天青釉贯耳尊。当它放在桌子上时,那滋润的釉色和一等一流的品相,让人一见倾心。天青釉作为一种单色釉,一般均在色彩上下功夫,以提高和增加瓷器的品位和品相。然而,这只尊的外表与众不同,除了它纯正的天青釉发色外。还在尊的外部用简洁的线条传神地塑造了人的面容。
俱乐部内的资深鉴赏、评论家柳老师在细细品尝了这只相当完美的尊后说:“这只尊出自清晚期光绪年间,但它的风格却是仿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你们看,上面的夔龙和暗刻回纹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风格。更令人称奇的是,这只尊的外部画面极其抽象,有四川广汉三星堆遗风。古人丰富的想象力把粗犷的线条抽象化了,但留给我们的想象余地却大大增加了。”说到这里,柳老师话锋一转:“所以,它是雨过天青开尊口,让我辈收藏爱好者领悟到一种‘金声玉色,久而弥彰’的自然美感,进而燃起一种企盼与古人穿越时空进行心灵交流的欲望。”一番幽默风趣的话,说得大家都笑了,也活跃了现场的气氛。
天青釉之名出自五代后周柴世宗批语:“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窑工们根据柴世宗的要求,把瓷器烧成了“雨后青天”的颜色,因而天青釉成为柴窑的釉色。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柴窑窑址。不过,从传世作品看,宋代汝窑制品即是天青釉,钧窑产品中也有一类天青釉,天青釉的基本色调是淡蓝而带灰色。可以这样说:“对青色的倾慕,以及对青瓷的赞美,一直是华夏传承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初唐时,青瓷已经成为瓷业的主体之一,当时的南方有越、瓯、婺、岳、洪州等著名青瓷窑系,而地处江浙的越窑更被称为青瓷之首。即便是阅尽人间珍宝,艺术眼界极高的清乾隆皇帝,面对越窑青瓷之美,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李唐越器人间无”的感叹。
所以,我们今天欣赏天青釉瓷之美,除了它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外,给人更多的还是其本身具有的朴拙的自然本色,因为它不仅有愉情悦性的作用,还有养眼的功能。难怪鉴赏会结束后,老林喜孜孜地抱着“雨过天青”回家了。一
编辑:刘超
四读进士匾
钟经纬
记得一年之前在本市西郊一家古典家具店看到一块匾额,当即令我眼睛一亮一一“经进士”,这难道是我家祖上之物(母亲姓经,很小的一个姓氏,凡姓经者与我家祖上或多或少有些关系)?当时走马观花之后便匆匆离开了。此为“一读进士匾”。
数日后,心血来潮,忽觉应将此匾加入我的藏品之列,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藏品,旋即致电家具店详洽。老板告诉我这是一块从徽州地区搜集来乾隆年间的匾额,从他传给我的实物照片可以看出,此匾确为泥灰漆的老物,且品相尚可。此为“二读进士匾”。
然而,不菲的价格却让我望而却步,一时打消了购藏的念头。一年多过去了,期间对匾额有了一些认识:乾隆以前的匾额经过文革的浩劫目前存世比较少,尤其是泥灰漆的文人匾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也就 是说“经进士”匾即使没有家庭的纪念价值,同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遂再次电洽家具店老板。此匾尚在,顿觉确与此匾有缘,应该购藏,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老板象征性地去掉零头成交。数日后即将此匾载回家中悬于客厅。
“三读进士匾”,是为“亲密接触”:仔细端详方知,此匾为灰泥金木匾,杉木制,木板之间衬有麻布,匾长180厘米,宽75厘米,匾心为朱红色泥灰漆面,外框黑色,烫金色小花若干。由于曾被用来做门板,边框稍有缺损,但无损整体效果。通读全文为:“钦命江南江宁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魏定国为‘经进士’贡士焦文烜立,乾隆八年岁次癸亥冬月吉旦”,起首落款均为楷书,“经进士”三字为行书,遒劲有力。此匾为清乾隆八年(1743年)时任江南布政使的魏定国为贡士焦文烜题写,同时也确认此“经”非姓氏之“经”,而有它意(自然也与我家搭不上半点干系了)。魏定国(1678-1755),字步千,号慎斋,广昌县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此人秉性正直、为官清正、爱民如子,曾在河北、浙江、河南、陕西、山东、安徽等处任职,后官至刑部右侍郎、礼部侍郎。那么,焦文烜又是何方神圣,能让当朝高官为之题匾?既然是贡士,为什么又被称为“经进士”呢?限于缺乏可靠文献资料,尚无法获知更多信息,据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常识,清代贡士由会试产生,比由殿试产生的进士低一级;清代有将贡士称为“明经进士”的说法,故笔者推测“经进士”当为“明经进士”的简略说法。至此,匾额内容已得到基本的释读。
韩林儿又称小明王,国号宋,年号龙凤,曾以河南开封为都,前后只存在11年,今存韩林儿宋政权官印有十余种,均为龙凤年号。根据文物出版社曹锦炎先生著《古代玺印》中记载:目前共有五方“管军万户府印”,它们分别出土于:
1960年山东莒县。印面7.7厘米,龙凤六年三月日,侧刻“生字八十二号”:
1967年山东枣庄张庄。印面6.2厘米,龙凤五年二月日,侧刻“端字十七号”;
l972年湖北襄樊庞公。印面7.8厘米,龙凤二年正月日,侧刻“往字九十一号”;
l975年江苏丹阳全州。印面7.8厘米,龙凤二年十二月日,侧刻“民字四十六号”;
1984年安徽嘉山管店。印面无记录,龙凤四年二月日,侧刻“谈字十二号”。
当然相同印文不同年号的官印在博物馆及民间传世均有收藏,但从以上记载的五方印中了解到,其印面最小6.2厘米,最大7.8厘米,而我收藏的这方印面为8厘米,实为少见及珍贵。另据《元史·百官士》记载:“上万户府管军七千以上,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正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从三品,虎符;中万户府管军五千之上,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从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正四品,金牌;下万户府管军三千以上,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从三品,虎符;副万户一员,从四品,金牌”。从以上元史记载可知,同为“管军万户府印”,印的大小与管军多少,官位高低有关。当然,到底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喜得民国瓷文具
张海国
数年前笔者在泰康路古玩市场浏览时,偶然发现3件署名陆云山(1901—1974)用新彩工艺绘制的《清白传家》文具;一件印盒、一件水洗、一件笔掭。画面上绘着白菜、冬瓜和红萝卜。白菜和冬瓜既青又白,那几只可爱的红萝卜也是雪白的心。文具的造型纤巧、瓷质洁白滋润、构图简洁、色泽明快,落款:陆云山。
新彩是由国外传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釉上彩瓷饰。旧称洋彩,建国后改称新彩,在江西景德镇,瓷业工人又称其为“新花”。其手工绘画的特点不像古彩、粉彩一般用先勾线后填色的绘法,而是用笔取色料后在瓷面上直接作画。表现技法和风格与水彩画相近,发色稳定,呈色光亮。望着这3件制作精美的小器物,我怦然心动。于是,与店主一番讨价还价后,终以1千元成交。回到家后,我又细细揣摩着这3件小东西,越看越觉得不但画得好,而且从“清白传家”这4个字中,看到了瓷都前辈艺人高风亮节的胸怀。
陆云山是我景德镇好友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如的父亲,江西丰城人氏。他年幼时随兄陆隐山至天津裕丰瓷行当学徒。先后在唐山、上海、九江等地绘瓷,1937年定居景德镇。他擅长花鸟,尤长于画松鹤、松鹰和梅桩。作品风格老辣,色泽清丽质朴。为丰富表现力,陆云山还创造了粉彩和新彩相结合的技法,又创圆笔与扁笔及指画技法相结合的工艺,赋予陶瓷釉上彩绘装饰新的艺术生命力。
陆如告诉我,这3件作品是陆云山在民国时期画的。由于当时家庭生活困难,画好一件作品就急于要出售来养家糊口。所以,陆如至今亦仅有2件遗留下来的陆云山作品。民国时,景德镇有著名的“珠山八友”,而陆云山是当时闻名的“小八友”之一。陆如兄的儿子陆涛系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副教授,听说我有3件他祖父的作品,就兴冲冲地来找我,他告诉我祖父陆云山的作品,目前他一件都没有。我心里想,倘若我用这3件小品和他换一件陆如的作品,他一定十分高兴,而今陆如一件高30cm的瓷瓶在人民币2万元左右。
如此看来,我的3件文具就益发显得珍贵了。
小资料:
莲花纹饰:笔掭是用毛笔书写时理笔的专门用器。此笔掭上刻划的莲花纹是当时越窑受佛教艺术影响而出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文饰,突出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和佛教清心寡欲,超凡脱俗思想。南朝越窑瓷器上大量刻划有莲瓣纹,也反映了当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佛教盛行的情景。
编辑: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