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大师”沈巍爆火,不必围观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an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上海一名流浪汉在多个短视频平台走红。因其经常蹲在地铁里和路灯下看《尚书》《论语》等书籍,且喜爱与人交流,被网友称为“流浪大师”“国学大师”。
  在车水马龙的上海闹市街头,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流浪汉席地而坐,但语出惊人。面对陌生人的镜头,他用标准的普通话讲企业治理,谈各地掌故,告诫人们“善始者众,善终者寡”。3月20日,近百名主播聚集,许多网红美女都争先跟他合影。
  他的视频先是被安上“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标签,以给观者造成“怀才不遇”的观感,引发同情。而后,围绕这位“流浪大师”的身世,各种悲惨的故事被编了出来:博学多才的流浪者、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妻女车祸过世……
  经记者多方调查核实,这位“流浪大师”真名叫沈巍,上海人,已流浪26年,曾是上海某区审计局公务员,26年来,其单位一直按相关标准正常发放薪酬。
  沈巍从小就喜欢看书。以前家里条件不好,没钱买书,沈巍就想到了捡废品卖钱买书。沈巍爱买书,他说以前上海几乎所有旧书店的营业员都认识他,那时候买的书能装几卡车,但如今很多书都没有了。看书是他从小养成的习惯,后来求知欲越来越强,他跟身边人来往就越少,跟书越亲近。
  视频火爆后,每天都会有数以千计的人前往上海,只为目睹大师的庐山真面目,当面讨教一下生活的真谛。对于自己突然成了网红,沈巍说“根本没想到”。他对现在走红十分淡然,他认为自己这一辈子注定就是平平淡淡的,现在这种热度可能十天之后还是会回到原来的样子。
  多维解读
  角度一:“流浪大师”成网红,背后是利益
  “大师”在流浪,而很多人却嗅着商机登场了。在一个视频中,沈巍被包围得严严实实,正彬彬有礼地说着什么,但围着他的人群却自顾自地拍摄。此时此刻,“流浪大师”在围观者的眼里,与动物园里的动物、街边的卖艺者何异。“流浪大師”被展示,被猎取,被假惺惺地赋予各种意义。他肯定不是什么大师,而对他各怀心思的人,无非都是为了利益。
  角度二:围堵“流浪大师”,盲目无知不可取
  流浪汉被冠以“大师”,这反映了在文化快餐化、碎片化的时代,年轻人对文学素养的需求。人除了有物质的需求,还有精神的需求。而腹有诗书、心地善良又好学的流浪汉,恰恰满足了年轻人的这种精神需求。希望我们能够从“流浪大师”身上看到他的好学精神,认识到学识的力量,而不是盲目跟风、崇拜。
  角度三:“流浪大师”的读书精神值得学习
  一个流浪汉能够保持阅读的良好习惯,这一点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流浪大师”虽貌不惊人但满腹经纶、谈吐不凡,让人瞠目。从他侃侃而谈的表现来看,其学识确实比我们常人要广博,称其为流浪汉中的“扫地僧”亦不为过。因此,很多人把他比作《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那个神一样的存在。他独特通透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热爱书籍、坚持垃圾分类等行为确实值得认可和推崇。
  角度四:要尊重“流浪大师”的人生选择
  要尊重“流浪大师”的人生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不一样的人生和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即便有些人的选择并不符合绝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但我们对他们的另类选择应当予以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活在他的精神世界里,他的精神庙堂在书本上和平凡的街头,那就还他一份安宁,尊重而不打扰。
其他文献
昨晚太热了,一夜未睡。早晨六點半,妈妈就把我叫醒了。夏季哪怕晚上再热,早晨总是比较凉爽的,但是今天早晨却热得有点透不过气来。我揉着眼晴往外走,听见妈妈在厨房里自言自语道:“热死啦,这鬼天气!看样子要下雨了。”要下雨?我赶紧跑到门外,抬起头看天,可不是,灰色的浓云严严实实地遮住了天空,雨下定了。我心里一阵欢喜。(一个“遮”字,突出夏雨将至,一个“欢喜”写出了“我”对雨的盼望。)  上午十点钟左右,天
期刊
毛泽东(1893年-1976年)一生都喜欢古典诗词,时常在汪洋恣肆的诗海里游弋;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等诗句都为世人喜爱。我们一起来欣赏《沁园春·长沙》。  上阕览景兴怀。“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起句“独立”二字劈空而来,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着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
期刊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古时候,中山国人酿的酒享誉天下。有个鲁国的酒店老板想得到他们的酿酒秘方,始终未能如愿。后来,他想方设法弄了些中山国的酒糟,用自己的酒浸泡,对人说:“这是中山国的酒。”  慕名来喝酒的人很多,品尝后都说是地道的中山国酒。有几个曾经喝过中山国酒的人也说同原先喝过的没两样。酒店越开越兴旺,天天座无虚席。  一天,中山国的酿酒师傅来到鲁国,听说这里也有中山国酒卖,就买来喝,刚
期刊
低调是一种修养,放平心态才能活得潇洒;低调是一种智慧,懂得放下才能走得更远。与人交往,就要保持清凈的心态,让自己在内敛中变得更加自信。
期刊
因为“博学多才”和衣衫褴褛的流浪汉之间存在巨大的“角色反差”,几乎是一夜之间,沈巍爆红网络。报道显示,连日来,每天都有数十上百的市民特意去围观他。  应当说,沈巍突然走红网络并不奇怪。在短视频热,主播为涨粉吸眼球乃至社会某些不正常心态甚至利益的多重驱使之下,沈巍的“与众不同”自然也就成了网络消费的热点,而围绕沈巍编造的那些“传奇故事”也不过是吸引眼球的“噱头”而已。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意
期刊
(标题有问题。设置悬念,需在“=”后加“成功?”之类的词语。)  做生意,讲的是和气,(材料无有关“和气”的信息)卖的是诚信,倘若失信于人,买卖也就做不成了。那个鲁国酒店的老板把自己的酒浸泡在中山国的酒糟里,对人说这是中山国酒,虽然所有人品尝后都说是真酒,可当他们知道所喝的是假酒时,便一哄而散。此店,失信于人,终是害己。(在引述材料并作简要分析后,带出自己观点,这点做得不错。但扣题不紧。)  没有
期刊
黄遵宪不仅满腹学问,做事也非常低调。他曾将自己辛苦创作的一部书的手稿埋藏于异国他乡,令人感慨。  32岁时,黄遵宪东渡日本,在那里结识了众多有共同志向的日本友人,作家石川英便是其一。黄遵宪对石川英说:“《红楼梦》乃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黄遵宪还将《红楼梦》亲自圈点后送给好友石川英。这也是完整的《红楼梦》全书首次被介绍到日本。受其影响,当时有一大批日本朋友成为《红楼梦》的
期刊
故乡的陪伴  拖起行李,你不再是一个孩子,踏上旅途,便少了一份稚嫩,多了一份责任。  列车以三百公里的时速驶离家乡,却依旧逃不出家乡的牵绊。我的概念里不知道两千多公里到底有多远,只知道回一次家至少得两天。  母亲一直絮叨着怎么走了那么远,父亲天天盯着地图能研究半天。既然都是离家,远近又何妨?越是离家远,越不想回家,不是不想家,只是相见容易别时难,只是不忍父亲的白发,不忍母亲的留恋和叮咛。  总以为
期刊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凡詩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  用典有明用、暗用、正用、反用、借用等种类。无论引用历史故事,还是引用名言名句,使读者从字面上一眼可辨的,是明用,例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引
期刊
可以不光芒万丈,但不能停止发光。  ——题记  与其艳羡他人的优势,不如释放自己的潜能;与其艳羡他人的天资,不如绽放自己的光彩;与其艳羡他人的成就,不如绽放自己的努力之花。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许多难题,有的人解决得十分出色,有的人只会用艳羡的目光看着别人,却不去勇敢尝试。吃不到葡萄,你永远不知道酸甜如何;不去尝试,你永远不知道成功与否。英国的唯物主义作家培根曾说过:“世界上有许多做事有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