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构篇指导策略探究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wa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习作目标体系,四年级的学生应具有构篇的意识和构篇的能力,而强化构篇指导能促使学生达成目标,提升习作教学效度。在具体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以例文为范本,在文本比较中学习有序排列;以图式促显化,在模拟推演中构设事件经过;以活动为援引,在选择中明晰习作材料。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构建起完善的文本框架,从而提升习作构篇的能力。
  【关键词】构篇指导 策略 模仿 图式 活动
  晋人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神思”的概念。“神思”就是构思,是一种整体性、序列性、涉及布局谋篇的思维活动,也是习作的起始环节,决定着习作的质量。可以说,有了清晰的构思,才能合理地安排材料,描述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而构成一篇完整的习作。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需强化构篇指导,有效提升学生的构篇能力和习作效度。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经历了“看图写话”“组词写话”“有序写话”后,他们已不缺完整表述语句、构建段落等基础能力,而是缺乏布局谋篇的方法。因而,从四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逐渐产生“篇”的意识,学会整体考虑篇章结构,下笔前对结构和表达方式有一个总体的设计,为五年级的作文打好基础。
  一、构篇能力的指向
  笔者对教材中的习作体系和课程标准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发现四年级的构篇目标是:认识篇的形式,能选择、排列与题目紧密关联的材料,分自然段写清事情的经过,能有顺序地写完整的事件等。在这些能力要求中,“有序排列”“写清经过”“选择材料”等,是学习的困难点,对学生来说是较有难度的思维活动,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主要的着力点。因而,教师需要提供可行、可感的支援策略,帮助学生轻松地开展构篇活动。
  二、构篇教学的现状
  鉴于以上考虑,教师应把构篇指导作为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着重突破学生在构篇上的困难,利用有效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构篇能力。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据笔者综合观察,存在着一些指导不力的现象。
  如针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习作要求,某教师以校园中的植物为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以提炼提纲、搭建框架的形式回顾第二单元中的课文《爬山虎的脚》,引导学生通过梳理发现作者是以“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特点及如何往上爬”等顺序来观察描写的,进而生搬硬套地让学生也以“植物生长的地方”“植物的叶子”“植物的特点”等来搭建习作的结构。
  这样缺乏有效支援策略的构篇指导是低效的。众所周知,构篇是一种思维转换的过程。只有在构篇练习中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学生才能逐步形成稳固的构篇图式。而该教师在具体指导中未能提供显化支架让学生进行思维辨析,进而启发认识,只是直接给予学生提纲,塞给学生一篇范文的结构形式,让学生去填空,去搬套。学生看似完成了习作任务——形成了“篇”,但是细读这样的文章,它们是没有生命的,是缺乏可读性的。同时,对于学生构篇能力的发展来说,这种习作学习也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笔者发现,像这样的构篇教学不在少数,严重制约了学生对于篇的认识以及构篇能力的形成。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在学生构篇遇到困难时,缺少有效的指导策略,不能让学生在比较中模仿、在推演中构设、在选择中明晰,不能让学生习得相应的构篇方法。
  三、构篇指导的策略
  笔者认为要改变上述现象,需要教师在指導的过程中,搭建一些支架,实施可操作的策略,让学生在构篇活动中进行比较、推演、选择,从而形成篇的意识,提高构篇能力。
  (一)篇例模仿,比较中学习有序排列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篇章的“形”已有初步的认识,但是让学生自己去构篇,自己去有顺序地排列习作内容,却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程”。而学生获得关于篇章的认知的主要途径是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相同的主题对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梳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作家是如何有序安排内容的,并从中整理出各自的文本框架,以唤醒、激发学生对于此主题下篇章结构的感知,进而吸收、融合,在比较中进行思维训练,明白“这样主题的文章,我还可以按这样的顺序排列内容”。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的“写喜欢的小动物”的教学,鉴于有来自作家和优秀学生的范文素材的事实,笔者对收集到的四年级学生的习作《可爱的小猫》和老舍笔下的《猫》进行解构,让学生在比较中寻找共性,再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可爱的小猫》一文着重叙述了小猫和主人的趣事,而老舍的《猫》则主要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猫的个性。学生在对教师提供的两个范例的比较中,主动吸收、模仿,初步把握了该类题材文章的篇章结构。
  像这样,在比较范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拓展了学生对于此类文章的认识,为具体实践打下了基础。
  (二)图式显化,推演中构设事件经过
  四年级学生很难把抽象的构篇思维活动转化为直观的结构形式。就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而言,往往要求学生能从“一个关键词”“某个主题”推导出习作的提纲、主要内容及主要的习作方法,这对学生来说是个大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提供可视化、形象化的思维轨迹图,如作文地图、分节漫画图、情节图等,清晰地呈现作文的构思过程,并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吸收结构的选择、表达方式的使用、段落的衔接等知识,从而促使学生搭建起完整的篇章结构。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关于写一处自然景观的习作教学,笔者就让学生尝试以图式推演构篇过程:以自然景观中的日出为主题,画出线路图或分节漫画图来描述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再根据日常的阅读和对于日出的认识进行思辨,确定以日出时作为写作重点,日出前、日出后的情景作为略写对象;最后对日出时天边的景象、大地上的景象、人们的动态景象,或在线路图上进行扩充填写,或在漫画图上进行着色描述,等等。
  像这样围绕主题构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路径图的形式把自己脑海中的认识显化出来,充分开展思维辨析活动,增强思维力度。
  (三)活动援引,选择中明晰习作材料
  开放性的习作往往需要学生针对素材、方法、结构等展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帮助其“化难为易”。而活动能把习作内容由抽象化转化为可视化,写作范围包括活动的真实演绎、活动的记忆再现、活动的情节虚构等。对于学生来说,有了活动就有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供其轻松选择。在构篇过程中,可以开展一系列涉及“选构”的思维活动,如选择哪项内容作为重点,选择怎样的顺序,选择怎样的结构等,让学生对于材料的选择更明晰。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热爱乡村”的习作教学,要求写家乡的“景”“人”“事”。学生对于这样开放性的题材存在着困惑,为此笔者通过开展“走进乡村”实地观景活动和“乡村记忆”图片视频回顾活动,带领学生真实感受和回忆了在乡村中看到的景、发生的事、见过的人,进而让学生根据这些“景”“人”“事”选择自己想表达、能表达的内容构建以“乡村”为主题的篇章。
  像这样较为开放的习作主题,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活动情境,让学生把习作内容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活动,从而选择出较好的写作素材。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裘村镇中心小学 315507)
其他文献
化学实验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关注的问题。教师要以实验为基础,创设实验情境,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趣味素材,培养学生的
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李汴生在提案中指出,食品安全涉及许多科学问题,报道要讲科学,讲证据。他建议,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也要强调“度”的问题,过于细节
2006年2月21日,绵阳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第二轮修志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明确任务职责。在2008年全面完成全市第二轮修志工作。强调进一
中国画传统教学体系是分解式教学体系,已经适应不了现代人的理念与审美追求。本文作者在几十年的教学与教改中研究探索,把传统的教学观念向现代的教育理念转变,把分解式教学
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形象管理策略(CIS)在工商管理界日渐兴起。、在传媒领域,管理者引进和实施最新的CIS战略,源自于现代竞争的压力和传媒自身发展的双重需求。伴随新媒体的方兴未
第一学段的古诗词教学,重在聚焦语文元素,促进学生语言发育和文化成长,让他们的已有经验和古诗词中隐含的文化意象、历史元素实现“柔性对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经典古诗词,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现就自己在高中政治新课改教学中所面临的困惑及解决的办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新课改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1. 教师观念转变的问题  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只有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以便从根本上推动新课改。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教师只是忠实地执行教学计划,充当传声筒、录放机的角色,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没有
摘要:加强阅读教学,是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及后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发展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采用自读——共读——用读的阅读教学模式,从自读自悟、合作共读到“听说读写”用读,逐步地锻炼与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融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早春,思维活跃,知识接受能力强,可塑性高,如何适应其阅读能力的自然发展规律,提高其
结合现在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针对目前车工实习的现状,作者尝试了车工实习的新方法,并与企业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设计意图】《人类的"老师"》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科普小短文。本课的设计旨在凸显科普文文体特点以及中年段阅读教学特点,主要体现以下三点:一是利用思维导图,提取信息。科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