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传播学术思想,培育一流人才——庆祝《外语教学与研究》创刊40周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从1957年创办,到今年40年了,共出刊111期。我把这一百多期杂志摆在案边,翻阅再三,思绪万千,不由得拿起笔来。不过,我是以一个读者和作者的身份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播学术思想,培育一流人才——庆祝《外语教学与研究》创刊40周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从1957年创办,到今年40年了,共出刊111期。我把这一百多期杂志摆在案边,翻阅再三,思绪万千,不由得拿起笔来。不过,我是以一个读者和作者的身份写...
其他文献
循规与违规都是人的理性行为。本文通过对循规与违规的特质和内在机理分析,指出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循规未必是合理行为,相反。违规却存在深刻的必然性。关键是所循、所违之规是计划经济之规还是市场经济之规,制度规则是不是各方利益的均衡点。循规和违规具有两面性,体制转轨需要违反计划规则,遵循市场规则。但违规的路径依赖性使计划体制的违规者有可能转化为市场经济的违规者。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违规与权力关系日趋紧密,并向循规转化。
政府信誉的建立必须基于一定的制度基础,由于现代协会具备制衡职能,因而协会制度是树立政府信誉的一条有效途径。与西方相比,中国自古延续“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民间自治组织从未能够起到应有的制衡作用。然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育要求发达的民间社会和信誉良好的政府,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当前存在发展行业协会的必要性。本文在博弈论框架内推导了现代行业协会以游说政府为手段实现制衡的机制,以及在此过程中政府承诺获得了理性基础,从而政府信誉得以建立。
劳动价值理论是近些年来学术界争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了晏智杰教授的《劳动价值学说新探》一书后,卫兴华教授在《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第3期)发表了《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兼与晏智杰教授商榷》一文。本刊2003年第3期同时发表了晏智杰教授《本本主义不是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思维方式——答卫兴华教授》和卫兴华教授《错解与曲解马克思不是科学的态度与思维方式——与晏智杰教授商榷之二》两篇论文。两位经济学家在劳动价值理论方面的争论,引起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家们的
囿于静态和比较静态的框架,使新古典的货币理论难以处理历史时间和货币,不能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的动态的货币经济关系。而凯恩斯则提出了移动均衡的分析方法,力图建立不同于新古典的分析框架,但遗憾的是非瓦尔拉斯均衡学派则错误地发展了凯恩斯的方法,最后又复归新古典。在货币理论中所涉及的均衡有三种,即新古典的均衡观、凯恩斯的均衡观和非瓦尔拉斯均衡的均衡观。
近30年来,折衷范式作为一般分析框架,其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它解释了企业的外国价值增殖的水平和模式,以一种独立的、前后一致的方式补充和发展了国际经济学理论。折衷范式在最终产品的不完全内生结构市场与中间品不完全的外生交易市场的分析框架下,区分了“中间品与所有权优势的内部化”同“中间品与所有权优势市场的内部化”。这样,折衷范式能够更有效地在一个经济分析框架内整合企业和跨国公司理论。
将各种价值论整合为“泛价值论”,体现了兼容并包的精神;用以解释无人工厂和机器人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源泉与决定,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屈先生在《再商榷》中提出的人类劳动的特征属于以偏概全;所做的抽象劳动二重性规定是对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的误读:所说的部门内和部门间的竞争“与供求毫无关系”违背了经济常识;供求对价值的参与决定作用既表现在供求相等之中,也表现在供求不等之中;效用价值论填补了劳动价值论的空白;把与指挥劳动创造价值无关的大脑机能界定为问题的本质和要害是“思维错位”;新的科学思想的胜利需要人们冲破自身的阻
供应链委托代理理论建立起两种约束框架,即个人理性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按这种框架采用具体的约束形式和合理的控制变量,对销售系统不同环节的供应链进行成本分析。以合约参数为控制变量分析固定支付与适当比例分担成本;以产品订货量为决策变量分析分销商的作业成本;以预期服务水平要高于目标服务水平为控制条件研究分销网络后勤组成成本;以选址、设施配置和市场份额为约束变量,建立成本控制目标函数;以制造商的商业折扣和广告费用为控制变量建立约束动态方程、利润适应度函数和利润优化模型。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首要问题。中国粮食安全,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未来意义。然而,中国未来粮食安全则面临着资源禀赋的严峻挑战。任何盲目乐观都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面向未来,应对挑战,在人口政策、土地制度、水利政策、财政政策、储备制度等制度安排上作出明智的选择。
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受土地供求状况、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人口规模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农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是土地利益相关者利益驱动机制作用的结果,是土地资源流动定律的反映。现行法律所规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制度,存在着对农民不公平、土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为了实现公平、有效的土地利用制度目标,必须合理配置农用地与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