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的目的将从重知识传授转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单一的认知转向多维的思考,学生将从被动的接受者转为积极的参与者。因此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善于运用有效方法,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现出自己的内在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学习情境;数学活动;积极参与;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48-1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的学习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生活中的学习知识,使学生看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一课时,教师可设计一个这样的情境,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一个装满宝贝的山洞,洞门上有六位密码7364( )1,破译密码洞门才能打开,只知道这个六位数密码能被3整除,请同学破译,当学生经过多次尝试,找到密码时,洞门自动开启,学生群情激动,掌声连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教师伺机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这种生动的、有趣的教学形式必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
教师只有打通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取得更好效果。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会“事半功倍”,教学才变得有趣。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创新意识是一种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概念”时,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圆周”和“圆面”的印象,教师可以找一个圆的实物模型,在圆的周围镶有红线的圆,把圆的周长明显地显露出来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用手指沿着圆周边摸一圈,使学生感知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与长方形、正方形成折线状的周长不同。再让学生伸开手掌对圆的表面用手摸一摸,获得“平面”的感觉,使学生认识到圆的面积是指封闭曲线内部平面的大小。然后,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圆的实物上用彩色笔绘出圆的周长,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圆的面积。最后再让学生对圆周长、圆面积进行比较,加深印象。通过这样观察,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建立起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空间观念。
又如,在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就让学生通过摆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体验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长、宽之间的关系,重视动手操作,使学生在亲身活动经历中体验知识。通过操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形成了表象。
三、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让学生主动发现,这样,数学课堂既生动活泼,又注重实效。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一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生又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老师表扬两生观察仔细。其他学生倍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老师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要学习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了,老师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启发学生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要画圆了,老师还是不讲画法,让学生先去画,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
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好。
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师讲课应少而精,讲到“点子”(重点、难点、知识点、疑点、考点)上,多用启发的方法,把精力用到引导学生会学上,做到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如,在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加法题:9 9 9 5 9=?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于是一个学生提出了9×4 5的方法,而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9×5-4的方法解。这个学生的思维有创见,这个方法是他自己发现的。在他的思维活动中,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9,他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9,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9×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9-4才是原题中的实际存在的5。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表扬”是学生的重要的心理特点。可点头表示肯定,说“好”或者“对”,表示赞许,也可以说句鼓励的话“真好”、“真会动脑筋”,还可以要求大家采用鼓掌或奖给小红花,插上小红旗等形式,对学习上的进步表示祝贺,这样做可以给学生极大鼓舞。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部分来源于成功的体验,反反复复的成功体验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体验创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思考、多创新、多发明。
关键词:学习情境;数学活动;积极参与;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48-1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的学习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生活中的学习知识,使学生看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一课时,教师可设计一个这样的情境,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一个装满宝贝的山洞,洞门上有六位密码7364( )1,破译密码洞门才能打开,只知道这个六位数密码能被3整除,请同学破译,当学生经过多次尝试,找到密码时,洞门自动开启,学生群情激动,掌声连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教师伺机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这种生动的、有趣的教学形式必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
教师只有打通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取得更好效果。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会“事半功倍”,教学才变得有趣。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创新意识是一种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概念”时,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圆周”和“圆面”的印象,教师可以找一个圆的实物模型,在圆的周围镶有红线的圆,把圆的周长明显地显露出来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用手指沿着圆周边摸一圈,使学生感知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与长方形、正方形成折线状的周长不同。再让学生伸开手掌对圆的表面用手摸一摸,获得“平面”的感觉,使学生认识到圆的面积是指封闭曲线内部平面的大小。然后,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圆的实物上用彩色笔绘出圆的周长,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圆的面积。最后再让学生对圆周长、圆面积进行比较,加深印象。通过这样观察,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建立起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空间观念。
又如,在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就让学生通过摆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体验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长、宽之间的关系,重视动手操作,使学生在亲身活动经历中体验知识。通过操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形成了表象。
三、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让学生主动发现,这样,数学课堂既生动活泼,又注重实效。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一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生又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老师表扬两生观察仔细。其他学生倍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老师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要学习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了,老师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启发学生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要画圆了,老师还是不讲画法,让学生先去画,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
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好。
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师讲课应少而精,讲到“点子”(重点、难点、知识点、疑点、考点)上,多用启发的方法,把精力用到引导学生会学上,做到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如,在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加法题:9 9 9 5 9=?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于是一个学生提出了9×4 5的方法,而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9×5-4的方法解。这个学生的思维有创见,这个方法是他自己发现的。在他的思维活动中,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9,他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9,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9×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9-4才是原题中的实际存在的5。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表扬”是学生的重要的心理特点。可点头表示肯定,说“好”或者“对”,表示赞许,也可以说句鼓励的话“真好”、“真会动脑筋”,还可以要求大家采用鼓掌或奖给小红花,插上小红旗等形式,对学习上的进步表示祝贺,这样做可以给学生极大鼓舞。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部分来源于成功的体验,反反复复的成功体验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体验创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思考、多创新、多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