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三个意识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b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还是对文句的翻译、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文言实词覆盖面广,赋分值大,失误率也较其他知识能力点要高。如果同学们在文言实词释义时树立三个意识,就会免去无谓的失分。具体来说,这三个意识是:
  一、语言环境意识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所在的语境,仔细分析上下文的内容或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可为实词意义的断定提供帮助。因此,在给实词释义时,要紧扣上下文,在语境中思考、判断。
  1.词不离句。如2012年安徽卷第4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度:打算
  在原文中找到“此项”所在的句子,前面还有一句这样的语境:“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那么D项这个分句的主语就是“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即“和许君相知的士大夫”,并且“度”这个动作自然也是他们发出的。可按照D项的解释“打算”替换进原句,显然是讲不通的:士大夫打算许君被朝廷重用?他们有这样的任用权吗?所以,结合“度”的常用义项正确解释应是“猜想”、“揣度”。
  2.句不离段。如2012大纲全国卷第8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 冒:贸然
  该句后面紧接着还有这样的一句:“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此句翻译:被流箭射中左肋,勇健而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他前进,(最终)敌军逃走,(郭浩)从此出名。)如此英勇,如此振奋人心,并且最终活捉贼人取得胜利,怎么可能是“贸然”前进?再看文章包括A项的前四句,都举的是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的例子。所以,细看语境,结合语段,不难推敲出:“冒然”这样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的词语绝不可能用于传主郭浩!“冒”在这里的正确解释是“迎着”。
  3.段不离篇。如2012年福建卷第5题: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这句话在翻译前,首先注意观察此句的位置处于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是对前文所写的游览龙鸣山美景的总结;并且呼应了第一节中提到的“游之胜”的标准,这样再进行翻译时才能更好地把握句意并准确翻译,特别是句中得分点实词“适”的翻译就容易很多。正确的翻译应该为: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的了。
  二、语法结构意识
  这里的语法意识既指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意识,也要有现代汉语语法意识,更要有古今汉语语法转换意识,要时刻关注释词、翻译时的语法转换。
  1.古汉语语法意识。古人为文讲究对称,常常使用一些结构相同、词义相同或相对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形式整齐,节奏和谐。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推知词义。如课文《劝学》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与“小”对应,从“足”即可大致推断为“小步”(实为“半步”)。再如2012年江西卷第10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此句中的连词“而”后有与“劳”相对应的动词“慰”,从古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和本句的内部语境,推知两词词义相近,由此不难推知:“劳”应译为“慰劳”、“犒劳”。
  2.现代汉语语法意识。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对句子作语法分析,便可根据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例如2012年福建卷的第2题: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履苍莽中 履:鞋子。
  在此句中,从分析句子的语法地位入手,找出谓语是“履”,从而推断它的词性为动词。那么D项将“履”解释为名词“鞋子”显然不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正确解释是“行走”。
  3.古今汉语语法转换意识。在两种语法间的转换要灵活,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不相同的语句在翻译时要转换成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语句。例如2012年四川卷第11题:
  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历,成其器业。
  在翻译此句时,实词“从游”是个难点,如何准确翻译呢?要从语法结构角度分析,“从游”是“从之游”的省略形式,所以,在翻译时补充出宾语“之(贺钦)”,那么“从游”的释义就迎刃而解了。准确的翻译为:不久,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磨练激励,成就他们的才能学识。
  三、联想迁移意识
  1.成语联想。不少成语来源于古籍,其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语,借助我们熟知的成语,对阅读材料中的文言实词的词义作推断或作印证,有时能让我们“绝处逢生”。例如:2012年山东卷第9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履途泥,率先期门。躬:弯腰
  成语“事必躬亲”中的“躬”为“亲自”意思,用此句中恰好吻合。在这里,躬作动词“履”的状语,翻译成“亲自”。联系成语“事必躬亲”理解。该句的意思是“亲自脚踩泥土,作期门的表率”。而按照A项的解释代入句中就与语境不相吻合了。
  同样,2012年江苏卷第8题第(1)题的翻译句子“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中的“礼”,也可通过联想成语“礼贤下士”中的“礼”的含义来解答。两处“礼”都翻译为“以礼相待”。全句的翻译是:(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2.课文迁移。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很多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经出现过,根据课文中学过的知识,我们要在积累的基础上,实现相应的迁移。例如2012年山东卷第13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这一句中的实词“夺”的解释是一大难点。但细细回想,这一古义在文言文中屡见不鲜,如苏教版必修五课文《陈情表》中的“舅夺母志”以及“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中的“夺”都是“改变”的意思,正合适此句翻译中的语境。这句的准确翻译为:光武帝称许阴兴谦让,没有改变他的心愿。
  总之,在文言文实词释义备考复习中树立语言环境意识、语法结构意识和联想迁移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以上三点意识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可以综合运用。对同一道题目而言,也可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多掌握几种方法技巧,在解答文言实词题时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若能平时有意识地结合课本进行操作,做到熟能生巧,在未来的高考竞技场上就不会茫无头绪,手足无措了。
  (作者:曹琳君,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我们一起去乡下帮她采毛豆吧!”妈妈向我建议,我一听高兴极了,心里琢磨着又能去乡下玩了,真好!于是便迫不及待地出发了。我们每人拿了一个塑料袋,跟随着奶奶一起浩浩荡荡地
无臂考生用脚考上川大rn彭超是四川攀枝花市一名高中生,幼时不幸因触电失去双臂,他通过艰辛训练学会了用脚穿衣、写字、上网等,日常生活起居基本能够自理.今年高考,因为残疾,
在“马虎”伴随我的日子里,我真是深受其害。因为马虎.我失去了很多一百分的机会,还闹出了不少笑话。比如:把“太阳”写成“大阳”,把“996”看成“699”,把“盐”当成“糖”……同
生命是什么?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是一人很深奥的问题,但是我们却无时无刻都不在感受生命的力量。那是一个清闲的下午,我兴高采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从我身后跑来
星期六,阳光明媚,我和好朋友诺诺约好了在公园见面。公园里的空气,真清新啊,令人神清气爽。我悠闲地走着走着,忽然绿油油的草地上一抹红吸引了我的眼睛。我连忙凑上前一看,哇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中午。我和妈妈办完事就去面馆吃午饭。一会儿工夫,服务员就端上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放到了我们的面前,一股扑鼻的香味涌进我的心田。我和妈妈细嚼慢咽地品尝起
又到了星期五啦!一想到周末,我心里忍不住美滋滋的。可天有不测风云,今天早操结束后,广播里通知,上午举行全校语文月考。唉!真是命苦哇,要是考不好,双休日可就……一张熟悉而
新时代的高校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教育技术和技巧.结合中文教育的特点,从无为教育的特征和策略等方面入手,探索以教师的“无为”促学生的“有为”,进而提高
农人说:一花一世界。佛家讲:一叶一菩提。一则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了生命的真谛。我从一本书中悟出了这个道理,那就是《智慧背囊》。《智慧背囊》收录了数
高考考查的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前四种是语法毛病,后两种是语意毛病。下面逐一分析之,与同学们共享。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指由于遣词造句时把词语或分句的顺序颠倒了,从而导致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或者令人难以理解。  (一)定语语序不当  例1:“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