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婴哭闹异常,医生宣判为“终身瘫痪”
2005年3月10日这一天,河北省任丘市郊区的一家卫生院里,一个名叫杨雪娜、乳名叫娜娜的小女孩出生了。妈妈杨如芹静静地躺在产床上,爸爸李志强满脸疲惫地站在一旁。夫妻俩都渴望着听到女儿的第一声响亮的啼哭。可是,娜娜却显得异常安静,刚出生的她,没有呼吸,也没有哭声。
医生以为是羊水过多造成的窒息,就给娜娜用上了呼吸机。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娜娜终于有了呼吸,并且发出了微弱的哭声。焦急万分的李志强夫妻俩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半个月后,杨如芹把娜娜抱回家。没安静几天,她的哭声就像噩梦一样,打破了一家人平静的生活。那天晚上,夫妻俩根本哄不住。那急促的哭声,像刀子一样在杨如芹夫妻俩的心里割来割去。杨如芹夫妻俩连夜抱着女儿去任丘市区,转了好长时间,才找到儿童医院。
医生诊断后说,这是因为大脑缺血缺氧造成的,只要给点氧、输些液、消点肿就好了。
然而从儿童医院回家后,娜娜哭得更加揪心了。心爱的女儿到底怎么了?是哪里难受吗?娜娜是杨如芹第二次婚姻所生的孩子,生性要强的她一直指望娜娜给她新的婚姻生活带来新的希望。
忧心如焚的杨如芹带着娜娜去了当地的另一家中心医院。医生看着哭得死去活来的娜娜,觉得可能别的方面有问题。
医生用手掌轻轻地敲了敲娜娜的肚子,说可能是肚子不好受,还是透视一下吧。用B超透视了半天,医生认为可能是肠梗阻。肠梗阻是未成年孩子很容易患的病,肚子非常疼,肯定就会拼命地哭。杨如芹夫妻俩找到了女儿哭闹的“总根子”,方如释重负。医生要他们赶紧带着孩子去大医院里治疗,别耽误了病情。
到了任丘市人民医院里,肠梗阻被医生排除。医生建议做脑CT。第二天,杨如芹拿到CT片,找专家一看,专家长叹一声,说:“这病,没法治了,孩子没希望了。”
杨如芹纳闷极了,问医生:“孩子到底得了什么病呀?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医生告诉杨如芹,问题还是出在娜娜的大脑里,因为缺血缺氧,她恐怕要终身瘫痪了。
杨如芹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觉得女儿只是爱哭而已,怎么就会落下“终身瘫痪”呢?
杨如芹打电话给丈夫,夫妻俩怀疑是医生误诊。杨如芹在受孕及怀孕期间没沾烟酒,也没有服用什么药物,并且营养合理而充分。丈夫同样没沾烟酒和药物,怎么就生下了这么一个“先天不足”的孩子呢?
是谁“掏空”了女儿的大脑?妈妈的心中燃起不灭的希望
杨如芹对丈夫说:“我带着娜娜去北京的大医院看看吧。”说完,她紧紧地抱住孩子,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
杨如芹把女儿裹好,辗转来到了海军总医院。
海军总医院儿科主任栾佐认真研究了娜娜的核磁检查报告,告诉杨如芹:“这个孩子只有左边枕叶还留了一部分脑子,右边枕叶也留了一部分,其他都没了。通俗地说,就是空洞了,这脑子基本上没有了。”
杨如芹惊呆了,不敢相信医生的话,更不敢相信娜娜患上了这么严重的病,娜娜只是爱哭而已,能吃能喝活得好端端的,大脑怎么就没了?是什么吞食了娜娜的大脑呢?
栾佐指着片子,继续向杨如芹解释:“这都是白的这一些,这些亮的就像水一样,是什么呢?因为缺氧缺血,神经细胞坏死液化了。它就变成液体了,就是水了。”
杨如芹反驳道:“可娜娜看上去并没有生命垂危什么的,依然白白胖胖的呀?”
栾佐告诉她:“虽然娜娜的大脑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但是她的脑干没有受到损伤,而像我们人体最基本的这些,像呼吸心跳这些功能,都是由脑干来控制的,所以娜娜看上去生命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而娜娜大脑当中空了的那部分是主管思维、运动等这些功能的,对于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她既不会做出什么运动也不会有什么思想,只有最基本的生命特征。”
娜娜大脑中的内容物大部分都空了,这意味着她神经系统已不复存在。栾佐发现生下来73天的娜娜,实际能力20天都不到。随着生长发育,就会与正常的孩子拉开距离,今后将面临着双重障碍:智力障碍,导致“傻”;运动障碍,导致“瘫”。
这就是娜娜的未来!杨如芹紧紧抱着女儿,泪流满面,心如死灰。她不知道这个可怜的孩子还有没有救治的希望,更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杨如芹给栾佐跪下了,恳请他想方设法救女儿一命。她哭着说:“我第一次婚姻失败了,第二次婚姻刚刚开始,怎么就生下这么一个病孩子呀……”
栾佐把她扶起来,告诉她:“要想救娜娜,还有一线希望。”
原来,早在8年前,海军总医院就开始对一群小白鼠进行实验。医生给这群小白鼠设置了缺血缺氧的环境,让它们变成了瘫痪。随后,医生培养出一种大脑神经干细胞,移植进一只瘫痪小白鼠的大脑里,两天后,这只小白鼠开始爬动了。经多次实验,证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小白鼠瘫痪之后的康复很有效。
娜娜出生时,海军总医院刚完成这项实验。杨如芹抱着娜娜来到海军总医院就诊时,这项研究成果通过了伦理和临床技术鉴定,正准备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弄清情况后,杨如芹摸着娜娜胖乎乎的小脑袋,犹豫起来了。这样的实验在小白鼠身上证明是有效的,把别人的脑细胞移植进孩子的大脑可不是件简单的事,能让不幸的娜娜再承担这样的“第一次”吗?况且,这项手术的费用也非常昂贵,普通的工薪家庭根本承担不起。
妈妈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在娜娜之前,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手术。栾佐认真分析了娜娜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告诉杨如芹要珍惜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因为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小白鼠出生的时间越短,做脑细胞移植手术的效果也就越好。
栾佐拿出了两张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对比图片,让杨如芹观看。他解释说:这一张是较嫩的大脑,另一张是偏大的大脑,现在这两个大脑都受到了一次人为的损伤,它们正在长着,慢慢地长……好,对比出来了,较嫩的大脑很快就重建了脑神经通路,而这个偏大的大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最后,栾佐告诉杨如芹:“娜娜出生只有70多天的时间,是脑瘫前期,正是做手术的最佳时期。”
“倾家荡产也要救孩子”,母爱与科学演绎生命奇迹
给娜娜做这个脑细胞移植手术,既关系到娜娜的未来,又关系到这个家庭的未来。杨如芹打电话让丈夫来北京。
亲朋、邻居和同事们知道后,都劝他们不要救这个病孩子,以后再生一个健康孩子。
见到了丈夫,望着可怜的女儿,杨如芹一咬牙下定了决心,说:“多可怜的孩子呀,能治就治吧,说不定能治好呢。”丈夫终于答应了:“我爱你也爱这个孩子,你就带着孩子在医院里,我赶紧回去筹钱。”
娜娜正式住院了,杨如芹仿佛看见了希望的光芒。医生们经过几天紧张的准备,手术很快就要开始了。
杨如芹特别担心,就问栾佐主任:“这么小的孩子,这么小的脑袋,能禁得住手术刀吗?她的头盖骨掀开后,有没有问题?”
栾佐笑着说:“别担心,这个手术很简单,不用开颅,只是在脑袋上打一针就行了。”
2005年5月17日这一天,杨如芹抱着娜娜来到手术室门口。医生从她手里接过孩子后,她喃喃地说:“去吧,我等着你出来。”
娜娜进了手术室,突然间安静下来了。在镇静剂的作用下,娜娜很快就睡着了。栾佐等医生们沿着娜娜还没有闭合的头盖骨,小心翼翼地将一根针管穿刺进她已经空了的大脑内。
与此同时,在医院的细胞培养室里,另一组医生也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用吸管从玻璃器皿里汲取红色的液体,这就是即将移植到娜娜大脑里去的神经干细胞。这些神经干细胞,是用流产胎儿的脑组织培养出来的。手术之前,医生必须先进行提纯,然后才能注射进娜娜的大脑里。
2005年3月10日这一天,河北省任丘市郊区的一家卫生院里,一个名叫杨雪娜、乳名叫娜娜的小女孩出生了。妈妈杨如芹静静地躺在产床上,爸爸李志强满脸疲惫地站在一旁。夫妻俩都渴望着听到女儿的第一声响亮的啼哭。可是,娜娜却显得异常安静,刚出生的她,没有呼吸,也没有哭声。
医生以为是羊水过多造成的窒息,就给娜娜用上了呼吸机。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娜娜终于有了呼吸,并且发出了微弱的哭声。焦急万分的李志强夫妻俩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半个月后,杨如芹把娜娜抱回家。没安静几天,她的哭声就像噩梦一样,打破了一家人平静的生活。那天晚上,夫妻俩根本哄不住。那急促的哭声,像刀子一样在杨如芹夫妻俩的心里割来割去。杨如芹夫妻俩连夜抱着女儿去任丘市区,转了好长时间,才找到儿童医院。
医生诊断后说,这是因为大脑缺血缺氧造成的,只要给点氧、输些液、消点肿就好了。
然而从儿童医院回家后,娜娜哭得更加揪心了。心爱的女儿到底怎么了?是哪里难受吗?娜娜是杨如芹第二次婚姻所生的孩子,生性要强的她一直指望娜娜给她新的婚姻生活带来新的希望。
忧心如焚的杨如芹带着娜娜去了当地的另一家中心医院。医生看着哭得死去活来的娜娜,觉得可能别的方面有问题。
医生用手掌轻轻地敲了敲娜娜的肚子,说可能是肚子不好受,还是透视一下吧。用B超透视了半天,医生认为可能是肠梗阻。肠梗阻是未成年孩子很容易患的病,肚子非常疼,肯定就会拼命地哭。杨如芹夫妻俩找到了女儿哭闹的“总根子”,方如释重负。医生要他们赶紧带着孩子去大医院里治疗,别耽误了病情。
到了任丘市人民医院里,肠梗阻被医生排除。医生建议做脑CT。第二天,杨如芹拿到CT片,找专家一看,专家长叹一声,说:“这病,没法治了,孩子没希望了。”
杨如芹纳闷极了,问医生:“孩子到底得了什么病呀?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医生告诉杨如芹,问题还是出在娜娜的大脑里,因为缺血缺氧,她恐怕要终身瘫痪了。
杨如芹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觉得女儿只是爱哭而已,怎么就会落下“终身瘫痪”呢?
杨如芹打电话给丈夫,夫妻俩怀疑是医生误诊。杨如芹在受孕及怀孕期间没沾烟酒,也没有服用什么药物,并且营养合理而充分。丈夫同样没沾烟酒和药物,怎么就生下了这么一个“先天不足”的孩子呢?
是谁“掏空”了女儿的大脑?妈妈的心中燃起不灭的希望
杨如芹对丈夫说:“我带着娜娜去北京的大医院看看吧。”说完,她紧紧地抱住孩子,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
杨如芹把女儿裹好,辗转来到了海军总医院。
海军总医院儿科主任栾佐认真研究了娜娜的核磁检查报告,告诉杨如芹:“这个孩子只有左边枕叶还留了一部分脑子,右边枕叶也留了一部分,其他都没了。通俗地说,就是空洞了,这脑子基本上没有了。”
杨如芹惊呆了,不敢相信医生的话,更不敢相信娜娜患上了这么严重的病,娜娜只是爱哭而已,能吃能喝活得好端端的,大脑怎么就没了?是什么吞食了娜娜的大脑呢?
栾佐指着片子,继续向杨如芹解释:“这都是白的这一些,这些亮的就像水一样,是什么呢?因为缺氧缺血,神经细胞坏死液化了。它就变成液体了,就是水了。”
杨如芹反驳道:“可娜娜看上去并没有生命垂危什么的,依然白白胖胖的呀?”
栾佐告诉她:“虽然娜娜的大脑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但是她的脑干没有受到损伤,而像我们人体最基本的这些,像呼吸心跳这些功能,都是由脑干来控制的,所以娜娜看上去生命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而娜娜大脑当中空了的那部分是主管思维、运动等这些功能的,对于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她既不会做出什么运动也不会有什么思想,只有最基本的生命特征。”
娜娜大脑中的内容物大部分都空了,这意味着她神经系统已不复存在。栾佐发现生下来73天的娜娜,实际能力20天都不到。随着生长发育,就会与正常的孩子拉开距离,今后将面临着双重障碍:智力障碍,导致“傻”;运动障碍,导致“瘫”。
这就是娜娜的未来!杨如芹紧紧抱着女儿,泪流满面,心如死灰。她不知道这个可怜的孩子还有没有救治的希望,更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杨如芹给栾佐跪下了,恳请他想方设法救女儿一命。她哭着说:“我第一次婚姻失败了,第二次婚姻刚刚开始,怎么就生下这么一个病孩子呀……”
栾佐把她扶起来,告诉她:“要想救娜娜,还有一线希望。”
原来,早在8年前,海军总医院就开始对一群小白鼠进行实验。医生给这群小白鼠设置了缺血缺氧的环境,让它们变成了瘫痪。随后,医生培养出一种大脑神经干细胞,移植进一只瘫痪小白鼠的大脑里,两天后,这只小白鼠开始爬动了。经多次实验,证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小白鼠瘫痪之后的康复很有效。
娜娜出生时,海军总医院刚完成这项实验。杨如芹抱着娜娜来到海军总医院就诊时,这项研究成果通过了伦理和临床技术鉴定,正准备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弄清情况后,杨如芹摸着娜娜胖乎乎的小脑袋,犹豫起来了。这样的实验在小白鼠身上证明是有效的,把别人的脑细胞移植进孩子的大脑可不是件简单的事,能让不幸的娜娜再承担这样的“第一次”吗?况且,这项手术的费用也非常昂贵,普通的工薪家庭根本承担不起。
妈妈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在娜娜之前,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手术。栾佐认真分析了娜娜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告诉杨如芹要珍惜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因为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小白鼠出生的时间越短,做脑细胞移植手术的效果也就越好。
栾佐拿出了两张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对比图片,让杨如芹观看。他解释说:这一张是较嫩的大脑,另一张是偏大的大脑,现在这两个大脑都受到了一次人为的损伤,它们正在长着,慢慢地长……好,对比出来了,较嫩的大脑很快就重建了脑神经通路,而这个偏大的大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最后,栾佐告诉杨如芹:“娜娜出生只有70多天的时间,是脑瘫前期,正是做手术的最佳时期。”
“倾家荡产也要救孩子”,母爱与科学演绎生命奇迹
给娜娜做这个脑细胞移植手术,既关系到娜娜的未来,又关系到这个家庭的未来。杨如芹打电话让丈夫来北京。
亲朋、邻居和同事们知道后,都劝他们不要救这个病孩子,以后再生一个健康孩子。
见到了丈夫,望着可怜的女儿,杨如芹一咬牙下定了决心,说:“多可怜的孩子呀,能治就治吧,说不定能治好呢。”丈夫终于答应了:“我爱你也爱这个孩子,你就带着孩子在医院里,我赶紧回去筹钱。”
娜娜正式住院了,杨如芹仿佛看见了希望的光芒。医生们经过几天紧张的准备,手术很快就要开始了。
杨如芹特别担心,就问栾佐主任:“这么小的孩子,这么小的脑袋,能禁得住手术刀吗?她的头盖骨掀开后,有没有问题?”
栾佐笑着说:“别担心,这个手术很简单,不用开颅,只是在脑袋上打一针就行了。”
2005年5月17日这一天,杨如芹抱着娜娜来到手术室门口。医生从她手里接过孩子后,她喃喃地说:“去吧,我等着你出来。”
娜娜进了手术室,突然间安静下来了。在镇静剂的作用下,娜娜很快就睡着了。栾佐等医生们沿着娜娜还没有闭合的头盖骨,小心翼翼地将一根针管穿刺进她已经空了的大脑内。
与此同时,在医院的细胞培养室里,另一组医生也在紧张地忙碌着。他们用吸管从玻璃器皿里汲取红色的液体,这就是即将移植到娜娜大脑里去的神经干细胞。这些神经干细胞,是用流产胎儿的脑组织培养出来的。手术之前,医生必须先进行提纯,然后才能注射进娜娜的大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