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设计的思路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8023ji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以梳理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内容为基点设计自读课
  《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有正标题和副标题。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正标题突出“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这一最伟大的事件,副标题“‘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既表达出了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也表达出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重要历史意义。因此正标题是文章要叙述的中心事件,副标题对正标题进行补充说明,从而告诉读者文章侧重点在于向读者介绍科普知识——“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这一层关系的理解,是学生理解全文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全文的突破点。因此我抓住文章标题的与众不同,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以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分享为主要学习过程,从而实现梳理文章脉络、体会探索精神的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如下:
  1.导: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活动一:说说你所知道的欧洲航海探险英雄。
  2.起:标题设疑,激发思考
  问:副标题“‘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有何作用?它和正标题之间有何关系?
  3.承:副标题导学:“球”形地球的发现
  学生活动二:阅读第1-7段的说明,选择出正确的排序,并指出其作用。
  4.转:正副标题的关系导学:分析“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成功因素及其重要历史意义
  学生活动三:小组合作学习,填写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主要时间、路线及 其重要意义,并探究麦哲伦船队第一次环球航行成功的主要因素。
  5.合:正副标题结合,突出中心事件及其意义
  学生活动四:合作交流,理解本文用正副标题的好处。
  “自读课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以自读课文为主要材料,以学生自我阅读实践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求自得,使教读课所学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迁移和拓展。”(人民教育出版社陈恒舒)可以说,自读课是课内精读与课外阅读的桥梁,是实现学生素养提升的关键环节。因此自读课的教学设计应以梳理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内容为基本点,教师通过设计活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习阅读的策略,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二、以贴近学情,发展学生能力为重点设计自读课
  “教”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读课的实施甚至比教读课更要关注学情,更要关注学生的“习得”能力。
  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优势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而《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是一篇很长的自读课文,主要内容是介绍科普知识,又只有一课时,这些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因此根据学情和文本特点,本节课总共设计了四个学生活动环节(具体见上面的教学环節),这些学习环节既有思维流程图的选择,又有读地图、圈地名的活动,还有语言表达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有深度的合作学习任务:探究麦哲伦船队第一次环球航行成功的主要因素及理解本文用正副标题的好处。
  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既有学生自读又有小组合作研读,既有学生走进文本细读又要求学生走出文本进行概括,既能训练学生读说画的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学生在文本中进进出出,所用阅读、交流、分享的时间占了整堂课的大部分。
  这种贴近学情的自读课教学设计应是比较适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以学生自读行为的诊断和引导为焦点设计自读课型
  张志公先生曾说过,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带着学生在文本中进进出出几个来回。我的这节课的教学不仅通过学生充裕的自主阅读和合作交流来引导学生进进出出于课文,在自主阅读中有所发现,而且还能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文本阅读的质量作出评价和引导。例如,在落实“学生活动二:阅读第1-7段的说明,选择出正确的排序。”这一教学环节时,部分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选择了D,后来跟小组同学交流,发现自己没有注意到文章中总写“地平说”的一个句子“许多关于地球的古老传说都把大地设想为一个漂浮在茫茫水面上的陆地”。我在小组巡视指导时就注意到学生能借助小组内的交流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再阅读,再自我纠正。
  自读课比起教读课而言,更容易发现学生文本阅读的质量:学生读到了什么,在文本中有没有有价值的发现,有没有错误的“发现”;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如何,思考有没有价值……
  因此,我认为自读课的教学设计应便于学生的自我诊断,自我探求。
  那么在自读课中发现了学生的阅读质量问题是否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呢?自读课的教学当然也是需要老师的引导的。自读课,老师可以在某些阶段或环节适当隐匿自己,淡化教师角色的存在,以此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阅读和交流,但是在一些学生茫然无知的环节,老师“导”的价值应该体现出来。本课的“起”“承”环节和“转”的“学生活动二”环节,我都是让学生自己阅读、交流、分享,但在“转”的“活动三”环节及“合”的环节,我就学生存在的阅读问题进行了引导。比如针对部分学生认为“太平洋风平浪静”是麦哲伦船队第一次环球航行成功的外在因素之一,我就跟学生补充了一段话:“太平洋是很平静,却是残酷的平静。这种平静是很单调的。船员在风平浪静的太平洋行驶了100天。几乎天天是万里无云,寂静无声。阳光总是那么耀眼,夜间看到的也总是寒冷无言的星星。单调、饥饿、寂静、闷热加上坏血病的蔓延,这些都折磨和摧残着船员的身心。”同学们听了这段叙述后,立刻明白了自己的“发现”是错误的。由此可见,自读课上,老师恰当的引导,给他们相对欠缺的阅读经历做一些必要的拓展,从而解决学生阅读文本时的错误“发现”。
  自读课,教师应该在交流分享的基础上对学生文本阅读的质量作出评价,进而恰当引导,这是自读课教学设计的焦点所在。教师在自读课上抓住时机导读导学,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也就找到了突破口。
其他文献
时光荏苒,又一个学期开始了,带上这个班级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回想刚带上他们,正处于七年级,刚升入中学段,由于营养充足、环境优越等原因,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已进入青春期初期,在思想与行为上已经有了一些异动。时下,学生对教师的“顶牛”事件常有发生。其中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顶牛”。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
期刊
一、前言(设计意图)  “中国”,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里都是一个神圣的字眼,“祖国”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都是一个亲切的词汇。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生命之源泉、情感之归宿、奋斗之动力。先辈们的认知、意志和情感的精神结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最高实体的诞生,它是我们先辈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一百多年血泪与智慧换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文化和精神绵延的产物。正值祖国70周年生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也需
期刊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2.充分感受到动物的可爱,激发学生喜欢动物的情感,愿意和动物交朋友。  3.明确认识如何与动物相处,能够善待动物,知道戏弄、虐待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  教学重、难点:  1.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喜欢小动物。  2.知道关爱动物、保护动物,使孩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有责任、有爱心。  教学准备:多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享受课堂”“快乐课堂”。特别是对于刚接触历史这门课程的七年级学生,更要让历史课充满快乐,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有趣味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快乐课堂”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兴趣的有无、大小将直接影响他对该学科的认可程度,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
期刊
教材分析:  “秋天到了”这一主题活动,先由一幅学生到大自然寻找秋天的情景图引入,指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秋天的特征。此外,由于部分学生对银杏不是很熟悉,因而,教科书以儿歌欣赏的形式向学生简单介绍了银杏的果实,寓知识于童趣之中。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行为与习惯 (1) 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  (2)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培养审美情趣。  知识与技能:(1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地认读“筝”“取”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拥有友谊的快乐和幸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偏旁了解字义,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同音字“飘”和“漂”的用法。  3.能抓住重点词语“乐坏了”,体会小熊和松鼠收到礼物时的喜悦心情,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通过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3、初步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  三、教学方法  多种诵读法、批注式学习法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三大主题。关于爱情的传说故事、诗词名句是数不胜数。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许仙与白娘子
期刊
所谓的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品行差或品学俱差的学生。她们在班上的人数虽少,但能量不小,破坏性极强,是班上的消极因素。学生形成后进生的因素有许多,但我认为缺乏师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那当然要靠父母的支持,但最主要的还是靠教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后进生转化的桥梁。教育实践一再证明,爱一个学生等于培养一个学生,讨厌一个学生也就意味着将要毁灭一个学生。所以,要取得教育的成功,必须有
期刊
“不死也死了,是诗人的体魄,死了也不死,是诗人的诗。”①有这般不死的诗人,必有了不起的诗篇。  一、以“美”为内涵的审美价值  一切艺术之美,是内容和形式高度完美的统一。没有内容,形式无所依附,没有形式内容不能独有。所以,形式是否完美,直接决定着作品的质量优劣。  诗歌的美,是随着人类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而日臻完善的。在长期的艺术审美活动中,人们又因为反复地接触这些形式而逐渐使这些形式具有历史的稳定
期刊
一、教学构思  1.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污染问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对于如何能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有着好奇的探究意识。但九年级学生的英语分化很严重,很多学生觉得英语很难,老师讲的东西他们不理解,无话可说,没有学习的激情,缺乏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那么,要想让学生能真正积极有效地参与,就必须从现实生活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要说,感觉到英语学习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