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寻找规律”是人类存在与生活的必要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规律的认识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小学教学中规律学习过程中的具体的问题进行一系列地分析,并提出具体教学指导意见,以供小学数学教学人员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学; 规律; 题型种类; 归纳;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1小学数学应关注“寻找规律”
1.1“规律”是大自然的必然存在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其所需的技术支持越来越高,越来越严谨,数学作为其他科学的技术支持越发重要,通过数学所开发和培养出的能力更为重要。其能力主要表现在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逻辑思考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等,而通过小学教学中的找规律可以从基础培养开发以上能力,找规律是意识的开始,任何新事物的出现,任何科学方法创新,任何真理定义的论证,都是有规律的发展而得到的。
1.2 “找规律”在小学数学中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是各种能力培养和开发的黄金阶段。而数学是小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合理适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展示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找规律"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思维意识和逻辑思维意识。但教师在教授"找规律"这一环节时,不能只重视知识的填充和建设基本思维框架,应将重点放到应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上,充分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此类题型的方法和技巧。
2.小学教学找规律的题型种类主要体现的方面。
2.1数字题型规律的体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由简单的直观图形所表现出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类:第一,将数字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将数字排列,这一类称为 “序列类”。第二,将数字进行一定标准下分类,这类数字通常是按一定规律分组出现,称之为 “分组类”题目。第三,将一系列数字罗列出来,通过一些相关的数字进行组合,并且,下一個数字的出现由前几个数字通过运算出现;第四,是根据某种相对固定的标准,进行一系列数字的错序排列,数字按一定的个数排列出现;第五,将未知和已知数字放在一起,通过已知数字来寻找未知的数字,寻求未知数字的这种方式类似于古代数学“杨辉三角”这一做法。
2.2以图形与生活物品进行规律的学习
以图形进行规律的查找,通常通过以下几类方式。第一,按图形出现的种类和顺序依次排列,第二;按图形的个数依次出现。以生活化题型进行规律的寻找,则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种。生活化题型一,钟表指针所指钟点,生活化题型二;节日庆祝摆放有顺序花篮或插放彩旗,生活化题型三;学生按性别排队,生活化题型四;大型会议桌种类摆放,生活化题型五;超市物品放置。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大多会将以上题型种类可以与小学数学任意知识点结合。
3.小学数学找规律教学存在的误区
3.1教学套路陈旧影响学生对新规律发现
教师教学方式的老化,对新事物新题型的否定。教师往往按部就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不去创造问题,这就影响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机会,阻碍学生思维的超前发展破坏了学生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的能力。学生家长自认为找规律简单,没有重要性,不鼓励学生学习研究,得过且过。学生没有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回避。
3.2教学缺乏发散思维的拓展
有些找规律题型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发散性的题目不多,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教材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训练题,通过对呈现信息的选择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盲目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实质的教学方案,教学偏离生活化。
4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规律”探寻的教学思考
4.1小学数学找规律的应用技巧
“找规律”这个课题,究竟该怎样上,我认为教学“找规律”这部分內容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立足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先让学生弄清规律的概念,自主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去发现规律,掌握寻求规律的方法,突出“找”字,让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使其所学的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不同的规律。学习与教授小学数学中的找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可以满足学生数学的推理,计算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探寻思维训练的方法与途径。依托具体内容逐步帮助学生掌握自主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各项思维的发展,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数学思维的快乐与力量,增加学生创造成功的数学学习体验,感受学生创造成功的快乐,享受学习的乐趣。为以后的学习创设一个更高的要求,并奠定基础。为日益发展的各类科学助跑。
4.2小学数学找规律带给教师的深刻思考。
数学是学生家长和老师关心的学科,也是造成学生整体成绩差距过大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出现一系列较为突出的问题,制约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要求教师与学生一体化,教师营造数学思考氛围,学生积极配合在此氛围里思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创见性提问、学生在此寻找规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孔子在《论语》中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实极好地区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习——“学而思”与“思而学”是对立并统一的,思不离学,学不离思。数学是有一定方法的学科,但因人而议,不同的学生需要不一样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在以贯彻教育教学大纲为基础,针对学生年龄、性格、地域差别等因素制定相符合的数学教育方案。
参考文献:
[1]魏雪峰,崔光佐,段元美. 问题解决认知模拟及其教学启示——以小学数学“众数”教学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2,11:135-139.
[2]宋乃庆,宋运明,李欣莲. 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编写特色探析——以西师版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80-85+183.
[3]刘志平,刘美凤,吕巾娇.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9,09:77-81.
[4]刘友红. 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5:64-65.
关键词:小学教学; 规律; 题型种类; 归纳;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1小学数学应关注“寻找规律”
1.1“规律”是大自然的必然存在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其所需的技术支持越来越高,越来越严谨,数学作为其他科学的技术支持越发重要,通过数学所开发和培养出的能力更为重要。其能力主要表现在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逻辑思考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等,而通过小学教学中的找规律可以从基础培养开发以上能力,找规律是意识的开始,任何新事物的出现,任何科学方法创新,任何真理定义的论证,都是有规律的发展而得到的。
1.2 “找规律”在小学数学中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是各种能力培养和开发的黄金阶段。而数学是小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合理适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展示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找规律"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思维意识和逻辑思维意识。但教师在教授"找规律"这一环节时,不能只重视知识的填充和建设基本思维框架,应将重点放到应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上,充分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此类题型的方法和技巧。
2.小学教学找规律的题型种类主要体现的方面。
2.1数字题型规律的体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由简单的直观图形所表现出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类:第一,将数字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将数字排列,这一类称为 “序列类”。第二,将数字进行一定标准下分类,这类数字通常是按一定规律分组出现,称之为 “分组类”题目。第三,将一系列数字罗列出来,通过一些相关的数字进行组合,并且,下一個数字的出现由前几个数字通过运算出现;第四,是根据某种相对固定的标准,进行一系列数字的错序排列,数字按一定的个数排列出现;第五,将未知和已知数字放在一起,通过已知数字来寻找未知的数字,寻求未知数字的这种方式类似于古代数学“杨辉三角”这一做法。
2.2以图形与生活物品进行规律的学习
以图形进行规律的查找,通常通过以下几类方式。第一,按图形出现的种类和顺序依次排列,第二;按图形的个数依次出现。以生活化题型进行规律的寻找,则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种。生活化题型一,钟表指针所指钟点,生活化题型二;节日庆祝摆放有顺序花篮或插放彩旗,生活化题型三;学生按性别排队,生活化题型四;大型会议桌种类摆放,生活化题型五;超市物品放置。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大多会将以上题型种类可以与小学数学任意知识点结合。
3.小学数学找规律教学存在的误区
3.1教学套路陈旧影响学生对新规律发现
教师教学方式的老化,对新事物新题型的否定。教师往往按部就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不去创造问题,这就影响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机会,阻碍学生思维的超前发展破坏了学生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的能力。学生家长自认为找规律简单,没有重要性,不鼓励学生学习研究,得过且过。学生没有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回避。
3.2教学缺乏发散思维的拓展
有些找规律题型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发散性的题目不多,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教材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训练题,通过对呈现信息的选择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盲目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实质的教学方案,教学偏离生活化。
4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规律”探寻的教学思考
4.1小学数学找规律的应用技巧
“找规律”这个课题,究竟该怎样上,我认为教学“找规律”这部分內容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立足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先让学生弄清规律的概念,自主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去发现规律,掌握寻求规律的方法,突出“找”字,让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使其所学的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不同的规律。学习与教授小学数学中的找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可以满足学生数学的推理,计算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探寻思维训练的方法与途径。依托具体内容逐步帮助学生掌握自主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各项思维的发展,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数学思维的快乐与力量,增加学生创造成功的数学学习体验,感受学生创造成功的快乐,享受学习的乐趣。为以后的学习创设一个更高的要求,并奠定基础。为日益发展的各类科学助跑。
4.2小学数学找规律带给教师的深刻思考。
数学是学生家长和老师关心的学科,也是造成学生整体成绩差距过大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出现一系列较为突出的问题,制约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要求教师与学生一体化,教师营造数学思考氛围,学生积极配合在此氛围里思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创见性提问、学生在此寻找规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孔子在《论语》中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实极好地区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习——“学而思”与“思而学”是对立并统一的,思不离学,学不离思。数学是有一定方法的学科,但因人而议,不同的学生需要不一样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在以贯彻教育教学大纲为基础,针对学生年龄、性格、地域差别等因素制定相符合的数学教育方案。
参考文献:
[1]魏雪峰,崔光佐,段元美. 问题解决认知模拟及其教学启示——以小学数学“众数”教学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2,11:135-139.
[2]宋乃庆,宋运明,李欣莲. 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编写特色探析——以西师版为例[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80-85+183.
[3]刘志平,刘美凤,吕巾娇.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9,09:77-81.
[4]刘友红. 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