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要提高质量,就要改革语文教学,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效率。本文就如何落实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目标的转变做一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目标;转变
小学语文教学要减少课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要提高质量,出路只有一条,改革教学,提高效率。改革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已初步形成共识。那么,如何落实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目标的转变呢?我认为: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
从教学现状看,阅读教学课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有的教师误认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以讲解课文为目标面面俱到地教学,一课接一课,许多教学内容多次重复,所不同的仅仅是课文的思想内容。
要从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
若问教学进度,得到的回答是课文的课次,而不是语文训练的进程。所以,确定语文能力训练目标是改革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除了大家共知的注意整体性(思想感情、知识、能力等整体目标)、层次性(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目标的准确和集中。
“准确”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的总目标和学年目标。各学年目标的衔接就是小学阶段的目标序列,教师应该熟知,并且懂得每篇课文的语文训练目标是这一“目标系列”中的一个环节,能力训练的内容既不可简单重复,又不能“跳跃式”超前,应该循序渐进,而教学的现状却往往不是简单地重复就是“跳跃式”地超前。教学内容超前,拔高要求是当前的主要倾向。如有的老师教三年级课文就要求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其实三年级的要求是“学习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学习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方法。”四年级才有“初步了解段与段、段与篇的关系,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教学要求。超前教学造成的后果是一、二年级词句训练、三年级连句成段训练不扎实。而词句训练和连句成段训练是学习语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训练。这方面的训练不扎实,走过场,就影响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集中”就是在课文中选定几个语文能力训练点。这是因为教材是教学所用的材料。它是以一篇篇完整的课文形式提供给教师的,并不全是为了学生语文训练的需要,也不能明显体现训练的有序性(这是“文选型”语文教材的缺点)。
所以在一节课内,教师没有必要教学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只能根据既定的能力训练目标,在课文中精心选择几个训练点,即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用的“例子”。
二、选择好“例子”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起到关键的作用
怎样选择呢?总的说,教师要根据学年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的读写训练项目,在课文中选择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词句和段落)。这种语言现象应该是可以迁移、可以概括类化、举一反三的,并且要跟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儿童的语言“最近发展区”。这种具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就是教学所需要选择的“例子”(正如数学课的“例题”一样)。“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在课文中选择“例子”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潜心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上下一番功夫。如课文《落叶》,课程标准要求一、二年级词句训练为重点,可以选择两个句式作为教学“例子”。一句是“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句式是“树叶怎样落下来”。教学时可让学生说说“一片一片”换成“一片片”行不行,“落下来”与“飘下来”是不是一样。学了这个句式对低年级学生很有用,懂得这一类句子的表达方法。
检验学生是否能举一反三,教师可把“树叶”换成“雪花”,让学生说说句子:“雪花从天空中一片一片地飘下来。”另一句是“树叶落在沟里,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联系下文,不难发现这是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它的句式是“树叶落在什么地方,小动物怎么样。”教学时,只要把重点落在上述例句上,然后利用句式基本相同的规律,举一反三让学生读读说说树叶落在什么地方,蚂蚁、小鱼怎么样。课文写燕子怎么样的句式起了变化,可让学生按上述句式改变句子。如“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飞来看见了,把它当作催我们到南方去过冬的电报。”选择具有规律性的词句和段落作为“例子”进行有重点的教学,这样的“点”在一篇课文中虽然不多,但却起到以少胜多的功效。至于课文中的其他语言现象有的可以在以后的课文中进行教学,有的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朗读,教师只要从旁作些点拨。
参考文献:
[1]李杉玉;谈小学中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2]杨俊红;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诗外三招”[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年06期
[3] 高贵生;编写小学语文“学材” 引导学生会学习[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4]游岩平;以陶为师 构建小学语文 “自学——研讨”教学模式[A];福建省陶研会201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11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目标;转变
小学语文教学要减少课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要提高质量,出路只有一条,改革教学,提高效率。改革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已初步形成共识。那么,如何落实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目标的转变呢?我认为: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
从教学现状看,阅读教学课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有的教师误认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以讲解课文为目标面面俱到地教学,一课接一课,许多教学内容多次重复,所不同的仅仅是课文的思想内容。
要从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
若问教学进度,得到的回答是课文的课次,而不是语文训练的进程。所以,确定语文能力训练目标是改革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除了大家共知的注意整体性(思想感情、知识、能力等整体目标)、层次性(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目标的准确和集中。
“准确”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的总目标和学年目标。各学年目标的衔接就是小学阶段的目标序列,教师应该熟知,并且懂得每篇课文的语文训练目标是这一“目标系列”中的一个环节,能力训练的内容既不可简单重复,又不能“跳跃式”超前,应该循序渐进,而教学的现状却往往不是简单地重复就是“跳跃式”地超前。教学内容超前,拔高要求是当前的主要倾向。如有的老师教三年级课文就要求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其实三年级的要求是“学习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学习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方法。”四年级才有“初步了解段与段、段与篇的关系,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教学要求。超前教学造成的后果是一、二年级词句训练、三年级连句成段训练不扎实。而词句训练和连句成段训练是学习语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训练。这方面的训练不扎实,走过场,就影响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集中”就是在课文中选定几个语文能力训练点。这是因为教材是教学所用的材料。它是以一篇篇完整的课文形式提供给教师的,并不全是为了学生语文训练的需要,也不能明显体现训练的有序性(这是“文选型”语文教材的缺点)。
所以在一节课内,教师没有必要教学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只能根据既定的能力训练目标,在课文中精心选择几个训练点,即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用的“例子”。
二、选择好“例子”对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起到关键的作用
怎样选择呢?总的说,教师要根据学年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的读写训练项目,在课文中选择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词句和段落)。这种语言现象应该是可以迁移、可以概括类化、举一反三的,并且要跟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儿童的语言“最近发展区”。这种具有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就是教学所需要选择的“例子”(正如数学课的“例题”一样)。“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在课文中选择“例子”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潜心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上下一番功夫。如课文《落叶》,课程标准要求一、二年级词句训练为重点,可以选择两个句式作为教学“例子”。一句是“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句式是“树叶怎样落下来”。教学时可让学生说说“一片一片”换成“一片片”行不行,“落下来”与“飘下来”是不是一样。学了这个句式对低年级学生很有用,懂得这一类句子的表达方法。
检验学生是否能举一反三,教师可把“树叶”换成“雪花”,让学生说说句子:“雪花从天空中一片一片地飘下来。”另一句是“树叶落在沟里,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联系下文,不难发现这是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它的句式是“树叶落在什么地方,小动物怎么样。”教学时,只要把重点落在上述例句上,然后利用句式基本相同的规律,举一反三让学生读读说说树叶落在什么地方,蚂蚁、小鱼怎么样。课文写燕子怎么样的句式起了变化,可让学生按上述句式改变句子。如“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飞来看见了,把它当作催我们到南方去过冬的电报。”选择具有规律性的词句和段落作为“例子”进行有重点的教学,这样的“点”在一篇课文中虽然不多,但却起到以少胜多的功效。至于课文中的其他语言现象有的可以在以后的课文中进行教学,有的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朗读,教师只要从旁作些点拨。
参考文献:
[1]李杉玉;谈小学中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2]杨俊红;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诗外三招”[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1年06期
[3] 高贵生;编写小学语文“学材” 引导学生会学习[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4]游岩平;以陶为师 构建小学语文 “自学——研讨”教学模式[A];福建省陶研会201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