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壳寡糖共无定型制备与体外溶出度评价

来源 :中国药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19910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提高葛根素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低温研磨法制备葛根素-壳寡糖共无定型(PUE-COS CM),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法对PUE-COS CM进行固态表征分析;评价PUE-COS CM在漏槽和非漏槽2种条件下的体外溶出行为,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差示扫描量热法证实,PUE-COS CM中葛根素的晶体熔化峰完全消失,并存在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95.7℃);X射线粉末衍射法证实,PUE-COS CM中无葛根素的晶体衍射峰;傅里叶红外光谱法证实PUE-COS CM中葛根素与壳寡糖发生了潜在的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扫描电镜法证实,PUE-COS CM呈不规则块状与颗粒状,无葛根素原料药与壳寡糖的表面特征.在漏槽和非漏槽条件下,与葛根素原料药相比,PUE-COS CM中葛根素的累积溶出速率更快,溶出质量浓度更高,且可长时间维持过饱和状态;PUE-COS CM在40℃条件下放置6个月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均良好.结论 葛根素原料药与壳寡糖制备成共无定型,可有效提高葛根素的体外溶出度及共无定型药物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中药新型外用制剂主要包括经皮给药制剂和经黏膜给药制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新型外用制剂在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通过对中药新型外用制剂技术(促透皮吸收方法、载体包封技术等)、中药新型外用制剂剂型(微针、凝胶剂、贴剂、喷膜剂、栓剂、膜剂、原位凝胶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剂型开发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未来应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中药新型外用制剂的研究,注重老药的新型给药系统和“药辅合一”中药成分的开发,加强对中药复方新型外用制剂的研究,建立符合中药整体特征的评价体系,
目的 预测龙生蛭胶囊中“桃仁-红花-川芎”药组治疗脑卒中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TCMIP V2.0),将“桃仁-红花-川芎”药组化学信息进行靶标预测,构建与脑卒中相关疾病靶标信息的蛋白互作网络(PPI),采用通路富集分析药组干预疾病的关键靶标,并构建“桃仁-红花-川芎”药组活性成分、关键核心靶标和疾病相关通路的PPI,绘制“中药-活性成分-关键核心靶标-通路”网络图,分析与核心靶标相关的主要成分,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活性成分进行虚拟筛选.结果 共预测到活性成
目的 分析中药外治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中药外治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随机临床试验,检索时段为2011年1月至2020年11月,采用Excel 2013软件录入及提取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软件进行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39个,涉及108味中药,使用频次不低于5次的中药共29味,总频次为404次,包括大黄、黄柏、杜仲、乳香、没药等
目的 提升医院儿科药房药学服务的质量.方法 采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个方面分析医院儿科药房药学服务的开展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结果 医院全面落实用药交代,加强合理用药宣传,普及用药知识,开展药物治疗监测及药物基因检测等,实现了个体化精准用药;增加处方前置审核,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为患儿安全用药保驾护航.结论 建议医院应加强对儿科药学服务的重视,建立更完善的儿科药学服务体系;药师应明确自身定位,发扬优势,弥补劣势,积极探索多元的药学服务模式,以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
目的 探讨芍药苷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40只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DN模型,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阿托普利30 mg/kg)及芍药苷低、高剂量组(芍药苷50,100 mg/kg),各10只;另取10只健康SD大鼠作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和芍药苷低、高剂量组大鼠均灌胃(每100 g体质量1 mL)相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8周.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24 hpro)、尿素
目的 提高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分析材料的耐受性、灭菌温度、相对湿度、环氧乙烷浓度、作用时间、包装材料等关键质量控制点对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的影响.结果 环氧乙烷灭菌材料的适应性较好,适宜的灭菌条件为温度30~60℃,相对湿度40%~80%,环氧乙烷浓度300~1000 mg/L,灭菌时间应至少为医疗器械半周期的2倍,包装材料应根据自身产品特点选择.结论 生产企业在采用环氧乙烷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时,必须准确把握材料的耐受性、灭菌温度、相对湿度、环氧乙烷浓度、作用时间、物品包装材料
目的 探讨孕中期大鼠经丙泊酚麻醉对子代大鼠学习与记忆功能的影响,以及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天冬氨酸受体亚型(NR2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取36只妊娠14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丙泊酚组,各18只,分别于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kg)和1.5%丙泊酚(2 mL/kg),行剖腹探查术,麻醉4 h;每组随机选取12只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正常的孕鼠继续妊娠,分别取对照组和丙泊酚组出生30 d的雄性子代大鼠(简称子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
目的 优选蒜氨酸微丸-蒜酶肠溶双层片的制备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以蒜氨酸的累积释放率为评价指标,以崩解剂种类和用量、肠溶衣用量及微晶纤维素(MCC)与蒜氨酸的质量比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蒜氨酸微丸的制备工艺;以大蒜辣素产率为评价指标,以蒜酶层中MCC的用量、包衣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蒜氨酸微丸-蒜酶肠溶双层片的制备工艺;采用噻唑蓝比色法评价不同质量浓度蒜氨酸微丸-蒜酶肠溶双层片对肿瘤细胞L02,Bel-7402,HL-60,HeLa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计算其细胞生长抑制率.
目的 考察银黄口服液制备过程中绿原酸含量的稳定性.方法 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制剂制备工艺基础上,以药液pH、煎煮时间、灭菌方式为自变量,考察绿原酸的含量变化,并比较法定工艺与优选工艺制备的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于温度(40±2)℃、相对湿度为(75±5)%环境下进行6个月加速试验,考察不同灭菌条件下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变化及微生物限度.结果 煎煮前调节药液pH至6.0,煎煮30 min,80℃水浴60 min灭菌后,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最高;与法定工艺相比,此工艺下制备的制剂中绿原酸转移率提高了2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对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大鼠和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s)损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脂多糖组,阳性对照组,泮托拉唑低、高剂量组和泮托拉唑高剂量+氯喹组,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5 mg/kg脂多糖复制ALI模型;阳性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2 mg/kg地塞米松,泮托拉唑低、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泮托拉唑26,104 mg/kg,泮托拉唑高剂量+氯喹组注射104 mg/kg泮托拉唑和10 mg/kg氯喹,正常对照组和脂多糖组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