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一书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中还原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之路,是一部以全球视野考察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宏伟篇章。它以国别史的形式,点带面全景式翔实地记录并阐释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在各国的传播历史和现状,实现了音乐中的中国人把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播至世界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王耀华;海外传播;中华民族音乐文化陈洪绶;文人化
[中图分类号]J69 [文献标识码]A
王耀华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关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他带领他的博士团队从对中日音乐的考察研究延伸至对东南亚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直至对中国音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研究,几十年来成果斐然。其中,《中国音乐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等论著全面梳理了中国音乐在五大洲传播的历史与现状,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一书的书写打下了基础。《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一书分上、中、下篇,共30章,分130节,计103万字,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15年3月出版。该著述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推广的理论阐释入手,立体地再现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历史和现状,同时借鉴它山之石,反思历史经验,提出了今后中華民族音乐文化有效传播的对策和建议,是迄今所见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与推广的学术著作。本人有幸拜读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这部巨著,对于这部巨著,笔者评价实觉力不从心,但读完有以下感受:
第一、该著述是一部以全球视野考察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的拓荒性力作。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光辉灿烂,为世界文化和整个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可追朔到夏代。秦汉以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文化与华夏文化的交融发展。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中外音乐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的程度。“路上‘丝绸之路’通过西域诸国向西延伸到欧洲大陆,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使我国与东邻日本、朝鲜也有了更加频繁的往来。”在一千多前的盛唐,中国的音乐对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元朝疆域版图辽阔,明朝郑和下西洋,使得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在世界更大范围传播。清代末期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传统音乐开始失去主导地位,进而开始学习、借鉴西方音乐文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学习、借鉴西方音乐文化中创造性发展,中华民族音乐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重新走向世界。
今天,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已居全世界第二,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已是扮演着负责任的大国角色,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华文化包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还相对滞后。如何进一步做好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与推广?作者从文化多元性理论、文化认同理论、文化软实力理论入手,深刻全面阐释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推广的理论依据,即必须遵循和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规律,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必须通过个人认同、社会认同、国家认同的文化认同机制,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推广网络,还需经过输入国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好感和吸引力的培育,从制度上认同、同化和模仿,达到为其凝聚人心,得到支持的目的。只有这样,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才能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中国音乐产业的竞争力,从而达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第二、该著述是一部以点带面全景式展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与推广的史诗。
该著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涵盖面广。范围涵盖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涉及日本、朝鲜半岛、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以史为鉴可以资未来。作者以国别史的形式,翔实地记录并阐释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在上述诸国的传播历史和现状。笔者在分享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辉煌传播史的同时,切身感悟到王耀华先生率领的课题组团队们艰辛的学术旅程,真可谓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下笔如有神”。知当下赢未来。作者还从横向上,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在电视、广播传媒中,民族乐器、戏曲说唱艺术、民歌等在影视作品中,通过海外数字音乐市场、视频分享网站、非营利性组织机构以及本土自主对外传播等互联网手段、文化产业、政府、民间和学术对外文化交流、普通孔子学院和音乐、戏曲专门孔子学院传播中国作曲家作品、海外中国音乐研究等当下载体和市场中的传播状况作了梳理综述,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提供成功的案例借鉴。继承是为了古为今用,借鉴是为了洋为中用。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今天,虽然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在传播与推广中,受各国各民族历史、经济、文化、风俗、宗教等因素的影响,“民族的”不一定或不一定马上就是“世界的”,因此,唯有纵向梳理历史经程、横向借鉴他山之石,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与推广的规律、路径,才能从各美其美走向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谐共生。达到共同创造更加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
第三、该论著突出展现中外音乐艺术家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走向世界中的所作出的贡献。在人类历史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既是客观历史演进的过程,又是人价值体现的过程,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来源于人自身,中外音乐艺术家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他们如璀璨星斗照耀着中国音乐传播之路。唐代日本的遣唐使团组成成员中,与音乐传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音声生和留学生。[1]51到了近代主要是中国音乐的爱好者和组织的无私支持和奉献。华人社团的突出作用在对东南亚音乐的传播中特别突出。比如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东安会馆、台山会馆、顺德会馆以及巴生永春会馆南音组、马六甲明星慈善社的粤剧组等,新加坡的会馆资助的地方剧团比如冈州会馆等,这些组织和机构多半是华侨和留学生组织而成,为中国音乐在东南亚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在海外尤其是欧美澳洲主要是突出音乐家个人对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不朽功勋。美国的韩国鐄教授,英国的李太郭,苏维廉、毕铿以及乐维思,德国的花之安、库特纳、尉礼贤以及我国著名戏剧家梅兰芳留德音乐家萧友梅和王光祈,法国钱德明、拉卢瓦、伯希和西域探险团,西班牙传教士拉答,葡萄牙传教士克路士、曾德昭,比利时阿里嗣,荷兰高罗佩,苏俄的阿隆阿浦夏洛穆夫、齐尔品、左贞观以及新西兰的杰克鲍地等一系列的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者和传播者对中华民族音乐在国际社会的传播和推广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关键词】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王耀华;海外传播;中华民族音乐文化陈洪绶;文人化
[中图分类号]J69 [文献标识码]A
王耀华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关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他带领他的博士团队从对中日音乐的考察研究延伸至对东南亚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直至对中国音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研究,几十年来成果斐然。其中,《中国音乐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等论著全面梳理了中国音乐在五大洲传播的历史与现状,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一书的书写打下了基础。《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一书分上、中、下篇,共30章,分130节,计103万字,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15年3月出版。该著述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推广的理论阐释入手,立体地再现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历史和现状,同时借鉴它山之石,反思历史经验,提出了今后中華民族音乐文化有效传播的对策和建议,是迄今所见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与推广的学术著作。本人有幸拜读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这部巨著,对于这部巨著,笔者评价实觉力不从心,但读完有以下感受:
第一、该著述是一部以全球视野考察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的拓荒性力作。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光辉灿烂,为世界文化和整个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可追朔到夏代。秦汉以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文化与华夏文化的交融发展。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中外音乐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的程度。“路上‘丝绸之路’通过西域诸国向西延伸到欧洲大陆,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使我国与东邻日本、朝鲜也有了更加频繁的往来。”在一千多前的盛唐,中国的音乐对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元朝疆域版图辽阔,明朝郑和下西洋,使得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在世界更大范围传播。清代末期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传统音乐开始失去主导地位,进而开始学习、借鉴西方音乐文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学习、借鉴西方音乐文化中创造性发展,中华民族音乐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重新走向世界。
今天,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已居全世界第二,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已是扮演着负责任的大国角色,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华文化包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还相对滞后。如何进一步做好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与推广?作者从文化多元性理论、文化认同理论、文化软实力理论入手,深刻全面阐释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推广的理论依据,即必须遵循和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规律,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必须通过个人认同、社会认同、国家认同的文化认同机制,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推广网络,还需经过输入国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好感和吸引力的培育,从制度上认同、同化和模仿,达到为其凝聚人心,得到支持的目的。只有这样,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才能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中国音乐产业的竞争力,从而达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第二、该著述是一部以点带面全景式展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与推广的史诗。
该著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涵盖面广。范围涵盖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涉及日本、朝鲜半岛、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以史为鉴可以资未来。作者以国别史的形式,翔实地记录并阐释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在上述诸国的传播历史和现状。笔者在分享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辉煌传播史的同时,切身感悟到王耀华先生率领的课题组团队们艰辛的学术旅程,真可谓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下笔如有神”。知当下赢未来。作者还从横向上,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在电视、广播传媒中,民族乐器、戏曲说唱艺术、民歌等在影视作品中,通过海外数字音乐市场、视频分享网站、非营利性组织机构以及本土自主对外传播等互联网手段、文化产业、政府、民间和学术对外文化交流、普通孔子学院和音乐、戏曲专门孔子学院传播中国作曲家作品、海外中国音乐研究等当下载体和市场中的传播状况作了梳理综述,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提供成功的案例借鉴。继承是为了古为今用,借鉴是为了洋为中用。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今天,虽然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在传播与推广中,受各国各民族历史、经济、文化、风俗、宗教等因素的影响,“民族的”不一定或不一定马上就是“世界的”,因此,唯有纵向梳理历史经程、横向借鉴他山之石,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国际传播与推广的规律、路径,才能从各美其美走向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谐共生。达到共同创造更加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
第三、该论著突出展现中外音乐艺术家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走向世界中的所作出的贡献。在人类历史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既是客观历史演进的过程,又是人价值体现的过程,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来源于人自身,中外音乐艺术家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他们如璀璨星斗照耀着中国音乐传播之路。唐代日本的遣唐使团组成成员中,与音乐传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音声生和留学生。[1]51到了近代主要是中国音乐的爱好者和组织的无私支持和奉献。华人社团的突出作用在对东南亚音乐的传播中特别突出。比如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东安会馆、台山会馆、顺德会馆以及巴生永春会馆南音组、马六甲明星慈善社的粤剧组等,新加坡的会馆资助的地方剧团比如冈州会馆等,这些组织和机构多半是华侨和留学生组织而成,为中国音乐在东南亚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在海外尤其是欧美澳洲主要是突出音乐家个人对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不朽功勋。美国的韩国鐄教授,英国的李太郭,苏维廉、毕铿以及乐维思,德国的花之安、库特纳、尉礼贤以及我国著名戏剧家梅兰芳留德音乐家萧友梅和王光祈,法国钱德明、拉卢瓦、伯希和西域探险团,西班牙传教士拉答,葡萄牙传教士克路士、曾德昭,比利时阿里嗣,荷兰高罗佩,苏俄的阿隆阿浦夏洛穆夫、齐尔品、左贞观以及新西兰的杰克鲍地等一系列的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者和传播者对中华民族音乐在国际社会的传播和推广作出了特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