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制造业成本效率管理的省域样本分析

来源 :中国机械·装备制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福建省统计年鉴的一组数字引发了我的注意。
  近年来福建省工业发展较快,制造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福建省正向制造大省迈进。根据福建省统计年鉴,以工业企业(制造业占主体)为例,2014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7097.44亿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伴随总体规模的不断壮大,行业利润水平却十分有限。上述数据显示,该年度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只有2344.27亿元,仅占主要业务收入的6.3%。
  成本效率逐年下降原因何在?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工业企业的低利润?答案是成本偏高。上述数据来源显示,主营业务成本、各项费用比重过高,显示出福建省制造业企业成本偏高的现状。
  我从国泰安CSMAR数据中心,选取了40家财务状况正常的福建省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整体成本效率测算,得出了福建省制造业2011年至2016年的成本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具体结果见表1。
  测算数据表明,2011-2016年,福建省的制造业成本效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其中,配置效率低下是导致其成本效率较低的主导原因。其次,由于配置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也导致其成本效率的逐年下降。
  配置效率反映了在既定的投入要素价格下企业选择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能力,同时也间接反映了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配置效率的低下表明,福建省制造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水平有待改善,且普遍存在资金、人力、固定资产等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形,即某种或多种生产要素投入过多或过少,使得行业配置效率较低。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近年来劳动力不足、原辅材料价格等上涨较快,导致用工成本、制造成本上升'使得要素资源投入无法释放相应的效益。
  技術效率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其中,纯技术效率反映了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接近生产前沿面的程度。规模效率则反映了企业当前是否处于最优规模状态,能否实现规模效应。福建省制造业的规模效率相对较高,说明在现有的投入产出情况下其生产规模相对较为合理。而纯技术效率也是导致其成本效率较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说明了福建省制造业需要加快生产设备、技术工艺等技术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
  具体到细分行业,同样存在配置效率是导致成本效率差异主要因素,技术效率是导致成本效率差异次要因素的状况。在福建省制造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0.706的成绩名列成本效率前三。该行业的代表企业——福建实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至2016年成本效率均值为0.945,在40个样本中排名第三,纯技术效率均值和规模效率均值均为1,配置效率均值为0.945。
  反面案例是,“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细分行业的成本效率相对较低,均小于0.5。其中,“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的“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中的“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都属于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且根据规模效率结果表明,在2011年至2016年期间,这三家企业大部分年份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状态。而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虽同属于设备制造业,但两者的成本效率相差了0.215,主要在于通用设备制造业的配置效率更低,即在资本、人力、固定资产等投入要素方面配置不够合理,导致投入产出效率较低。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性质的不同也导致了成本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差异。
  上述研究将样本按照国有和非国有性质分别测算了不同性质制造业企业2011年至2016年的成本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结果如表2。
  研究显示,非国有性质企业的成本效率高于国有性质企业,且两者间成本效率差异主要来源于配置效率差异,其次是纯技术效率差异。这说明,相对于非国有性质企业,国有性质企业受制于体制机制约束,组织机构相对臃肿,资源浪费常有存在,导致其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和灵活,使得成本效率相对较低。但同时数据也显示,非国有性质企业配置效率逐年下降,而国有性质企业配置效率有所上升,两者间的差距已有所缩小。这说明,不论是国有性质企业还是非国有性质企业,都面临着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的问题。
  从纯技术效率而言,国有性质企业与非国有性质企业在2014年的差距最小,但2015年至2 016年国有性质企业呈现下降趋势,而非国有性质企业呈现上升趋势。可以看出,非国有性质企业在生产装备、工艺技术等技术水平提升上有着较大进步,而国有性质企业技术进步幅度相对较小。
  提升成本效率管理的三方面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要想提升福建省制造业成本效率,建议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引进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福建省制造业企业应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从传统成本管理向价值链成本管理转变,从重点关注企业内部生产环节的成本管理拓展到内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从优化内部资源配置转向内外部价值链的横向和纵向整合,进而获取长期成本竞争优势,提升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其次,制造业企业的制造费用占比较高,可在确保核心工艺技术的前提下精确测算产品自制与外协外购各工序成本,充分利用市场化、专业化的外协外购渠道,纵向整合外部价值链,优化生产制造模式,均衡工序能力,合理控制存货水平提升产品成本竞争优势。
  二是加强工艺技术改进,提高纯技术效率。福建省应针对纺织业、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产业技术改造,重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继续淘汰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生产效率低的落后设备和工艺,持续提升各细分行业的研发设计和技术创新能力,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全省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升级步伐。福建省制造业企业应着力于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的提升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拓展高端市场和进口替代市场,实现向高端产品、高端客户、高端市场的转型升级,促使全省制造业向高端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当前,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速度、结构、动力均呈现出新的特点,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同时,我国制造业既面临着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等发展不平衡问题,又面临着原材料、运输、用工等成本上升的压力,使得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行业亏损成为新常态。
  而不论是降成本还是效率变革,其本质都是通过技术改进、资源配置、规模效应实现以既定的投入获取最大产出的效果。因此,制造业企业应着重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维度提升成本管理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改善盈利状况,从而实现我国制造业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其他文献
受大气污染日益加重的影响,从去年开始,华北、华东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煤改气,散煤燃烧在上述地区一度被禁,包括居民取暖、做饭,中小企业工业锅炉,几乎全部被取缔。散煤的口子收紧后,人们发现,华北地区的空气质量确实变好了:与2016年11月13个重污染天气相比,今年11月同期,仅有3天重污染天气。  然而,没有规划的“一刀切”和运动式打法,造成的负面效果也很快显现:今年入冬以来,华北和华东地区遭受了严重气荒
期刊
我从1979年至今先后与日本、德国、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国的二十几位设备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工作学习和谈判技术交流,学到了他们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和对技术的精益求精,也在谈判和出国的机会里学到了当今先进设备的高端技术,同时,也通过事实证明了我们并不比外国人笨。  中外机床从业人员的差别  在于敬业精神  1989年德国DORRIES公司二位工程师在中国安装数控立车机床,连接安装意大利夹具时发生了故障
期刊
现在,中国机床行业企业的压力非常大。首先是工业4.0浪潮兴起以后,数控巨头西门子、发那科都积极布局,我们得紧跟,不跟的话,企业就会面临巨大困难:再看国内机床行业,领头的一些国企都发生困难。大家都在问,04专项国家砸了这么多钱,是不是没有产生什么效果?与此同时,国内正在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市场需求发生重大转变,机床产业也面临升级转型的压力。  我们到底能不能做好机床,怎么有效缩小和国外机床厂商的差距?
期刊
2018年一季度,我国发用电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增长态势,发电量和同比增速均处于近年较高水平,实现超预期增长。但考虑到此前连续三年增速低于5%的情况,目前的增速仍属于恢复性增长,契合了目前的经济新常态发展态势。  中国电力市场的需求状况也影响到了我国电力设备的发展。“十三五”以来,我国发电设备行业在相关政策的影响下,调整力度加大,火电设备产量低速增长,对前期高速增长阶段积累的过剩产能形成了压力。
期刊
大国与强国本质的区别,集中到一点,就是“自主建设” 所造就的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不同。自主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所拥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力,一个是自主品牌创优能力建设所创立的中国品牌占有市场份额的竞争力。两大核心竞争力,具有领先优势就是强国,不具有领先优势再大也不强。  到2017年底,中国地铁城市之多、线路之长和客运量之高已居世界前列,上海、北京已是全球最大
期刊
很多企业都在追求大规模,但规模的关键不是最大,而是有效。是不是有效规模,要看是否由价值客户贡献,非价值客户贡献的规模没有意义,我们常常被规模掩盖就在这个地方。  “规模”的三个魅力  规模的价值没有我们想象的大,因为它和顾客没有关系。但在经营元素上,规模又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因为规模有3个基本的魅力:  1.让企业在行业中有个位置,但并不决定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  2.一定的规模对整合资源有帮助
期刊
沸沸扬扬的中兴事件让中国制造业“芯痛”不已。  不只是芯片,我国的高端数控机床产业也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前段时间,由于数控系统、轴承、滚珠丝杠这几个进口的关键零部件没货,整个机床行业的设备合同交付期都受到了影响!有的进口数控系统断货,对方说,不是不给你而是没有货!”提及此事,一机床行业的内部人士很激动,“想一想,如果像中兴事件那样,对方宣布不供给中国,那我们不就死掉了?!”  中国制造业基础薄弱,
期刊
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基本路径,是以创新驱动、工业强基和优质制造为基础,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为两翼。  中国制造业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率增速过缓、质量基础相对薄弱、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行业信息化水平不够高等六大问题,这已经是共识。要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从效率、效益、质量入手,着力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打造规模和效益同步提升的制造业。那么这
期刊
中国的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大中型河流上,其中长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澜沧江、黄河和怒江等主要干流上,装机容量约占可技术开发量的60%以上,国家一直重视和鼓励支持水能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截至201 7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4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20%。  世界水电大国  截至2017年末,已投运的单机额定容量50万千瓦以上的巨型机组如下:  “十三五”开
期刊
A 1865  起源:洋务运动时期  1865年9月20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上海成立,由曾国藩规划、李鸿章创办,是中国当时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1867-1875年间,其制造出车床50台、刨床20台、钻床27台,还有打铁汽锤、卷铁板机和开凿机等设备。后上海机床厂在其基础上建成发展。  B 1912  薄弱发展:民国时期  1912年长沙机床厂创建。1936年,中央机器厂(昆明机床厂的前身)筹建。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