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逢“六一”,国际儿童节。
每年的这一天,孩子们都格外兴奋——为了能展示自己的才艺,为了得到更多的赞赏、奖品和礼物,为了下午要放半天假,还为了不用写作业的轻松。
无疑,“六一”这一天孩子们是幸福的,至少,大多数孩子是幸福的。可是,儿童节这个节日的设立,是为了孩子们拥有这一天的幸福吗?如果不是,它又是为什么呢?
先看看“六一”的来历吧: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原来,这个节日是为了提醒我们——要保障儿童的权益。
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的孩子不用担心战火和杀戮,不用担心饥荒和衣食无着。九年义务教育使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基本保障。国际儿童节成立大会上提出的保障孩子的生存权、保健权、受教育权的目标,在我们的国家已经成为现实。我们现在的目标是让孩子享受童年的幸福,是让我们的孩子一代比一代更幸福。
那么,今年这个儿童节,作为教师的我们——和儿童相处最多的人之一,不妨反思一下,我们给孩子幸福的保障了吗?
首先,我们所提倡的,真的是为了孩子幸福吗?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早期教育(包括学龄前儿童上的各种兴趣班)、为了打造学校特色让全校学生学习同一种技能、为了提高考试成绩的补课、为了激励学生上进而设立的种种评比措施、把分数或才艺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我们所热衷的这一切,给予孩子们的是幸福吗?最近一年冒出的虎妈、狼爸、变态娘,反映的仅仅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吗?与我们的学校教育、与我们的评价体系无关吗?
其次,我们所做的一切,真的是出于爱孩子吗?我们或许有责任心和事业心,读了一些教育理论,学到了一些教育方法,所以,我们偶尔能像小林校长那样,拿出整整4个小时听“小豆豆”们讲自己“想说的话”;我们偶尔能像雷夫老师那样,跪下来给孩子讲问题……但是,仅仅做到这些就是爱孩子吗?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检查一下自己这样做的动机,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的尊重,从而接受自己的教育,还是真正怀着一颗爱孩子的心,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的感受呢?
再次,我们自以为爱孩子的举动,是否违背了孩子的心愿?一位并不著名的年轻教师讲过这样一件事。午休时间他在操场散步,看到一个小男孩坐在篮球架的底座上托着下巴发呆。他担心孩子受凉,拍拍孩子的脑袋提醒了一句,哪知孩子恼怒地瞪了他一眼,把头扭过去了。这个学生的表现引起了他的反思:“我是出于善意在提醒他别受凉,但我在表达善意的同时,考虑过他能接受的方式吗?”进而,他进一步反省:“在‘善意’这个词的遮盖下,在‘爱’这个字眼的掩护下,我做过多少违背孩子心意、打搅他们内心安宁的事呢?”
师爱无形。它有时动人心魄,如最美女教师舍身救学生的壮举;有时润物无声,如千百万教师默默无闻的付出。只有怀着一颗真正爱孩子的心,时刻检视我们的言行,使自己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的幸福”,才是领悟了“六一”的真正意义。也只有我们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孩子才有可能天天都像过“六一”,天天都幸福。
□编辑 王雪莉
每年的这一天,孩子们都格外兴奋——为了能展示自己的才艺,为了得到更多的赞赏、奖品和礼物,为了下午要放半天假,还为了不用写作业的轻松。
无疑,“六一”这一天孩子们是幸福的,至少,大多数孩子是幸福的。可是,儿童节这个节日的设立,是为了孩子们拥有这一天的幸福吗?如果不是,它又是为什么呢?
先看看“六一”的来历吧: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原来,这个节日是为了提醒我们——要保障儿童的权益。
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的孩子不用担心战火和杀戮,不用担心饥荒和衣食无着。九年义务教育使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基本保障。国际儿童节成立大会上提出的保障孩子的生存权、保健权、受教育权的目标,在我们的国家已经成为现实。我们现在的目标是让孩子享受童年的幸福,是让我们的孩子一代比一代更幸福。
那么,今年这个儿童节,作为教师的我们——和儿童相处最多的人之一,不妨反思一下,我们给孩子幸福的保障了吗?
首先,我们所提倡的,真的是为了孩子幸福吗?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早期教育(包括学龄前儿童上的各种兴趣班)、为了打造学校特色让全校学生学习同一种技能、为了提高考试成绩的补课、为了激励学生上进而设立的种种评比措施、把分数或才艺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我们所热衷的这一切,给予孩子们的是幸福吗?最近一年冒出的虎妈、狼爸、变态娘,反映的仅仅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吗?与我们的学校教育、与我们的评价体系无关吗?
其次,我们所做的一切,真的是出于爱孩子吗?我们或许有责任心和事业心,读了一些教育理论,学到了一些教育方法,所以,我们偶尔能像小林校长那样,拿出整整4个小时听“小豆豆”们讲自己“想说的话”;我们偶尔能像雷夫老师那样,跪下来给孩子讲问题……但是,仅仅做到这些就是爱孩子吗?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检查一下自己这样做的动机,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的尊重,从而接受自己的教育,还是真正怀着一颗爱孩子的心,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的感受呢?
再次,我们自以为爱孩子的举动,是否违背了孩子的心愿?一位并不著名的年轻教师讲过这样一件事。午休时间他在操场散步,看到一个小男孩坐在篮球架的底座上托着下巴发呆。他担心孩子受凉,拍拍孩子的脑袋提醒了一句,哪知孩子恼怒地瞪了他一眼,把头扭过去了。这个学生的表现引起了他的反思:“我是出于善意在提醒他别受凉,但我在表达善意的同时,考虑过他能接受的方式吗?”进而,他进一步反省:“在‘善意’这个词的遮盖下,在‘爱’这个字眼的掩护下,我做过多少违背孩子心意、打搅他们内心安宁的事呢?”
师爱无形。它有时动人心魄,如最美女教师舍身救学生的壮举;有时润物无声,如千百万教师默默无闻的付出。只有怀着一颗真正爱孩子的心,时刻检视我们的言行,使自己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的幸福”,才是领悟了“六一”的真正意义。也只有我们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孩子才有可能天天都像过“六一”,天天都幸福。
□编辑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