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管闲事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syzj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芹菜:在学习了《弟子规》中的“信”篇——“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后,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初二(6)班对要不要乐于助人、要不要管和自己无关的事展开了精彩的辨论。
  刘良栋(正方一辩):我方认为弟子规中的“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是非常正确的。下面由我来详细陈述我方观点。
  首先,我们的辩题出自儒家经典《弟子规》的“信”一篇。顾名思义,就是为人子弟的行为规范读本。作为未成年人,在处理事件的经验上,以及在处理事件的能力上比起成年人都有很大的差距,与其去处理自己处理不好的事,不如不去管他人的闲事。尤其是在自己及他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就更不应该去多管闲事,应当告知有关部门去处理。
  其次,做人要安分守己,自己做好自己本分之事,他人的事由他人来解决,在他人没有要求你的帮助时,无需闲管。
  最后,“此说长,彼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意思是东家说他有理,西家说他有理,或谈论他人是非时,如果事不关己,便不要管闲事。据辩题所述,“莫闲管”是建立在他人有争议或讨论他人是非的基础上的,既然别人在争论,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与其与他人在这里搬弄是非,不如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综合以上三点观点,我方认为,“莫闲管”是正确的。谢谢!
  杨明荟(反方一辩):我方的观点是:“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也要管。”生活是一盘棋,君子观棋,得失寸心知。人生的棋局,往往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你看到别人陷入了泥潭,难道不能指点一两句吗?尤其是在危难时刻,如果此时还想着事不关己,明哲保身,任由残暴肆虐,那么就和鲁迅笔下的“看客”无甚两样了。培根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对外邦的人也能温和有礼,那么他可以被称作一个‘世界的公民’,他的心是与五洲四海相通的。如果他对其他人的痛苦不幸有同情心,他的心必定十分美好。如果他能原谅别人的冒犯,就证明他的心灵仍是超越了一切伤害的。”但如果只想着自己会手落伤痕,那俄国的莱蒙托夫就说了,“自己的脑子里只是装满着自己的人,这种人正是那种最空虚的人。”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周世康(正方二辩):对于对方一辩的陈述,我方认为其完全歪曲了本次辩题的题意。“莫闲管”并不代表莫帮助,也并不代表让所谓的“残暴”肆虐。对于将要管的事情,我方认为如果贸然介入,可能使事情恶化,给自己或自己的亲人朋友带来麻烦,此时的介入称为“闲管”。但如果被介入方需要介入方的介入,这时的介入则叫“帮助”。此时不管我们的能力有多少,能不能解决问题,都应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想方设法帮助他人。比如,一个老人走在路上不慎摔倒,受了伤并流血,需要及时救助,否则会有生命危险,这时如果我们出手相助,老人则会得救。假如因为此举可能会使老人误以为是我们推倒了他,也没有理由不出手相助。总之,不该管时不要管,需要帮助则伸手。
  谭晓敏(反方二辩):对方辩友说到的帮助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管闲”啊。我方认为,此次辩题出于《弟子规》,而《弟子规》是古代人编写的,古代人的思想就要用古人的思想去理解。在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词典里面,“闲”有9种解释,却没有一种是“与正事无关”的意思。所以我方认为“要闲管”。郭明义二十年献血六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十倍多,不知救了多少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患者;吴菊萍在杭州一处住宅小区内,看见一个两岁的小女孩从十楼坠落,她毫不犹豫地冲过去,徒手抱住了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女孩,而她的手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这些人尽力去帮助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你会认为他们是多管闲事吗?这个世界是温暖的,但人们若都认为“不关己,莫闲管”,那么世界将会失去它的缤纷色彩!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林祥如(正方三辩):没错,郭明义是个共产党员,他无偿献血是为了人民,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接下来请允许我向对方三号辩友提出以下的问题。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有人被诬陷犯了法,而你明知他是被冤枉的,但是你是一个完全没有实际能力的人,你如何去帮助他呢?就算你帮了,能成功吗?结果也许就是你不仅没帮上忙,说不定又让他罪加一等。请问诸位同学是否还支持你方的观点呢?谢谢大家!
  朱文芳(反方三辩):现在先由我回答对方三号辩友的问题。也许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但是我们也可以善意地提醒一下,说不定他人能在我们的提醒中找到答案呢?中华民族历来倡导并赞颂助人为乐的道德观念。我们弘扬民族精神,既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在实践中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下面我请对方三号辩友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做什么事情都明哲保身,那么请问谁来捍卫正义?谁来坚持真理呢?
  2.现在我们都提倡学习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就是帮助人,管事,请问,你能否定他吗?
  3.如果你发现你的朋友在做一件错的事,而那件事也不关你的事,难道你也不去管一下,而任其酿成大错吗?请正面回答,谢谢!
  林祥如(正方三辩):好的,现在我来回答对方三号辩友的问题。既然有事当然要管,那谁来管,大家请看“管”字下面有个官字,那当然是官来管了。还有对方提出的后面两个问题明显偏题,雷锋既然是军人,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卫国家,保护人民,帮助人就是他的职责,怎能说不关己?还有自己的同学犯错难道就不是你应该管的事吗,怎么能说事不关己呢?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黄一帆(反方四辩):刚才对方辩友说:“未成年人不能管与自己无关的事,要本分守己。更不要去管会伤害自身的事情。”虽然我们是未成年人,但我们应当从小就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帮助他人,就是提高自身道德品行的很好途径。至于会伤害自身利益,“预先取之,必先予之。”这是《礼记·访记》里的句子。既然想要得到收获,就要付出一些代价。这些代价并不是致命的,所以我们未成年人是可以去帮助他人的。
  对方辩友还说过:“不要在他人争吵时理会,要保护自己。”我认为这样的明哲保身,是十分不明智的,即非“明哲”。在他人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便是自身的利益,这种自私的做法,在任何时候都是无法认同的。
  对方辩友说:“因为‘管’字下面是个‘官’字,所以我们不能去介入不关自己的事。”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理解。官要管人民、社会、国家,所以那些“闲”事就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理会。而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的一员就可以站出来管。这也是助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对方辩友还说道:“如果介入方贸然介入,则可能使事情恶化或给自己身边的人带来麻烦,此时的介入称作‘闲管’。”我想说这个观点并没错,但是,中华文明几千年 来推崇礼仪道德,内敛含蓄客气也是中国人的特点。如果直接地、强势地向他人提供帮助,不太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性情。所以,出于礼貌我们可以在他人不要求的情况下帮助他人。
  对方辩友又说:“‘莫闲管’中的‘闲’字,是一个人的意思。所以‘闲事’就是一个人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去管。”这个观点我不赞同。看似无关的事情,实则与我们密切相关。社会上,每个人之间都是有关联的,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反之,他人在你身陷困境时也会伸出双手。整个社会和谐美好,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要闲管,有利于社会和谐,提升全民素质跟修养,带动中华民族的精神,从而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
  希望我们双方能共勉。我的陈述完毕,谢谢大家!
  覃哲雨(正方四辩):刚才我方已充分说明我方所持观点:“不父己,莫闲管。”首先我不得不承认反方的观点有部分是正确的,因为她所举的雷锋、郭明义的例子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但他们所说的都是围绕这“帮”这个字,虽然“帮”也是管的一种形式,但我们今天讨论的是“闲管”。也许“闲”字本来是一个十分中性的词,但放在不同的环境下意义也不同,“闲管”的意思是多管闲事,那这不就是一个贬义词了吗?
  我方认为帮和管应当分开,帮是管好的事,为别人伸出援助之手,而管是不管是对是错都要管。正如我方三辩所说,假如两个人在争吵,你在中间捕一脚,很有可能会给他们火上浇油,对他们也造成伤害,那么这样的“管”好么?如果不好,那为什么还要“管”呢?
  对方辩友说过,现在的社会有温暖的一面,但现在的社会也有让人心寒的一面。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2011年8月26日,江苏南通的长途车司机殷红彬、乘务员郁维贞在路上扶起了一位被撞伤的老太太,事后,老太太指称司机为“肇事者”。后由于其车辆装了监控探头,一看录像,真相大白:老太太乃是自行摔倒。这样的事件在中国各地都有出现,对方提到了郭明义和吴菊萍,可是在现实中,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而更多的是像上面的新闻所说的老奶奶一样的人,你对别人好,可别人却诬陷你,难道即使是这样还应该去管吗?如果还要管,不正如你明知前面有大坑,你还去跳吗?
  在世界许多国家,人民都是做好分内的事,警察该管的事警察管,医生该管的事医生管,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我认为这是对的。我方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本分的事,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不关己的管闲事上。
  指导老师(宋玉、黄沂):辩论赛的辩题出自国学经典《弟子规》中的“信”篇——“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弟子规》以浅显通俗的文字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初二(6)班的这场辩论赛正是围绕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展开的,使我们这次辩论显得更有现实意义。双方辩手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与思辨能力等基本素质都非常了得,皆能抓住对方薄弱之处进行攻破。正方能从解字的角度进行论述,思路创新;反方旁征博引运用古今中外的事例,增强论辩力度。在此次辩论赛中,参赛选手体验到了思辨的乐趣,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获得了真挚的友情,而场外的观众也充分感受到了辩论的魅力,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得不说这是一场令人难忘的精彩辩论!
  芹菜的话:同学们的辩论很出彩,但是,我们要记住,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拒绝冷漠,温暖你我”。要保持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看到有人遇到困难,我们一定要帮。但是如何帮,则要讲究方式方法。如见到有人落水,我们可以大声呼救;看到有老人跌倒,我们可以打120;见到有人遭抢劫,我们悄悄拨打110……救助人的方式很多,并不一定要自己亲自动手才是“管闲”。
其他文献
历史考试  儿子的历史成绩非常糟糕,爸爸鼓励他说:“其实历史并不难学,关键是要把内容看懂,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就行了。”  几天后,历史试卷发下来了,上面有老师批注:请不要自己编写历史!  三毛理发  三毛去发型屋做发型,对发型师说:“给我编个麻花辫。”  发型师不小心弄掉了一根头发,三毛叹气道:“哎,只好来个中分了。”  可发型师又不小心弄掉了一根,三毛火了:“你想让我披头散发吗?”  记性真好
200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涌现了不少灵活开放的创新题型,其命题形式的丰富性与考查角度的多样性都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新趋势,更好地检测了考生理解阅读的迁移延伸能力和拓展探究能力,下面结合2008年各地中考题作一些解析。    一、读书卡片题    [真题再现](浙江金华)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    [简析]读书卡片是常用的一种读书笔记方式,学习使用
再来一个呗  餐厅客人向我招手了,我忙迎上去。“来瓶啤酒。”客人说。我从吧台拿了啤酒,启开递给他。  刚要走,客人却说:“再来一个呗!”  顿时,我有一种被耍的感觉,怎么不直接说要两瓶!我勉强地笑了笑说:“好的!”又从吧台拿过来一瓶啤酒,不由分说把酒打开了。  谁知客人又说:“再来一个呗!”  “对不起先生,我真的很忙,请别开这种玩笑好吗?”我忍无可忍。  客人也急了:“我是说再来一个杯子,怎么半
外出旅行是不少女孩的梦想。背上背包,见识不同的人和风景,将是多么难忘的经历。国庆长假,你想好要去哪里了吗?  1.了解  旅行前,最好先对目的地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当地的风土人情如何,有什么特别的景观,哪里的食物最好吃等。再就是多看看别人的游记,留意好口碑和坏经验,这些都能充实你的线路安排,丰富你的见识,避免一些不愉快发生。  2.必备之物  出门旅行要学会做一个整理行李的高手,只携带必需的衣物
摘 要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作品咏古抒怀,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现实、人情世故的生命观照,作品运用了众多的历史典故,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内涵,所以词作具备了文学研究和史学研究的双重价值。在教学中,笔者别出心裁邀请历史老师走进语文课堂,融合历史学科与文学学科的教学方法,以家国情怀切入对作品的解读,能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语文学科;历史学
第十六章祭坛受刑  玛鲁高地。  夏末,最后一天的清晨,阳光下的金字塔金光闪闪。  这时,数不清的人群蜂拥而来,T星球的人们都想一睹外星人艾迪在祭坛受刑的情景。  艾迪被卫士用绳子绑着双手,跪在祭坛的下方,两个高大的刽子手眼露凶光,持刀站在艾迪的身旁。内阁总理AN.巴佐罗夫来到刑场,他要亲自监斩艾迪,祭祀神灵。  高高的祭坛上,只设有一个大约有3米高的神座,神座上却是空空如也,既无神像,也无他物。
老师给他的学生们讲了个故事:  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像听到了什么。  “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  昆虫学家惊喜地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的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  商人朋友很费劲地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  “你等着。”昆虫学家一边说,一边向附近的树林小跑了过去。不久,他便找到了一只大个头
大爱无声,无痕。点点泪丝从笔尖滑出……  一副板着的面孔,冷冷的话语,严肃坚定得不由人迟疑的眼神,似乎能刺透人心,让我面对他时不免有一种怯感。这,便是我的父亲。从小我就觉得他不易亲近,他的教育方式用一个字来说是:严。所以我觉得他很凶,那种小女儿在爸爸怀里撒娇的幸福对我来说是一种奢侈。看到其他同龄人的爸爸那呵护体贴、围着女儿转的身影,我内心小小的柔弱变得坚决起来。  上小学时,小小的我骨子里就透着点
主持人:成功来自勤奋,来自付出,很多同学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却没有几个。也许,这就是我们和成功者的区别。  55分5个篮板5次助攻,34投21中,三分球8投7中,1989年出生。年仅20岁的新秀控卫布兰登·詹宁斯让自己永远地载入了史册,他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50分先生。  詹宁斯是2008年排名第一的高中生,但他成绩太差,竟然达不到NCAA入学标准,詹宁斯并不愿意参加重考,而是选择去欧
一个蓝军的俘虏被红军释放回来后,蓝军军官为能掌握红军的情况,便问这位被红军放回来的士兵,被俘后在红军的兵营里见到了什么?放回来的士兵答道:   “我见到他们的士兵喝水。”   “喝水?”蓝军军官说,“你是不是渴坏了,别的看不见?比如他们有多少炮,有多少兵力,筑了多少工事?喝点水有什么好看的?”   “本来喝水是没有什么好看的”,这士兵把一块巧克力往嘴里一丢,“只是他们的士兵喝水实在好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