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府出于维稳的需求,对于群众的利益之争往往依靠政府直管模式下的强力压制方式处置,而不是依靠制度化的方式处置,这反而导致的维稳运行机制存在较多的制度性缺陷。应建立高效的激励型维稳运行机制,改变目前政府直管的维稳模式,实现维稳的多元性;健全完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将维稳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关键词:政府;运行机制;考核体系
一、我国目前维稳机制概述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矛盾呈现出数量增多、主体多元、原因复杂等新特点,而社会群体性冲突已经进入一个多发时期,尤其一些问题,往往由一个普通事件引发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性事件。因此做好维护稳工作,成为政府各部门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共有十多处对维护稳定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论述, 并将维稳与党建工作内在的联系在一起,阐明维护社会稳定,既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二、我国目前维稳机制的缺陷
国家如此强调稳定问题,正是因为我国现阶段存在诸多不稳定的因素,维稳工作是政府的应尽之责,近年来我国从上到下对维稳工作进行了高度的关注,地方政府以及各个部门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也花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以确保诸多敏感期的社会稳定。但维护稳定工作在当前的矛盾凸显期正挣扎在政府维稳与民众维权的张力之中,暴露出很多缺陷,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维稳成本高
近年来,基层维稳投入急剧上升,已成为基层政府一项占相当比重的常规支出。近来各地政府为维稳,不断依靠增加维稳成本来获取成效。比如,广州市一口气成立了165个镇街维稳中心,有的街道还下设了数量庞大的维稳工作站,其中花都区新华街有54个维稳工作站。北京大兴则开始了"封村"试点,对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员超过常住人口的"倒挂村",实施封闭管理。警方联合当地政府为这些村落建围墙、安街门、设岗亭。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权威的全国维稳成本统计,但仅就部分地区的情况来看,维稳支出每年以两位数增长,维稳经费相当于甚至超过政府的民生支出,似已成为普遍现象。在一些地方普遍设立里"维稳基金","花钱买平安"的"权宜性治理"方式也普遍起来,就是所谓的"人民内部矛盾用金钱解决"。这也是导致维稳成本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据2010年两会上的国务院报告,2009年我国公共安全方面的财政支出增加了16%,而2010年8.9%的增幅已超过国防开支增幅,总金额亦逼近后者,将高达5140亿元人民币。课题组专家认为,"如果不改变现有的维稳工作方式,维稳成本无疑将会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的一个日益沉重的负担。"
2、地方政府对于上访群众的压制
有些部分政府官员片面地认为"维权就是和政府过不去"、"维权者就是刁民",……这种干部作风和处事方式也直接导致群众对基层党委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并且容易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2008年12月8日,一篇题为"山东新泰多名欲进京上访者被强送精神病医院"的消息,在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内知名网站上被集中转载,一时间,上访者被强送精神病医院的事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在新泰这样的事件还不是一个个别现象。新泰市基层政府把上访者强送精神病院的做法,不仅剥夺公民伸张权利的合法途径,而已恶意侵犯了他们的人身权益,也践踏了法律的尊严,更把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与凝聚力置于一个危险的境地。
3、运行方式的非制度化
近年影响社会稳定的冲突,征地、拆迁、农民工工资拖欠、劳工权益等是主要起因。其中80%以上属于维权抗争的范畴,这种抗争事件只是利益之争,并不是权利之争,民众抗争时的规则意识大于权利意识。因此不能把民众的维权抗争活动看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去打压。而要看成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可以化解的。其实,大多数的矛盾都不是政治或意识形态上的矛盾,而只是利益冲突和利益矛盾。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这种冲突的出现时正常的。政府的维稳并不是要消除各种利益的冲突,而是要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来解决利益冲突。好的基层维稳方式不是去消灭冲突,而是能够容纳冲突并能够用制度化方式化解冲突。但是在现在社会中一些地方政府认为不到这一点,他们将任何的利益冲突和矛盾都是为威胁社会稳定的因素。
三、进一步推进我国维稳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1、改变目前基层政府直管的维稳模式,实现维稳主体的多元性
目前基层维稳成本高,处理效果差已成事实,这不仅仅因为基层政府行政能力低下,更是因为目前基层政府直管的维稳模式设计有缺陷所致。因为现代社会民众表达的渠道越多样、越畅通,民众参与政治的方式越广泛,民主的成分越高,社会治理的成本就越低,效果就越好。改变目前基层政府直管的维稳模式,实现基层维稳主体的多元性,就是要建立小政府的维稳模式:其一,要改变基层体制性的维稳模式。目前基层政府在维稳过程中,一方面成立"维稳办"、"综治办"等专门机构,设立专项"维稳基金",从组织结构和资源安排上强化基层政府的维稳能力;另一方面强调"领导包案"、"属地管理",推行干部考核中的"零指标",从"激励机制"上提高干部的维稳动力。上述做法难以从根本上治理社会矛盾和冲突,因此政府不能从政府政策制定到具体事务都亲力亲为。作为一个高效的政府,不仅要有高效的执行力,更要学会"授权"。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目前要做好维稳工作,必须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对维稳工作的新要求,努力去除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维稳理念,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维稳理念,以科学方法、科学理念来推进维稳工作。在和谐社会下的维护社会稳定,一定要把"为了人"作为最高要求和最终归宿,这才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维稳"是手段, "维权"才是最终目的,"维稳"走的每一步都要有"维权"的约束,只有建立在"维权"基础上的"维稳"才是最终的"维稳"。
3、树立科学的维稳观,理性的对待矛盾和冲突
当前发生的信访事项主要是以民生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利益诉求,引起社会纠纷和矛盾的仍然是以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利益诉求。事实上任何社会没有绝对的稳定。无论那个社会都会有矛盾和冲突。马克思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因此只有理性看待因为社会利益引发冲突与矛盾,我们才能妥善的化解冲突,维护社会稳定。英国社会学家达仁道夫认为社会冲突的原因是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导致利益的不均,进而引发社会冲突。对于冲突,不能简单的否认或压制,必须承认利益冲突的客观存在,要疏导其产生原因,才能将冲突限制在维持现有社会政治框架内,从而维护有利于各方的社会秩序, 并且将冲突控制在较小的规模内。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维稳观。既不能遮蔽矛盾和冲突,凸显太平,更不能对于社会不稳定因素不管不顾,我们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加强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提高对公民利益诉求的回应质量。
四、结语
政府的维稳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統工程,在我国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改变目前基层政府直管的维稳模式,实现维稳主体的多元性,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需要树立科学的维稳观,理性的对待矛盾和冲突。需要健全完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将维稳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发桂.基层维稳运行的路径选择[J].福建行政学报.2010,(4)。
[2]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维稳"新思路: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长治久安[N]南方周末,2010-04-l5.
[3]周兼明.降低社会管治成本才能长期稳定[J].凤凰周刊,2010,(14).
[4]王梅枝.试论从刚性维稳向韧性维稳的转变[J].湖北学刊,2010,(4)
作者简介:赵丽茹(1986-),女,河北唐山人,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管理与理论实践。
关键词:政府;运行机制;考核体系
一、我国目前维稳机制概述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矛盾呈现出数量增多、主体多元、原因复杂等新特点,而社会群体性冲突已经进入一个多发时期,尤其一些问题,往往由一个普通事件引发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性事件。因此做好维护稳工作,成为政府各部门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共有十多处对维护稳定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论述, 并将维稳与党建工作内在的联系在一起,阐明维护社会稳定,既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二、我国目前维稳机制的缺陷
国家如此强调稳定问题,正是因为我国现阶段存在诸多不稳定的因素,维稳工作是政府的应尽之责,近年来我国从上到下对维稳工作进行了高度的关注,地方政府以及各个部门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也花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以确保诸多敏感期的社会稳定。但维护稳定工作在当前的矛盾凸显期正挣扎在政府维稳与民众维权的张力之中,暴露出很多缺陷,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维稳成本高
近年来,基层维稳投入急剧上升,已成为基层政府一项占相当比重的常规支出。近来各地政府为维稳,不断依靠增加维稳成本来获取成效。比如,广州市一口气成立了165个镇街维稳中心,有的街道还下设了数量庞大的维稳工作站,其中花都区新华街有54个维稳工作站。北京大兴则开始了"封村"试点,对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员超过常住人口的"倒挂村",实施封闭管理。警方联合当地政府为这些村落建围墙、安街门、设岗亭。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权威的全国维稳成本统计,但仅就部分地区的情况来看,维稳支出每年以两位数增长,维稳经费相当于甚至超过政府的民生支出,似已成为普遍现象。在一些地方普遍设立里"维稳基金","花钱买平安"的"权宜性治理"方式也普遍起来,就是所谓的"人民内部矛盾用金钱解决"。这也是导致维稳成本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据2010年两会上的国务院报告,2009年我国公共安全方面的财政支出增加了16%,而2010年8.9%的增幅已超过国防开支增幅,总金额亦逼近后者,将高达5140亿元人民币。课题组专家认为,"如果不改变现有的维稳工作方式,维稳成本无疑将会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的一个日益沉重的负担。"
2、地方政府对于上访群众的压制
有些部分政府官员片面地认为"维权就是和政府过不去"、"维权者就是刁民",……这种干部作风和处事方式也直接导致群众对基层党委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并且容易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2008年12月8日,一篇题为"山东新泰多名欲进京上访者被强送精神病医院"的消息,在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内知名网站上被集中转载,一时间,上访者被强送精神病医院的事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在新泰这样的事件还不是一个个别现象。新泰市基层政府把上访者强送精神病院的做法,不仅剥夺公民伸张权利的合法途径,而已恶意侵犯了他们的人身权益,也践踏了法律的尊严,更把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与凝聚力置于一个危险的境地。
3、运行方式的非制度化
近年影响社会稳定的冲突,征地、拆迁、农民工工资拖欠、劳工权益等是主要起因。其中80%以上属于维权抗争的范畴,这种抗争事件只是利益之争,并不是权利之争,民众抗争时的规则意识大于权利意识。因此不能把民众的维权抗争活动看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去打压。而要看成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可以化解的。其实,大多数的矛盾都不是政治或意识形态上的矛盾,而只是利益冲突和利益矛盾。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这种冲突的出现时正常的。政府的维稳并不是要消除各种利益的冲突,而是要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来解决利益冲突。好的基层维稳方式不是去消灭冲突,而是能够容纳冲突并能够用制度化方式化解冲突。但是在现在社会中一些地方政府认为不到这一点,他们将任何的利益冲突和矛盾都是为威胁社会稳定的因素。
三、进一步推进我国维稳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1、改变目前基层政府直管的维稳模式,实现维稳主体的多元性
目前基层维稳成本高,处理效果差已成事实,这不仅仅因为基层政府行政能力低下,更是因为目前基层政府直管的维稳模式设计有缺陷所致。因为现代社会民众表达的渠道越多样、越畅通,民众参与政治的方式越广泛,民主的成分越高,社会治理的成本就越低,效果就越好。改变目前基层政府直管的维稳模式,实现基层维稳主体的多元性,就是要建立小政府的维稳模式:其一,要改变基层体制性的维稳模式。目前基层政府在维稳过程中,一方面成立"维稳办"、"综治办"等专门机构,设立专项"维稳基金",从组织结构和资源安排上强化基层政府的维稳能力;另一方面强调"领导包案"、"属地管理",推行干部考核中的"零指标",从"激励机制"上提高干部的维稳动力。上述做法难以从根本上治理社会矛盾和冲突,因此政府不能从政府政策制定到具体事务都亲力亲为。作为一个高效的政府,不仅要有高效的执行力,更要学会"授权"。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目前要做好维稳工作,必须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对维稳工作的新要求,努力去除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维稳理念,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维稳理念,以科学方法、科学理念来推进维稳工作。在和谐社会下的维护社会稳定,一定要把"为了人"作为最高要求和最终归宿,这才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维稳"是手段, "维权"才是最终目的,"维稳"走的每一步都要有"维权"的约束,只有建立在"维权"基础上的"维稳"才是最终的"维稳"。
3、树立科学的维稳观,理性的对待矛盾和冲突
当前发生的信访事项主要是以民生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利益诉求,引起社会纠纷和矛盾的仍然是以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利益诉求。事实上任何社会没有绝对的稳定。无论那个社会都会有矛盾和冲突。马克思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因此只有理性看待因为社会利益引发冲突与矛盾,我们才能妥善的化解冲突,维护社会稳定。英国社会学家达仁道夫认为社会冲突的原因是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导致利益的不均,进而引发社会冲突。对于冲突,不能简单的否认或压制,必须承认利益冲突的客观存在,要疏导其产生原因,才能将冲突限制在维持现有社会政治框架内,从而维护有利于各方的社会秩序, 并且将冲突控制在较小的规模内。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维稳观。既不能遮蔽矛盾和冲突,凸显太平,更不能对于社会不稳定因素不管不顾,我们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加强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提高对公民利益诉求的回应质量。
四、结语
政府的维稳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統工程,在我国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改变目前基层政府直管的维稳模式,实现维稳主体的多元性,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需要树立科学的维稳观,理性的对待矛盾和冲突。需要健全完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将维稳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发桂.基层维稳运行的路径选择[J].福建行政学报.2010,(4)。
[2]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维稳"新思路: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长治久安[N]南方周末,2010-04-l5.
[3]周兼明.降低社会管治成本才能长期稳定[J].凤凰周刊,2010,(14).
[4]王梅枝.试论从刚性维稳向韧性维稳的转变[J].湖北学刊,2010,(4)
作者简介:赵丽茹(1986-),女,河北唐山人,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管理与理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