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高原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609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近中午,我脱掉厚外套,坐在山坡上休息。阳光明烈,晒得地面暖烘烘的,西边的山脊上仍隐隐飘浮着一纸薄月。无风的空气澄澈而宁静,我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和喘息。
  今天早些时候,我在营地附近漫无目的地游荡,一行蹄印引起了我的注意:拳头般大小,呈桃心状,从足距和嵌入沙土的深度,我猜想它体形庞大。蹄印很新鲜,至少轮廓边缘非常清晰。循着它的踪迹一路向南,我发现它在一簇白刺丛前躺卧过,又在相隔约三公里的一处半干涸的水洼前短暂停留。我预感快要接近它了,然而当爬到眼下这座山坡的一半时,我突然决定放弃这场追逐游戏。好奇心已经驱使我走了近10公里,我感到口渴,却没有带水。
  稍事休息后,我起身向营地方向走去。
  这是青海柴达木盆地一处半沙化的荒野,在多起伏的丘陵上稀疏地分布著梭梭、裸果木与合头草。半路上,我从沙土中拽出两截枯死的梭梭,想用它们夜晚取暖。梭梭木质坚硬、密度很大,即使风干了仍很沉重,我走一段便停下来拄着它们休息一会儿。我像长臂猿似的影子落在一条浑身带刺、色彩斑斓的蝴蝶幼虫身上,它一下子缩成一团装死,我挪开影子,它试探性地舒展身体,然后开始缓慢地蠕动。但愿它能活过漫长的冬天。
  翻过最后一座沙丘,是一处被雨水冲刷得异常平坦的开阔地,我的帐篷和车突兀地停在蜃气飘渺的沙床上,地面密布着一道道交错的裂缝,如同一张巨大的网。我把两截梭梭扔在离帐篷30码远的地方。喝过水,我用酒精炉煮了一锅燕麦粥。吃喝完毕,收拾妥当,我躲在汽车旁狭窄的阴影里,简单做了笔记。我抬眼望向对面延绵的山丘,画了一张速写,写生能让我把注意力长时间停留在某个物体上。山丘不高,顶部如刀削般平整,山坡上尽是断裂的沟壑和褶皱。我想象着大自然如何雕刻它的造物:势不可挡的狂风荡平了试图出头之物;夏季的雨水冲刷出深浅不一、像叶脉又像闪电的沟隙,冬季的冰雪则进一步为其塑形。
  太阳几乎垂直在头顶,我用力把帽檐向下拉了拉,不想再晒伤自己。高原空气凉爽,会让人对阳光产生舒适的错觉。有一年秋天我在青海自驾旅行,一周后,靠近侧风挡的半边脸蜕了一层皮。
  笔记本在阳光照射下晃得我眼痛,眼前的景色恍惚起来,我闭上眼睛昏昏欲睡。我试图想些什么,但又想不起来,围绕我的那些人和事变得遥远而陌生,似乎它们只是一个名词,跟我不再有任何实质关系。现在,我被一个无边、透明的蓝色穹顶笼罩着,除了身下的土地有实在感外,其他都成了全然的空白。
  一只苍蝇在我耳边嗡鸣,把我从惬意的昏沉中唤醒,我拿起身边的一块瓜皮抛向远处,周围又静谧无声了。我想找点事做,于是从车里拿出铁锹和斧头,打算挖一个篝火坑。地表上覆着一层薄薄的硬土层,再往下就是半潮湿的锗色沙土了。坑有一尺深,一抱宽窄,我把挖出的沙土围在四周,踩实。黄昏前,日照会将潮湿的沙土晒干。接下来我把那两截形同牦牛肉干的梭梭劈开,它们多刺,扭曲的纤维紧紧咬合在一起,斧头嵌入其中必须反复捶打才裂开。只有它们是无法点燃的,还须找些更细的枯枝来引火。
  东边的沙丘有稀稀拉拉的植被,一簇簇灰绿色的碱蓬草吸引了我,我趴在地上以平行视角看到了一个微观的世界。这些新生的碱蓬草点缀在风蚀的沙岩附近,看上去毛绒绒的,仿佛童话王国雪野里的松林,不时有沙蜥穿行其间。它们有着极佳的保护色,静止不动时,几乎很难被发现。一阵微风吹来,细沙如浪,层叠而过。
  很快,我用外套兜回许多枯枝,蹲在火坑前,仔细地将它们折断,根据粗细大小分成五份码在坑周围。然后我拍拍手上的沙土,站起身双臂抱在胸前,望着这件“装置作品”感到非常得意和满足。
  黄昏时分,起风了。成双结对的黑色瓢虫落在我身上交配,旋即又拖着彼此飞走了。蚊子在我周围虚张声势,即便落在手背和脸上,也不再叮咬,风会将其掀翻在地。我的眼睛像是突然蒙上了橙色滤镜,天地间完全染成了粉红色,显得极不真实。一株灌木后有道反光,那是一条蜿蜒的干涸河床,白天那些平展细碎的裂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粗粝的裂缝,边缘不安地向上翻卷翘起,犹如乍起的鳞片,河床变成一条巨蟒留下的皮囊。
  夜幕裹着寒气降临,我环顾四周,努力辨认白天看过的风景,它们应该还在,却变成了看不见的魅影,黑暗用神秘的力量把一切消解。我点燃了那堆篝火,火舌贪婪地舔着夜色,不断发出噼啪的声响,一只只火鸟挣脱出去,飞入厚厚的黑夜。我想到白天追踪的那头动物,也许它正在某处注视着我。
  篝火燃尽,我钻进帐篷。根据以往经验,我把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后半夜还是被冻醒了。看看手表上的温度计,零下9度。我拱出湿冷的睡袋,从帐篷里探出头,地面上星光熠熠,仿佛撒了一层盐——下霜了。我爬出帐篷,僵立在青藏高原冷寂的秋夜里,空气清冽,一条如烟的光带飘在黛蓝色的夜空中,“W”形的仙后座在我头顶上方,北斗星和大角星躺在北方的天际线上,宛如一个巨大的问号。我哆嗦着重新点燃篝火,虚弱的火苗静静地燃烧,好像被冷空气凝结,火光中我看见地上的霜在一点一点扩散融化。
  凌晨时分,沙?发出一连串急促的鸣叫,群星四散,天一瞬间就亮了,玫瑰色的光漫过群山,迅速在大地上铺展开来。我掩埋了灰烬,反复数次才将车打着,就在准备出发时,逆光中我看见了一个移动的剪影,我拿起望远镜,它伸着粗壮的脖颈,昂着头从鼻孔中喷出长长的白色热气——一头孤独的野骆驼。
其他文献
做完《外贸工人的晚春》不久,我拿到了“应届毕业生就业”的选题。鉴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彼时已被并列为国家就业关注的两大“重点群体”,这两个选题其实比较像。最直接的相似点在于,二者都遭遇了巨大的就业危机。  当然,不同之处也非常明显,比如4月底外贸工人的故事尚在大部分媒体目光之外,五六月操作毕业生的题时,这一话题已然引发过一波讨论。特别是当杂志社许多实习生自己就面临这样的困窘,这种体会来得更
上周六晚,乐迷们千呼万唤、差点被拖成“乐队的秋天”的《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终于开播了。  如网传的33支参赛乐队,这次乐队年龄跨度之大该怎么形容呢?实事求是地说,有些老乐队在上世纪90年代成立时,新乐队的孩子们还没出生……前者包括野孩子、达达乐队、木马乐队、声音玩具等,不一而足。凭着资历老、圈内知名度高的优势,这些乐队在初秀前首次互投时,几乎毫无疑问地占据了票选TOP5的所有位置:后海大鲨鱼、重塑雕
菲菲在醫院接受隆胸手术菲菲在打针时刷手机,她有三部手机同时在用,她说手机就是她的命  26岁的徐菲菲是安徽合肥一个网红主播,拥有四百多万粉丝。平台上的粉丝们常常称赞她漂亮,但她还是对自己的身材和相貌不满意,想打造一个更完美的自己——接受隆胸手术,再将鼻子垫一下。  菲菲的曾祖父来自俄罗斯,中俄混血的她1米7的身高,脸蛋也很漂亮,在大学二年级时就开始做平面模特。她记得,自己第一次做平面模特时拍了一个
“面对生命的可悲,人们只能直视它,然后转身默默地继续生活”。1  黄信尧反套路。  当很多看过或者听过《大佛普拉斯》的人们以为这部电影将为他掀起人生高潮时,他却说:“不应该回到原来的生活吗?”  2017年台湾电影金马奖上,《大佛普拉斯》“十项提名五项大奖”风光无限,导演黄信尧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和最佳新导演奖;2018年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该电影被评为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就在不久前,《大佛普拉斯》又被
51岁的张全收一身西装筆挺,神采奕奕,出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他在会上呼吁人们关注乡村振兴、疫情后的农民工就业,以及国家的脱贫攻坚问题。  “乡村振兴就是说我们国家一定要制定好政策,因为我们国家这么大,农村也比较多,我们如何去治理乡村?国家不仅要做好顶层设计,也要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已经不是第一次为农民工的生存状况与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张全收1969年生于
“聪明药”的糖衣  药是颅内千思万绪的引绳。当处在备考疲惫期的张林砚第一次吞下药,一股未曾体验过的狂喜和澎湃在一小时后注入了他体内,这颗白色药片令他再次进入精神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继续背诵考研资料数小时。  “就是嗑药。”张林砚总结道。  药强化着他情绪的极端反应。服药后是长达数小时的激情与专注,而药效一过,他便跌入暴躁和沮丧的绝地。  在中国,商品药物利他林、专注达可用作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德】《 明镜》4月18日  历史上经常会出现被视为转折点或警钟的灾难,如1755年里斯本地震被认为是欧洲启蒙运动的触发因素之一。新冠病毒可能也会有类似力量。世界自然基金会在病毒和疾病相关问题上进行了提醒,其中包括森林砍伐、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消费外来物种等。终止这些行为才可能防止危险的病毒从动物传播给人类。去年10月一本名为《幻象的终结》的书出版了,德国社会学家瑞克维茨在书中描述了社会变化是如何
202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启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途。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有很多悲壮感人的事迹涌现,黄继光、邱少云这样的英烈楷模也多不胜数。当然朝鲜战争中也有让人震撼心灵的战争场面,这就是长津湖战役中的“冰雕连”。长津湖战役打响后,在死鹰岭高地负责阻击敌军的20军59师177团6连战士竟然“未放一枪一弹”,让敌人顺利逃走了
他偷渡到泰国,隐姓埋名,还娶了泰国妻子  74岁的白井繁治(Shigeharu Shirai)看起来瘦弱无害,脱掉上衣可以看见前凸的肋骨。他戴了棒球帽,格子衬衫挂在手肘处,赤着背部坐在泰国的街边跟其他老人下棋,被人拍下照片传到网上,成了网络红人。  令他出名的是几乎遍布整个上半身的“霸气”刺青。一位拥有文身的Facebook用户将白井繁治的照片张贴在网上,配文是:“当我老了,我希望能像他一样。他是
为配合主题,展场被布置成迷宫的形状 图/本刊记者 梁辰  白色迷宫状的展厅内,250余幅摄影作品错落有致地分布其中。观众跟随着导览,穿行于蜿蜒曲折的章节区域之间,不禁自问:我们身在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大型摄影群展“文明:当代生活启示录”于3月9日至5月19日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超过120位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摄影艺术家参与其中,见证全球化带来的巨变,为观者勾勒出一幅丰富多元的时代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