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高中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变化,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高中教师如何提高素养,尽快地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学习借鉴其它课改区的成功经验?我结合平时具体教学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在学习中找准定位
高中新课改势不可挡,高中教师观念要改变,知识要更新,方法要创新,能力要提高,必须通过自身艰苦的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高中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教材编写、教学开展、考试命题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是一标多本,即使在同一省内各地市之间教材也不是统一的,未来的高考命题只能依据课标,不会拘泥于哪一本教材,因此高中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把握新课程的性质,了解新课程的特点,明确课程改革的目的,树立科学的理念。
1.仔细研读教科书。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各科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师生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新教科书的体例、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师们要沉下心来反复深入研究。
2.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学功底。如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是支撑新课改的两大支柱理论。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多元智能理论树立了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具有八种以上的智能,每个人的智能存在着差异,每个人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都具有发展潜力。教育工作者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正确对待他们的智能差异,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理论的学习速度慢,抽象难懂,但“磨刀不误砍柴功”,今天的付出是为了明天的所得,春天的耕耘是为了秋天的收获。掌握了现代教学理论,就会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得心应手,“屡战屡胜”。
3.认真学习教育法制的基本知识,依法执教。民主法制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在教育改革进程中,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而且要具有坚实的法律素养,不断增强教育法制观念,进一步明确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依法保护自身权益和自觉履行义务,不断增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水平。
4.学习研究高考命题,了解高考与新课改之间的关系。以我所教的历史学科来看,细心研究就会发现近几年历史高考试卷及其走向处处渗透着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如开放性情境设计,多元化评价标准;考试紧密联系历史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生活,以现实问题为设计框架,以学生整体发展为命题导向;强调主干知识及其相互联系,发掘学科理论的应用价值;考试涉及到新的三维历史观,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因此,未来的高考命题一定会切实贯彻新课改的理念。
学习永无止境,以往“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在高中新课改即将在全省推行的今天,教师不要只满足于一桶水,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使自己成为一条永不停息的长河。只有源头活水,才有生命和活力。
二、在借鉴中感悟提炼
高中新课改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借鉴他人经验是迅速适应新课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别人的经验要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听了一堂好课之后,从头到尾地模仿,甚至连细节都追求一样。“依葫芦画瓢”,全盘照搬,犹如鹦鹉学舌,只模仿其外露的特点而不研究其精神内涵的做法,终究取不到“真经”。这样的学习,最终只能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既不能创新,更不会超越,甚至在林林总总的教法面前迷失自我。另一种是不以为然,百般挑剔,没有虚心学习的态度,听课时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总是拿别人的短处来比自己的长处。最终只能坐井观天,盲目自大,无法进步。
因此,教师听一节好课,就能得到一点收获,甚至从别人的失误中找到值得借鉴的教训,日积月累,就能逐步完善自己,就像蜜蜂一样,采得百花来酿蜜,吸取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在实践中探索新路
学习也好,借鉴也罢,最终都要应用于实践。借鉴是“他山之石”,实践是“自我发现”。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就应当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披荆斩棘,努力开辟高中课改的新途径,敢于吃别人没吃过的“馍”。
每一位教师都要构建自己的“战略进攻系统”,主动出击,胸有成竹地笑迎改革,而不是自困于“战略防御系统”之中,被动地等待社会筛选。
如何解决新课程容量大、体系新、专题学习难度大、课时明显不够这一问题?我的看法是: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音像等手段,设法增大学习信息量。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三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真正的“学堂”,比如课堂教学时间的三分法,即教师讲解不超过三分之一,学生活动不少于三分之一,师生互动要达到三分之一。四要精讲,学生看懂的教师就不要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就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五要在培养学生能力、新的学习观和学习习惯上下功夫,让学生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如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上网、建立专题模块学习的基础,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等等。六要认真研究新教材,科学处理新教材,构建既符合课标要求,又适应学生实际的知识网络体系。
高中新课改探索无止境,高中教师要对改革的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心。因为只有坚信成功才能大胆实践,只有大胆实践才能海阔天空。
四、在反思中总结升华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一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二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三维目标,三要反思教学活动有无“沟通”和“合作”,四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五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六要反思教学方式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总之,广大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危机感,感受到自身的挑战,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在具体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唯有这样才能全面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让我们携起手来,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开辟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康庄大道。
高中教师如何提高素养,尽快地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学习借鉴其它课改区的成功经验?我结合平时具体教学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在学习中找准定位
高中新课改势不可挡,高中教师观念要改变,知识要更新,方法要创新,能力要提高,必须通过自身艰苦的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高中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教材编写、教学开展、考试命题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是一标多本,即使在同一省内各地市之间教材也不是统一的,未来的高考命题只能依据课标,不会拘泥于哪一本教材,因此高中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把握新课程的性质,了解新课程的特点,明确课程改革的目的,树立科学的理念。
1.仔细研读教科书。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各科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师生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新教科书的体例、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师们要沉下心来反复深入研究。
2.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学功底。如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是支撑新课改的两大支柱理论。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多元智能理论树立了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具有八种以上的智能,每个人的智能存在着差异,每个人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都具有发展潜力。教育工作者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正确对待他们的智能差异,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理论的学习速度慢,抽象难懂,但“磨刀不误砍柴功”,今天的付出是为了明天的所得,春天的耕耘是为了秋天的收获。掌握了现代教学理论,就会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得心应手,“屡战屡胜”。
3.认真学习教育法制的基本知识,依法执教。民主法制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在教育改革进程中,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而且要具有坚实的法律素养,不断增强教育法制观念,进一步明确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依法保护自身权益和自觉履行义务,不断增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水平。
4.学习研究高考命题,了解高考与新课改之间的关系。以我所教的历史学科来看,细心研究就会发现近几年历史高考试卷及其走向处处渗透着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如开放性情境设计,多元化评价标准;考试紧密联系历史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生活,以现实问题为设计框架,以学生整体发展为命题导向;强调主干知识及其相互联系,发掘学科理论的应用价值;考试涉及到新的三维历史观,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因此,未来的高考命题一定会切实贯彻新课改的理念。
学习永无止境,以往“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在高中新课改即将在全省推行的今天,教师不要只满足于一桶水,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使自己成为一条永不停息的长河。只有源头活水,才有生命和活力。
二、在借鉴中感悟提炼
高中新课改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借鉴他人经验是迅速适应新课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别人的经验要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听了一堂好课之后,从头到尾地模仿,甚至连细节都追求一样。“依葫芦画瓢”,全盘照搬,犹如鹦鹉学舌,只模仿其外露的特点而不研究其精神内涵的做法,终究取不到“真经”。这样的学习,最终只能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既不能创新,更不会超越,甚至在林林总总的教法面前迷失自我。另一种是不以为然,百般挑剔,没有虚心学习的态度,听课时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总是拿别人的短处来比自己的长处。最终只能坐井观天,盲目自大,无法进步。
因此,教师听一节好课,就能得到一点收获,甚至从别人的失误中找到值得借鉴的教训,日积月累,就能逐步完善自己,就像蜜蜂一样,采得百花来酿蜜,吸取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在实践中探索新路
学习也好,借鉴也罢,最终都要应用于实践。借鉴是“他山之石”,实践是“自我发现”。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就应当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披荆斩棘,努力开辟高中课改的新途径,敢于吃别人没吃过的“馍”。
每一位教师都要构建自己的“战略进攻系统”,主动出击,胸有成竹地笑迎改革,而不是自困于“战略防御系统”之中,被动地等待社会筛选。
如何解决新课程容量大、体系新、专题学习难度大、课时明显不够这一问题?我的看法是: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音像等手段,设法增大学习信息量。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三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真正的“学堂”,比如课堂教学时间的三分法,即教师讲解不超过三分之一,学生活动不少于三分之一,师生互动要达到三分之一。四要精讲,学生看懂的教师就不要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就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五要在培养学生能力、新的学习观和学习习惯上下功夫,让学生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如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上网、建立专题模块学习的基础,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等等。六要认真研究新教材,科学处理新教材,构建既符合课标要求,又适应学生实际的知识网络体系。
高中新课改探索无止境,高中教师要对改革的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心。因为只有坚信成功才能大胆实践,只有大胆实践才能海阔天空。
四、在反思中总结升华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一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二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三维目标,三要反思教学活动有无“沟通”和“合作”,四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五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六要反思教学方式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总之,广大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危机感,感受到自身的挑战,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在具体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唯有这样才能全面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让我们携起手来,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开辟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