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分析与规划》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针对该课程内容繁杂,学生怕学和教师难教的特点,本文从分析《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利用目标教学法的意义出发,论述了目标教学法在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实践,并提出实施目标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描述了实施目标教学法取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98-0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目标教学法广泛地应用到各科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是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本学科特点,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是重中之重,是课堂教学的指南和实施教学的依据,而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得以实施的手段和根本保证,是实施课堂优化组合的重要因素。因此,恰当地改进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对开发学生智力是很必要的。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
利用目标教学法的意义
目标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提出的,他以“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为特点,以教学目标为核心,提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其突出的特点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确立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并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区域分析与规划》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既与《区域经济学》相关,又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联系,可以说该课程在这两门课程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这两门课程又是地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学好《区域分析与规划》对地理专业的学生来讲尤为重要。而专业课程教学是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在教育过程中,“粉笔 黑板”的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尽管近年来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开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但不管是“粉笔 黑板”还是“粉笔 黑板 多媒体”,这些教学模式只是单纯地考虑到整体的教学效果,而忽视了个体的差异。使得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动手和创新能力,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实践证明,在《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中,巧妙利用目标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既是教的目标,也是学的目标,学生在上课时就知道这一节课要学会什么,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
首先,教师要通览教材、学习大纲,准确掌握所授章节的目标要求,避免定目标时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其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所授知识的相对独立性,按课后习题的要求确定若干知识点,作为所授课的教学目标,且应与教学内容统一,如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单元目标为掌握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并能够应用该方法;再次,按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所授章节按照大纲中规定的“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细分为“说出、识记、理解、应用、归纳”等,再依据这个划分标准,确定学生对各知识点掌握学习的水平层次;最后,备课时应列出所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要求选择对应习题,作为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与否的形象性测试题。
(二)教学目标的实施
教学目标制定后,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学目标实施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始终要以目标为灵魂,教师和学生要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课前,教师根据大纲、教材及学生情况定标,学生自学达标;课上,教师围绕目标检测,学生练习反馈,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节奏,进行导教,让学生进行第一层次达标;之后,教师进行助教,进行课堂小测验,集中反馈,评价小结,进行知识补救、矫正、强化,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首先,筛选符合总体目标的教学内容。就《区域分析与规划》而言,目前有两本教材,内容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选择出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用于实践操作的教学内容。其次,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在上课前,教师要研究分析所授章节的教学目标、编制符合认识规律的实施程序;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列出详细的实施细则,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自学、诱导、讲授、练习等逐一落实教学目标;再次,在上课时,可将所授课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任务有目的地听课学习。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依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检测评价和反馈矫正,随时用教学目标调节和控制。
每节课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作业,指导练习,当堂反馈矫正。提倡学生自学、自测、自我反馈、自我评估。对所授章节或篇目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可通过三条途径加以处理:即课堂预习处理一部分;课堂教学处理一部分;课后练习处理一部分。把常规教学与目标教学结合起来,该讲的要讲足、讲透,不属于该课的“目标”,不要随意添加,严格按照大纲要求讲授。教学进程中要通过提问或测试不断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课后练习的安排,应从所授章节或篇目知识点的掌握与巩固出发,题量上可采取一题对一“标”,重点要掌握的地方,可采取多题对一“标”的方法,目的是强化记忆,加深理解,达到掌握。
(三)学生讨论与教师评价
布卢姆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掌握学习”。实施目标教学,评价反馈是教学效果检测的手段,只有通过评价和反馈信息来调整学生的学习,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掌握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在讲授课堂内容的过程中,可以边讲边反复提问重点、难点,强化记忆,并且,在每节课或下节课,利用10~15分钟时间与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要求;或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教师抽样评判正误,通过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知道哪些已达到目标,哪些未达到目标,为调整教学策略、修正目标做准备。并且应根据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定集体矫正的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目标,普遍问题集体校正,教师集中解决,特殊问题个别解决,也可将教师的评判结果张贴在教室里供学生自己订正。
实施目标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目标设计要明确
首先,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目标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教学目标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课前科学正确地拟定教学目标是实施好目标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生,制定科学、全面、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
其次,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出解决这些难点的方法、过程,让学生知道完成教学目标的好坏与他们的成绩相挂钩,采用这种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师角色需转变
传统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学生成绩的评判者,是绝对的权威。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目标教学法”既包括教法还有学法,不仅强调教师的教法,同时还注重学生的学法。没有学生对学法的掌握,就不可能有目标教学的成功。因此,在目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努力让学生明白目标教学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一面倒”的现象,由制定者、控制者、组织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适应这种身份上的转化,从适当的角度启发和点拨学生,把握课堂的方向和进程。
(三)与其他教学法共存
提倡“目标教学法”,并不是排斥其他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尽管有其诸多的优势,但仍需同其他教学法一起灵活使用,不能用“目标教学法”以偏概全。必须实现“目标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整合,目标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目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的整合。
实施目标教学法取得的效果
近三年来,笔者将目标教学法应用于《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巧妙设计教学目标,精心组织讨论等方法,使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经过地理科学专业近150多名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良好。主要表现为: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爱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学生思维活跃;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践技能不断得到提高,尤为可喜的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的商丘市规划图,其设计理念和方法受到了院系领导和教师的高度评价,课程的教学评估成绩也获得了优秀;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性强,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
因此,目标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能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课程主体内容更加简明,基本克服了课程内容繁杂的缺点。同时,学生对课本重点、难点的理解更深,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教学法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强化了教学过程,注重教学质量和素质培养,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过程中,如学习某项用地的规划方案的教学,有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对该用地做出自己的规划方案,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价总结,从而做出完整、清晰、符合要求的规划方案,并根据所学软件做出最后的规划图;对于有些各有优势、不相上下的方案,教师要予以肯定,学生通过自己摸索,再经过教师的指点就会对方案的形成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就更牢固,学习的信心也更足;表现更为突出的是个别基础课程成绩差、几乎丧失学习信心的学生,根据教师对规划方案制定的引导和讲解,不仅能逐步理解掌握规划方案制定的基本要求,也能根据规划要求提出自己的规划方案,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欲望和信心不断加强,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这些都充分说明“目标教学法”在《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且能强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目标教学法的课堂活动形式多样,活动面广,学生积极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同时也对教师控制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能系统全面地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而且要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能充分灵活地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使课程教学得以直观、生动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濮永仙.目标教学法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9):95-96.
[2]徐炳文,杨育标.目标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8).
[3]李国才.目标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8,(31):222.
[4]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普丰山,陈运河.目标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5):114-115.
作者简介:
贺俊平(1976—),女,山西忻州人,商丘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98-0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目标教学法广泛地应用到各科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是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本学科特点,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是重中之重,是课堂教学的指南和实施教学的依据,而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得以实施的手段和根本保证,是实施课堂优化组合的重要因素。因此,恰当地改进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对开发学生智力是很必要的。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
利用目标教学法的意义
目标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提出的,他以“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为特点,以教学目标为核心,提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其突出的特点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确立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并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区域分析与规划》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既与《区域经济学》相关,又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联系,可以说该课程在这两门课程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这两门课程又是地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学好《区域分析与规划》对地理专业的学生来讲尤为重要。而专业课程教学是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在教育过程中,“粉笔 黑板”的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尽管近年来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开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但不管是“粉笔 黑板”还是“粉笔 黑板 多媒体”,这些教学模式只是单纯地考虑到整体的教学效果,而忽视了个体的差异。使得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动手和创新能力,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实践证明,在《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中,巧妙利用目标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既是教的目标,也是学的目标,学生在上课时就知道这一节课要学会什么,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
首先,教师要通览教材、学习大纲,准确掌握所授章节的目标要求,避免定目标时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其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所授知识的相对独立性,按课后习题的要求确定若干知识点,作为所授课的教学目标,且应与教学内容统一,如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单元目标为掌握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并能够应用该方法;再次,按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所授章节按照大纲中规定的“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细分为“说出、识记、理解、应用、归纳”等,再依据这个划分标准,确定学生对各知识点掌握学习的水平层次;最后,备课时应列出所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要求选择对应习题,作为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与否的形象性测试题。
(二)教学目标的实施
教学目标制定后,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学目标实施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始终要以目标为灵魂,教师和学生要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课前,教师根据大纲、教材及学生情况定标,学生自学达标;课上,教师围绕目标检测,学生练习反馈,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节奏,进行导教,让学生进行第一层次达标;之后,教师进行助教,进行课堂小测验,集中反馈,评价小结,进行知识补救、矫正、强化,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首先,筛选符合总体目标的教学内容。就《区域分析与规划》而言,目前有两本教材,内容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选择出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用于实践操作的教学内容。其次,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在上课前,教师要研究分析所授章节的教学目标、编制符合认识规律的实施程序;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列出详细的实施细则,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自学、诱导、讲授、练习等逐一落实教学目标;再次,在上课时,可将所授课的教学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任务有目的地听课学习。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依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检测评价和反馈矫正,随时用教学目标调节和控制。
每节课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作业,指导练习,当堂反馈矫正。提倡学生自学、自测、自我反馈、自我评估。对所授章节或篇目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可通过三条途径加以处理:即课堂预习处理一部分;课堂教学处理一部分;课后练习处理一部分。把常规教学与目标教学结合起来,该讲的要讲足、讲透,不属于该课的“目标”,不要随意添加,严格按照大纲要求讲授。教学进程中要通过提问或测试不断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课后练习的安排,应从所授章节或篇目知识点的掌握与巩固出发,题量上可采取一题对一“标”,重点要掌握的地方,可采取多题对一“标”的方法,目的是强化记忆,加深理解,达到掌握。
(三)学生讨论与教师评价
布卢姆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掌握学习”。实施目标教学,评价反馈是教学效果检测的手段,只有通过评价和反馈信息来调整学生的学习,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掌握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在讲授课堂内容的过程中,可以边讲边反复提问重点、难点,强化记忆,并且,在每节课或下节课,利用10~15分钟时间与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要求;或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教师抽样评判正误,通过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知道哪些已达到目标,哪些未达到目标,为调整教学策略、修正目标做准备。并且应根据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定集体矫正的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目标,普遍问题集体校正,教师集中解决,特殊问题个别解决,也可将教师的评判结果张贴在教室里供学生自己订正。
实施目标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目标设计要明确
首先,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目标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教学目标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课前科学正确地拟定教学目标是实施好目标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生,制定科学、全面、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
其次,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出解决这些难点的方法、过程,让学生知道完成教学目标的好坏与他们的成绩相挂钩,采用这种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师角色需转变
传统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学生成绩的评判者,是绝对的权威。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目标教学法”既包括教法还有学法,不仅强调教师的教法,同时还注重学生的学法。没有学生对学法的掌握,就不可能有目标教学的成功。因此,在目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努力让学生明白目标教学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一面倒”的现象,由制定者、控制者、组织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适应这种身份上的转化,从适当的角度启发和点拨学生,把握课堂的方向和进程。
(三)与其他教学法共存
提倡“目标教学法”,并不是排斥其他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尽管有其诸多的优势,但仍需同其他教学法一起灵活使用,不能用“目标教学法”以偏概全。必须实现“目标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整合,目标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目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的整合。
实施目标教学法取得的效果
近三年来,笔者将目标教学法应用于《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巧妙设计教学目标,精心组织讨论等方法,使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经过地理科学专业近150多名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良好。主要表现为: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爱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学生思维活跃;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践技能不断得到提高,尤为可喜的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的商丘市规划图,其设计理念和方法受到了院系领导和教师的高度评价,课程的教学评估成绩也获得了优秀;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性强,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
因此,目标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能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课程主体内容更加简明,基本克服了课程内容繁杂的缺点。同时,学生对课本重点、难点的理解更深,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教学法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强化了教学过程,注重教学质量和素质培养,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过程中,如学习某项用地的规划方案的教学,有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对该用地做出自己的规划方案,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价总结,从而做出完整、清晰、符合要求的规划方案,并根据所学软件做出最后的规划图;对于有些各有优势、不相上下的方案,教师要予以肯定,学生通过自己摸索,再经过教师的指点就会对方案的形成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就更牢固,学习的信心也更足;表现更为突出的是个别基础课程成绩差、几乎丧失学习信心的学生,根据教师对规划方案制定的引导和讲解,不仅能逐步理解掌握规划方案制定的基本要求,也能根据规划要求提出自己的规划方案,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欲望和信心不断加强,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这些都充分说明“目标教学法”在《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且能强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目标教学法的课堂活动形式多样,活动面广,学生积极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同时也对教师控制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能系统全面地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而且要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能充分灵活地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使课程教学得以直观、生动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濮永仙.目标教学法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9):95-96.
[2]徐炳文,杨育标.目标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8).
[3]李国才.目标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8,(31):222.
[4]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普丰山,陈运河.目标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5):114-115.
作者简介:
贺俊平(1976—),女,山西忻州人,商丘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