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镇化是从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也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几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都受到了城镇化的巨大影响。未来城镇化的推进,也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这种影响进行了多角度分析。
【关键词】城镇化 经济社会 影响
城镇化的内涵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由农业人口占多数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的历史过程,也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阶段。这个历史阶段有共同的特征:一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二是工业和服务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地域性质和景观发生转化,四是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城镇化是城镇结构和功能的大转变,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发展。
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资源配置是指对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后的选择。当下,我国资源呈现出相对的稀缺性,因此要求我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优化地配置,从而以最少的资源耗费,获取最佳的效益。资源配置是否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均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看,城镇化是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我国来说,充分发挥城镇化的聚集力和辐射力,可以促使经济资源重组整合,引导各种生产要素优化流动。推进城镇化,能够促进人口在城镇的集聚,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大力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这样,就实现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作用重大。
2.催生大量投资机会
推动城镇地区的产业升级,是我国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化遵循的是先沿海地区后内陆地区的渐进式发展理念。几十年间,沿海的大中城市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全国劳动人口过度向沿海大中城市聚集,各种资源也过度向大中城市集中,而内陆城镇的经济基础相对落后,产业发展能力也很薄弱。这不仅加剧了沿海大中城市的资源紧张,也加剧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
3.有助于扩大内需
城镇化不仅可以催生大量投资机会,而且对扩大内需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需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若需求不足,经济便会陷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境地。城镇化可以创造城镇居民巨大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会给农民创造巨大的收入,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把农村潜在的市场变成现实的消费需求,这也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低下,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滞留在效益很低的土地上。推进城镇化建设,特别是推进大量的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城镇经济的发展,引发新的劳动力需求,创造新的就业领域,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这就会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从而为扩大内需提供强大的支持。
4.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从社会发展进程上看,城镇化是缩小城乡差别的一个社会实践过程,而城乡一体化是这个实践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
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顶层设计中,着眼于城乡一体化,直接推动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这就能够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真正改变过去那种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劳动用工和社会福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在就业、社会福利上的公平,实现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
在城镇化的推进中,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举措,可以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使农村服务体系得到完善,使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使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一体化得以实现,使城乡产业规划和城乡市场得到统一。这样,就会极大地促进城乡交流、经济融合、社会渗透,从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总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我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应对国际各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恒久动力。因此,我们要认真落实十八大以来关于推进城镇化的战略设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明珍等.形势与政策读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4.
[2]石红溶,李英东.城市化模式转变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6(1).
[3]刘爱英,姚丽芬,李庆辰.我国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协整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
[4]纪霞.浅谈城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3,(34).
[5]罗建玲.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5.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西安
【关键词】城镇化 经济社会 影响
城镇化的内涵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由农业人口占多数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转变的历史过程,也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阶段。这个历史阶段有共同的特征:一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二是工业和服务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地域性质和景观发生转化,四是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城镇化是城镇结构和功能的大转变,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发展。
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资源配置是指对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后的选择。当下,我国资源呈现出相对的稀缺性,因此要求我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优化地配置,从而以最少的资源耗费,获取最佳的效益。资源配置是否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均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看,城镇化是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我国来说,充分发挥城镇化的聚集力和辐射力,可以促使经济资源重组整合,引导各种生产要素优化流动。推进城镇化,能够促进人口在城镇的集聚,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大力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这样,就实现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作用重大。
2.催生大量投资机会
推动城镇地区的产业升级,是我国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化遵循的是先沿海地区后内陆地区的渐进式发展理念。几十年间,沿海的大中城市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全国劳动人口过度向沿海大中城市聚集,各种资源也过度向大中城市集中,而内陆城镇的经济基础相对落后,产业发展能力也很薄弱。这不仅加剧了沿海大中城市的资源紧张,也加剧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
3.有助于扩大内需
城镇化不仅可以催生大量投资机会,而且对扩大内需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需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若需求不足,经济便会陷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境地。城镇化可以创造城镇居民巨大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会给农民创造巨大的收入,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把农村潜在的市场变成现实的消费需求,这也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低下,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滞留在效益很低的土地上。推进城镇化建设,特别是推进大量的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城镇经济的发展,引发新的劳动力需求,创造新的就业领域,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这就会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从而为扩大内需提供强大的支持。
4.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从社会发展进程上看,城镇化是缩小城乡差别的一个社会实践过程,而城乡一体化是这个实践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
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顶层设计中,着眼于城乡一体化,直接推动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这就能够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真正改变过去那种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劳动用工和社会福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在就业、社会福利上的公平,实现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
在城镇化的推进中,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举措,可以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使农村服务体系得到完善,使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使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一体化得以实现,使城乡产业规划和城乡市场得到统一。这样,就会极大地促进城乡交流、经济融合、社会渗透,从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总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我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应对国际各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恒久动力。因此,我们要认真落实十八大以来关于推进城镇化的战略设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明珍等.形势与政策读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4.
[2]石红溶,李英东.城市化模式转变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6(1).
[3]刘爱英,姚丽芬,李庆辰.我国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协整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
[4]纪霞.浅谈城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3,(34).
[5]罗建玲.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5.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