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程 贵在求实效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lov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下高中语文师生行为的转变令人欣喜,但一些倾向值得深思,如学生参与的质与量、讨论与独立思考、学生活动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不同观点、朗读与背诵、教法学法的多样化、多媒体的应用等,应正确合理把握,讲求实效,力求课堂教学精益求精。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堂;师生行为
  
  高中新课程推广实施已经四年了,通过各种培训学习、交流研讨和听评课活动,使参与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对新理念、课堂行为都有了较深的认识,也有了较大的转变。但在参与各种类型的听评课活动,进行深入思考之时,我们觉得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师生行为有几个很值得思考探索的问题,现将拙见与思考略作陈述,以求得抛砖引玉之效。
  
  一、学生参与不应简单地追求回答问题的数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要求之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成了新课程实施者的共识,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的课堂中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并是积极主动的参与。笔者在听评课的过程中也真正感受到了这一变化,这也成了新课程实施中课堂的一大亮点。但也常常会见到课堂中学生参与的简单化、形式化,站起来的学生数量不少,真正有质量的回答为数不多;较多的学生在开口发言,而思维的参与度并不很高。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让更多的学生的思维真正参与课堂,这取决于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但首要的是教师对学生参与的认识与定位。评价学生参与程度,不能不考虑能站起来发言的学生数量,但绝不是能简单地以数量说明问题。有时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的人数很多,但多是简单的重复、简单的承续,不能让学生有较深入的思考,思维没有真正得到参与;有时站起来回答问题的人数并不多,但绝大多数学生都对这一问题有了积极深入的思考,站起来的同学发言内容又激发了其他同学更进一步的思考。面对这两种情形,宁可追求后者,在使绝大多数同学积极思考的前提下再力求有更多的同学发言。作为课堂评价者不能单纯地以统计发言学生人数及占全班学生比例来评价学生课堂活动参与情况。
  
  二、学生分组讨论应以个人独立思考、充分准备为前提
  
  “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这是新课程极力倡导的,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其形式至关重要。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学生交流合作、分组讨论学习的场面随处可见。但在这么多的讨论中,也让我们觉得有不少片面的、为讨论而讨论的场景,即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分组讨论。这种没有独立思考、充分准备的讨论学习,有许多弊端:首先,讨论者抓不住要点,缺乏针对性;第二,个别优秀学生的发言就成了小组的代言,多数学生不知所云,只有附和、旁听;第三,即使优秀的学生也只能是简单地表达,难有深入思考,也没有机会质疑。所以,交流合作、分组讨论学习应建立在个人独立思考、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提出要讨论的问题之后,给学生适当的时间独立思考,既产生个人观点认识,又有可能产生疑问,进而分组讨论交流,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加强学生活动并不是排除教师的讲解
  
  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自主地学习,这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只有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质疑、自主交流讨论才能更好更快地培养并提高综合素质,真正学会学习,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但整个学习过程不可能依靠学生的自主活动就能完成,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依然离不开接受性学习,甚至可以说接受性学习占很大比重。因此,不能不顾每节课内容特点的不同,一味地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特别像古代散文教学,若确定若干篇目,以讲授法为主体,将语言、内容、艺术风格、表达特点、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有机地结合,声情并茂地进行整体讲解赏析,让学生得到较全面的认识感受,全身心地投入作品之中,去思维、去品尝,也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达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目的,甚至是真正意义上主动参与——思想思维的参与。
  
  四、要重视学生讨论发言时的不同观点,并借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课堂,学生参与已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学生回答问题的比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教师预备答案并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答出预设答案的情形也较多。教师的课前设计需要预设答案,但预设答案不可能顾及所有,一些学生会有奇思妙想。教师在课堂中不能一味地盯着课前预设的答案,要善于把握学生回答时出现的不同观点,特别是个别奇思妙想,予以适当点评,或抓住机会,让大家展开讨论,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特别是创新思维的能力。绝不能在学生的回答中选取与自己预设答案相吻合的,而将有异议的放弃不理,或学生都没有回答出预设答案,干脆直接讲述,置学生的回答于不顾。如对一些文章结构的分析,站在不同角度会有不尽相同的结果,不应只盯着参考资料或个人的观点,而应对学生的不同分析予以评价,在指出不妥之时充分肯定正确的观点,使学生真正主动思维,敢于思维。又如对一些文学作品的分析,传统的侧重于阶级分析,这不能一概否定,但我们更应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入手,考虑其人文、人性的成分,使学生学会更全面、更丰富
  地分析文学作品。
  
  五、朗读与背诵应该是语文课堂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部分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治性情,追求高尚情操,提高道德修养。”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所承载的不只是狭义的语文学科知识的任务,阅读影响着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也就是说,“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离不开阅读。
  阅读可分为默读、朗读、背诵等几方面,默读一般适用于泛读,也适用于精度,而朗读和背诵则是精度所必需的。语文课堂所学篇目多属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对这些经典作品整篇或段落进行反复朗读甚至背诵,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而时下课堂中经常会见到过度拔高的玄妙的讨论解析,或由课文衍生出的甚至是与课文内容毫不相关的习题训练,很难听到对课本的朗读,就连课本中规定的已少得可怜的背诵也得不到落实。当然,习题训练和讨论解析是应该有的,但过分地偏废朗读和背诵,这对语文教学以及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即使对高考而言,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六、一节课中按学习内容特点,应有侧重地采用某一两种教法或学法,不宜简单追求方法的多样
  
  教法和学法是多种多样的,针对不同特点的教学内容,就应重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法和学法。比如经典诗文的教学,可以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从质疑、讲解、讨论、探究、朗读乃至背诵诸方面进行,也可以突出教师的讲解,对作品进行全面深刻的赏析,把学生带进作品所营造的美好境界之中,再去朗读感悟;科技说明文就应该以引导学生默读、梳理、筛选信息为主;“表达交流”部分则以学生思想交流、训练表达为主等。总之,语文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立体的、复杂的过程,对教法或学法的确定也应灵活,不可简单地为追求课堂形式而在一节课内采用过多的教法或学法。
  
  七、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但不能为“多媒体”而“多媒体”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得以前许多难以做到的有了实现的可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现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语文课堂而言,它使得课堂容量加大,能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得到充分的调动,更快捷地进入情境之中,得到全面的感受和熏陶。但现在语文课堂也出现了一些极端的现象:从课题到重点字词等全部板书内容,都用幻灯片打出,教师不用一字板书,本该是情景交融的精美诗文,转化为直观的画面,缺少了语言的品读感悟,对画面的观赏替代了联想与想象,为数不多的范读也用录音代替了,学生缺少了与教师的近距离交流沟通。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用语言解读文本之外,还可充分利用诸如眼神、表情、姿态、手势等各种非语言因素,作为语言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契诃夫名篇《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别里科夫形象的段落,班里就有些异样:或窃窃私语,或指指点点。看到外面的鹅毛大雪,我才恍然大悟:今天下雪,我穿着一件高领毛衣,外套一件长及脚踝的厚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官网2020年5月18日消息,巴西Letrus教育技术公司为学生开发了名为“Letrus写作技能计划”(Letrus Writing Skills Program)的人工智能驱动程序,旨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同时该公司也是UNESCO 2019年度哈马德·本·伊萨·哈利法国王教育信息化奖的获得者。  “Letrus写作技能计划”程序能够识别写作模式,主要用于
苏教版《谏太宗十思疏》中有一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段话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胆质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摘录课堂教学的片段如下:  师:课文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方面比喻论证,即:“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欲流之
摘要 笔者在大语文教学指导下,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旁征博引。在有心无意之间将知识和方法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既打好了知识基础,又提高了考试成绩。  关键词 语文教育 课堂教学 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    课堂是语文教师的主阵地,如何在这块主阵地上遍地开花,战果累累,各位同仁都在积极探索:我以为“有心无意教语文”亦不失为一法。所谓“有心”,即语文老师应有大语文教学观,有
据英国威尔士教育与技能部网站2017年11月27日消息,教育与技能部长科斯蒂·威廉姆斯(Kirsty Williams)宣布,威尔士将于2018年推出“谷歌教育”计划(Google for Education)。该计划将依托Hwb网站进行实施,通过这个网站可以获取威尔士语和英语数字學习资源。根据Hwb网站最新登陆数据显示,2017年10月共有736813次登录,比2016年10月增长55%。  除
据英国开放大学官网2020年5月22日消息,开放大学作为远程教育的领导者,为《在线教学:为成人学习者开设课程》(Online Teaching: Creating Courses for Adult Learners)在线课程开发了微证书,该课程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教师提供了实用技能,帮助教师学习如何创建课程并進行在线教学。此微证书现已在社会学习平台Future Learn开放注册,课程于2020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力求:一、设计要简明;二、交流要充分;三、启发要深刻。  【关键词】语文课堂;简明;充分;深刻    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后,于语文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意见:    一、设计要简明    设计要简明就是说,课堂设计要做到内容简洁,重点突出,思路明晰。一堂课,时间短,容量有限,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面面俱到,所以设计一定要简明。否则,学生会因为教学内容繁琐,得不到充分思考问题
[摘要]联想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在写作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几种联想方法入手,详细论述了其对文章写作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联想 作文教学 写作技能    联想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过程。  合理的联想,是文章的血肉,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在文章的立意和组织材料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
【摘 要】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有并列式、对比式、层进式、辩证式等。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恐怕还应先强调文贵合体。当然,合体与创新并不矛盾。合体与创新的关系好比练书法,总是先楷书再行草进而自成一格,而练书法者年年代代无穷已,自成一格者总是寥寥。广大中学生需要面对的是高考,多数学生还是应该力求“合体”。  【关键词】议论文 常见结构 合体 创新    历来的文章家多强调文贵简洁,文贵曲折,但对于广大中学生而
【摘要】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充当着课堂的主宰者和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通过一次高考前让学生互评试卷的尝试,让我们深刻领悟到:教师应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并多加强指导,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权利    今年,我任高三年级三个班的语文课,每个班六十多人,月考已使人身心疲惫,近些天又实行周考,在批卷方面更让人吃不消。二百多份的考试卷实在忙不过来,灵机一动,何不把试卷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