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秉承“精致以臻美 涵养而立人”的办学理念,以“办和谐、温暖、精致的九年一贯制品牌学校”为办学目标,努力实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乐思善学、志趣高雅的学子”的育人目标。我们以此为学校文化的核心要义,指导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和逻辑关系,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应注重四个维度的建设,即课程维度、组织维度、环境维度、管理维度。
课程维度。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我们构建了可操作、具体化、科学性的课程框架,开发了丰富的课程,全面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实现。“家国情怀”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以赵登禹将军事迹为主线的爱国教育课程来实现。“乐思善学”主要是通过学科实践活动、多学科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动脑的习惯。“志趣高雅”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特色课程开拓视野,社团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学科竞赛培养特长。由此,我们逐步形成“开放、选择、综合”的学校课程文化特性。开放性是指课程内容(教材、社会资源)、学习方式(探究、研讨、自主)、评价标准(终结性、过程性)的多元开放。选择性是指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的选择,如基础类必修课不同层次的选择,拓展类选修课科目的选择,特色类课程的选择,活动课程社团的选择。通过选择,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特长的自由。综合性是指课程的每一次活动都是德智体美劳诸因素的综合。学科之间建立学科联系,组织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组织维度。学校组织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哲学观和价值取向。经过多年努力,学校逐步形成了“和谐、温暖、进取”的组织文化,即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学校能够愉快地生活、工作、学习,同事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关心,教师和学生积极进取,能够在学校共同愿景下实现个人愿景,给学校发展以强大的原动力。例如,在共同愿景的驱使下,学校形成了师生学习共同体教研模式,促进师生共发展。
环境(校园)维度。校园里不但有“天井花园”“沁园”这样能使学生从喧嚣走入安静的校园景观,更是精心打造每一面“墙”。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应该会说话”。我理解是要让孩子说,说孩子的话。“涂鸦墙”由学生自由书画,张扬个性,培养特长;“班级扎板墙”由学生自定主题,培养其关心时事的态度,树立其自信的品格。除了学生的作品,学校在楼道文化墙还布置了书目推荐、科学知识、课程长廊、展示优秀教师和学生风采的名人墙、毕业衫设计展墙、党建墙、抗战时空隧道、笑脸墙等。
管理维度。针对不同个性的教师、学生,我们在统一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个性化管理,力争做到“刚性的制度、柔性的管理”,让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教师为实现学校共同愿景不断进取。物质与精神奖励可以激发出教职员工的勇气,强化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上游,勇攀高峰,学校也将会获得强大的原动力。
编辑 _ 李刚刚
课程维度。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我们构建了可操作、具体化、科学性的课程框架,开发了丰富的课程,全面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实现。“家国情怀”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以赵登禹将军事迹为主线的爱国教育课程来实现。“乐思善学”主要是通过学科实践活动、多学科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动脑的习惯。“志趣高雅”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特色课程开拓视野,社团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学科竞赛培养特长。由此,我们逐步形成“开放、选择、综合”的学校课程文化特性。开放性是指课程内容(教材、社会资源)、学习方式(探究、研讨、自主)、评价标准(终结性、过程性)的多元开放。选择性是指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的选择,如基础类必修课不同层次的选择,拓展类选修课科目的选择,特色类课程的选择,活动课程社团的选择。通过选择,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特长的自由。综合性是指课程的每一次活动都是德智体美劳诸因素的综合。学科之间建立学科联系,组织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组织维度。学校组织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哲学观和价值取向。经过多年努力,学校逐步形成了“和谐、温暖、进取”的组织文化,即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学校能够愉快地生活、工作、学习,同事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关心,教师和学生积极进取,能够在学校共同愿景下实现个人愿景,给学校发展以强大的原动力。例如,在共同愿景的驱使下,学校形成了师生学习共同体教研模式,促进师生共发展。
环境(校园)维度。校园里不但有“天井花园”“沁园”这样能使学生从喧嚣走入安静的校园景观,更是精心打造每一面“墙”。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应该会说话”。我理解是要让孩子说,说孩子的话。“涂鸦墙”由学生自由书画,张扬个性,培养特长;“班级扎板墙”由学生自定主题,培养其关心时事的态度,树立其自信的品格。除了学生的作品,学校在楼道文化墙还布置了书目推荐、科学知识、课程长廊、展示优秀教师和学生风采的名人墙、毕业衫设计展墙、党建墙、抗战时空隧道、笑脸墙等。
管理维度。针对不同个性的教师、学生,我们在统一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个性化管理,力争做到“刚性的制度、柔性的管理”,让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教师为实现学校共同愿景不断进取。物质与精神奖励可以激发出教职员工的勇气,强化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上游,勇攀高峰,学校也将会获得强大的原动力。
编辑 _ 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