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变得迅速敏捷。这样可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认识活动是轻松的乐事,而不是一种负担。
现在我们的教学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成为探索者、思考者。不再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这样的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即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
我校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高效课堂改革,下面就我所教的两个平行班谈一下体会:其中一个班级拿出来作为推行高效课堂改革的班级(六人一组,每两位相对而坐,方便讨论。)这个班的教学模式如下。
1.创造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设置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求知欲去预习新课。
例如,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一个数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同学们开始讨论,带着这个问题预习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这就增强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在预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对于有争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尝试在小组中得出答案,既使错了,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这样全班同学都愿意得到认可从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精神,进而能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老师要参与到各小组讨论,从而发现本节中疑难点及易错点,吸取学生解决方案,让学生讲解。
3.教师传授知识中要注重结论与过程统一,精析重点,难点。鼓励学生讲解并板演,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增强其自信心。
4.一堂好课在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作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
例如,在解不等式(x2-2x-3)(x2+3x+4)<0时,学生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组来解决,而老师给了一下解法:原不等式可化为:(x-3)(x+1)(x+4)(x-1)<0所以原不等式解集为:{x│-4 运用这种方法教学比较灵活,时间不好控制,因为学生自主探究中不能预料的会有许多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会有不同观点,有时完不成本节教学任务,感觉有点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它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更能充分调动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轻松快乐中学习。
相比较另一个班级,我仍然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仔细研究教材,精心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道例题,然后做巩固练习、留作业。感觉课堂上的效果不错,但是“满堂灌”的结果使得有耐心的同学能听完一节课,而有一部分同学却开了小差。我时不时要提醒“要注意听讲”,虽然教室里很安静,只有教师的讲课声。学生不会在讲课中提出问题,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这种教学方法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因为时间由教师自己控制,从教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
这两种教学方法效果如何?一个多月后,月考结果是,“传统班”没有高分,不及格的倒不少;而另一个班级,有高分,且无低分。这样下去,结果只能是越差越大,传统班大部分会对数学失去兴趣,另一个班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大。
高中教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虽然,这种新的教学改革课上老师讲的少了,但这并非对老师的要求降低了。而是,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课前做出更多的准备,要备教材,备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更充分地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我们在不断探索一种更适合现代教学,现代高中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但不管什么方法却离不开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促使创造性思维引发的巨大精神力量,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获得成功。
现在我们的教学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成为探索者、思考者。不再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与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这样的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即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
我校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高效课堂改革,下面就我所教的两个平行班谈一下体会:其中一个班级拿出来作为推行高效课堂改革的班级(六人一组,每两位相对而坐,方便讨论。)这个班的教学模式如下。
1.创造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设置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求知欲去预习新课。
例如,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一个数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同学们开始讨论,带着这个问题预习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这就增强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在预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对于有争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尝试在小组中得出答案,既使错了,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这样全班同学都愿意得到认可从而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精神,进而能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老师要参与到各小组讨论,从而发现本节中疑难点及易错点,吸取学生解决方案,让学生讲解。
3.教师传授知识中要注重结论与过程统一,精析重点,难点。鼓励学生讲解并板演,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增强其自信心。
4.一堂好课在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作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
例如,在解不等式(x2-2x-3)(x2+3x+4)<0时,学生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组来解决,而老师给了一下解法:原不等式可化为:(x-3)(x+1)(x+4)(x-1)<0所以原不等式解集为:{x│-4
相比较另一个班级,我仍然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仔细研究教材,精心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道例题,然后做巩固练习、留作业。感觉课堂上的效果不错,但是“满堂灌”的结果使得有耐心的同学能听完一节课,而有一部分同学却开了小差。我时不时要提醒“要注意听讲”,虽然教室里很安静,只有教师的讲课声。学生不会在讲课中提出问题,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这种教学方法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因为时间由教师自己控制,从教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
这两种教学方法效果如何?一个多月后,月考结果是,“传统班”没有高分,不及格的倒不少;而另一个班级,有高分,且无低分。这样下去,结果只能是越差越大,传统班大部分会对数学失去兴趣,另一个班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大。
高中教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虽然,这种新的教学改革课上老师讲的少了,但这并非对老师的要求降低了。而是,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课前做出更多的准备,要备教材,备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更充分地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我们在不断探索一种更适合现代教学,现代高中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但不管什么方法却离不开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促使创造性思维引发的巨大精神力量,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