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性数学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有效性数学教学是指在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加合理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数学新思维,拓展更为广阔的数学空间,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发挥。本文就怎样实施有效性数学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发表一些见解。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有效性 主体意识
  
  高中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学生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创造潜能能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新发现、新体验与新收获。所以,教师在数学课上应该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具有主动参与意识、乐于探究意识与勤于动手意识,追求更加合理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数学新思维,拓展更为广阔的数学空间,使学生的数学主体意识得到进一步发挥,使数学教学更加优质高效。
  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有效学习
  高中数学难学是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些初中时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直线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数学内容、学习要求、解题方式、数学思维等学习方法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有效性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最强大力量。学习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活动,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教材内容安排上,教师有意识地漏讲某个主要知识点,制造某个悬念,让学生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寻求到被教师丢失的知识点,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激发其学习热情,从而有利于引导学生自学数学的思维激情,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高中数学特点是理论性、抽象性、逻辑性强,因此少数学生不能适应它的特点而在此却步,没能真正进入到数学智慧的殿堂。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能力状态和动态情趣,针对学生的个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排除可能存在的困难,探究事物的本质,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使学生主动亲近数学,理解数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使学生学有所乐;要建立课堂的民主气氛,使学生亲其师且信其道。教师要多关怀、鼓励学生,让学生多一份期待。当学生有疑惑时教师要主动分析,一起解读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喜欢数学,迷恋数学,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中,从而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实施有效教学,活跃数学思维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内在动力是不可分割的必然的整体。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内在动力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通过主体的思维活动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探究先进的教学理念,要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要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以获取知识为主要目标。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从中得出错误原因,要通过正确的指导引导学生反复思考,获取正确的结论,从而真正实现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方面,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要改变给学生提问题、向学生讲思路、把结论交给学生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让学生主动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的重要方式。在教师讲授、师生谈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探究等五种方法中,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有效性教学的核心所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可参与因素,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通过努力有能力去做的活动;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参与的状态、广度、深度、方式和效果,关注动态生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要挖掘丰富多彩的主动参与的形式,如动眼观察等;要拓宽合作的渠道,不仅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还可以是人机之间,学生与书本之间的对话等;要畅通交流渠道,采用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元化交流系统,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数学活动中;通过经常性地对学习活动的评判,及时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3.实施有效教学,发挥主体意识
  数学思维方法是把一个复杂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熟知的问题加以解决。数学思维是动态思维,数学教学要用这种动态的思维方法(即数学中产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的可变性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性),使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维。数学思维具有一定的时空观和载体,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它有着特定的时空的局限性,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但也不能剥夺学生必要的思考、分析的时间,要充分地给予学生这份权利。如:有时一个问题揭示后,就需要等待,让学生静静地思考,渐渐地领会。教师耐心等待,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此时学生会进入潜心研究状态。思维的载体是语言,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只有通过语言的表达,教师才能得以了解,所以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表达能力,创建有利于学生尽情表达的氛围,使学生有愿说的欲望、敢说的勇气、争着说的胆略,并要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表达技巧与方法,使他们敢说、会说、善说。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有礼貌地打断教师的讲课,进行相关问题的质疑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师生间、生生间进行共同研究,互相切磋,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与设计师,要积极参与,认真倾听,及时点拨,精心引导。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教育要有实效,所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探讨,共同努力来完成这一目标。
其他文献
数学课堂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天地。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一、与学生合作,体现创新理念    教师应与学生合作,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备课,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大胆探索,教师所要做的一切都应是创造性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必要的时
文章结合笔者实践教育经验,在文中先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之后从四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以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摘要: 高中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数学教学是一个严密的程序,学生要想在课堂上轻松地获取知识,教师就必须有一定的课堂教学艺术。本文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上如何富有诗意、充满艺术,使学生在艺术的空间中接受难记的概念、冗长的公式、冰冷的符号和复杂的图形,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艺术化 情与诗画    高中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数学教学是一个严密的程序,学生要想在课堂上轻松地获取知识,教师就必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册(上)“§7.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第四节课,主要内容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公式应用。本节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认识,是从初中平面几何的定性作图过渡到高中解析几何的定量计算,其学习平台是学生已掌握了直线倾斜角、斜率、直线方程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相关知识。对本节的研究,为以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圆锥曲线的进一步学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革新,诸多民族瑰宝在时间更替中逐渐消失,这是中华民族人文界的重大损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一个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入时政热点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印证《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核心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充实教材的案例数据,而且可以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