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是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为了提高全民族整体创新意识和能力,就要从学生抓起。创新是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中学生是思想最活跃、参与意识最强、最富想象力的群体。而化学正是一门和社会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自然学科,学好这门课要依赖于开放的教学方式,探究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学科特点从改变教学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几方面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87-01
化学是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转变观念、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种群体活动,在这种活动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思维往往受到抑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自然、和谐、融洽、开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问题、提出异议,允许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讨论。不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更有利于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解决问题,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发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的发展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环境,个性是在与他的生活环境相互刺激的过程中形成和培养的。环境如果不断刺激一个人作出主动的、独特的反应,为他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他的个性自然会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反之,一个人的个性自然就会收敛,甚至被剿灭。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极大地改善师生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探究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要把以讲教材、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为主的封闭式教学变为以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为主的开放式教学,要把传统的、严格遵守常规的“我讲你听”式的课堂氛围变为生动活泼、民主平等、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
二、推陈出新,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在一切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这种创造性对社会或他人来说可能不是新的,但对于自己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前所未有的。例如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等。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创设问题情境,重“探索”、重“过程教学”,多学科“渗透”、“综合”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的核心在于“新”。创新意识就是创造的愿望与激情。没有愿望,没有激情,即使有创新的机会,也会失之交臂,所以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精辟的教育理念长久以来被教师们津津乐道,离不开“授”的课堂教学始终以教师为主,从接受“鱼”到接受“猎枪”,学生总是被动接收者,无需创新,也不用创新。只有改变僵化的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充满情趣又富于竞赛规则的“渔猎场”,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和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找到独特、创新思路的可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教给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使其再也不仅是圆满地教授规定内容,而应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
三、突出學科特点 加强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活动,是启迪智力的门户,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要想使学生真正学好化学,这需要学生认真精细地观察或亲自动手操作。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从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做起。
中学化学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主要是贯穿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无论哪种类型的实验,教师都要尽力使反映问题的主要方面成为学生感知的对象,特别是对那些现象贫乏,一瞬即逝,而又是显示本质性的内容,教师更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懂得“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另外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要束缚其观察的空间,否则,将导致教师一味的指到哪里,学生看到哪里,从而使学生观察缺乏主动性,不但束缚了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那就谈不上培养什么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四、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性实验教学运用了现代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大胆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
这种探索性实验教学,致力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形成,使学生在创设问题情境中独立发现新事物、新问题,追求新知识。在精心设计的实验探索过程中对化学问题提出新颖的见解、思路、方法或设想,解决新颖的化学问题。在科学抽象环节中发展演绎能力和分析想象能力,在得出结论环节中发展概括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享受发现的乐趣,在应用环节中,达到知识的迁移和深化。
五、重视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深化,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好方法。在组织课外活动时教师要启发学生从身边的事入手、多观察、多思考。可以灵活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家庭小实验、实验设计等。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领会创新的意义,将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87-01
化学是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转变观念、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种群体活动,在这种活动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思维往往受到抑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自然、和谐、融洽、开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问题、提出异议,允许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讨论。不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更有利于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解决问题,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发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的发展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环境,个性是在与他的生活环境相互刺激的过程中形成和培养的。环境如果不断刺激一个人作出主动的、独特的反应,为他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他的个性自然会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反之,一个人的个性自然就会收敛,甚至被剿灭。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极大地改善师生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探究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要把以讲教材、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为主的封闭式教学变为以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为主的开放式教学,要把传统的、严格遵守常规的“我讲你听”式的课堂氛围变为生动活泼、民主平等、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
二、推陈出新,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在一切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这种创造性对社会或他人来说可能不是新的,但对于自己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前所未有的。例如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等。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创设问题情境,重“探索”、重“过程教学”,多学科“渗透”、“综合”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的核心在于“新”。创新意识就是创造的愿望与激情。没有愿望,没有激情,即使有创新的机会,也会失之交臂,所以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精辟的教育理念长久以来被教师们津津乐道,离不开“授”的课堂教学始终以教师为主,从接受“鱼”到接受“猎枪”,学生总是被动接收者,无需创新,也不用创新。只有改变僵化的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充满情趣又富于竞赛规则的“渔猎场”,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和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找到独特、创新思路的可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教给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使其再也不仅是圆满地教授规定内容,而应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
三、突出學科特点 加强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活动,是启迪智力的门户,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要想使学生真正学好化学,这需要学生认真精细地观察或亲自动手操作。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从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做起。
中学化学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主要是贯穿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无论哪种类型的实验,教师都要尽力使反映问题的主要方面成为学生感知的对象,特别是对那些现象贫乏,一瞬即逝,而又是显示本质性的内容,教师更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懂得“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另外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要束缚其观察的空间,否则,将导致教师一味的指到哪里,学生看到哪里,从而使学生观察缺乏主动性,不但束缚了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那就谈不上培养什么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四、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性实验教学运用了现代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大胆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
这种探索性实验教学,致力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形成,使学生在创设问题情境中独立发现新事物、新问题,追求新知识。在精心设计的实验探索过程中对化学问题提出新颖的见解、思路、方法或设想,解决新颖的化学问题。在科学抽象环节中发展演绎能力和分析想象能力,在得出结论环节中发展概括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享受发现的乐趣,在应用环节中,达到知识的迁移和深化。
五、重视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深化,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好方法。在组织课外活动时教师要启发学生从身边的事入手、多观察、多思考。可以灵活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家庭小实验、实验设计等。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领会创新的意义,将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