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遭遇媒体:别枉用公众话语权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负责任的媒体和负责任的学者通力合作、不断努力,大众才有可能安心享用这份各类传媒贡献的“学术盛宴”
  
  媒体拥有公众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是一种可供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一些媒体对专家学者有所偏爱,主要是为了借助专家的力量使节目(栏目)的权威性、公信力提高,既传达了权威声音,也提高了媒体的档次和品位;一些学者也喜欢通过媒体这个平台,将自己的学识和见地传达给更广泛的人群。
  学者多在媒体露面,可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关注度、权威度,也是对自己学术成果的肯定。但值得注意的是,个别专家言论可能只是一家之言,缺乏全局性和普遍性,有的没有经过深入系统的思考、推理。
  
  学者是否应当在媒体上频频出现
  
  在媒体越来越多的将“话语权”授予学者的同时,也催生了经常跟媒体打交道的学者群体——“媒体学者”。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颇具远见的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就运用新兴的电视媒体,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宙》,后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这部作品不仅在科普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成为学术与媒体合作的典范。之后,学术与媒体合作实现知识普及、信息传递及观点争锋的例子不胜枚举,尤其是在信息急剧膨胀的今天,我们更不该质疑学者是否应当在媒体上频频出现。正如一篇评论所言:站在媒体和公众立场上,往往则更多的是欢迎“媒体学者”的通俗亲民、敏锐痛快、仗义直言。
  从《百家讲坛》受到百姓热捧即可见一斑,易中天、于丹等这些原本“锁”在三尺讲台授课的教师们,一夜之间成为比娱乐明星还受欢迎的“名人”,“媒体学者”热还带动起老百姓读书的热潮。暂且撇开对其商业运作的质疑,如果学术和媒体结合,能够找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能为群众喜闻乐见,还能实现双赢的传播渠道,何乐而不为?
  
  媒体打好“专家牌”尚需各方合力
  
  媒体需要深思的是学术和媒体结合的方式,作为受众的我们需要考虑是否因过度依赖“权威”而丧失了思考力?
  一些学者非常乐于接受媒体的采访或为其撰稿,原因是他们认识到了亮相媒体的价值——一方面,为自己增加学术地位的砝码;另一方面,媒体的背后是公众,他们的行为服务了大众。
  但服务归服务,服务的质量如何另当别论。有时学者遭炮轰,明显是面对媒体时的敷衍态度所致。一些专家称自己是“盛情难却”,推不掉媒体的热情邀约,或者是有过几次比较愉快的合作,希望继续维持关系。
  再看其背后的原因,学者们大都供职于科研院校,他们的收入,包括研究经费,大都来自高校或政府教育部门的拨款,而这些款项又直接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收入。所以学者在争取科研经费时只需要做好本职、与同行打好交道即可,不需要直接对公众负责。
  而西方一些国家社会团体及个人捐助的名目颇多,是构成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学者自然需要通过媒体这个渠道大力宣传自己的学术主张、观点、成果等,这样,他们自然而然的会对自己公开发表的观点、阐述的意见负责。所幸,我国有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美德,进而有相当一部分学者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愿意通过媒体渠道为国计民生建言献策,为自身研究领域贡献终身。道德约束之外,若有恰当的激励机制,如奖励为大众建言成效显著的学者,设立相应的奖项、基金等,相信学术“润色”媒体报道的氛围一定会愈发纯正和浓郁。
  换个角度,媒体在选择学者“压阵”时,也应当在潜移默化中具备这样的意识:首先是慎重选择相关领域有社会责任感的专家,而不是迷信其身份地位。然后是准确生动地将他们的观点表达出来,不违背其原意,不因追求“新闻效应”在学者的原话上添油加醋。在具体操作中,应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从百姓关注、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选择问题,让学者的学术观点起到答疑解惑、传播最新信息的作用。最后要保持理性中立的报道立场,不盲从,不跟风。比如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风波,相比国计民生的热点话题来说,重要性实在是微乎其微,但在媒体联袂专家学者的联合“炒作”下,它变成了一个街头巷议的热点话题。只有负责任的媒体和负责任的学者通力合作、不断努力,大众才有可能安心享用这份各类传媒贡献的“学术盛宴”,才能为建立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总编室)
其他文献
在广大农村,针对文化层次比较低的农民群众,如何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群众认可、行之有效的方式和载体,把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各项要求,分解落实到群众中,转化成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和自觉行动——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如何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贯彻到农民的思想和行动中,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亟待必须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
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大体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规模的效应,这种规模效应可能人类历史上还是没有见过的。首先来看还是人口规模的效应,中国从1978年经济起飞的时候其实人口总量已
一、迎接评估,促进建设1.要充分认识评估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坚定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前不久,全国妇联召开加强妇女思想政治引
我们要努力争取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目标。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增长而增长,更不能在统计数据上做手脚    最近中国立法机关对统计法进行了修改,力图遏制人们厌恶的虚假统计现象。这是有的放矢之举。中国长期存在虚假的统计数字,根本原因不在于统计技术,也不在于统计手段,而在于统计中存在的所谓“利益统计学”、“权力统计学”、“政治统计学”等。  前些年听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县想进入全国百强县,上报
女娲山1号隧道进口为缓坡软弱板岩地层,洞口开挖后形成滑坡,通过对洞口岩性分析,对应形成的滑坡体进行反演验算,通过方案的技术探讨,形成洞口滑坡和进洞综合治理技术方案,有
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来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高等职业教育,还有诸多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依据教育部的有关文
盛世逢盛会,党心聚民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动人民
消费社会的产生,是西方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美国学者里斯曼称之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二次革命,这是比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更为深远的变革。虽然在表层,消费社会倡导提前消费、
改革开放伊始,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就告诫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只有打造一个高效廉洁、诚实守信、说话算话的政府.才能不断赢得全国各族人民对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