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术后胆道非吻合口狭窄的诊治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weiqi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非吻合口狭窄(NABS)的诊治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我中心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NAB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NABS的各种诊断和治疗方法,探讨其最佳诊治流程.结果 本中心403例次肝移植患者NABS总体发生率3.2%(13/403),其中心脏死亡供体捐献(DCD)NABS发生率4.16% (2/4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BS主要表现为胆红素、胆道酶谱升高及反复发作的胆管炎,与对照组(n=20)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全部患者经胆道造影确诊,并据此将NABS分为3型:围肝门部狭窄(Ⅰ型,4例);肝门部+肝内胆管狭窄(Ⅱ型,7例);肝内胆管多发狭窄(Ⅲ型,2例).本组NABS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介入微创、胆肠吻合、再次移植3种方法.Ⅰ型患者均通过介入微创和胆肠吻合治愈,但有44.4% (4/9)的Ⅱ型和Ⅲ型患者需要再移植治疗.再移植后死亡1例,余12例疗效满意,总有效率92.3%(12/13),治疗后随访12例患者胆红素及胆道酶谱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胆道非吻合口狭窄是肝移植术后一种常见的胆道并发症,胆道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根据胆道造影显现的狭窄类型,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流程,选择介入微创、胆-肠吻合或再移植手术.Ⅰ型患者相对处理简单,预后最佳,Ⅱ型及Ⅲ型患者若介入微创治疗无效,应及时再次移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清标志物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对比单项检测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已发表的有关联合检测血清GPC3和AFP及单项检测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对诊断准确度指标进行Meta分析.分别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两者差异.结果 经过筛选最终19篇文献人选.异质性检验提示
目的 探讨副肝静脉在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将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我科35例存在副肝静脉的BCS患者根据其是否梗阻分为2组.其中副肝静脉通畅组21例,病变特点为下腔静脉伴三支肝静脉梗阻,副肝静脉粗大、通畅;副肝静脉梗阻组14例,病变特点为副肝静脉及三支肝静脉梗阻,其中下腔静脉通畅13例,下腔静脉梗阻1例.在治疗过程中,副肝静脉通畅组患者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或支架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常引起脾功能亢进症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如何缓解脾亢和控制出血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最主要目的与难题.迄今,各种外科手术方法,如断流术与分流术等疗效始终不能令人完全满意[1-2].自2000年以来,我院张启瑜教授采用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selective decongestive devascularization shunt of ga
期刊
目的 探讨肝脏T1、T2期末梢型胆管细胞癌(PCC)的MRI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1、T2期末梢型胆管细胞癌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直径小于3 cm的肝脏孤立性乏血供转移瘤(HM)23例、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 29例作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的MRI特征,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两组肿瘤的MRI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2名医师的读片结果进
目的 探讨胆囊胆管十二指肠瘘的术前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从2001年至2012年1242例胆道手术中发现22例胆肠内瘘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 术前符合以下五项中三项者之诊断符合率达64%:(1)反复畏寒发热为主,无黄疸或仅有轻度黄疸;(2)CT胆囊明显萎缩或无法找到胆囊;(3)CT提示右上腹结构紊乱、肠管扩张、紧贴肝缘;(4)B超或CT提示胆囊或胆道积气;(5)胃肠钡透或十二指肠镜发现球部明显
目的 分析巨大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寻找提高疗效的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手术切除及术后病理证实的124例巨大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可能与患者预后有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部124例患者,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1%、35.8%、25.1%,平均生存时间为34.7个月,中位生存
目的 研究胃黏膜下层胰岛移植减轻移植物早期损伤的机理.方法 实验分为胃黏膜下胰岛移植组(n=8)和肝门静脉胰岛移植组(n=8).将1200IEQ SD大鼠胰岛细胞分别移植入链脲佐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胃黏膜下层和肝门静脉内.术后第14天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病理组织学检测,分别检测术后30 min两组C肽和术后12 h两组IL-1β和TNF-α水平.结果 胃黏膜下组平均存活时间为(25.9
患者女,86岁,因"间断脐部溢液1年余"入院.1年期间反复有轻度右中上腹部胀痛不适,脐部经常潮湿、流黄水,自己曾发现两次自脐部溢出两枚豌豆般大小结石样物,质硬.体格检查:神清、消瘦貌、巩膜无黄染.腹平软,脐孔有少量黄色分泌物覆盖,压之有少量黄色液体出现,局部黏膜轻度充血,右中上腹及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未扪及异常包块,腹水症阴性,肠鸣音不亢进,约3次/min.门诊
期刊
目的 比较传统钳夹法与双极电凝钳两种方式在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60例拟行脾切断流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双极电凝钳组(n=30)和传统钳夹组(n=30).以手术时间为主要评价指标,以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间为次要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配对良好.分析显示双极电凝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传统钳夹组[(4.
目的 探索十二指肠乳头癌(CPV)区域淋巴结转移特点与预后的关系,以指导CPV根治术中淋巴结的清扫.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94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CPV区域淋巴结转移特点,分析与其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本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6.8%,其中pT1、pT2、pT3和pT4期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4%(2/13)、62.7%(32/5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