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已逐渐体现。课前学生预习效率高了,课上教师讲的少了,学生说的多了,课后学生更落实了。通过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们教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在此作一归纳总结。
关键词:高一语文;导学案;应用;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90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到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这样老师就能解放”。新课改也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起辅助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学校尝试运用了“导学案教学”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我们发现“导学案”模式的确可以解放教师,提高学习效率。导学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线路图、方向盘、指南针。目前“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已逐渐体现。课前学生预习效率高了,课上教师讲的少了,学生说的多了,课后学生更落实了。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现总结如下:
一、导学案的设计与改良
语文导学案由我们集体研讨、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构成。最初的设计只是遵照固有的模式,将每篇课文按课时分成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当堂训练、课堂小结和拓展练习五大块。但是,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语文是灵活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每本教材由不同体裁的文章组成。如本学期必修三就有:小说、诗歌、科普文与文言文。而每单元课文又分为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因此,课型的灵活性就决定了教学的灵活性,导学案的设计就必须体现这一点。否则,学生不仅会逐渐厌烦这千篇一律的学案,而且也达不到相应的学习效果。于是,我们语文组经过商议决定在同样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对导学案进行小小的改良。课前有知识导学,课中有文本探究、有片段训练,课后有拓展迁移和学法指导,这样更加强了对学生的方法指导。
首先,对现代文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的导学案设计,我们注重多补充、多分析、多拓展。对于自读课文的导学案尽量简化,能自行完成的甚至干脆就不在课堂上讲。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方法,还节约了我们的教学时间。
其次,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被学生称之为第二外语,而每一篇课文都很重要,且大都要求背诵。导学案的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和高考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文言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文言文的分析易少而精。我们将当堂练习和课后练习集中简化,改成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的学案。这样,既能及时督促学生落实,又便于教师检查,还能避免学生相互抄袭。
最后,为了使导学案更美观,更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导学案的页眉插入了相应课文作者的经典名言,如:在《苏轼词两首》导学案中插入苏轼的“发愤识遍天下学,立志读尽人间书”;在《师说》导学案中插入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如果是两课时的学案就在第二课时设置学生“自创名言”一栏,训练学生自创名言的能力。
二、导学案的课堂应用和学生活动的开展
“导学案导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学习不等于教师完全放手,更不等于放任自流。尤其是目前我们的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基础差。学生的这种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才能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做好以下工作:
1. 把学习目标交代清楚,甚至用课件展示目标。2. 进行全班巡视,检查学生的学案,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疑惑和带有共性的问题,及时指导和进行二次备课。3. 与学生平等对话,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4. 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疑惑和带有共性的问题,如果学生自己解决不了,教师必须讲,而且要讲明、讲透,以突破重点难点。5. 在学生互动方面,很多学生在学案导学的课堂上,热衷于互动交流、讨论,非常热烈,学习气氛也十分活跃,有些学生为了争取分数,由小组共同合作。这样就使部分学生不思考就有答案了,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独立自研、自做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把自学、自做与交流讨论严格区分开来,先让学生自学自查后,再进行讨论交流。(2)强化多人次的板书展示,反馈学生思维与结果的准确性,用板书促进学生认真独立的自研自做的习惯能力的培养。(3)对学案要收回认真查阅,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加以个别或整体的纠错辅导。训练独立学习的规范性,提升效率,实实在在地落实“学案导学”。
三、学生学习评价机制逐步完善
目前,我们大多采用的是学习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其实这种评价机制在笔者所教的班级已经越来越显现其弊端,即各小组内总会有一两个“南郭先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总还是平时学习较认真的那几个。“六个臭皮匠”能否合成一个“诸葛亮”,还是个问题。因此,语文组的教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给每个小组成员编订学号,由小组长列成表格,对每个成员回答问题次数,背诵默写课文情况详细记载。笔者认为这是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总体说来,学案教学可操作性强,学生有准备、有侧重地听课,提高了听课的质量和听课的效率。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才能的施展。当然,任何事物都如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而学案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仍需改进之处。如:1. 学生只顾完成导学案,常常会忽略课本,不在课本上做任何记录,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完全抛弃文本的情况。2. 语文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失去了语文味,在教学时间上有所滞后。3. 学生过度沉浸于讨论,答题加分,而对学案中一些关键性指示语句一扫而过,不能集中精神耐心倾听教师的点拨和指引,造成学习任务不明确,不能有效地展开与他人的合作、交流。4.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需要认真细致、全面把握、重点突出,整合资料,精心设计。5. 同一份导学案要适应不同的班级,因而就存在学生不能全面完成,教师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有选择地完成。
笔者坚信,只要我们心怀精耕细作之精神,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改革效果定会非同凡响!
关键词:高一语文;导学案;应用;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90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到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这样老师就能解放”。新课改也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起辅助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学校尝试运用了“导学案教学”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我们发现“导学案”模式的确可以解放教师,提高学习效率。导学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线路图、方向盘、指南针。目前“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已逐渐体现。课前学生预习效率高了,课上教师讲的少了,学生说的多了,课后学生更落实了。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现总结如下:
一、导学案的设计与改良
语文导学案由我们集体研讨、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构成。最初的设计只是遵照固有的模式,将每篇课文按课时分成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当堂训练、课堂小结和拓展练习五大块。但是,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语文是灵活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每本教材由不同体裁的文章组成。如本学期必修三就有:小说、诗歌、科普文与文言文。而每单元课文又分为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因此,课型的灵活性就决定了教学的灵活性,导学案的设计就必须体现这一点。否则,学生不仅会逐渐厌烦这千篇一律的学案,而且也达不到相应的学习效果。于是,我们语文组经过商议决定在同样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对导学案进行小小的改良。课前有知识导学,课中有文本探究、有片段训练,课后有拓展迁移和学法指导,这样更加强了对学生的方法指导。
首先,对现代文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的导学案设计,我们注重多补充、多分析、多拓展。对于自读课文的导学案尽量简化,能自行完成的甚至干脆就不在课堂上讲。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方法,还节约了我们的教学时间。
其次,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被学生称之为第二外语,而每一篇课文都很重要,且大都要求背诵。导学案的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和高考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文言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文言文的分析易少而精。我们将当堂练习和课后练习集中简化,改成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的学案。这样,既能及时督促学生落实,又便于教师检查,还能避免学生相互抄袭。
最后,为了使导学案更美观,更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导学案的页眉插入了相应课文作者的经典名言,如:在《苏轼词两首》导学案中插入苏轼的“发愤识遍天下学,立志读尽人间书”;在《师说》导学案中插入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如果是两课时的学案就在第二课时设置学生“自创名言”一栏,训练学生自创名言的能力。
二、导学案的课堂应用和学生活动的开展
“导学案导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学习不等于教师完全放手,更不等于放任自流。尤其是目前我们的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基础差。学生的这种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才能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做好以下工作:
1. 把学习目标交代清楚,甚至用课件展示目标。2. 进行全班巡视,检查学生的学案,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疑惑和带有共性的问题,及时指导和进行二次备课。3. 与学生平等对话,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4. 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疑惑和带有共性的问题,如果学生自己解决不了,教师必须讲,而且要讲明、讲透,以突破重点难点。5. 在学生互动方面,很多学生在学案导学的课堂上,热衷于互动交流、讨论,非常热烈,学习气氛也十分活跃,有些学生为了争取分数,由小组共同合作。这样就使部分学生不思考就有答案了,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独立自研、自做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把自学、自做与交流讨论严格区分开来,先让学生自学自查后,再进行讨论交流。(2)强化多人次的板书展示,反馈学生思维与结果的准确性,用板书促进学生认真独立的自研自做的习惯能力的培养。(3)对学案要收回认真查阅,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加以个别或整体的纠错辅导。训练独立学习的规范性,提升效率,实实在在地落实“学案导学”。
三、学生学习评价机制逐步完善
目前,我们大多采用的是学习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其实这种评价机制在笔者所教的班级已经越来越显现其弊端,即各小组内总会有一两个“南郭先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总还是平时学习较认真的那几个。“六个臭皮匠”能否合成一个“诸葛亮”,还是个问题。因此,语文组的教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给每个小组成员编订学号,由小组长列成表格,对每个成员回答问题次数,背诵默写课文情况详细记载。笔者认为这是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总体说来,学案教学可操作性强,学生有准备、有侧重地听课,提高了听课的质量和听课的效率。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才能的施展。当然,任何事物都如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而学案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仍需改进之处。如:1. 学生只顾完成导学案,常常会忽略课本,不在课本上做任何记录,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完全抛弃文本的情况。2. 语文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失去了语文味,在教学时间上有所滞后。3. 学生过度沉浸于讨论,答题加分,而对学案中一些关键性指示语句一扫而过,不能集中精神耐心倾听教师的点拨和指引,造成学习任务不明确,不能有效地展开与他人的合作、交流。4.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需要认真细致、全面把握、重点突出,整合资料,精心设计。5. 同一份导学案要适应不同的班级,因而就存在学生不能全面完成,教师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有选择地完成。
笔者坚信,只要我们心怀精耕细作之精神,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改革效果定会非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