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耳鸣 耳周四穴 深部小刺激
耳鸣是因聽觉系统紊乱而发生与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一般认为其与内耳循环系统有关。耳鸣常与眩晕、耳聋同时存在。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13—18%。耳鸣常使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睡眠,甚至导致心理障碍。目前治疗耳鸣的方法众多,但效果往往不佳。南皮县中医院针灸科2014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77例耳鸣患者,采用“耳周四穴深部小刺激手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耳鸣患者77例;均为本院收治的耳鸣患者,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耳鸣诊断标准纳入。其中男37粒,女40粒;年龄19—72岁;病程1月—6。其中与情绪因素有关的31粒,噪音因素33粒,药物中毒13粒。
1.2 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小脑桥角与内听道影像学检查,听力学检查,耳鸣声的响度和频率测定;耳鸣病史包括其性质、部位、程度、病程、既往用药史和生活习惯等。
1.3 治疗方法:
1.3.1 取穴:
耳周四穴:患侧的耳门、听宫、听会、翳风
配穴:髓海空虚配:百会,风府
肝胆火旺配:双侧的外关、足临泣
肾精不足配:双侧太溪,
1.3.2 针刺手法:耳门、听宫、听会——交替针刺,张口直刺1—1.2寸,小幅快速捻转一分钟以耳内有胀满感为度,由外向内刮柄一分钟。
翳风——直刺1寸,以小幅快速捻转手法行针一分钟,以耳后酸胀为度。
外关,足临泣——直刺,提插捻转泻法。
太溪——直刺,当出现窜麻感后行捻转补法。
百会、风府——直刺,捻转补法。
每15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
1.4 疗效评价
痊愈:耳鸣症状消失,且3各月内未复发。
显效:耳鸣明显减轻,夜静时可闻,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
有效:自觉耳鸣症状减轻,耳鸣由持续转向间歇,但能忍受,较小影响工作和睡眠。
无效:耳鸣几乎无减轻甚至加重。
2 治疗效果
痊愈35例,显效28例,有效12粒,无效2例,有效率达97.4%.
3 穴位配方分析
3.1 主穴配方解析
听宫:手太阳之经穴,临近耳道,为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交会穴。《灵枢》云:“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至目锐眦却入耳中,……”故其为治疗耳病之要穴。
听会:足少阳之经穴,临近耳道,《灵枢》云:“胆足少阳之脉,起于小趾次趾之端,……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耳门:手少阳之经穴,邻近耳道,《灵枢》云:“三焦手少阳之经,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其支者从耳后至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
翳风:手少阳之经穴,《针灸大成》云:“翳风.耳后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痛,手足少阳之会,主耳聋,耳鸣。
可见四主穴的所属经脉皆入耳中,且邻近耳道,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穴位有近治作用”的原则,协同作用,共同达到治疗耳鸣的效果。
3.2 配穴解析
百会,风府:《灵枢》云:“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故对于髓海不足的耳鸣可配合针补百会,风府治疗。
外关,足临泣:手少阳之络穴,泻之即可解少阳之郁结,又可清少阳之郁热,共奏解郁清热,疏利少阳经脉之功。
太溪:肾经之原穴,“脏病取之原”,针补太溪可达到滋补肾精的功效;肾开窍于耳,肾精亏虚则耳为之苦鸣,故补太溪可治疗肾虚型耳鸣。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灵枢》
[2]《针灸大成》
[3]曹晓曼.耳鸣者30例发病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8.6(3):20.
作者简介:戚冬生,男,(1980——),中医专业,河北省针灸学会理事,2013年被河北中医药管理局评为“河北省中青年中医临床骨干人才”。
耳鸣是因聽觉系统紊乱而发生与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一般认为其与内耳循环系统有关。耳鸣常与眩晕、耳聋同时存在。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13—18%。耳鸣常使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睡眠,甚至导致心理障碍。目前治疗耳鸣的方法众多,但效果往往不佳。南皮县中医院针灸科2014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77例耳鸣患者,采用“耳周四穴深部小刺激手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耳鸣患者77例;均为本院收治的耳鸣患者,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耳鸣诊断标准纳入。其中男37粒,女40粒;年龄19—72岁;病程1月—6。其中与情绪因素有关的31粒,噪音因素33粒,药物中毒13粒。
1.2 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小脑桥角与内听道影像学检查,听力学检查,耳鸣声的响度和频率测定;耳鸣病史包括其性质、部位、程度、病程、既往用药史和生活习惯等。
1.3 治疗方法:
1.3.1 取穴:
耳周四穴:患侧的耳门、听宫、听会、翳风
配穴:髓海空虚配:百会,风府
肝胆火旺配:双侧的外关、足临泣
肾精不足配:双侧太溪,
1.3.2 针刺手法:耳门、听宫、听会——交替针刺,张口直刺1—1.2寸,小幅快速捻转一分钟以耳内有胀满感为度,由外向内刮柄一分钟。
翳风——直刺1寸,以小幅快速捻转手法行针一分钟,以耳后酸胀为度。
外关,足临泣——直刺,提插捻转泻法。
太溪——直刺,当出现窜麻感后行捻转补法。
百会、风府——直刺,捻转补法。
每15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
1.4 疗效评价
痊愈:耳鸣症状消失,且3各月内未复发。
显效:耳鸣明显减轻,夜静时可闻,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
有效:自觉耳鸣症状减轻,耳鸣由持续转向间歇,但能忍受,较小影响工作和睡眠。
无效:耳鸣几乎无减轻甚至加重。
2 治疗效果
痊愈35例,显效28例,有效12粒,无效2例,有效率达97.4%.
3 穴位配方分析
3.1 主穴配方解析
听宫:手太阳之经穴,临近耳道,为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交会穴。《灵枢》云:“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至目锐眦却入耳中,……”故其为治疗耳病之要穴。
听会:足少阳之经穴,临近耳道,《灵枢》云:“胆足少阳之脉,起于小趾次趾之端,……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耳门:手少阳之经穴,邻近耳道,《灵枢》云:“三焦手少阳之经,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其支者从耳后至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
翳风:手少阳之经穴,《针灸大成》云:“翳风.耳后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痛,手足少阳之会,主耳聋,耳鸣。
可见四主穴的所属经脉皆入耳中,且邻近耳道,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穴位有近治作用”的原则,协同作用,共同达到治疗耳鸣的效果。
3.2 配穴解析
百会,风府:《灵枢》云:“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故对于髓海不足的耳鸣可配合针补百会,风府治疗。
外关,足临泣:手少阳之络穴,泻之即可解少阳之郁结,又可清少阳之郁热,共奏解郁清热,疏利少阳经脉之功。
太溪:肾经之原穴,“脏病取之原”,针补太溪可达到滋补肾精的功效;肾开窍于耳,肾精亏虚则耳为之苦鸣,故补太溪可治疗肾虚型耳鸣。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灵枢》
[2]《针灸大成》
[3]曹晓曼.耳鸣者30例发病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8.6(3):20.
作者简介:戚冬生,男,(1980——),中医专业,河北省针灸学会理事,2013年被河北中医药管理局评为“河北省中青年中医临床骨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