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动口也要动手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起作文教学,许多语文教师都感到头疼。作文指导课上,老师讲的是唾沫纷飞、口干舌燥;写作时学生却是唉声叹气、抓耳挠腮。学生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更是内容空泛,语句不通。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化难为易、收效明显的作文指导之路呢?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既动口又动手,经常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下水文”,一定会大大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倡:“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下水。”叶老所说的“下水”,即是教师不仅会动口,还要操笔为文。教师写“下水文”还可以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误解”。设想一下,教师头头是道的点评学生的作文,声色俱厉的指陈学生的不足,颐指气使的将学生贬的一无是处……倘若有胆大妄为的学生站起来问一句:“尊敬的老师,您可以写一篇给我们示范一下吗?”你能接受这种放肆的挑衅吗?能承受当众揭短的尴尬吗?脸红脖子粗的教师这时可以批评学生捣乱,或以老师事务繁忙搪塞、掩饰。但天长日久,学生们会“误解”老师:认为你只不过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是腹中空空的教书先生。
  仔细想来学生的反唇相讥似乎有几分道理,一位不会写作的老师如何教出会写作文的学生呢?倘若你是自尊心很强、具有敬业精神、决心不做误人子弟的老师,那么,希望你做一位既动口又动手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写“下水文“有诸多好处。
  一、感受写作的艰难,避免盲目性
  教师不能只会在黑板上出题目,不管学生能不能写出文章来。教师不妨拿自己出的题目来难为一下自己,要求自己在限定的时间内成文。教师的写作可能很顺手,也可能比学生写的还慢,这时我们会感悟:啊呀,题目出的太偏了,太大了,太空了,难怪学生写不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写然后知艰难”,于是乎,反思改正,使自己的指导更有针对性。这经验是写出来的,不是教师坐在办公桌前想出了来的。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供写作借鉴
  中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所以教师假如能写出下水作文,对学生的心理冲击力是很大的,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千百次强调写作重要性,抵不上教师的一篇“下水”作文。
  当学生听到老师的“下水文”时,就会情动而意随,崇拜而摹仿,诱发写作热情,并增强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望。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被学生崇拜的老师,自然是学生喜欢的老师,被老师的美文所吸引,上作文课自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教师可以现身说法,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参考范文,为学生审题、立意、选材提供范例。如果教师能够将精彩的导写点拨和下水示范相结合,作文教学定能收到实效。
  三、近距离感受,师生关系融洽
  如果教师敢于朗读自己的“下水文”,学生一定会津津乐道,或传阅或复印,视若珍宝,甚至萌发“欲与教师试比高”的冲动。老师看得见、摸得着,可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探讨,这是任何名家、名著难有的效应。学生们大多都有这种感觉:读老师的作品特别亲切,特别受启发,比之名著老师的作品少了距离感,每次上课学生都有一种期待感,期望听到老师的作品,对于老师的作品学生会欢呼雀跃、掌声雷动,再让学生点评一下老师作文,这时学生定会“吹毛求疵、各显神通”,尽管他们的意见不是很成熟,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充分调动。这时老师仿佛也成了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人格相等,朋友一般,岂不妙哉。
  我想任何语文教师也不会否认教师下水作文对学生的影响,可是很多老师还是不会去写,因为这些老师自我感觉不好,自认为自己作文难登大雅之堂,一旦读出来,如果学生反应平淡,老师的脸皮该往哪儿搁啊?自己怎么往讲台上站啊?其实,大可不必有这种惶恐,韩愈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写下水文不是为了发表,而是通过自己的参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如果真的写不好,我们可以提前搜集些素材,写前多做些准备工作。不管怎么说,我们语文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写出来的文章怎么可能比不上中学生呢?不过是很长时间不写,手生罢了。我们语文教师只要从现在做起,一定能写出美文佳作,一不小心还有成为作家的可能。
  写作是一门技巧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长期训练方能取得好的效果。假如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具有“君子动口也动手”的“下水”精神,再加一点自我推销、示范的精神,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会收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最初盲目地追求课堂的热闹,到后来逐渐认识到其中存在的弊病,从而慢慢地转化到追求课堂的教学效率上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应该让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那么,什么是语文味呢?  所谓“语文味”,根据程少堂先生的观点,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
期刊
摘要:英语教学既是教授一门语言,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这是因为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挖掘 教材文化 培养 人文思想    学习一种语言,当然要了解该语言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质。初中新目标英语教材进一步强调了在课堂教学中对英语文化的学习、了解和渗透,全方位体现其文化特征,以便为学生更深入、全面地学习英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掌握一种
期刊
摘要:《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是高中阶段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提出七条教学建议,其中一条是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而《生长素的发现》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是一个很好的素材。  关键词:科学史 生物 实验 探究 能力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的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
期刊
众所周知,试卷讲评是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如何让试卷讲评有效,是每个数学教师都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多年,越来越感到,分析好一份试卷,有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反思与提高,是对平时教学的最有效升华,试卷的讲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试卷讲评效果呢?本文谈谈笔者对此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试卷讲评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准备工作应充
期刊
何谓数学教学过程?从“教学论”上讲: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桥梁”,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出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几点体会。 
期刊
摘要:在初中,我们通过平面几何知识的学习,掌握了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在高中,当我们学习了解析几何之后,知道直线与圆可以通过方程来表示,从而我们可以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来判断。  关键词:直线 圆 位置关系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依然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列为必修的教学内容,那么,在新课标下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呢?我们先来解读一下课程标准中体现出
期刊
这学期的教研课,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春雨》这首古诗,它节选自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春夜喜雨》,诗人用洗练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准确而又形象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作用,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在备课、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诸多问题,通过思考、研究,给自己带来了不少收获。  一、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唤醒已有的经验   片段一:  师:同学们,这几天一直在下雨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何来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也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笔者结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   一、让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写作文要有材料,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一定的生活的积累,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能力,一定的感悟生活的能
期刊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巧设问题情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教学内容
期刊
近几年,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全国各省、市都对思想品德学科中考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现就思品中考命题特点和应对策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思品中考命题特点  体现思想性。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的,其学习和考查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培养爱国情操,增强法制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注重人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