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用历史学和宗教学的理论方法,运用现有文献资料,阐述了佛教传入新疆的基本情况。对佛教在新疆各地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佛教;新疆;发展
一、前言
佛教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产生于印度。创始人是当时北印度的城镇国家迦毗罗卫释迦族净饭王的太子释迦牟尼。由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僧团得到了当时位于印度西北部的摩揭陀国等国的国王和工商业主的支持,因为主张在宗教信仰方面“四姓平等”,从而也得到农民、手工业者和从事低贱职业的劳动者的支持,发展迅速。在释迦牟尼去世一、二百年的时候,佛教僧团发展分裂,形成以主张改革的大众部和主张维护原始佛教教义和戒律的上座两大派,此后在这两个大的部派底下又出现很多支派。在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佛教从恒河中下游地区传到印度各地,并不断向邻国传播,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公元前一世纪前后,佛教传入新疆。不久,佛教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佛教鼎盛时期,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各绿洲,佛寺林立,僧尼众多,还形成了于阗、疏勒、龟兹等著名的佛教中心,同时出现了佛教画像、寺庙、石窟等佛教建筑。
二、佛教传入新疆及其发展态势
佛教最先传入地区应是新疆于阗。汉史史籍《洛阳伽蓝记》、《大唐西域记》和藏文的《于阗国授记》等都记载了同一个佛教传入于阗的传说。《洛阳伽蓝记》卷五《宋云行纪》:“于阗王不信佛法,有商将一比丘毗卢旃,在城南杏树下,向王伏罪云:‘如来遣我来,令王造覆盆浮图一躯,使王祚永隆。'王言:‘令我见佛,当即从命。'毗卢旃鸣钟告佛,即遣罗睺变成为佛,从空而现真容。王五体投地,即于杏树下置寺舍,画作罗睺罗像,忽然自灭。于阗王更作精舍笼之,令覆瓮之影恒出屋外。”①《大唐西域记》卷十二的记载也大致相同:“王城南十余里有大伽蓝,此国先王为毗卢,折那阿罗汉建也。昔者此国佛法未被,而阿罗汉自迦湿弥罗国至此林中,宴坐习定。时有见者,骇其容服,具以其状上白于王。王遂躬往,观其容止,曰:‘尔何人乎,独坐幽林?'罗汉曰:‘我如来弟子,闲居习定。王宜树福,洪赞佛教,建伽蓝,召僧众。'王曰:‘如来者,有何德?有何神?而汝鸟栖,勤苦奉教。'”②
这些传说没有说明具体时间,《于阗国授记》记载说,于阗王地乳19岁时建国,为第一代王,其时佛涅槃已234年。建国后165年,当国王尉迟胜即位5年时,佛法在李国兴起。学者一般把这一年代定于公元前86~76年间。因此说大约于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于阗是有依据的。有关于阗的佛教流行方面,《魏书·西域传》中曰:“于阗国……俗重佛法,寺塔僧尼甚重。王尤信尚,每设斋日,必亲自洒扫馈食焉。”③《隋书·西域传》中曰:“于阗国……俗奉佛,大多僧尼,王每持斋戒。”④排除这些历史史传,很多西行僧人的札记中也提到佛香梵音萦绕的于阗小国,感觉更加详实。中原高僧法显西行天竺求法抵于阗,并留住三月。据《法显传》记载,这时于阗已“多大乘学”,大乘佛教已为于阗王所敬重和推崇。但于阗佛教却在公元960年开始的喀喇汗王朝对于阗的伊斯兰圣战中彻底的灭亡。1013年喀喇汗王朝控制了于阗王国的领地。存在了千元年的于阗佛教受到了彻底毁灭之灾难。
在丝绸之路南道有一地名鄯善,在罗布泊的西岸。约于公元初的东汉时,鄯善统一了周围的小城郭,与于阗同成为南道葱岭以东的大国。这里是中西陆路交通要冲,当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佛教及其艺术也较早从犍陀罗、印度等地传来。关于佛教传入及其发展情况,史籍很少记载,《法显传》中提到这里说,“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诸国俗人及沙门尽行天竺法,但有精粗。”⑤
在新疆的西部,今天的喀什,即古代疏勒。在公元2世纪时,疏勒佛教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关于疏勒佛教的详细情况,玄奘约于公元644年从印度回国,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这里的情况:“佉沙国周五千余里,多沙碛、少土壤。稼穑殷盛,花果繁茂……淳信佛教,勤营福利。伽蓝数百所,僧徒万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不究其理,多疯其文,故诵通三藏及《毗婆沙》者多矣。”⑥唐代时,疏勒僧人裴慧琳撰《一切经音义》,共1225本,是研究佛教经籍不可缺少的工具书。
龟兹佛教的传入时间和早期流行情况,汉文史籍没有确切的记载。从一些佛教典籍得知龟兹佛教自公元3世纪中叶即进入全盛时期。《晋书·四夷传》提到:“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⑦
西晋过后,佛教可谓非常普及,公元七世纪,根据玄奘路访及高僧过龟兹中提到的,“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上自君王,下至士庶,捐废俗务,风持斋戒,受经听法,渴日忘疲。”⑧这是说龟兹国王每年都要有几十天排气超正,斋戒听法,国王、士庶如此,大臣自然也不例外。另一方面,佛教僧徒还经常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玄奘又说,龟兹地区“常以月十五日、晦日,国王大臣谋议国事,访及高僧,然后宣布。” ⑨这条记载使我们了解到龟兹国每月的定期议政制度,而且表明佛教僧徒可以参与朝政。
公元七世纪,吐蕃侵入西域,安西四镇(疏勒、于阗、焉耆、龟兹)全部陷落。吐蕃统治制度残忍酷烈。他们的侵占对龟兹地区的佛教文化是一次惨烈的破坏,并一直持续到公元9世纪中叶。在西鹘的西迁下,吐蕃退出了西域的历史舞台。
公元十三世纪,喀喇汗王朝-伊斯兰教势力的代表破坏了龟兹的佛教政权,历经千年的佛教文明也随之逐渐衰败。
三、佛教的发展在新疆走向没落
5世纪至7世纪初,新疆战乱频繁,绿洲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生活逐渐贫困,需要肩负起建寺造塔和佛事活动的费用,供养数量不少的僧侣;对佛教的信仰不但无法给他们带来幸福,而且还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悲惨。这些人慢慢的对佛教信仰衍生了动摇。从7世纪中叶起,佛教虽然在官方的庇佑下还是保持它重要的宗教地位,实质却已经受到袄教、摩尼教等其他宗教的影响,开始步入衰落。在伊斯兰教传入后,佛教便逐步衰落,它的主要宗教地位最终被伊斯兰教所取代。
注释:
贾应逸,祁小山著.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176
②贾应逸,祁小山著.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177
③[北齐]魏收.撰魏书·西域传[M].中华书局,1974:卷一百二,二二六二
④[唐]魏征等撰.隋书·西域传[M].中华书局,1973:卷八十三,一八五二。
⑤贾应逸,祁小山著.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214
⑥贾应逸,祁小山著.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229
⑦[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四夷传[M].中华书局,1974:列传第六十七,二五四三
⑧⑨余太山主编.西域文化史[M].中国友谊公司,1996:197
参考文献:
[1]贾应逸,祁小山著.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2][北齐]魏收撰.魏书·西域传[M].中华书局,1974
[3][唐]魏征等撰.隋书·西域传[M].中华书局,1973
[4][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四夷传[M].中华书局,1974
【关键词】佛教;新疆;发展
一、前言
佛教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产生于印度。创始人是当时北印度的城镇国家迦毗罗卫释迦族净饭王的太子释迦牟尼。由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僧团得到了当时位于印度西北部的摩揭陀国等国的国王和工商业主的支持,因为主张在宗教信仰方面“四姓平等”,从而也得到农民、手工业者和从事低贱职业的劳动者的支持,发展迅速。在释迦牟尼去世一、二百年的时候,佛教僧团发展分裂,形成以主张改革的大众部和主张维护原始佛教教义和戒律的上座两大派,此后在这两个大的部派底下又出现很多支派。在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佛教从恒河中下游地区传到印度各地,并不断向邻国传播,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公元前一世纪前后,佛教传入新疆。不久,佛教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佛教鼎盛时期,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各绿洲,佛寺林立,僧尼众多,还形成了于阗、疏勒、龟兹等著名的佛教中心,同时出现了佛教画像、寺庙、石窟等佛教建筑。
二、佛教传入新疆及其发展态势
佛教最先传入地区应是新疆于阗。汉史史籍《洛阳伽蓝记》、《大唐西域记》和藏文的《于阗国授记》等都记载了同一个佛教传入于阗的传说。《洛阳伽蓝记》卷五《宋云行纪》:“于阗王不信佛法,有商将一比丘毗卢旃,在城南杏树下,向王伏罪云:‘如来遣我来,令王造覆盆浮图一躯,使王祚永隆。'王言:‘令我见佛,当即从命。'毗卢旃鸣钟告佛,即遣罗睺变成为佛,从空而现真容。王五体投地,即于杏树下置寺舍,画作罗睺罗像,忽然自灭。于阗王更作精舍笼之,令覆瓮之影恒出屋外。”①《大唐西域记》卷十二的记载也大致相同:“王城南十余里有大伽蓝,此国先王为毗卢,折那阿罗汉建也。昔者此国佛法未被,而阿罗汉自迦湿弥罗国至此林中,宴坐习定。时有见者,骇其容服,具以其状上白于王。王遂躬往,观其容止,曰:‘尔何人乎,独坐幽林?'罗汉曰:‘我如来弟子,闲居习定。王宜树福,洪赞佛教,建伽蓝,召僧众。'王曰:‘如来者,有何德?有何神?而汝鸟栖,勤苦奉教。'”②
这些传说没有说明具体时间,《于阗国授记》记载说,于阗王地乳19岁时建国,为第一代王,其时佛涅槃已234年。建国后165年,当国王尉迟胜即位5年时,佛法在李国兴起。学者一般把这一年代定于公元前86~76年间。因此说大约于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于阗是有依据的。有关于阗的佛教流行方面,《魏书·西域传》中曰:“于阗国……俗重佛法,寺塔僧尼甚重。王尤信尚,每设斋日,必亲自洒扫馈食焉。”③《隋书·西域传》中曰:“于阗国……俗奉佛,大多僧尼,王每持斋戒。”④排除这些历史史传,很多西行僧人的札记中也提到佛香梵音萦绕的于阗小国,感觉更加详实。中原高僧法显西行天竺求法抵于阗,并留住三月。据《法显传》记载,这时于阗已“多大乘学”,大乘佛教已为于阗王所敬重和推崇。但于阗佛教却在公元960年开始的喀喇汗王朝对于阗的伊斯兰圣战中彻底的灭亡。1013年喀喇汗王朝控制了于阗王国的领地。存在了千元年的于阗佛教受到了彻底毁灭之灾难。
在丝绸之路南道有一地名鄯善,在罗布泊的西岸。约于公元初的东汉时,鄯善统一了周围的小城郭,与于阗同成为南道葱岭以东的大国。这里是中西陆路交通要冲,当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佛教及其艺术也较早从犍陀罗、印度等地传来。关于佛教传入及其发展情况,史籍很少记载,《法显传》中提到这里说,“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诸国俗人及沙门尽行天竺法,但有精粗。”⑤
在新疆的西部,今天的喀什,即古代疏勒。在公元2世纪时,疏勒佛教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关于疏勒佛教的详细情况,玄奘约于公元644年从印度回国,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这里的情况:“佉沙国周五千余里,多沙碛、少土壤。稼穑殷盛,花果繁茂……淳信佛教,勤营福利。伽蓝数百所,僧徒万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不究其理,多疯其文,故诵通三藏及《毗婆沙》者多矣。”⑥唐代时,疏勒僧人裴慧琳撰《一切经音义》,共1225本,是研究佛教经籍不可缺少的工具书。
龟兹佛教的传入时间和早期流行情况,汉文史籍没有确切的记载。从一些佛教典籍得知龟兹佛教自公元3世纪中叶即进入全盛时期。《晋书·四夷传》提到:“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⑦
西晋过后,佛教可谓非常普及,公元七世纪,根据玄奘路访及高僧过龟兹中提到的,“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上自君王,下至士庶,捐废俗务,风持斋戒,受经听法,渴日忘疲。”⑧这是说龟兹国王每年都要有几十天排气超正,斋戒听法,国王、士庶如此,大臣自然也不例外。另一方面,佛教僧徒还经常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玄奘又说,龟兹地区“常以月十五日、晦日,国王大臣谋议国事,访及高僧,然后宣布。” ⑨这条记载使我们了解到龟兹国每月的定期议政制度,而且表明佛教僧徒可以参与朝政。
公元七世纪,吐蕃侵入西域,安西四镇(疏勒、于阗、焉耆、龟兹)全部陷落。吐蕃统治制度残忍酷烈。他们的侵占对龟兹地区的佛教文化是一次惨烈的破坏,并一直持续到公元9世纪中叶。在西鹘的西迁下,吐蕃退出了西域的历史舞台。
公元十三世纪,喀喇汗王朝-伊斯兰教势力的代表破坏了龟兹的佛教政权,历经千年的佛教文明也随之逐渐衰败。
三、佛教的发展在新疆走向没落
5世纪至7世纪初,新疆战乱频繁,绿洲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生活逐渐贫困,需要肩负起建寺造塔和佛事活动的费用,供养数量不少的僧侣;对佛教的信仰不但无法给他们带来幸福,而且还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悲惨。这些人慢慢的对佛教信仰衍生了动摇。从7世纪中叶起,佛教虽然在官方的庇佑下还是保持它重要的宗教地位,实质却已经受到袄教、摩尼教等其他宗教的影响,开始步入衰落。在伊斯兰教传入后,佛教便逐步衰落,它的主要宗教地位最终被伊斯兰教所取代。
注释:
贾应逸,祁小山著.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176
②贾应逸,祁小山著.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177
③[北齐]魏收.撰魏书·西域传[M].中华书局,1974:卷一百二,二二六二
④[唐]魏征等撰.隋书·西域传[M].中华书局,1973:卷八十三,一八五二。
⑤贾应逸,祁小山著.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214
⑥贾应逸,祁小山著.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229
⑦[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四夷传[M].中华书局,1974:列传第六十七,二五四三
⑧⑨余太山主编.西域文化史[M].中国友谊公司,1996:197
参考文献:
[1]贾应逸,祁小山著.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2][北齐]魏收撰.魏书·西域传[M].中华书局,1974
[3][唐]魏征等撰.隋书·西域传[M].中华书局,1973
[4][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四夷传[M].中华书局,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