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被称为海洋世纪,加强海洋的开发、利用、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长远发展,海洋经济也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盛宴。本文通过分析宁波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业务开拓和创新,提出如何有效发挥财务公司金融平台功能,为实现“强港工程”的伟大目标和“十二五”规划中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海洋经济;金融工具;金融平台;强港建设
有人曾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尤其在人类社会面临地球表面“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家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港口作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据《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中显示,海洋交通运输业在整个海洋经济产业占比达24.6%,全年实现产业增加值3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一、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根据《规划》,浙江将充分挖掘浙江丰富的“海洋生产力”,并把海洋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到2015年,浙江的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7200亿元。同时,浙江将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宁波一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是核心区;在产业布局上以环杭州湾产业带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并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
1、海洋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浙江省处于我国“T”字形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海域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为上海东南门户。海岸线6500公里,海域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2009年实现海洋经济总值为2809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产值比重的8.8%;占GDP比重从2002年的7.5%提高到2009年的12.3%。2010年,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12059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4%。
2、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
沿海地区和主要海岛的交通、电力、水利和通讯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杭州湾大通道、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等重大项目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新建扩建了一批海岛干线公路、大岛互连工程,5000人以上大岛和大部分3000人以上岛屿均已建有客货专用码头,使陆海之间、大岛之间互通性大大增强,海岛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已有明显改善。
3、海洋综合管理得到加强
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依法治海工作不断深入。编制了《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全面实施海域使用权证和有偿使用制度,海域使用“无偿、无序、无度”状况得到初步遏制。全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体系和赤潮应急监测预警机制开始建立。努力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积极筹建一批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的进展。
4、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海洋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海洋经济发展缺乏宏观指导、协调和规划,开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海洋经济整合度不高;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海域使用和空间布局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任务艰巨,传统优势产业面临严峻挑战,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滞后,港口海运和临港工业的发展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较低,海岛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海洋执法体系、执法能力建设仍然滞后等。
二、“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宁波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发达的港口物流业,无不彰显宁波作为航运中心的巨大发展潜力。随着浙江省海洋经济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一舟山”港成为浙江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海洋经济大平台的核心之一。到2015年,宁波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目标分别达到5.5亿吨和2000万标箱,以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港口服务物流、贸易、工业的能力持续增强,基本形成亚太地区重要国际港口物流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
宁波港作为推动浙江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正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从提高装卸能力、构建大宗货物交易平台、拓展延伸航线、提高口岸监管服务水平等多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助推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
1、“十二五”时期,宁波港将通过新建深水码头、整合码头岸线资源等措施,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量的保证;
2、2011年至2015年,宁波将重点整合建设镇海液体化工产品交易市场、镇海煤炭交易市场等15个市场,力争形成若干个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交易市场;
3、宁波港2015年全年净增航线8条,航线总数己达236条,月均航班1383班,最高月航班1564班,扩大了浙江海洋经济的辐射面,有效的保证了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的通畅;
4、加强宁波、舟山口岸查验单位协作和信息共享,建立有利于“宁波一舟山”港一体化发展的口岸监管机制;支持港口集装箱江海联运和海铁联运发展,加强宁波口岸与“无水港”城市、港口联盟城市口岸协作,实现电子口岸对接,探索多式联运口岸监管的无缝衔接、无障碍流转,形成以宁波港为中心的监管、服务体系网络,更好的服务于浙江海洋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 三、财务公司填补航运金融空白,全面助推“强港工程”建设
航运金融作为海洋经济中重要的产业类型,已在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宁波港正通过改革创新、大胆实践等手段大力发展航运金融,提升企业综合业务能力,从而更好的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
宁波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设立,便是宁波港在海运金融产业上一次革命性的尝试,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先进的资金管理平台,通过加强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和积极参与外部金融市场,提高了集团资金使用效率、拓宽集团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及金融风险。同时其也是宁波港的结算中心和融资中心,肩负着推动宁波港由大港向强港迈进及浙江海洋经济港口物流板块崛起的历史使命,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助推宁波港的发展:
1、加强内部资金管理,拓展外部资金来源
聚拢资金,优化配置:
港口企业属资金密集型企业,对资金量的要求很高,一方面体现在建造、收购码头的高成本;另一方面表现为日常维护及人工成本的高支出;宁波港各类性质公司中不乏斥巨资投建的大型港口企业,资金分散且投资回报期长是制约集团资金流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针对以上情况,财务公司正好发挥归集资金、节约成本的作用:
(1)财务公司作为企业内部银行,可起到整合内部单位,聚集资金的作用;目前,财务公司开户面已超80%,资金归集度85%以上;
(2)作为金融企业,财务公司在银行的存款享有同业的优惠利率,这样一来提高了财务公司的利润来源,也同时大大降低了整个集团的财务费用:
拓宽融资渠道,深化多方合作:
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金融市场运作,利用自身的便利,适时通过同业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资产证券化等手段,拓宽财务公司的“资金池”;同时,探索建立资源集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多元化融资机制,积极开发权益类、信托类产品,多渠道扩大港口物流业发展的融资总量,满足宁波港发展的融资需求。
加强企业资金流动管理:
以往企业资金流都是企业与银行直接发生往来,即两点一线,集团公司无法实现对资金的实时监管、事先监控,其中存在一定风险因素;财务公司成立以后,就在资金流转途中加入了一个监控点,对集团所有资金流进流出做到实时监控,把风险降到最低;
先进的结算平台为财务公司业务拓展创造了条件:
财务公司采用了国内较为先进的收支一条线的结算模式,做到数据与银行实时联动;该平台除提供正常结算业务外,还提供贷款、票据贴现、数据整理等功能,将来根据业务需求,外币结算、理财、投资等创新型业务也将研发上线,财务公司成立1年以来,累计为成员单位办理结算业务百万余笔,结算金额超万亿元。
创新业务,全面引进金融业务服务企业发展:
财务公司成立以来,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开展了票据贴现、融资顾问、委托贷款等金融业务,还获得了保险代理资质,正逐步推广保险代理业务。
财务公司成立以来,为成员单位办理了大量的票据贴现业务,为集团公司大大节省了财务费用;保险代理业务正在有条不紊的铺开,2014年累计完成保险代理业务量超亿元,实现保险代理收入超千万。
2、发挥财务公司金融平台功能,积极开展航运金融业务:
针对宁波港实际,财务公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展航运金融:
(1)以“保险代理”身份节约保险成本,以“保险经纪”身份创造保险效益。财务公司已获得保险兼业代理资格,可以从事保险代理业务,集合了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的保险资源,分类打包,集中与保险公司谈判,争取了优惠费率,并获得了代理业务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2)国家一直致力于大力发展金融产业,不断推出各项扶持政策,规范行业行为,扩大产业规模。乘着改革东风,财务公司有可能在经营范围上获得一定的放宽,例如将经营范围从集团内部单位扩大到集团内部单位及大型客户单位,这对于财务公司的发展有着转折性的意义。在此前提下,可以衍生出各项新兴业务:
首先,可以通过账户透支额度、信贷利率优惠等条件吸引外来客户单位在财务公司开立结算账户,这样一来集团成员单位以及大型客户单位就在财务公司结算平台上统一结算,大大加快结算速度,且降低了客户单位违约、欠款的风险。
其次,稳定了客户关系,有利于财务公司推广衍生服务产品。
再次,政策的放宽对财务公司最重要的意义是为财务公司从业务受限的集团内部银行向开展业务更灵活的商业银行转变铺平了道路。
3、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1)优惠的税收政策
财务公司作为支持宁波港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推动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的金融力量,希望地方财政和国家财政能对财务公司资金投向重大港口基础设施、物资储备基地和集疏运项目建设给予一定税收优惠,保证财务公司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向港口物流建设;同时地方政府可以对财务公司安排信贷资金,对财务公司牵头的港口基础设施、物资储备基地和集疏运建设的融资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及奖励,激励引导财务公司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海洋经济项目建设,以持续推进宁波港的建设,推动宁波海洋经济的发展。
(2)灵活的货币政策
根据浙江省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关于金融支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杭银发(2011)107号)文件精神,鼓励在浙江开展海洋经济领域的金融业务创新试点,因此,为加大对财务公司的流动性支持,切实增强财务公司的融资服务能力,希望监管部门能给予财务公司更灵活的货币政策,包括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及利率优惠,对财务公司实施更加优惠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3)资金结算
宁波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正积极建设以液体化工、铁矿石、煤炭、塑料、钢材、木材、粮油、镍金属、船舶等为重点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财务公司作为港口行业的金融机构,希望有关监管部门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批准财务公司加入央行支付结算系统,利用其特殊的港口便利优势,在财务公司试点开展与港口行业有关的大宗交易结算业务,完善宁波港的金融体系建设,提升财务公司的金融服务能力。
四、总结
宁波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成立三年以来,业务稳步推广,利润急剧增加,发展势头良好,在集团内部资金管理、资本运作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宁波港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二次创业”的发展,今年,又将向“十二五”期间“强港工程”目标发起冲击;“十二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战略,让“蓝色国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借助航运金融平台的功能,航运金融产业的壮大必须依托海洋经济发展的浪潮;宁波港作为海洋经济中物流产业的龙头企业,必须借助发展海洋经济契机,运用航运金融工具,通过丰富业务类型、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积极开展资本运作等手段来实现“强港工程”的伟大目标,最终为“十二五”规划中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莉。海洋经济概念界定:一个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1).
[2]李珠江,朱坚真。21世纪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陆立军。略论“浙江经济模式”及其转型与提升。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09).
[4]蒋铁民。海洋经济探索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5]于宜法。中国海洋事业发展政策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海洋经济;金融工具;金融平台;强港建设
有人曾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尤其在人类社会面临地球表面“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家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港口作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据《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中显示,海洋交通运输业在整个海洋经济产业占比达24.6%,全年实现产业增加值3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一、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根据《规划》,浙江将充分挖掘浙江丰富的“海洋生产力”,并把海洋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到2015年,浙江的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7200亿元。同时,浙江将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宁波一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是核心区;在产业布局上以环杭州湾产业带为北翼,成为引领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为南翼,与福建海西经济区接轨;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通过增强现代都市服务功能和科技支撑功能,为产业升级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九个沿海产业集聚区,并推进舟山、温州、台州等地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
1、海洋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浙江省处于我国“T”字形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海域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为上海东南门户。海岸线6500公里,海域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2009年实现海洋经济总值为2809亿元,占全国海洋经济产值比重的8.8%;占GDP比重从2002年的7.5%提高到2009年的12.3%。2010年,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12059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4%。
2、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
沿海地区和主要海岛的交通、电力、水利和通讯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杭州湾大通道、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等重大项目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新建扩建了一批海岛干线公路、大岛互连工程,5000人以上大岛和大部分3000人以上岛屿均已建有客货专用码头,使陆海之间、大岛之间互通性大大增强,海岛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已有明显改善。
3、海洋综合管理得到加强
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依法治海工作不断深入。编制了《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全面实施海域使用权证和有偿使用制度,海域使用“无偿、无序、无度”状况得到初步遏制。全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体系和赤潮应急监测预警机制开始建立。努力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积极筹建一批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的进展。
4、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海洋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海洋经济发展缺乏宏观指导、协调和规划,开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海洋经济整合度不高;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海域使用和空间布局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任务艰巨,传统优势产业面临严峻挑战,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滞后,港口海运和临港工业的发展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较低,海岛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海洋执法体系、执法能力建设仍然滞后等。
二、“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宁波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发达的港口物流业,无不彰显宁波作为航运中心的巨大发展潜力。随着浙江省海洋经济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一舟山”港成为浙江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海洋经济大平台的核心之一。到2015年,宁波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目标分别达到5.5亿吨和2000万标箱,以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港口服务物流、贸易、工业的能力持续增强,基本形成亚太地区重要国际港口物流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
宁波港作为推动浙江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正全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从提高装卸能力、构建大宗货物交易平台、拓展延伸航线、提高口岸监管服务水平等多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助推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
1、“十二五”时期,宁波港将通过新建深水码头、整合码头岸线资源等措施,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量的保证;
2、2011年至2015年,宁波将重点整合建设镇海液体化工产品交易市场、镇海煤炭交易市场等15个市场,力争形成若干个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交易市场;
3、宁波港2015年全年净增航线8条,航线总数己达236条,月均航班1383班,最高月航班1564班,扩大了浙江海洋经济的辐射面,有效的保证了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的通畅;
4、加强宁波、舟山口岸查验单位协作和信息共享,建立有利于“宁波一舟山”港一体化发展的口岸监管机制;支持港口集装箱江海联运和海铁联运发展,加强宁波口岸与“无水港”城市、港口联盟城市口岸协作,实现电子口岸对接,探索多式联运口岸监管的无缝衔接、无障碍流转,形成以宁波港为中心的监管、服务体系网络,更好的服务于浙江海洋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 三、财务公司填补航运金融空白,全面助推“强港工程”建设
航运金融作为海洋经济中重要的产业类型,已在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宁波港正通过改革创新、大胆实践等手段大力发展航运金融,提升企业综合业务能力,从而更好的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
宁波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设立,便是宁波港在海运金融产业上一次革命性的尝试,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先进的资金管理平台,通过加强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和积极参与外部金融市场,提高了集团资金使用效率、拓宽集团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及金融风险。同时其也是宁波港的结算中心和融资中心,肩负着推动宁波港由大港向强港迈进及浙江海洋经济港口物流板块崛起的历史使命,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助推宁波港的发展:
1、加强内部资金管理,拓展外部资金来源
聚拢资金,优化配置:
港口企业属资金密集型企业,对资金量的要求很高,一方面体现在建造、收购码头的高成本;另一方面表现为日常维护及人工成本的高支出;宁波港各类性质公司中不乏斥巨资投建的大型港口企业,资金分散且投资回报期长是制约集团资金流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针对以上情况,财务公司正好发挥归集资金、节约成本的作用:
(1)财务公司作为企业内部银行,可起到整合内部单位,聚集资金的作用;目前,财务公司开户面已超80%,资金归集度85%以上;
(2)作为金融企业,财务公司在银行的存款享有同业的优惠利率,这样一来提高了财务公司的利润来源,也同时大大降低了整个集团的财务费用:
拓宽融资渠道,深化多方合作:
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金融市场运作,利用自身的便利,适时通过同业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资产证券化等手段,拓宽财务公司的“资金池”;同时,探索建立资源集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多元化融资机制,积极开发权益类、信托类产品,多渠道扩大港口物流业发展的融资总量,满足宁波港发展的融资需求。
加强企业资金流动管理:
以往企业资金流都是企业与银行直接发生往来,即两点一线,集团公司无法实现对资金的实时监管、事先监控,其中存在一定风险因素;财务公司成立以后,就在资金流转途中加入了一个监控点,对集团所有资金流进流出做到实时监控,把风险降到最低;
先进的结算平台为财务公司业务拓展创造了条件:
财务公司采用了国内较为先进的收支一条线的结算模式,做到数据与银行实时联动;该平台除提供正常结算业务外,还提供贷款、票据贴现、数据整理等功能,将来根据业务需求,外币结算、理财、投资等创新型业务也将研发上线,财务公司成立1年以来,累计为成员单位办理结算业务百万余笔,结算金额超万亿元。
创新业务,全面引进金融业务服务企业发展:
财务公司成立以来,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开展了票据贴现、融资顾问、委托贷款等金融业务,还获得了保险代理资质,正逐步推广保险代理业务。
财务公司成立以来,为成员单位办理了大量的票据贴现业务,为集团公司大大节省了财务费用;保险代理业务正在有条不紊的铺开,2014年累计完成保险代理业务量超亿元,实现保险代理收入超千万。
2、发挥财务公司金融平台功能,积极开展航运金融业务:
针对宁波港实际,财务公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展航运金融:
(1)以“保险代理”身份节约保险成本,以“保险经纪”身份创造保险效益。财务公司已获得保险兼业代理资格,可以从事保险代理业务,集合了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的保险资源,分类打包,集中与保险公司谈判,争取了优惠费率,并获得了代理业务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2)国家一直致力于大力发展金融产业,不断推出各项扶持政策,规范行业行为,扩大产业规模。乘着改革东风,财务公司有可能在经营范围上获得一定的放宽,例如将经营范围从集团内部单位扩大到集团内部单位及大型客户单位,这对于财务公司的发展有着转折性的意义。在此前提下,可以衍生出各项新兴业务:
首先,可以通过账户透支额度、信贷利率优惠等条件吸引外来客户单位在财务公司开立结算账户,这样一来集团成员单位以及大型客户单位就在财务公司结算平台上统一结算,大大加快结算速度,且降低了客户单位违约、欠款的风险。
其次,稳定了客户关系,有利于财务公司推广衍生服务产品。
再次,政策的放宽对财务公司最重要的意义是为财务公司从业务受限的集团内部银行向开展业务更灵活的商业银行转变铺平了道路。
3、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1)优惠的税收政策
财务公司作为支持宁波港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推动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的金融力量,希望地方财政和国家财政能对财务公司资金投向重大港口基础设施、物资储备基地和集疏运项目建设给予一定税收优惠,保证财务公司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向港口物流建设;同时地方政府可以对财务公司安排信贷资金,对财务公司牵头的港口基础设施、物资储备基地和集疏运建设的融资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及奖励,激励引导财务公司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海洋经济项目建设,以持续推进宁波港的建设,推动宁波海洋经济的发展。
(2)灵活的货币政策
根据浙江省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关于金融支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杭银发(2011)107号)文件精神,鼓励在浙江开展海洋经济领域的金融业务创新试点,因此,为加大对财务公司的流动性支持,切实增强财务公司的融资服务能力,希望监管部门能给予财务公司更灵活的货币政策,包括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及利率优惠,对财务公司实施更加优惠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3)资金结算
宁波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正积极建设以液体化工、铁矿石、煤炭、塑料、钢材、木材、粮油、镍金属、船舶等为重点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财务公司作为港口行业的金融机构,希望有关监管部门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批准财务公司加入央行支付结算系统,利用其特殊的港口便利优势,在财务公司试点开展与港口行业有关的大宗交易结算业务,完善宁波港的金融体系建设,提升财务公司的金融服务能力。
四、总结
宁波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成立三年以来,业务稳步推广,利润急剧增加,发展势头良好,在集团内部资金管理、资本运作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宁波港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二次创业”的发展,今年,又将向“十二五”期间“强港工程”目标发起冲击;“十二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战略,让“蓝色国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借助航运金融平台的功能,航运金融产业的壮大必须依托海洋经济发展的浪潮;宁波港作为海洋经济中物流产业的龙头企业,必须借助发展海洋经济契机,运用航运金融工具,通过丰富业务类型、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积极开展资本运作等手段来实现“强港工程”的伟大目标,最终为“十二五”规划中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莉。海洋经济概念界定:一个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1).
[2]李珠江,朱坚真。21世纪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陆立军。略论“浙江经济模式”及其转型与提升。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09).
[4]蒋铁民。海洋经济探索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5]于宜法。中国海洋事业发展政策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