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驾车离开绩溪,此次走马浙皖的最后一站便是安徽黟县的宏村。
宏村,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的美称,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皖南古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凡世人对行徽州对皖南的印象皆是来自于宏村,在人流熙攘热闹非凡的宏村村口,我却没有停车,而是继续驾车向北行驶不远,来到了一个叫卢村的地方。
将车停在村口的水泥打谷场上,一片黑白相间的老房子便静静地矗立在我的眼前,相比于刚才路过的宏村,这里显得平静了许多。路过村口一座有年头的单孔平板小石桥,桥下是绕村的清清溪流。
沿着临溪的石径向村中走去,溪岸两侧传统的微式建筑鳞次栉比,高高的马头墙,黝黑的小青瓦,突兀的房檐,还有临水廊棚下为歇脚而设的“美人靠”……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平淡无奇。
然而就是在这平静自得,毫不张扬的村落中,却暗藏着一幢据说是全徽州最好的木雕楼——志诚堂。
当我迈步跨进志诚堂那狭长的天井,目之所及,天井上方四周的檐条,沿口、粱柱,栏杆,门窗及其下方的栏板之上全部雕满了人物典故,花鸟虫鱼,山水风景,随便哪一样都称得上是艺术珍品。
志诚堂恰如其分地印证了徽州明清古民居那“有堂皆设井,无宅不雕花”的特点,而其堂内的那些精美绝伦的木雕,绝不愧对“徽州木雕第一楼”的名头。
志诚堂内的格扇门,其雕功之精湛,让人疑见天物,堪称木雕楼木雕艺术的精华之所在。
堂内左右共有十六扇莲花门,下端的裙板之上,扇门就是一个故事,或“苏武牧羊”,或“太白醉酒”或“太公钓鱼”……若是细细地一幅幅地看将过去,如同看过一遍中国上下五千年。
与门下的裙板一样,门上的腰板也正是巧手工匠展现技艺的地方。木雕楼中有一块腰板雕刻得尤为精美,再现了一个书生进京赶考的场景:但见一书生骑马在前,身后有书童挑着书箱紧紧相随,不远处房檐下则有家人倚门相送,马前方正有一座廊桥,桥边突然跃出一只猴子,拦住了书生的去路(这正是古人擅用的谐音象征的手法,以“马上逢猴”的内容,取“马上封侯”的寓意)。
整个画面中,亭台楼桥,花树人物等前后竟然分出了数个层次,特别是家人与书童的表情,衣服的褶皱柳树枝条的摆动无不精美细致,木雕中书生的脸部不知何时被何人铲掉,虽然有着残缺的遗憾,但却也给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 那究竟是一张意气风发的脸,还是一张饱经蹉跎的脸呢?
置身在代表着历史,历经沧桑的老宅间,面对着这般的琢木生花之美,我们依然能隐隐地嗅到这些前朝旧物身上散发出的浓郁的中国乡土文化的气息。
宏村,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的美称,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皖南古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凡世人对行徽州对皖南的印象皆是来自于宏村,在人流熙攘热闹非凡的宏村村口,我却没有停车,而是继续驾车向北行驶不远,来到了一个叫卢村的地方。
将车停在村口的水泥打谷场上,一片黑白相间的老房子便静静地矗立在我的眼前,相比于刚才路过的宏村,这里显得平静了许多。路过村口一座有年头的单孔平板小石桥,桥下是绕村的清清溪流。
沿着临溪的石径向村中走去,溪岸两侧传统的微式建筑鳞次栉比,高高的马头墙,黝黑的小青瓦,突兀的房檐,还有临水廊棚下为歇脚而设的“美人靠”……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平淡无奇。
然而就是在这平静自得,毫不张扬的村落中,却暗藏着一幢据说是全徽州最好的木雕楼——志诚堂。
当我迈步跨进志诚堂那狭长的天井,目之所及,天井上方四周的檐条,沿口、粱柱,栏杆,门窗及其下方的栏板之上全部雕满了人物典故,花鸟虫鱼,山水风景,随便哪一样都称得上是艺术珍品。
志诚堂恰如其分地印证了徽州明清古民居那“有堂皆设井,无宅不雕花”的特点,而其堂内的那些精美绝伦的木雕,绝不愧对“徽州木雕第一楼”的名头。
志诚堂内的格扇门,其雕功之精湛,让人疑见天物,堪称木雕楼木雕艺术的精华之所在。
堂内左右共有十六扇莲花门,下端的裙板之上,扇门就是一个故事,或“苏武牧羊”,或“太白醉酒”或“太公钓鱼”……若是细细地一幅幅地看将过去,如同看过一遍中国上下五千年。
与门下的裙板一样,门上的腰板也正是巧手工匠展现技艺的地方。木雕楼中有一块腰板雕刻得尤为精美,再现了一个书生进京赶考的场景:但见一书生骑马在前,身后有书童挑着书箱紧紧相随,不远处房檐下则有家人倚门相送,马前方正有一座廊桥,桥边突然跃出一只猴子,拦住了书生的去路(这正是古人擅用的谐音象征的手法,以“马上逢猴”的内容,取“马上封侯”的寓意)。
整个画面中,亭台楼桥,花树人物等前后竟然分出了数个层次,特别是家人与书童的表情,衣服的褶皱柳树枝条的摆动无不精美细致,木雕中书生的脸部不知何时被何人铲掉,虽然有着残缺的遗憾,但却也给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 那究竟是一张意气风发的脸,还是一张饱经蹉跎的脸呢?
置身在代表着历史,历经沧桑的老宅间,面对着这般的琢木生花之美,我们依然能隐隐地嗅到这些前朝旧物身上散发出的浓郁的中国乡土文化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