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食品分析与检测作为食品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方法面临许多问题。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食品分析与检测;教学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食品分析与检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及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是建立在分析化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等学科基础之上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际应用性[1],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数据分析处理方法、食品营养成分测定、食品添加剂测定、有毒有害物质测定、微生物检验及食品感官评定等。本课程不仅与化学等基础学科有关,而且与食品科学、农业科学和食品生产密切相关。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不同样品和不同检测指标的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能,熟悉各种常见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测定原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素质全面,业务能力强的一线检测技术人员。因此,学好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有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食品成分分析、食品品质控制、质量监督检验等工作[2-3]。
在《食品分析与检测》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将复杂的测定原理和枯燥繁琐的测定步骤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与学形成良性互动,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是摆在许多教学一线教师面前的难题。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本文对该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初步探索。
1 从绪论内容入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绪论是对一门课程的宏观介绍和概括,学生接触一门新课,都是从绪论开始了解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的目的及意义的。所以,绪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大小。我们介绍了食品分析与检测这门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和一些小技巧;列举了食品分析与检测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在食品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讲解了购买食品时,要认真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上各营养成分的含量,以确定该食品的摄入量;列举了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近年来影响重大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表明有害成分的检测和监督是保证我国消费者饮食安全的当务之急;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世界范围和我国在食品分析领域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取得的重大突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勇攀科学高峰的坚定信念。从以上几方面的讲解,不仅使学生对食品分析这门学科有了初步认识,而且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高涨。
2 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理论知识是食品分析与检测的基础,是进行检测操作的指挥棒,也是学生毕业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搞好课堂理论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环节应尽量规范化,传统授课方式与现代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等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更多有用信息[4]。
2.1 将多媒体教学融入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虽有其自身优点,但也具有缺乏生动性和互动性等不足。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不仅成倍增加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更加直观的将检测步骤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人在教学中,下载并制作了大量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如一些检测过程的流程图,一些大型检测装备的实物图等,将枯燥呆板的语言描述以图片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此外,课堂上还给学生播放一些检测方法的动画演示或检测过程的录像,使冗繁难记的操作环节清晰形象地展示给大家。如在讲到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时,消化、蒸馏、滴定和计算各个步骤在动画中一目了然,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2 将案例式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
对于教学内容的某些章节,可在原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加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到食品中脂肪测定时,可以让同学们横向比较一下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和巴布科克法等方法的优缺点,针对不同的样品基质,选择哪种方法结果更准确,并启发式地提出当今比较热门的反式脂肪酸应该如何去测等问题,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
3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积累
食品分析领域囊括了许多尖端科学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的应用,许多检测方法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或是被更为准确快速的新方法取而代之,或是在某些細节处做出调整,总之没有一种检测方法是一成不变的。此外,有关食品成分的检测国家标准也推陈出新,不断进行着调整。作为一名食品分析与检测的任课教师,应时刻关注食品分析领域的最新动态,力争将最新最准确的检测理念传授给学生。例如,2010年国家颁布的乳品新国标,原奶细菌数允许最大值改为200万个/毫升,乳中蛋白质含量改为大于等于2.80g/100g,这些检测限量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合格与否,应及时准确地传达给这些未来的一线检测人员。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和认识,才能让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和科学。
4 抓好实验、实习环节,强化动手能力
实验、实习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和实习阶段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5]。
教育学生参与到实验课的整个流程,包括试剂的准备和配置、样品的制备和前处理以及后续的实验步骤。只有这样才能让其感受到整个实验的全过程,既锻炼了能力,又加深了印象。
增加设计型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定检测方法,准备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处理样品,完成检测操作,直至数据分析,得出实验报告。本实验室完成了诸如原奶入厂检测、瘦肉精的快速检测、多种果蔬的Vc测定等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以上是本人在讲授《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几年中得到的些许体会。通过对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的不断摸索,学生对食品分析与检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良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不断总结完善,使该课程的教学更加科学和规范。
参考文献
[1] 张水华.食品分析[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2] 葛兴,郑燕英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改革初探[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3,10(增):58-60.
[3] 许英一,吴红艳,张舵. 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教育,2013,(2):21-22.
[4] 黄晓东.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研究[J] .食品工程,2010,(1):5-6.
[5] 李巧玲,李朝阳,陈辉.“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电力教育,2012(5):64-65.
作者简介:刘媛(1980-),女,汉族,河北武邑人,讲师,研究方向: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
关键词:食品分析与检测;教学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食品分析与检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及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是建立在分析化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等学科基础之上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际应用性[1],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数据分析处理方法、食品营养成分测定、食品添加剂测定、有毒有害物质测定、微生物检验及食品感官评定等。本课程不仅与化学等基础学科有关,而且与食品科学、农业科学和食品生产密切相关。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不同样品和不同检测指标的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能,熟悉各种常见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测定原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素质全面,业务能力强的一线检测技术人员。因此,学好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有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食品成分分析、食品品质控制、质量监督检验等工作[2-3]。
在《食品分析与检测》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将复杂的测定原理和枯燥繁琐的测定步骤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与学形成良性互动,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是摆在许多教学一线教师面前的难题。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本文对该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初步探索。
1 从绪论内容入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绪论是对一门课程的宏观介绍和概括,学生接触一门新课,都是从绪论开始了解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的目的及意义的。所以,绪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大小。我们介绍了食品分析与检测这门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和一些小技巧;列举了食品分析与检测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在食品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讲解了购买食品时,要认真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上各营养成分的含量,以确定该食品的摄入量;列举了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近年来影响重大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表明有害成分的检测和监督是保证我国消费者饮食安全的当务之急;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世界范围和我国在食品分析领域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取得的重大突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勇攀科学高峰的坚定信念。从以上几方面的讲解,不仅使学生对食品分析这门学科有了初步认识,而且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高涨。
2 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理论知识是食品分析与检测的基础,是进行检测操作的指挥棒,也是学生毕业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搞好课堂理论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环节应尽量规范化,传统授课方式与现代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等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更多有用信息[4]。
2.1 将多媒体教学融入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虽有其自身优点,但也具有缺乏生动性和互动性等不足。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不仅成倍增加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更加直观的将检测步骤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人在教学中,下载并制作了大量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如一些检测过程的流程图,一些大型检测装备的实物图等,将枯燥呆板的语言描述以图片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此外,课堂上还给学生播放一些检测方法的动画演示或检测过程的录像,使冗繁难记的操作环节清晰形象地展示给大家。如在讲到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时,消化、蒸馏、滴定和计算各个步骤在动画中一目了然,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2 将案例式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
对于教学内容的某些章节,可在原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加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到食品中脂肪测定时,可以让同学们横向比较一下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和巴布科克法等方法的优缺点,针对不同的样品基质,选择哪种方法结果更准确,并启发式地提出当今比较热门的反式脂肪酸应该如何去测等问题,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
3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积累
食品分析领域囊括了许多尖端科学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的应用,许多检测方法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或是被更为准确快速的新方法取而代之,或是在某些細节处做出调整,总之没有一种检测方法是一成不变的。此外,有关食品成分的检测国家标准也推陈出新,不断进行着调整。作为一名食品分析与检测的任课教师,应时刻关注食品分析领域的最新动态,力争将最新最准确的检测理念传授给学生。例如,2010年国家颁布的乳品新国标,原奶细菌数允许最大值改为200万个/毫升,乳中蛋白质含量改为大于等于2.80g/100g,这些检测限量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合格与否,应及时准确地传达给这些未来的一线检测人员。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和认识,才能让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和科学。
4 抓好实验、实习环节,强化动手能力
实验、实习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和实习阶段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5]。
教育学生参与到实验课的整个流程,包括试剂的准备和配置、样品的制备和前处理以及后续的实验步骤。只有这样才能让其感受到整个实验的全过程,既锻炼了能力,又加深了印象。
增加设计型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定检测方法,准备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处理样品,完成检测操作,直至数据分析,得出实验报告。本实验室完成了诸如原奶入厂检测、瘦肉精的快速检测、多种果蔬的Vc测定等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以上是本人在讲授《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几年中得到的些许体会。通过对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的不断摸索,学生对食品分析与检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良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不断总结完善,使该课程的教学更加科学和规范。
参考文献
[1] 张水华.食品分析[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2] 葛兴,郑燕英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改革初探[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3,10(增):58-60.
[3] 许英一,吴红艳,张舵. 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教育,2013,(2):21-22.
[4] 黄晓东.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研究[J] .食品工程,2010,(1):5-6.
[5] 李巧玲,李朝阳,陈辉.“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电力教育,2012(5):64-65.
作者简介:刘媛(1980-),女,汉族,河北武邑人,讲师,研究方向: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