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堂心理的分析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1658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心理是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所具有的心智状态,本文结合中职学校的教学实际,对教师课堂心理的形成、影响因素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中职学校教师课堂健康心理的养成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职教师 课堂心理 内涵 特征 养成途径
  课堂心理是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所具有的心智状态,从隐性的角度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心理过程和对课堂的心理感受,从显性的角度看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待学生、教学内容的态度以及教学表达方式和教学组织的情绪,甚至体现在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之中,本文仅对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课堂心理的内涵及对教学的影响
  作为教师,大家都有同感:教学过程既是教师的劳动付出过程,也是教师对自己劳动付出的感受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课堂心理的形成、变化过程。一堂课(劳动付出)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教师自身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直接反映在课堂心理的形成、变化过程中,因为三个过程是同时互动进行的。劳动付出过程是后两个过程存在的基础,感受过程是教师对劳动付出过程的自我评介、总结和体验,课堂心理的形成、变化过程是感受过程的具体反映。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劳动付出过程的心理感受,而且这种感受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组织。从三者的关系不难看出,教师课堂心理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下列因素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1)课堂气氛;(2)讲授思路;(3)内容表达;(4)讲课激情;(5)对待学生的态度;(6)师生互动交流;(7)课堂语言艺术与幽默感;(8)临场发挥能力;(9)讲解的耐心程度等等。显然,教师课堂心理对教学过程的组织进而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而重要影响,因而进一步剖析教师课堂心理的特征、影响因素和心理健康的养成途径与方法,对确保课堂教学正常进行、促进教学效果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课堂心理的基本特征
  一般说来,教师课堂心理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1)情境性。教师课堂心理是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产生的,没有了课堂教学情境,就失去了它产生的环境条件。正如不置身于课堂之中,就很难有课堂的心理感受;(2)关联性。特定的课堂心理的形成和变化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后有详述),一个课堂事件就会诱发教师的相关多种课堂情绪;(3)个体差异性。对教师而言,虽然课堂心理是客观而普遍存在的,但个人的内心感受、表达方式会有很大差异;(4)互动性。特定的课堂心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交流而产生的,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课堂表现促使教师特定课堂心理的产生,教师课堂心理的表达又会对学生的课堂情绪和课堂行为产生影响,这种互动性十分明显;(5)时限性。正如有的教师在上节课大发脾气,心情不畅,但下次课却能以平静的心态笑对学生。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那种心理已经不复存在了;(6)对外辐射性。课堂心理除了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外,还会对教师的课外行为产生影响。大部分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或感受,课堂上发了脾气而心情不好,下课了也怒气冲冲,甚至会对家人大发脾气。
  三、教师课堂心理的影响因素
  来自学生的因素主要有:(1)班级风气。如果一个班级学习风气好、课堂纪律好、师生互动好,教师上课就会心情舒畅、动力十足、发挥充分,并且对学生爱护有加;相反,如果一个班级学习风气懒散、课堂纪律混乱、师生缺乏互动配合,甚至师生对立,教师则会失去信心,上课没有动力,甚至会产生“课堂恐惧症”,怕面对学生;(2)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应程度。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兴趣,同时又能理解、掌握并积极配合教师,教师就会平静、轻松、愉快地组织教学,甚至会视上课为乐趣;反之,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或听不懂所讲内容,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就会产生疑惑、紧张、无可奈何的课堂心理;(3)课堂突发事件。如果少数“差生”无视纪律,扰乱课堂,听不进教师的批评、劝告,甚至与教师发生课堂冲突。
  来自教师的因素主要有:(1)职业责任感。如果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强烈,学生的课堂表现越差,对教师的打击就越重,教师的课堂心理就越容易变形和波动;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少责任心,则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淡然视之,课堂心理也就不易波动;(2)批评学生的语言技巧、方式方法。教师对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使用过激的语言、不恰当的方式进行批评,会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引发师生课堂冲突,从而对教师课堂心理造成影响;(3)容忍度、包容度。教师对课堂突发事件、“差生”群体缺乏容忍和包容,课堂的自我控制力就差,又会伤及自己的课堂情绪和热情;(4)教学经历、课堂经验。一般说来,具有多年教学经历、课堂经验的教师,其课堂心理不易受学生课堂言行的影响,而新教师则因自身经验缺乏、学校管理压力较大,很容易因学生不良的课堂言行而打击教学积极性、损害课堂心理。
  四、良好、健康课堂心理的养成的途径
  对于怎样养成良好的、健康的课堂心理,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与课堂经验,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要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形势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这样对课堂的异常现象就会有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2)上课走进教室之前,注意提醒自己冷静,给自己注射“镇静剂”;(3)课堂上批评学生应注意语言的技巧、说话的口气,避免与学生发生激烈冲突;(4)课堂上批评学生涉及面不要太大,要注意通过自己的真诚、技巧、恰当的时机争取大部分学生的支持;(5)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适时使用幽默的语言和有趣的故事,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差生”的课堂注意力和课堂兴趣;(6)对课堂表现过于“突出”的“差生”,可課外私下与之沟通,试着从情感方面感化他们;(7)我们强调职业责任感,但对差生要理解、宽容,不一定要通过批评表现出来;(8)经常与心态宽松的教师交流、沟通课堂经历、经验,倾听他们对待“差生”的态度和方法。
  总之,只要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以上几个方面,自己的课堂心理就会逐步得到优化,从而取得更好地教育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与创新,体验式教学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新型教学方式,其不仅能够应用于传统课程,还可以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文章对体验式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5-0123-01  摘要:本文介绍了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生产基地要求、栽培管理、肥料使用、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为发展有机蔬菜提供参考。  关键词:有机蔬菜 种植技术    有机蔬菜是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有机生产规程,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以及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
文章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教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该校职教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水平现状。调查发现,职教师范生TPACK整体处于中等水平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流行音乐和外来音乐的影响,我国很多传统音乐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印象,使众多口口相传 的民间音乐出现了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现状。长期以来,普遍认为传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