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教学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改变原来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思想,将教学目的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及创新能力,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学科知识,更加注重学生学科运用、学科能力以及学科眼光的培养,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路,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奠定基础。本文以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为例,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创新;培养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程已经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知识已经开始逐渐由易到难形成梯度,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想象空间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为初中更好地学习后续知识做准备,同时六年级数学需要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数学理论和方法来进行问题的解答及知识的积累。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逻辑更加缜密;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以致用,更能举一反三;转变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以更加端正的态度,更加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并实践。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引导创新
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成果呈正相关的关系,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可以调节学生的思维状态,促进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保证学生以高涨、热情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所以,充分引导学生创新的前提就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表现得更加平易近人,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放下以往的紧张感与压迫感,能够平等、自愿地同教师交流与互动,进行问题的讨论与研究,树立起学习自信心,不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激发他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当堂解答,让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打翻已有理论,打破常规,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为进一步创新提供条件。
2.理论结合生活,培养学生創新意识
众所周知,数学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与工具性特点,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应用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的讲解充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进一步催化知识的学习效果,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让学生在学习时具有更强烈的探索欲望以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百分数》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创建具体化的生活情境来引入知识的讲解。例如,引入生活中网购的概念:“天猫双11购物非常优惠,原件350元的衣服,买一件打九折,买两件打七折,并且实付满400元减50元,问在双11买两件原价350元的衣服,可以节省多少钱?”这样新颖而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答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数学眼光,提高数学学科的敏锐性,从而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3.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创新潜能
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多面性与多样化,在教学不同章节时,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及模式来迎合知识的特点。例如,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将操作结果与操作前心中的预想结果进行对比来提高对知识的认识,加速数学思维的形成,转变思考方式,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展开图这一部分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想象能力与创新意识,导致思维固化,难以理解展开图与折叠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制作正方体模型的方式,对其表面进行涂色或者标号或来进行区分,从而在寻找对立面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潜能。
4.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想象促创新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多媒体、PPT等电子设备来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让抽象知识转变为具象过程,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这一节时,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圆锥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圆的周长乘高,此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动图——由一张长方形纸片逐渐围成圆柱体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圆柱的侧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而长方形的长为成了圆柱的底面即一个圆,所以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得出圆柱体侧面积。学生通过对动图的观察,增强了想象能力,熟知了转化过程,了解了理论知识的由来,促进了学科素养的提高,增强了创新意识。
5.课堂合作学习,集体思维碰撞
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的不同在于集体学习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展现思维碰撞的成果,有利于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相互激发与促进。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问题导入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学习,让他们在问题的引导下,将自己的想法与思维方式跟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学会汲取他人优势,弥补自己的短处,在交流过程当中,通过思维的碰撞,激发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吉玉奎.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J].山东青年,2019,000(003):40.
[2] 张秀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实践能力[J].人文之友,2019,000(011):20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创新;培养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程已经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知识已经开始逐渐由易到难形成梯度,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想象空间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为初中更好地学习后续知识做准备,同时六年级数学需要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数学理论和方法来进行问题的解答及知识的积累。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逻辑更加缜密;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以致用,更能举一反三;转变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以更加端正的态度,更加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并实践。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引导创新
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成果呈正相关的关系,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可以调节学生的思维状态,促进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保证学生以高涨、热情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所以,充分引导学生创新的前提就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表现得更加平易近人,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放下以往的紧张感与压迫感,能够平等、自愿地同教师交流与互动,进行问题的讨论与研究,树立起学习自信心,不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激发他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当堂解答,让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打翻已有理论,打破常规,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为进一步创新提供条件。
2.理论结合生活,培养学生創新意识
众所周知,数学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与工具性特点,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应用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的讲解充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进一步催化知识的学习效果,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让学生在学习时具有更强烈的探索欲望以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百分数》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创建具体化的生活情境来引入知识的讲解。例如,引入生活中网购的概念:“天猫双11购物非常优惠,原件350元的衣服,买一件打九折,买两件打七折,并且实付满400元减50元,问在双11买两件原价350元的衣服,可以节省多少钱?”这样新颖而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答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数学眼光,提高数学学科的敏锐性,从而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3.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创新潜能
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多面性与多样化,在教学不同章节时,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及模式来迎合知识的特点。例如,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将操作结果与操作前心中的预想结果进行对比来提高对知识的认识,加速数学思维的形成,转变思考方式,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展开图这一部分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想象能力与创新意识,导致思维固化,难以理解展开图与折叠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制作正方体模型的方式,对其表面进行涂色或者标号或来进行区分,从而在寻找对立面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潜能。
4.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想象促创新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多媒体、PPT等电子设备来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让抽象知识转变为具象过程,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这一节时,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圆锥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圆的周长乘高,此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动图——由一张长方形纸片逐渐围成圆柱体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圆柱的侧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而长方形的长为成了圆柱的底面即一个圆,所以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得出圆柱体侧面积。学生通过对动图的观察,增强了想象能力,熟知了转化过程,了解了理论知识的由来,促进了学科素养的提高,增强了创新意识。
5.课堂合作学习,集体思维碰撞
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的不同在于集体学习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展现思维碰撞的成果,有利于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相互激发与促进。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问题导入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合作交流学习,让他们在问题的引导下,将自己的想法与思维方式跟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学会汲取他人优势,弥补自己的短处,在交流过程当中,通过思维的碰撞,激发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吉玉奎.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J].山东青年,2019,000(003):40.
[2] 张秀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实践能力[J].人文之友,2019,000(0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