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 我所要讲述的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可以说是比才的辉煌制作,完成于1874年秋。但是这部剧是在作曲家比才死后才大获成功。它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非常少见也因此这部歌剧也十分的可贵。也许正因为作者的独具匠心,本剧在第一次上演之时并没有被大多数的观众所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慢慢得到大家的认可与赞赏,此后变得长盛不衰。我今天所要讲述的就是经典片段之一的《哈巴涅拉舞曲》,我要通过作曲家比才的写作手法、演唱方法以及表演所进行诠释的美。
【关键词】:比才;歌剧《卡门》;《哈巴涅拉舞曲》
一、作品的音乐背景
1、歌剧的产生: 歌剧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意大利,又传播到欧洲各国,一直到18世纪,意大利歌剧依然是欧洲的主流。19世纪中后叶则被誉为歌剧的"黄金时期",这时人们接受了乔治·比才的《卡门》当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的结合后,《卡门》一剧成为了至今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一。歌剧是将音乐、表演、舞蹈、舞台于一体表现出来的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表演
2、作者的简介:乔治·比才(1838-1875),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歌剧《卡门》的作者。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其它作品还有歌剧《唐普罗科皮奥》。
歌剧《卡门》是比才创作的顶峰,剧情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比才把社会底层人物烟草女工和士兵推上了法国歌剧舞台。音乐与剧情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音乐上,比才强调了剧情发展的对比和力度使音乐更加生动。《卡门》是比才最心爱的作品,然而当时听众的鉴别力跟不上他的音乐天赋,从而使他缺乏自信。这个歌剧于1875年3月3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时的失败使比才痛苦异常。三个月后比才由于心脏病猝发而死,当时还不满三十七岁。在他死后四个月这部歌剧又在维也纳公演,获得极大成功。1904年12月,在巴黎举行了歌剧《卡门》上演一千场纪念公演。如果这时他还健在应该是位76岁的老人了,死后成名的比才并没有等到这一天。
3、歌剧《卡门》的剧情发展:整部歌剧都塑造了一个吉卜赛姑娘卡门热情奔放、放荡不羁以及向往爱情的形象。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卡门,她使军人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的未婚妻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闹事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并且失去了军职,后来与上司发生冲突将其杀死,之后逃离军队。唐·豪塞又将卡门的丈夫杀死并抢夺了他的财物,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后来在走私的途中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唐·豪塞发现之后劝阻卡门,但是两人之间产生了矛盾,卡门向往爱情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被别人束缚。之后卡门离开唐·豪塞去找了斗牛士。因此导致唐·豪塞的强烈不满,在人们为斗牛士胜利而欢呼时,唐·豪塞来找卡门,在威逼利诱之下卡门仍没有选择唐·豪塞,唐·豪塞难以接受并将卡门杀死。虽然结局是不美好,但是卡门追求自由爱情的心是美好的,是值得每一代人所思考的。
二、《哈巴涅拉舞曲》中的创作美及作用
中文名《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是主人公卡门非常经典的一部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此片段描述了主人公卡门向往爱情并不被别人所束缚的爱情。这也是此片段吸引人的地方,卡门最终的命运被唐·豪塞杀死。从而也表现出了卡门不贪图钱财只为那自由自的爱情而活。从而会使一些观众产生共鸣,会使一些人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思考从而得到启发。并且为下文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
《哈巴涅拉舞曲》是一段妇孺皆知的旋律,采用行板,2/4的拍子,是d小调转D大调,并列单二部曲式。A段是方整型重复性乐段,d小调,始于第四小节,歌唱旋律全是半音的下行,左手全曲始终保持着re和弦型低音来表现吉普赛民族音乐特点,结束于20小节。中间有一个小连接,接下来是对比型的B段,转为同主音大调D大调Ⅰ级进入,后面是个短暂的间奏,歌曲的第二部分从48小节进入,又转回d小调开始,歌曲的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于88小节结束于圆满终止,无尾声。
第一段表现卡门美丽神秘迷人的形象,第二段则主要表现卡门的豪放,放荡不羁的形象。当这首歌的前奏一响起,卡门放荡不羁的形象会马上浮现在大家眼前,卡门妖娆的舞姿使众多男子为她着迷。这段音乐很好的诠释了主人公的美,所以这段音乐至今被各种乐器演奏为独奏重奏甚至独舞音乐。
三、《哈巴涅拉舞曲》的演唱美
此片段是女主人公卡门表现性格特点的歌曲,这首歌曲为2/4拍,演唱的速度是行板,并且演唱的节奏是建立在哈巴涅拉舞曲的节奏基础之上。这是一首女中音的咏叹调,歌曲前后分为两个部分,这两部分在情感上还是演唱技巧上都要进行强烈的对比。情感上;A段卡门所要诠释的是美丽迷人美;B段卡门所要诠释的是放荡不羁,野蛮的美。演唱技巧上:A段,这部分有三连音的下行音阶,要注意音准的问题,而且要注意气息的连贯,节奏的准确性以及法语发音问题,并且这段是d小调,是神秘令人捉摸不定的感觉要注意音量的控制具有挑逗的感觉,中间过渡到D大调上,这是歌曲演唱色彩发生了变化,四次“爱情”诠释了卡门对爱情的向往,要注意演唱时感情一定要丰富,注意节奏气息的调整,最后一句一定要适当地展现卡门的野蛮,预示着B段卡门性格的爆发;B段,演唱时一定要注意节奏的变化,表现卡门向往的爱情是不受别人束缚的,也要注意法语的咬字发音一定要清楚准确,注意音量与第一段的对比,展现出卡门野蛮的美。在演唱整首歌曲之前一定要了解整部歌剧,要深入了解女主人公卡门的心理特征,才能够准确的把歌曲的演唱风格以及所要表现的情感表达出来,使演唱时的元音转换更加流畅自如,就像讲述故事一样。让人们对卡门的故事了解更加深入,给观众带来听觉上的享受。
女中音音域通常是小字组的a到小字二组的a。《哈巴涅拉舞曲》中卡门野蛮放荡不羁的吉普赛女郎,让女中音来演唱更加能表现出卡门的野蛮性格,突出了卡门向往自由爱情的特点。
四、表演中的美
《哈巴涅拉舞曲》中女主人公卡门这一角色,不管在演唱还是表演方面都要体现出卡门的美丽妖娆,放荡不羁的形象。整首歌曲的节奏感是哈巴涅拉舞曲特有的节奏感,更加形象的体现了女主人公卡门的性格特点。整首歌曲中:A段的卡门拿着一朵玫瑰花迈着妖娆的步伐进场,展现了一个自信女人的美,对唐·豪塞的挑逗及勾引;B段卡门暴露出了自己野蛮嚣张,放荡不羁的表情,甚至有的地方边唱都跳了起来。表演者一定要很细腻地表现出卡门的性格,放荡不羁但不做作的烟草女工卡门的形象。
结语
通過对这首歌曲的研究以及论述,卡门的美,卡门的”不自由,毋宁死”,向往爱情向往自由,追求个性的那颗纯真的心。可以使表演者更加深入演绎卡门这一角色,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能展现卡门内在的美。给观众带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
参考文献:
[1]周世斌 《中外经典音乐欣赏》北京学苑出版社
[2]《外国歌剧卡门音乐分析~选曲》人民音乐出版社
【摘要】: 我所要讲述的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可以说是比才的辉煌制作,完成于1874年秋。但是这部剧是在作曲家比才死后才大获成功。它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劇。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非常少见也因此这部歌剧也十分的可贵。也许正因为作者的独具匠心,本剧在第一次上演之时并没有被大多数的观众所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慢慢得到大家的认可与赞赏,此后变得长盛不衰。我今天所要讲述的就是经典片段之一的《哈巴涅拉舞曲》,我要通过作曲家比才的写作手法、演唱方法以及表演所进行诠释的美。
【关键词】:比才;歌剧《卡门》;《哈巴涅拉舞曲》
一、作品的音乐背景
1、歌剧的产生: 歌剧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意大利,又传播到欧洲各国,一直到18世纪,意大利歌剧依然是欧洲的主流。19世纪中后叶则被誉为歌剧的"黄金时期",这时人们接受了乔治·比才的《卡门》当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的结合后,《卡门》一剧成为了至今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一。歌剧是将音乐、表演、舞蹈、舞台于一体表现出来的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表演
2、作者的简介:乔治·比才(1838-1875),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歌剧《卡门》的作者。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其它作品还有歌剧《唐普罗科皮奥》。
歌剧《卡门》是比才创作的顶峰,剧情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比才把社会底层人物烟草女工和士兵推上了法国歌剧舞台。音乐与剧情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音乐上,比才强调了剧情发展的对比和力度使音乐更加生动。《卡门》是比才最心爱的作品,然而当时听众的鉴别力跟不上他的音乐天赋,从而使他缺乏自信。这个歌剧于1875年3月3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时的失败使比才痛苦异常。三个月后比才由于心脏病猝发而死,当时还不满三十七岁。在他死后四个月这部歌剧又在维也纳公演,获得极大成功。1904年12月,在巴黎举行了歌剧《卡门》上演一千场纪念公演。如果这时他还健在应该是位76岁的老人了,死后成名的比才并没有等到这一天。
3、歌剧《卡门》的剧情发展:整部歌剧都塑造了一个吉卜赛姑娘卡门热情奔放、放荡不羁以及向往爱情的形象。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卡门,她使军人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的未婚妻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闹事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并且失去了军职,后来与上司发生冲突将其杀死,之后逃离军队。唐·豪塞又将卡门的丈夫杀死并抢夺了他的财物,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后来在走私的途中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唐·豪塞发现之后劝阻卡门,但是两人之间产生了矛盾,卡门向往爱情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被别人束缚。之后卡门离开唐·豪塞去找了斗牛士。因此导致唐·豪塞的强烈不满,在人们为斗牛士胜利而欢呼时,唐·豪塞来找卡门,在威逼利诱之下卡门仍没有选择唐·豪塞,唐·豪塞难以接受并将卡门杀死。虽然结局是不美好,但是卡门追求自由爱情的心是美好的,是值得每一代人所思考的。
二、《哈巴涅拉舞曲》中的创作美及作用
中文名《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是主人公卡门非常经典的一部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此片段描述了主人公卡门向往爱情并不被别人所束缚的爱情。这也是此片段吸引人的地方,卡门最终的命运被唐·豪塞杀死。从而也表现出了卡门不贪图钱财只为那自由自的爱情而活。从而会使一些观众产生共鸣,会使一些人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思考从而得到启发。并且为下文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
《哈巴涅拉舞曲》是一段妇孺皆知的旋律,采用行板,2/4的拍子,是d小调转D大调,并列单二部曲式。A段是方整型重复性乐段,d小调,始于第四小节,歌唱旋律全是半音的下行,左手全曲始终保持着re和弦型低音来表现吉普赛民族音乐特点,结束于20小节。中间有一个小连接,接下来是对比型的B段,转为同主音大调D大调Ⅰ级进入,后面是个短暂的间奏,歌曲的第二部分从48小节进入,又转回d小调开始,歌曲的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于88小节结束于圆满终止,无尾声。
第一段表现卡门美丽神秘迷人的形象,第二段则主要表现卡门的豪放,放荡不羁的形象。当这首歌的前奏一响起,卡门放荡不羁的形象会马上浮现在大家眼前,卡门妖娆的舞姿使众多男子为她着迷。这段音乐很好的诠释了主人公的美,所以这段音乐至今被各种乐器演奏为独奏重奏甚至独舞音乐。
三、《哈巴涅拉舞曲》的演唱美
此片段是女主人公卡门表现性格特点的歌曲,这首歌曲为2/4拍,演唱的速度是行板,并且演唱的节奏是建立在哈巴涅拉舞曲的节奏基础之上。这是一首女中音的咏叹调,歌曲前后分为两个部分,这两部分在情感上还是演唱技巧上都要进行强烈的对比。情感上;A段卡门所要诠释的是美丽迷人美;B段卡门所要诠释的是放荡不羁,野蛮的美。演唱技巧上:A段,这部分有三连音的下行音阶,要注意音准的问题,而且要注意气息的连贯,节奏的准确性以及法语发音问题,并且这段是d小调,是神秘令人捉摸不定的感觉要注意音量的控制具有挑逗的感觉,中间过渡到D大调上,这是歌曲演唱色彩发生了变化,四次“爱情”诠释了卡门对爱情的向往,要注意演唱时感情一定要丰富,注意节奏气息的调整,最后一句一定要适当地展现卡门的野蛮,预示着B段卡门性格的爆发;B段,演唱时一定要注意节奏的变化,表现卡门向往的爱情是不受别人束缚的,也要注意法语的咬字发音一定要清楚准确,注意音量与第一段的对比,展现出卡门野蛮的美。在演唱整首歌曲之前一定要了解整部歌剧,要深入了解女主人公卡门的心理特征,才能够准确的把歌曲的演唱风格以及所要表现的情感表达出来,使演唱时的元音转换更加流畅自如,就像讲述故事一样。让人们对卡门的故事了解更加深入,给观众带来听觉上的享受。
女中音音域通常是小字组的a到小字二组的a。《哈巴涅拉舞曲》中卡门野蛮放荡不羁的吉普赛女郎,让女中音来演唱更加能表现出卡门的野蛮性格,突出了卡门向往自由爱情的特点。
四、表演中的美
《哈巴涅拉舞曲》中女主人公卡门这一角色,不管在演唱还是表演方面都要体现出卡门的美丽妖娆,放荡不羁的形象。整首歌曲的节奏感是哈巴涅拉舞曲特有的节奏感,更加形象的体现了女主人公卡门的性格特点。整首歌曲中:A段的卡门拿着一朵玫瑰花迈着妖娆的步伐进场,展现了一个自信女人的美,对唐·豪塞的挑逗及勾引;B段卡门暴露出了自己野蛮嚣张,放荡不羁的表情,甚至有的地方边唱都跳了起来。表演者一定要很细腻地表现出卡门的性格,放荡不羁但不做作的烟草女工卡门的形象。
结语
通過对这首歌曲的研究以及论述,卡门的美,卡门的”不自由,毋宁死”,向往爱情向往自由,追求个性的那颗纯真的心。可以使表演者更加深入演绎卡门这一角色,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能展现卡门内在的美。给观众带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
参考文献:
[1]周世斌 《中外经典音乐欣赏》北京学苑出版社
[2]《外国歌剧卡门音乐分析~选曲》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