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缺乏活力,严重影响师生成长,制约学校发展。激发校园活力需要从学校的人、事、物诸方面入手,有序地进行推进,唤醒校园内的各种有利因素,真正促进学校稳步发展。
关键词:校园活力;内在联系;激活策略
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地方,健康的、充满活力的校园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会产生一种无形推动力,激励师生开拓进取、积极上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
然而,现实状况是,很多学校(尤其是山区农村学校)缺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校园犹如一汪静静的水池,使人消沉松懈,精神涣散,师生缺乏工作、学习的内驱力,缺少进取精神,学校发展显出极不和谐的问题。
如何激发校园活力,成了农村学校建设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校园活力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校园活力是学校行政领导、教师和学生甚至家长身上迸发出的生命力,表现为一种创新、改革与发展的态势。校园活力涉及学校建设的诸多方面,包括活力学生的培养、活力教师的培育、活力课堂的构建、活力环境的打造等要素。
“活力学生”表现为课堂能自主,课外有自信,个性鲜明,发展全面;“活力教师”体现为爱生乐教,勇于改革创新,乐于自我提升,善于协同共进;“活力课堂”的特征为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各居其位,启迪思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活力环境”体现为学校文化定位准确,协调统一形成整体,具有地方特色。
二、活力校园的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
校园活力要素包括学校的师生、课堂、环境、文化几个方面,学校工作中重要的内容—“教学”,是通过课堂来实施并完成的,而课堂教学必然涉及“教师”与“学生”,同時也会受到学校“环境”(包括教学设备)的影响和制约。
“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行为决定了课堂状态的呈现;如果对课堂状态提出具体的要求,必然会导致“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行为随之发生变化;“课堂—教师—学生”三者间是紧密关联,彼此影响的,这种影响或为促进,或为阻碍。
活力教师的培育、活力学生的培养、活力课堂的打造三者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朝气的教师才能带出有活力的学生,有活力的师生才能呈现出具有活力的课堂;活力课堂与活力教师有助于培养活力学生,活力课堂与活力学生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堂有活力,师生有了活力,学校教育才真正有活力。
三、校园活力的激活策略
1.明确校园活力因素
提升校园活力,必须弄清“什么样的校园才是具有活力的校园”“制约校园活力的因素有哪些”,只有明确了要素及内涵,学校行政工作的思想意识才能统一,学校工作方向才能清晰,才能为构建充满活力的校园,激发师生开拓进取、积极上进,改变学校现状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引导形成共同愿景
要使校园充满活力,就要让学校所有师生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动”起来。这个目标,我们称之为学校的“愿景目标”,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课程等方面,借助教师的课堂教学、育人活动来实施和落实。
学校愿景是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信仰、共同追求。学校领导要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学校发展的方向,明确追求的目标,用愿景目标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管理者,清晰努力的方向,使全校师生乃至家长知道学校“追寻什么”“为何追寻”“如何追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进而产生互动,激发师生的主体意识,让学校全体人员感受到思想的解放所带来的创造激情,从而爆发出强大的活力。
3.提出具体可行的培育策略
活力意味着生命力,表现在学校里,就是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甚至家长身上迸发出来的多样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校愿景是学校发展希望达到的图景,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校长可以发动全体教师就“我所希望的学校”为题展开讨论,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把学校教师心灵深处共同的意愿挖掘出来,并进行提炼,形成奋斗目标,构建学校的共同愿景。
构建活力校园的重点在于紧扣愿景目标落,实各项工作。学校愿景目标是学校发展的大思路,要注意根据实情进行修正和调整,以适应学校发展的某种不确定性;转变教师的学习理念,健全群体间的合作和学习制度,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以教育教学为工作主线和施学校愿景的主要载体;把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作为其重要内容,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教育发展,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加强学校与社会和家庭的沟通、联系,力争获得广泛支持,形成具有丰富资源的外部环境。
4.建立系统而完善的机制
农村学校的教师、学生由于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习惯于家庭和学校间“两点一线”的生活,对“为什么教学”“为什么读书”缺少深层次思考,只有充分唤醒全校师生的主人翁意识,他们才会对教学生活产生激情,工作、学习状态才会发生变化,学校才会迸发出应有的活力。
为此,学校应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起一套集运行、驱动、约束功能于一体的学校管理机制,形成分工明确、结构清晰、精简高效的学校管理模式。学校管理者要从自身做起,在工作中处处率先垂范,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恪守职业规范,做好思想疏导,力克职业倦怠;创新学校治理结构,改进评价方法,着力改变师生的常态思维,让师生彰显活力,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天武《寻求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教育探索》2004年第2期。
[2] 王兆璟、戴莹莹《论教育活力》,《教育研究》2017年第9期。
[3] 陈兴中《对话“教师动力”》,《教育科学论坛》2017年第2期。
[4] 石中英《学校活力的内涵和源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19卷第2期。
关键词:校园活力;内在联系;激活策略
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地方,健康的、充满活力的校园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会产生一种无形推动力,激励师生开拓进取、积极上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
然而,现实状况是,很多学校(尤其是山区农村学校)缺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校园犹如一汪静静的水池,使人消沉松懈,精神涣散,师生缺乏工作、学习的内驱力,缺少进取精神,学校发展显出极不和谐的问题。
如何激发校园活力,成了农村学校建设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校园活力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校园活力是学校行政领导、教师和学生甚至家长身上迸发出的生命力,表现为一种创新、改革与发展的态势。校园活力涉及学校建设的诸多方面,包括活力学生的培养、活力教师的培育、活力课堂的构建、活力环境的打造等要素。
“活力学生”表现为课堂能自主,课外有自信,个性鲜明,发展全面;“活力教师”体现为爱生乐教,勇于改革创新,乐于自我提升,善于协同共进;“活力课堂”的特征为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各居其位,启迪思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活力环境”体现为学校文化定位准确,协调统一形成整体,具有地方特色。
二、活力校园的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
校园活力要素包括学校的师生、课堂、环境、文化几个方面,学校工作中重要的内容—“教学”,是通过课堂来实施并完成的,而课堂教学必然涉及“教师”与“学生”,同時也会受到学校“环境”(包括教学设备)的影响和制约。
“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行为决定了课堂状态的呈现;如果对课堂状态提出具体的要求,必然会导致“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行为随之发生变化;“课堂—教师—学生”三者间是紧密关联,彼此影响的,这种影响或为促进,或为阻碍。
活力教师的培育、活力学生的培养、活力课堂的打造三者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朝气的教师才能带出有活力的学生,有活力的师生才能呈现出具有活力的课堂;活力课堂与活力教师有助于培养活力学生,活力课堂与活力学生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堂有活力,师生有了活力,学校教育才真正有活力。
三、校园活力的激活策略
1.明确校园活力因素
提升校园活力,必须弄清“什么样的校园才是具有活力的校园”“制约校园活力的因素有哪些”,只有明确了要素及内涵,学校行政工作的思想意识才能统一,学校工作方向才能清晰,才能为构建充满活力的校园,激发师生开拓进取、积极上进,改变学校现状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引导形成共同愿景
要使校园充满活力,就要让学校所有师生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动”起来。这个目标,我们称之为学校的“愿景目标”,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课程等方面,借助教师的课堂教学、育人活动来实施和落实。
学校愿景是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信仰、共同追求。学校领导要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学校发展的方向,明确追求的目标,用愿景目标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管理者,清晰努力的方向,使全校师生乃至家长知道学校“追寻什么”“为何追寻”“如何追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进而产生互动,激发师生的主体意识,让学校全体人员感受到思想的解放所带来的创造激情,从而爆发出强大的活力。
3.提出具体可行的培育策略
活力意味着生命力,表现在学校里,就是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甚至家长身上迸发出来的多样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校愿景是学校发展希望达到的图景,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校长可以发动全体教师就“我所希望的学校”为题展开讨论,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把学校教师心灵深处共同的意愿挖掘出来,并进行提炼,形成奋斗目标,构建学校的共同愿景。
构建活力校园的重点在于紧扣愿景目标落,实各项工作。学校愿景目标是学校发展的大思路,要注意根据实情进行修正和调整,以适应学校发展的某种不确定性;转变教师的学习理念,健全群体间的合作和学习制度,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以教育教学为工作主线和施学校愿景的主要载体;把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作为其重要内容,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教育发展,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加强学校与社会和家庭的沟通、联系,力争获得广泛支持,形成具有丰富资源的外部环境。
4.建立系统而完善的机制
农村学校的教师、学生由于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习惯于家庭和学校间“两点一线”的生活,对“为什么教学”“为什么读书”缺少深层次思考,只有充分唤醒全校师生的主人翁意识,他们才会对教学生活产生激情,工作、学习状态才会发生变化,学校才会迸发出应有的活力。
为此,学校应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起一套集运行、驱动、约束功能于一体的学校管理机制,形成分工明确、结构清晰、精简高效的学校管理模式。学校管理者要从自身做起,在工作中处处率先垂范,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恪守职业规范,做好思想疏导,力克职业倦怠;创新学校治理结构,改进评价方法,着力改变师生的常态思维,让师生彰显活力,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天武《寻求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教育探索》2004年第2期。
[2] 王兆璟、戴莹莹《论教育活力》,《教育研究》2017年第9期。
[3] 陈兴中《对话“教师动力”》,《教育科学论坛》2017年第2期。
[4] 石中英《学校活力的内涵和源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19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