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代束缚人心的八股文发展演变到今天的格局不一、体式多样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照理说,学生应该如脱疆的野马,驰骋疆场、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可我们面临的情况却是这样:他们提起笔来,总感到无话可说,心中一片茫然,即使挖空心思,写出来的,也是内容空洞,缺少灵性。久而久之,他们一碰到作文就“望而却步”,感觉“作文”两字是那样“高高在上”“高不可攀”。
为什么会这样呢?纵观学生一日生活,大多数学生生活内容单调,课余生活没有什么色彩可言。学校、家庭为学生提供的课外生活比较狭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我们只能在捕捉多元性生活的前提下,挖掘写作素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变得想说话,变得有话可说。
为了让学生能在活动中体会快乐,把情景融入作文中,我大胆地作了一次尝试。在作文课中,我让学生作一个简单的游戏。在游戏开始前,我提示学生注意几个问题:哪个同学的神态最有趣,哪个同学的语言最能引人发笑,哪个同学的动作最精彩,现场的气氛怎样,“观众”的反映怎样。简单的几句后,我们开始了游戏。在开始前,我宣布规则:每个同学从讲台这头一直走到那头,要求每个人走的姿势不同,注意观察每个人的不同姿态、方式,大家做裁判。刚开始时,同学们都不好意思,有几个还在下面小声的抱怨,我装作没听见,不停地鼓励他们。终于,有个同学迈出第一步,但效果并不好,他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没有任何表演成分在里面,很快的走完了。我没有气馁,继续让他们走。第二个同学虽没有达到我的要求,但他速度开始放慢。第三个同学开始加入了一些表演成分。慢慢地,情况越来越好,有的同学伴着鬼脸,有的同学学狗叫,有的同学假装喝醉,有的同学装残疾,每个同学都竭尽所能,想方设法走得与众不同。观察的同学笑得前俯后仰,但也在认真地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神态……看完了表演,我让他们记下自己印象中最深的部分,并提出简单的要求:注意细节描写,能亮出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的感悟。话音刚停,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来,有的同学虽没有立刻动笔,但只思考一会儿,就开始动起笔来。这让我很吃惊,但让我更吃惊的还在后边,我在批改作文时发现:他们的作文细节具体,观点鲜明,感悟深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们的作文都比以前有进步。同一个教师,同一个班级,不同的一堂课,不一样的效果,这是什么原因呢?静下心仔细想来,有如下原因:
1. 摆脱限制,自由发挥
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作文取得高分,教师往往过分强调写作技巧、写作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每堂作文课中,教师总是习惯出个题目,然后“凤头、猪肚、豹尾”地大讲一通,生怕有所遗漏。学生为了得高分,常常想把教师所讲的技巧、知识在自己的作文中体现出来。所以在写作时,由于顾及太多,不知如何下笔。即使写了,学生在读完作文后,也感觉不符合教师的要求,得不到教师的肯定,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没有了写作的欲望,也就写不出内容,更写不出好作文来。但在这堂作文课中,我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不给他们命题,不给他们讲要求,让他们自由发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没有过多的要求,这让学生自己成了作文的主人,有了独当一面的想法和做法,不再有所顾忌,不再害怕什么,所写的都是发自肺腑。这种摆脱限制、自主发挥的教学模式,使他们有路可走,成之于心,注之于笔,从而才能妙笔生花,字句传神。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受应试制度的影响,学生每次写作文时挖空心思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久而久之,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所以就写不出精彩的文章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对作文的兴趣才能挖掘其自身的潜能,调动感悟生活的积极性和写作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在这堂作文指导课中,我让学生做游戏,给他们创设一个趣味性的情境,活泼了学生,高昂了情绪,激发和引导他们以积极的认知、激越的感情和刚强的意志去探索写作的底蕴,充分发挥他们潜在的智能,从而大大增强写作效果,提高写作效率。他们在活动中体会了快乐,在观察中体会了快乐,所以写出来的文章语言灵动,细节深动,感情真挚,文采飞扬。
3. 学会观察,感悟人生
中学生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所见所闻都是有限的。再加上他们平时不爱看书,不喜欢动脑筋,所以写出来的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缺少感悟,即使有感悟,也缺乏深度。俗话说:“生活就如泉水,源泉丰盈,才会永不枯竭。”没有生活的作文,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经常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这堂“游戏”作文课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把自己印象中最深的部分记下来,并结合现实生活,写下自己的感想。学生亲自观察、亲自体验、亲自品尝生活的原汁原味,“识得人生愁滋味”,才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矫揉造作地“为文造情”了,因此写出来的作文见解独特。
总之,巧设巧用情境,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诱发他们的创作能力,开启作文思路,开辟新意,写出立意深远的作文,让他们在文中尽情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写出更多的精品美文来。
(连云港市新坝中学)
为什么会这样呢?纵观学生一日生活,大多数学生生活内容单调,课余生活没有什么色彩可言。学校、家庭为学生提供的课外生活比较狭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我们只能在捕捉多元性生活的前提下,挖掘写作素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变得想说话,变得有话可说。
为了让学生能在活动中体会快乐,把情景融入作文中,我大胆地作了一次尝试。在作文课中,我让学生作一个简单的游戏。在游戏开始前,我提示学生注意几个问题:哪个同学的神态最有趣,哪个同学的语言最能引人发笑,哪个同学的动作最精彩,现场的气氛怎样,“观众”的反映怎样。简单的几句后,我们开始了游戏。在开始前,我宣布规则:每个同学从讲台这头一直走到那头,要求每个人走的姿势不同,注意观察每个人的不同姿态、方式,大家做裁判。刚开始时,同学们都不好意思,有几个还在下面小声的抱怨,我装作没听见,不停地鼓励他们。终于,有个同学迈出第一步,但效果并不好,他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没有任何表演成分在里面,很快的走完了。我没有气馁,继续让他们走。第二个同学虽没有达到我的要求,但他速度开始放慢。第三个同学开始加入了一些表演成分。慢慢地,情况越来越好,有的同学伴着鬼脸,有的同学学狗叫,有的同学假装喝醉,有的同学装残疾,每个同学都竭尽所能,想方设法走得与众不同。观察的同学笑得前俯后仰,但也在认真地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神态……看完了表演,我让他们记下自己印象中最深的部分,并提出简单的要求:注意细节描写,能亮出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的感悟。话音刚停,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笔来,有的同学虽没有立刻动笔,但只思考一会儿,就开始动起笔来。这让我很吃惊,但让我更吃惊的还在后边,我在批改作文时发现:他们的作文细节具体,观点鲜明,感悟深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们的作文都比以前有进步。同一个教师,同一个班级,不同的一堂课,不一样的效果,这是什么原因呢?静下心仔细想来,有如下原因:
1. 摆脱限制,自由发挥
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作文取得高分,教师往往过分强调写作技巧、写作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每堂作文课中,教师总是习惯出个题目,然后“凤头、猪肚、豹尾”地大讲一通,生怕有所遗漏。学生为了得高分,常常想把教师所讲的技巧、知识在自己的作文中体现出来。所以在写作时,由于顾及太多,不知如何下笔。即使写了,学生在读完作文后,也感觉不符合教师的要求,得不到教师的肯定,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没有了写作的欲望,也就写不出内容,更写不出好作文来。但在这堂作文课中,我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不给他们命题,不给他们讲要求,让他们自由发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没有过多的要求,这让学生自己成了作文的主人,有了独当一面的想法和做法,不再有所顾忌,不再害怕什么,所写的都是发自肺腑。这种摆脱限制、自主发挥的教学模式,使他们有路可走,成之于心,注之于笔,从而才能妙笔生花,字句传神。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受应试制度的影响,学生每次写作文时挖空心思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久而久之,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所以就写不出精彩的文章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对作文的兴趣才能挖掘其自身的潜能,调动感悟生活的积极性和写作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在这堂作文指导课中,我让学生做游戏,给他们创设一个趣味性的情境,活泼了学生,高昂了情绪,激发和引导他们以积极的认知、激越的感情和刚强的意志去探索写作的底蕴,充分发挥他们潜在的智能,从而大大增强写作效果,提高写作效率。他们在活动中体会了快乐,在观察中体会了快乐,所以写出来的文章语言灵动,细节深动,感情真挚,文采飞扬。
3. 学会观察,感悟人生
中学生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所见所闻都是有限的。再加上他们平时不爱看书,不喜欢动脑筋,所以写出来的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缺少感悟,即使有感悟,也缺乏深度。俗话说:“生活就如泉水,源泉丰盈,才会永不枯竭。”没有生活的作文,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经常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这堂“游戏”作文课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把自己印象中最深的部分记下来,并结合现实生活,写下自己的感想。学生亲自观察、亲自体验、亲自品尝生活的原汁原味,“识得人生愁滋味”,才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矫揉造作地“为文造情”了,因此写出来的作文见解独特。
总之,巧设巧用情境,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诱发他们的创作能力,开启作文思路,开辟新意,写出立意深远的作文,让他们在文中尽情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写出更多的精品美文来。
(连云港市新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