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以潘新和教授为代表的指向表达和以管建刚老师为代表的指向写作的教学主张,让阅读教学很是“热闹”了一阵子,但除了一些做课题研究的老师在坚持中做出了一些成果,多数教师试了几回之后又走回阅读教学的常态中去,这说明阅读教学有它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虽然它与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都不可否认其自身的功能定位。鉴于此,笔者以为:习作教学从阅读起步倒是一种自然的学习状态,既不改变阅读的功能定位,又在阅读教学中自然关注而不是刻意指向习作教学的需要。这种主张也可以说是在阅读教学中自然渗透习作训练。
网上曾经出现的那篇引起热议的还差XX字就写满一百字的“百字文”,其实是学生词语贫乏的典型表现,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得从低年级阅读教学做起。从统编教材低年级课后练习来看,用课文中的词语仿写句子是一种常用的练习方式,其实这就是习作起步——写话的一种形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选择一些扩展能力比较强的词语练习写话就是写作起步的有效训练。
如在《日月潭》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山清水秀、点点灯光、蒙蒙细雨等,这些词语也被列入了课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的重点词语当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环境,选择几个四字词语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以“树木茂盛”为例,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那种成片长得密集旺盛的树林学生可能都见过,因此这个词语所对应的情景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如何把这个词语运用到具体环境中写出完整、通顺的句子,不是所有的学生一下子都可以做到的。一开始,学生写出来的句子差不多是这样的:XX地方有一片森林,那里树木茂盛。虽然这个句子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作文起步的写话训练要求来看,学生即使没有看见过那个地方的森林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句子来,因此学生容易将句子写成套话,原因在于学生还没有透彻地理解词语的运用范围,也就写不出树木茂盛的具体特点。对此,教师不妨提醒学生:那些树木都是些什么树木,在数量、大小、高矮、枝叶以及地点(公园、村庄、山谷)等方面有什么让你感觉到有“茂盛”的印象。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写话的思路得以打开,写出来的句子就能够体现出各自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句子时,不能只看句子对不对而不问句子好不好,一定要让学生在写句子的时候有超越原句的意识,这样写出来的句子才会精彩。
作文一般都是以“篇”的形式来呈现的,而在成篇之前,还需要一个语段或段的学习和训练。语段的学习和训练虽然被看成一个过渡,其实更是有效的铺垫,因为它本身也是有内在结构的,这种结构与篇的结构在许多方面有相似性,而且语段还可以不断发展和延伸,结果都是指向篇的。由此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段的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那些内容独特,表达上有特点、有规律的语段。这种关注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诵,并且还要通过听记的方式來巩固学习效果。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结构清晰,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结尾的那段话:“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接着再让学生听写,教师在读的时候强调了“一年四季”“景色诱人”“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等重点词语,突出语段的意义,以便学生借助这些重点词语能够顺利地完成听记的任务。在进入教学的总结环节时,教师可以再次运用这个语段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内容主要写小兴安岭的什么(一年四季诱人的景色),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按照四季变化来写景色变化)。学生在总结的时候既能关注课文的内容又能突出课文表达方面的特点,得益于语段听记强化训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精心选择课文中的精美语段、精彩表达语言材料等,让学生通过朗读、听记等方法进行积累,就可以有效充实学生的语言仓库。
批注,就是一种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书页的边角等空隙加以记录的形式。这种记录形式所表达的不仅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结果,而且还是学生阅读心理、思维过程的真实再现。
如《陀螺》一课中有一段特别的心理感受:“虽然它远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漂亮,但我极高兴地接受了它。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在教学中,教师提醒学生批注时要突出“我”获得“鸭蛋”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在一旁做出的批注有:“远不如”表示一开始接过鸭蛋,心里有些失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看上去也可能没有那么好;“但……接受了它”说明鸭蛋还是让“我”有了满足感,毕竟比“我”想方设法做的陀螺都好得多,所以“极高兴”;“尤其……滚珠”突出了鸭蛋上最好的东西;“恨不得……马路上一显身手”这就是孩子最典型的心理,有了好东西就想在别人面前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这些批注,是在阅读中进行的,真实地表现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的方法还有多种,如比较迁移、角色表达、拓展思路等。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作文,习作表达能力就会得到锤炼和提高。
一、择词写话,唤醒表达意识
网上曾经出现的那篇引起热议的还差XX字就写满一百字的“百字文”,其实是学生词语贫乏的典型表现,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得从低年级阅读教学做起。从统编教材低年级课后练习来看,用课文中的词语仿写句子是一种常用的练习方式,其实这就是习作起步——写话的一种形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选择一些扩展能力比较强的词语练习写话就是写作起步的有效训练。
如在《日月潭》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山清水秀、点点灯光、蒙蒙细雨等,这些词语也被列入了课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的重点词语当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环境,选择几个四字词语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以“树木茂盛”为例,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那种成片长得密集旺盛的树林学生可能都见过,因此这个词语所对应的情景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如何把这个词语运用到具体环境中写出完整、通顺的句子,不是所有的学生一下子都可以做到的。一开始,学生写出来的句子差不多是这样的:XX地方有一片森林,那里树木茂盛。虽然这个句子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作文起步的写话训练要求来看,学生即使没有看见过那个地方的森林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句子来,因此学生容易将句子写成套话,原因在于学生还没有透彻地理解词语的运用范围,也就写不出树木茂盛的具体特点。对此,教师不妨提醒学生:那些树木都是些什么树木,在数量、大小、高矮、枝叶以及地点(公园、村庄、山谷)等方面有什么让你感觉到有“茂盛”的印象。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写话的思路得以打开,写出来的句子就能够体现出各自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句子时,不能只看句子对不对而不问句子好不好,一定要让学生在写句子的时候有超越原句的意识,这样写出来的句子才会精彩。
二、听记语段,习得表达范式
作文一般都是以“篇”的形式来呈现的,而在成篇之前,还需要一个语段或段的学习和训练。语段的学习和训练虽然被看成一个过渡,其实更是有效的铺垫,因为它本身也是有内在结构的,这种结构与篇的结构在许多方面有相似性,而且语段还可以不断发展和延伸,结果都是指向篇的。由此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段的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那些内容独特,表达上有特点、有规律的语段。这种关注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诵,并且还要通过听记的方式來巩固学习效果。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结构清晰,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结尾的那段话:“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接着再让学生听写,教师在读的时候强调了“一年四季”“景色诱人”“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等重点词语,突出语段的意义,以便学生借助这些重点词语能够顺利地完成听记的任务。在进入教学的总结环节时,教师可以再次运用这个语段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内容主要写小兴安岭的什么(一年四季诱人的景色),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按照四季变化来写景色变化)。学生在总结的时候既能关注课文的内容又能突出课文表达方面的特点,得益于语段听记强化训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精心选择课文中的精美语段、精彩表达语言材料等,让学生通过朗读、听记等方法进行积累,就可以有效充实学生的语言仓库。
三、阅读批注,提升表达能力
批注,就是一种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书页的边角等空隙加以记录的形式。这种记录形式所表达的不仅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结果,而且还是学生阅读心理、思维过程的真实再现。
如《陀螺》一课中有一段特别的心理感受:“虽然它远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漂亮,但我极高兴地接受了它。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在教学中,教师提醒学生批注时要突出“我”获得“鸭蛋”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在一旁做出的批注有:“远不如”表示一开始接过鸭蛋,心里有些失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看上去也可能没有那么好;“但……接受了它”说明鸭蛋还是让“我”有了满足感,毕竟比“我”想方设法做的陀螺都好得多,所以“极高兴”;“尤其……滚珠”突出了鸭蛋上最好的东西;“恨不得……马路上一显身手”这就是孩子最典型的心理,有了好东西就想在别人面前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这些批注,是在阅读中进行的,真实地表现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的方法还有多种,如比较迁移、角色表达、拓展思路等。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作文,习作表达能力就会得到锤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