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探索性学习研究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cici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性学习也称师生互动式探究性学习,其基本做法是师生互动,以教材为主,走向未知,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这种模式侧重知识的运用,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探索性学习”为例,探讨和揭示了语文教学中“探索性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把“探索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效率,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摸索总结和把握的重要课题。
  
  一、课前多搜集材料,夯实基础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往往会因为知识面较窄,而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老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要求他们搜集关于文学常识、生活常识、科学知识、历史地理知识、民俗风情、生命价值、生存意识等相关知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获得乐趣,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
  
  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如果教师心中只有一种教学设计,一直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的“瓮”里引,就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创造性。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倡导学生独特的体验,甚至包容他们的种种失误。
  初中语文探索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语文探索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果”,它可以是自己的一种见解、一种认识,甚至可以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这一学习过程不在于学生观点是否新颖、见解是否独特,而在于探索性学习过程所体验到的学习乐趣,在于对课文深入理解领会后的倾吐表达,而这也正是大纲所要求的。因此,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或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有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扩写等等,以练为主,成文即可,不作过高要求,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写作能力。在小论文的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做到行文规范,所引用材料都必须标明出处,在文后注释;另外要符合逻辑,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不空发议论,以此养成研究的习惯,培养研究的能力。
  如学完《羚羊木雕》,我们可以要求同学们写出《羚羊木雕要回之后》、《那一次真令我伤心》、《生活中的苦恼》等作文;又如学了《皇帝的新装》后可以再写《游行大典结束以后》、《说真话,需要勇气》等。在尝试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切实贯彻教育领域的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本文就不再赘述了。
  
  三、优化演练,获取发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张扬,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展开丰富、合理和独特的想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去获取新知、获得发展、开发潜力。通过对学生进行续写、仿写、扩写、改写等系列练习,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头脑中的库存知识和已有表象,去开启学生广阔的思路,有效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白杨》一课时,我们可以安排续写这一练习,学生通过认真反复地研读课文,观看白杨在戈壁滩上迎风斗沙、傲然挺立在铁路沿线的教学录像,结合自身体验,改写结尾练习。他们通过想象拓展改写文章的结尾,加深了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改写结尾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给学生创造了大胆思索和独特想象的空间。通过有效的演练,也促使学生在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眼看、耳听、心思、手写,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鼓励质疑,激活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激活思维,通过探索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去发现问题,拓展知识层面和想象的空间。 科学的发明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是从解疑入手的。爱因斯坦曾经讲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根说:“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而若“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叶圣陶语),则标志着我们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成为主角,更不能禁锢学生的求异思维,毕竟新型的师生观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而已。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启迪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才能激活课堂教学并把它推向一个新层次。
  总之,探索性学习把教材作为凭借,把教师置于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地位,把课堂视为学习场所之一,使学生通过教材学习,掌握知识和方法,为探求未知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
其他文献
摘 要: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实验版中包括许多这样的可供利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类:勤奋向上的教育、谦虚谨慎的教育、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教育、增强意志力的教育、心理承受力的教育、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采取背景分析法、拓展法、比较法、辩证分析法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心理 教育 方法    高中学生心理正处于由稚嫩到成熟的转型时期,这
期刊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本身就是抽象的,这种抽象性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高度,同时也给中学生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教学中恰当地创设物理学习环境,可以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物理学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不仅反映在物理学习中有实验操作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还反映在要能运用物理知识去解释解决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是物理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来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   学游泳的人都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在岸上谈如何学会游泳,谈一会儿就会使人感到厌烦,但如果能亲自下水体验一下,并努力地去学着游,情况就不一样了,渐渐地会爱上这项运动。人一旦爱上某件事,即使不让他去做,他也非去做不可,兴趣就是在这一次
期刊
小学数学常见的解题方法有枚举法、模式识别、化归、从整体看问题、以退求进、正难则反等,下面具体谈谈这些方法的特点及运用。    一、枚举法    枚举法是一种基本且又重要的解题策略,其基本思想是解题根据问题所给的条件,把部分或全部可能的答案列举出来,通过这些例证逐个进行观察、分析,从中归纳出所求的规律性知识。小学数学中解决一些探求规律性的数学问题(例如一些计算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的学习等等)时常
期刊
笔者在近期《电路》的单元复习中,就“街上的路灯之间究竟是串联还是并联”这一话题,师生间展开了多次互问互答,使课堂教学进入了新的高潮,同学们跃跃欲试,使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描述:  师:街上的路灯之间究竟是串联还是并联?  生:是并联的(学生一起回答了)。  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了,于是我马上让他提问。  生:老师,我认为街上的路灯之间是串联。  这个学生错误的答案使
期刊
信息技术是人类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所积累起来的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经验、知识、技能和体现这些经验、知识、技能的劳动资料有目的的结合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人获取信息量最可取的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
期刊
面对当今这个多变的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我们已无法用过去所学的教现在的孩子去适应未来的世界,只靠传统的注入式教育已无法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我们要继承传统,更要推陈出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    一、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生物的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
期刊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让我们更自由。聋生由于受听觉的限制,导致语言障碍,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自由,有生理上的自由,也有心理上的自由。聋生要冲破这种束缚就只能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完善自己、解放自己,做自己的国王。可是聋生在学习知识时又存在很多局限性。一是依赖性。由于聋童生理上残疾,社会、家庭、学校时时处处都不能以同看健全儿童一样的眼光来看待聋哑儿童,而是过分地关照他们,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依赖
期刊
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作为非中考科目的地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
期刊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都觉得数学比较枯燥,学习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去学习,而是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呢?    一、诙谐幽默的语言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中不应总是严肃、呆板地讲授,而应经常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坦然开放的环境中轻松活泼地接受知识,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一元二次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