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间借贷问题的反思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k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出台,有关民间借贷的法律问题再次被提上讨论议程,笔者对民间借贷基本概念、特征以及法律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对民间借贷产生的企业、个人进行的经营性贷款、民间借贷利率规定以及民刑交叉时合同的效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期望更好的规制民间借贷行为,维护我国金融秩序打击有关民间借贷的违法行为。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问题;反思
  一、民间借贷的概述
  (一)民间借贷的概念、特征
  民间借贷不是现当代社会才兴起的,在中国古代就有初具规模的雏形,比如明清时代的钱庄、典当、票号等,就是其最初的原型。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建立了国家自己管控的银行来扶持一些企业,但在民间有个人间互助的小额贷款。它正式活跃大概是在1980年东南沿海的浙江温州一带,当时成立了私人钱庄、台会、庄会、摇会、标会等民间融资组织,因为这些私人发起的组织较为活跃引起了国家的关注开始严格管控,最后逐渐悄无声息,2010年后再次掀起一股大浪,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导向,2003年国家放开了民间小额借贷的限制,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2005年国家把非公有资本引入金融领域,2010年又把民间资本引入到金融领域,当前我们所提到的民间借贷,已经是经历了几次洗礼后的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有相对确定组织领导的、有一定专业性的民间组织。关于何为民间借贷,字面含义出发一般把它理解为借款最后还本付息,参考我国学界相关理论以及2015年最高院出台的审理有关民间借贷的法律的解释,通说认为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笔者更倾向于对它进行否定性定义为利用社会闲散资金进行融资和盲目投资追求高利润的一种行为,这样定义的目的有点先入为主,但笔者认为以此方式更能认清民间借贷的利弊和本质。
  不管是民间小额借贷还是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笔者认为考虑民间借贷的特点需与一般的借贷——银行向企业和公民之间的借贷对比,方能知晓其特点。银行的借贷一般经过经过六个流程,第一递交借贷申请,第二银行要了解借款人和担保人的情况,以企业向银行借贷为例,银行需要查询该企业的上年度财务报告(包括借款申请前一期)、借款用于投资的项目、相关的保证人、抵押物等等,第三审查借款行为是否合法、安全,第四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等级评估,第五对贷款进行上报分级进行审批,第六,决定是否放贷,确定以后签合同办理相关手续,有可能还会进行一定的跟踪调查:而我们的民间借贷一般是只要有人担保要么你自己有一定资产和地位,以签合同要么不签合同,以借据的方式代表合同取得借款。按照银行正轨流程,从银行申请贷款到获得贷款一般需要一个月,即使是长期合作、信用等级高的有一定还款能力的老客户,最快也要10天,而我国民间借贷,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上海民间人士筹得借款资金一般只花三到五天,虽然利息高于银行,但所用于办理借贷的手续费也远远低于银行为办理贷款所花的费用。综上分析不难看出,银行的借款准入门槛较高,层层审批程序比较繁琐,最后要获得贷款估计企业已经是“夕阳落下黄花菜已凉”,而且事倍功半,而民间借贷因为借贷条件远远低于银行且手续简单,不仅省时还是省费用,用最短的时间就获得了贷款,弥补了资金链条的缺失,如果合理利用不仅满足了企业实际所需而且能使企业起死回生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在评价其方便、获取资金快、弥补银行对企业的扶持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因为时间短贷款人对出借人审查力度可定远不如银行,风险肯定远高于银行。
  (二)法律定性
  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定性主要是探讨其合法还是违法的问题,参考2015年最高院关于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解释,总结为两种,第一种是民间借贷行为合法,依据的标准的依据高院关于民间借贷合同解释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订立的借款合同,认定其借款行为有效,认定标准主要考虑到两种情况:一是满足法律规定的借款合同生效要件;二是当事人依据个人意思订立的借款合同,未违反我国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第二种认定民间借贷行为无效,也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当事人订立的借贷合同违反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二是违反高院民间借贷合同解释第十四条的规定,从金融机构、企业或者企业获得的贷款进行转贷,且借款人主观是恶意,以及利用贷款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由此看出,民间借贷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不能一概而论,要分情况讨论,如果借贷行为在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内,应当认定为有效,如果违反法律规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影响到社会公共利益,应当认定为无效。凡事有度,超过一定度的范围,不仅对出借人和借款人百害无一利,而且有可能损害社会大众和国家的利益。
  二、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
  有关民间借贷产生的问题很多,结合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客观情况,笔者认为凸出的问题有以下三个,只有对以下出现的问题运用法律进行合理的解释,才能更好的规制民间借贷行为。
  第一,企业、个人开展的经营性贷款泛滥。此处讨论的企业特指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不讨论大企业是因为大企业的财务管理国家对其监管相对到位,不论是其流动资金、固定资产的变动还是资金链缺失,企业自身有一套相对规范的控制手段也能很好的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解决自身问题,实践中中小型企业出现的问题较多。讨论的个人特指2005年至今存在的大量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下的股东。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企业之间不能借贷,一些企业为了规避法律风险转而采用自己主导经营性贷款与个人之间进行借贷乃至转贷,获得贷款的对方因为经营的企业不善或自身没能合理利用借款融资失败,借贷利率偏高,导致债务人所在的企业破产或是债务人弃身而逃。讨论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下的股东是因为,自2005后我国的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在工商局设立门槛低,大量开展所谓的合规借款,公司的内部股东也开始开展经营性贷款,主要是利用自身优势和良好的平台融入低成本的银行进行的转贷。笔者认为在法律上,应考虑对其主体进行特别规制以及借贷行为的合法性,对其签订借贷合同的效力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以更好的维护金融秩序以及社会各大众的利益。   第二,最高院颁布的法律解释对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仍较为模糊,失去了其应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
  我国最高院关于民间借贷的利率表面上看,借贷利率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所变动,有上限限制,在实务中也使法院在裁量、把握和执法上很便捷,但笔者看来却不尽其然,似有一刀切的做法,因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民间借贷利率变化的因素日趋复杂,与国家货币政策、区域性经济发展程度、合同履行成本、信息收集及监督成本、借款人还款能力及信用记录等许多方面息息相关,还一味的固守这条红线,显然不妥,在其中就有学着提出此种做法影响市场资源配置,不能保护弱势群体反倒成了金融市场发展的一大障碍。
  第三,在构成非法集资等犯罪中,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的效力如何仍定以及程序上是否还遵循先刑后民的审理模式还是要变换思路换成先民后刑。
  原则上我国是为了避免民刑冲突,一般是先刑后民的审理模式,如果刑事裁判为非法集资犯罪且争诉的借款被刑事裁判为非法集资犯罪的事实,原则上认定借款合同无效,但有学着就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其并不当然无效,认定合同的效力应以《合同法》为主要参考标准,不能但从刑事审判结果来判定,认为刑法目的是对犯罪人的行为进行规制,不能干涉对私法效力进行规制,所以刑事判决效果不能作为判断借款合同、担保合同效力的依据。
  对于审理案件是采取先刑后民还是先民后刑,有学者认为刑事裁判结果的定性最后才能认定一些借款合同的民事事实,认为刑事介入更深入,民事介入较为肤浅,也有学着认为提倡把刑事推置前方,不利于被害人民事救济权利的保护,比如未被侦查以及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如果提倡刑事在前,犯罪嫌疑人不被抓获,
  被害人的民事救济权利就一直被搁置直到最后彻底丧失。
  三、对民间借贷问题的反思
  对于问题一,是否对企业、个人开展的经营性贷款这两类主体对其规制,笔者赞同姚辉教授的观点,不对这两类主体做绝对的限制性规定,因为明显与客观事实想悖离,我们不能否认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的股东以资金融通为目的,没有违反国家法律强制性规定,最后使借款人合理的利用了资金,做限制的话也只能交由其他部门法限制生活中无证经营的主体,合同效力也可以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再考虑此种情形;对于企业为了规避法律风险转贷自营,可以结合2015最新的司法解释以及1996年中国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61条,认定借款合同无效,其他不是转贷的情形,直接结合2015年高院关于借款合同有效和无效合同的规定即可。
  对于问题二,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笔者认为应该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国外对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如欧洲对民间借贷没有上限做出规定,即使有规定也有例外条款做补充说明,有利于个案处理,也可以考虑德国的规定,只规定一般性利率,在案件审理认定标准上采用主客观结合的标准,排除显示公平的暴利规定以及违反公序良俗的规定加以认定,美国对于民间借贷只规定了一个基本利率,再结合具体借款金额、用途、担保形式做具体规定,我国可以去粗取精吸收合理运用。
  对于问题三,对于因非法集资等犯罪中认定两类合同的效力,在实践中法院以非法集资形式形成的合同认定为非合同并且不予受理,引起了广泛争议,笔者认为认定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的效力与非法集资犯罪构成判定是两类情况,认定民间借贷的民事法律事实与认定是否构成非法集资犯罪的事实,两者不存在一个共性的法律事实认定标准,应各用各的。非法集资犯罪的事实指向的应为不特定借款而民间借贷指向的是特定借款的事实,前者是一个经过量化引起质化的非法借贷,后者只是一个非法量化的民间借贷,不能一概而论认定刑事裁判的事实可以作为民法事实认定的标准。对于采用先先刑后民还是先民后刑的审理模式,虽然学着们说的各有道理,笔者认为应根据案件事实做具体认定做区别对待,如果一方审判的结果可以作为另一方案件事实认定的依据,甚至可以考虑民刑并行,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姚辉.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政治与法律.[J]2013.12.
  [2] 周淑娟.关于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分析及立法司考.[J]2011.17.
  [3] 席月民.我国当前民间借贷的特点、问题及其法律对策.[J]政法论丛.2012.6.
  [4] 周孟亮.蒋文华.我国民间借贷的风险防范研究.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
  [5] 高圣平.申晨.民间借贷中利率上限规定的司法适用.[J]政治与法律.2013.12.
  [6] 周茂清.关于我国民间借贷问题的探讨.当代经济管理.2011.10.
  [7] 陆青.论民间借贷的司法规范——以江浙沪三地高院意见为中心的实证考察.[J]法治论从.2011.10.
  [8] 王建文、黄震.论中国民间借贷存在的依据、问题及规制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9] 岳彩申.民间借贷规制的重点及立法建议.[J]中国法学.2011.5.
  [10] 赵勇.中国民间借贷风险研究——风险表现、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理论研究.2012.2.
其他文献
2013年11月12日,这是一个历史将会永远铭刻的时间。随着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闭幕,世界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了这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
天气干燥,加上工作中的诸多不顺,心浮气盛,很容易地就上了火。牙龈肿痛,嗓子也是一片火辣辣的疼。朋友说。喝点苦丁茶,你的病都会好的。  苦丁茶,名副其实,名字是苦的,味道也是苦的。尽管喝之前,已经被善意地提醒过了,也做好了受苦的准备,但还是被苦住了。那种苦,是霸道的,不容缓和的。喝一口,五脏六腑里,全是苦的味道。  想去倒掉,又觉得有点可惜,只好强忍着硬咽下去。一杯一杯地喝下去,疼痛果然减轻了许多。
由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西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3北京国际民间友好论坛”,于11月1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20个国家80多个国际机构、近百个国内组织的300余位政界、业
目的:了解分析上海市松江区学生伤害发生现状,为今后开展学生伤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为进行学生伤害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收集到的松江区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期刊
1 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住院病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85年全国儿科会议修订后《关于婴幼儿肺炎并心衰》的诊断标准。男21例,女9例。3个月~1岁17例,1~3岁13例。(
【摘要】科学管理的基础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以人为本”。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对“以人为本”科学内涵的把握入手,就如何把人作为组织管理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做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后勤;实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从该法施行之日起,凡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必须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比例的加大。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年年攀升。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对贫困生助学贷款的支助比例,贫困生的在校比例也与日俱增,据资料显示,我国高校在校贫困生人数已达到了320万,其中,基本生活无保障的特困生有100多万,高校贫困生比例达25%由于贫困生人数的逐年加大,各高校均重视对贫困学生的管理,从“奖、贷、助”三金发放,到日常学生干部以及勤工俭学的优先选拔,都显示出了对贫困生群体的关注与
【摘要】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对于培养具有全球化观念创新型专业人才和改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设置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安排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非专业;国际贸易;教学内容;建议    加入WTO后,我国逐步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经济环境,各高校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纷纷通过专业基础课、方向课、任选课和公选课
【摘要】随着国有资产财务会计监管模式管理的进一步深化,为了尽快实现财务审计的时效性,必须要在监管模式上体现出创新,逐步完善财务审计工作的各项细节性操作。作为国有企业会计内部管理方面,为了实现财务运行与监管措施的配套,必须要通过系统性的财务管理手段减少企业的日常开支,实现企业资金管理的科学化,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营利,让现代化的国有企业更加适应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根据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模